- 相關推薦
與元微之書讀后感(通用6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與元微之書讀后感(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與元微之書讀后感 1
讀罷白居易的《與元微之書》,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江州月夜。當讀到"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時,窗外的梧桐葉正簌簌作響。兩位相隔千里的摯友,在命運的顛沛中以詩為舟,載著思念穿越萬水千山。
詩中"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一句,讓我想起去年住院時收到好友寄來的手寫信。信末畫著歪歪扭扭的笑臉,寫著"等你出院一起看櫻花"。那一刻,病痛帶來的陰霾忽然被照亮。原來真正的友情從不需要時刻相伴,它像深海中的燈塔,在人生的.暴風雨里始終閃耀。
現代通訊雖便捷,卻少見這般"紙短情長"的牽掛。我們習慣用表情包傳遞心情,卻忘了手寫文字里藏著溫度。白居易與元稹用三十載書信編織的友情網,教會我:真正的情誼經得起歲月沖刷,就像江州司馬青衫上的淚痕,永遠帶著真摯的熱度。
與元微之書讀后感 2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每當讀到這句,總覺得有冰涼的月光落在肩頭。白居易用二十八個字,道盡了生死相隔的無奈與對摯友永恒的懷念。這讓我想起爺爺臨終前反復摩挲的舊相冊,泛黃的照片里藏著他和戰(zhàn)友們的青春。
詩中"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初讀時覺得太過悲觀,細品卻發(fā)現蘊含著對生命的通透。就像物理課上老師說的,能量不會消失,只會轉化。友情何嘗不是如此?即使天人永隔,那些共同度過的'時光,早已化作記憶星河中璀璨的星子。
在這個"快餐式"社交的時代,我們習慣用點贊代替問候,用群發(fā)祝福代替真心關懷!杜c元微之書》像一面古老的銅鏡,映照出被我們遺忘的深情。它提醒著我:要珍惜每一次促膝長談,要認真對待每一份真心,因為有些告別,可能就是永別。
與元微之書讀后感 3
掩卷沉思,詩中"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讓我想起去年在圖書館發(fā)現的舊書。泛黃的書頁間夾著一張明信片,寫著"致十年后的自己"。那一刻,仿佛觸摸到了時光的溫度。白居易用詩歌搭建的時光膠囊,跨越千年依然鮮活如初。
詩人將夢境與現實交織,創(chuàng)造出亦真亦幻的藝術境界。這種虛實相生的手法,讓我想起美術課上老師教的"留白"技巧。真正的情誼不需要時刻掛在嘴邊,就像國畫中的`留白,無聲處自有千言萬語。就像我和閨蜜之間,常常一個眼神就能懂對方的心思。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習慣用短視頻記錄生活,卻忽略了文字的力量!杜c元微之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情感需要沉淀。當我們用筆墨記錄心情時,不僅是寫給對方,更是寫給未來的自己。那些用心寫下的文字,終將成為時光長河里的永恒印記。
與元微之書讀后感 4
深夜重讀"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窗外的月光正爬上案頭。這讓我想起畢業(yè)季時和好友在操場看星星的夜晚,我們約定要做永遠的"星星伙伴"。如今雖天各一方,但每當仰望星空,總覺得那些星光里藏著熟悉的問候。
白居易用"殘燈無焰"隱喻人生的低谷,卻在思念中找到了前行的力量。就像生物課上學到的共生關系,真正的友情是相互滋養(yǎng)的。去年我參加辯論賽失利,是好友陪我在江邊聊到凌晨,她的鼓勵讓我重新振作。這種雙向奔赴的.情誼,才是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在這個追求"即時滿足"的時代,我們渴望快速建立關系,卻忘了友情需要精心培育!杜c元微之書》教會我:真正的友情像古樹的根系,在歲月的土壤里默默生長。它或許不會時時驚艷世人,卻能在風雨來襲時,給予最堅實的依靠。
與元微之書讀后感 5
合上書卷,江州的風雨似乎穿越時空來到眼前。"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是白居易在雪夜對元稹的思念。此刻,我正坐在臺燈下給遠方的筆友寫信,窗外的櫻花正簌簌飄落。千年時光流轉,不變的是人們對真情的渴望。
詩人將思念化作"枕上忽驚起,顛倒著衣裳"的急切,這種不加修飾的情感流露,讓我想起語文老師說的"真詩在民間"。真正的感動往往來自最樸素的表達,就像外婆總在電話里重復的.那句"多穿點衣服"。這些看似平常的話語,卻藏著最深厚的關懷。
在這個"秒回"成為標準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即時反饋,卻失去了等待的耐心。《與元微之書》讓我懂得,真正的情誼值得等待。那些在歲月中慢慢發(fā)酵的思念,終將釀成最醇香的美酒。就像我和筆友約定每月一封書信,這種緩慢的交流,反而讓我們的友情更加醇厚綿長。
與元微之書讀后感 6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白居易四十七歲。
“就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時光飛逝,白居易樂天已任江州司馬三年矣,此為白進士及第后從政的第十八年;潞IǎH官南下,年過中年的白居易早已無當年風發(fā)之意氣。
元微之即元稹,唐代著名詩人,與白居易自小相交,友情深厚,且著藝相當,元稹與白居易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當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元稹詩的代表作有《菊花》、《離思五首》(其四)、《遣悲懷三首》、《兔絲》等,名句如“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逼湓娹o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
元和十年時元微之染瘧疾病重,時已與白居易相隔千里,但常掛念于心,托好友熊孺登給白居易捎去短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元和十二年,白任江州司馬,元亦貶官江陵士曹參軍,量移通州司馬,感念知己的白居易,給元微之寫下深情并茂的一封信,即為著名的《與元微之書》。從白居易的詩里即可看到,作者好以真情動人,辭藻清麗不艷糜,文字明白流暢,《與元微之書》是一篇極其出色的散文,語意直白,行文之間很有白詩風骨。
如信的第一段:“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 ”注意,此信的開頭和段尾,均有“微之微之”重疊呼喚收信人元稹小字,真情穿越時空,意切之態(tài)宛然就在讀者的面前。
信的第二段是概述元微之來信內容及作者的讀后感。此段悲劇氣氛甚濃。但作者不愿這種情緒影響好友,故在第三段筆鋒輕轉,向友人報告三件值得友人寬心的事。這一段,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從這一段里,既能欣賞作者優(yōu)美的文筆,更能從中約略了解到唐人的生活家居及白居易苦中作樂的休閑生活。這也是超越時空的。
讓我們來看看這三件事:第一件:“我來九江三年了,身體還算健康,生活也算穩(wěn)定,家人也很好。大哥去年夏天從徐州來,還有各房孤小弟妹也來了,我牽掛的人現在都在我身邊,可以一起同甘共苦。”
第二件:“江西氣候涼爽,少流行病和毒蛇蚊蟲,即使偶爾出現,也都很少。湓江的魚很美味,酒相當好喝,其他的食物和北方的口味類似,我家族人口雖然不少,工資也不多,但只要合理安排,不用求人幫忙也能自給自足!
第三件“去年(元和十一年)秋,我到廬山玩,東林西林兩寺之間的`香爐峰下,有美麗的云,清澈的泉水,奇美的山石,(注意:白居易只有‘云水泉石’四字形容),美得不得了,所以我就在這里建造了草堂三間兩柱,二室四牖(不知花了多少錢?)。周圍環(huán)境很美,一窗景,有修竹青蘿裝扮”,下面的原文美極了:“流水周于舍下,飛泉落于檐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每一獨往,動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唯忘歸,可以終老!蔽颐孔x到此,頓生羨慕古人之心,一羨古代人少地廣,風景優(yōu)美,人天和諧;二羨置田買地只要數量少糾紛亦不似今日之多。
白居易之所以告訴好友這三件事,是要讓元稹把自己照顧好,不要再牽掛擔憂。大家各自過好各自的生活。信寫完時已經將近拂曉,末尾,白居易告訴元。骸拔覍戇@封信的地點,就在我的廬山小屋里,看到山僧兩位,或坐或臥,又聽見山猿啼鳴,哀鳴啾啾!贝藭r,憂郁如寒霧襲林,牽念哪能說止就止的?故作者用籠鳥檻猿比喻自己與好友,呼喚重逢的一天早日到來。
【與元微之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與微之書》教學設計10-13
《叢林之書》讀后感08-12
高考寫作技巧之書信范文08-28
一建復習之書本口訣部分10-17
《聊齋志異之書癡》原文及譯文11-16
讀《山河之書》有感03-23
2023元宵快樂的微信祝福說說07-19
2017年一建復習之書本巧記07-15
2023元宵好友微信祝福語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