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哈利波特火焰杯電影心得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講述了哈利與一位同學同時接觸火焰杯時伏地魔出現,哈利在魔杖的幫助下戰(zhàn)勝了伏地魔。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觀后感篇一
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復雜多樣的人物形象,新奇古怪的奇妙想法,令人贊嘆的視覺效果,這是人們所向往的電影,《哈利波特》讓我們滿足了。
黑魔王伏地魔的'手下蟲尾巴設下計謀讓哈利成功地一步步接近伏地魔,但哈利仍面臨生命危險,在關卡的阻礙下哈利也極有可能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然而哈利還是憑著自己的魔法與勇氣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伏地魔復活了,但卻見證了哈利的成長和一個勇士隊誕生。
《哈利波特》就是那么吸引人,讓人看完一部還想看下一部。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學習哈利這種疾呃如仇的氣概與他為達目的頑強拼搏的毅力。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觀后感篇二
Harry Potter之所以可以在全球票房火爆,不單單是內容的創(chuàng)造力和視覺效果的沖擊力。事實上還是一條“愛”的主線。Harry的傳奇是因為母親的愛;Harry能夠不斷地克服科中困難是朋友們對他的愛,而能夠讓朋友對他如此付出,正是因為他對大家的愛造就的。一個人的力量永遠比不上大家齊心合力的.力量。個人英雄主義的代表“伏地魔”就是用自己的高智商,高本領魔法來贏得爪牙。但是他忘記高智商永遠贏不過高情商。魔法看似法力無邊,卻永遠不及愛的魔力。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就像影片中一樣,會經歷各種各樣的磨難,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和各種各樣的誘惑,但如何才能在這樣多的困難面前,保持善良、熱情、正直、誠實以贏得真愛呢?如何在一次次選擇關口做出對的判斷呢?一切的答案都在這影片中了。
我很高興有那樣多的人喜歡這片子,但我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可以從影片中領悟這個看似簡單而實則深刻的道理呢?也許是我杞人憂天了。是否可以領會當然要靠天資,但對于孩子們來說及早的點撥可以影響他們的一生。從第一部到現在的第四部,其中的魔法越來越少了,并且在Harry與伏地魔的正面交鋒中魔法輸給了真愛。由此可見,后面的故事中,這種形勢會越來越明顯的。因為小演員們的快速成長,下一部會換演員了,真不知道新一批的演員會是什么樣子,但這前四部已經成為影迷心中永恒的經典之作了。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觀后感篇三
昨天逃課,去看《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下文簡稱《火焰杯》)!很佩服自己的勇氣,本周我唯一的一節(jié)課就此不上了,呵呵果然是偷得浮生半日閑,逍遙自在我自知。因為是早場,整個影院里寥寥坐著七八個人,有些冷清。這些天許多熟人都慕名觀看了這部巨作,一驚一乍之下,大都只說得出“精彩”、“漂亮”之類的泛泛評論。對于我這個相對標準的波特迷來說(書、電影全部看過),則更有別樣滋味陳雜心頭,就此亂彈一通吧。
正如題目所寫,《火焰杯》深受”刪改“之苦。就原著而言,《火焰杯》的篇幅將近百萬字,而之前三部長度均為三十萬左右,相差三倍有余;回顧電影,《火焰杯》不過比前三部電影多”剪“了半個小時(相信導演版本應該足夠詳細,如果達到4~5個小時左右,D版發(fā)行,銷量一定不遜電影),面目全非的程度,可想而知。比較明顯的刪除,是赫敏與她的”家養(yǎng)小精靈保護聯盟“的情節(jié)。這段貫穿整部小說的情節(jié)的消失雖然不影響到電影的正常發(fā)展,卻著實削弱了《火焰杯》壓抑、可怖的氣氛。因為多比對于哈利的警告,其實就是羅琳巧心安插于閱讀過程中的暗示和路標,指引我們通往三強爭霸賽的道路,增添我們緊張不安的情緒。
另一個被完全刪除的橋段是哈利在其姨媽家的生活,這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情節(jié),事實上已經成為《哈利波特》系列小說(電影)的經典開場白了——正是在姨媽一家的喧嚷吵鬧之中,剛剛坐進電影院、或剛剛翻開書本的我們,才得以從容不迫、井井有條地走進霍格沃茨的魔法世界。而《火焰杯》卻有意無意地”省略“了這個過渡,徑直對接到羅恩的家里,大大減弱了電影的傳奇色彩(從現實與魔法的轉換,到順理成章地置身其境)。
一個非常巨大的遺憾就是:魁地奇世界杯的”閹割“慘狀(原諒我使用如此禁忌的詞語,然而非如此不能表達我的惋惜之情)。在原著中,這本是與爭霸賽分庭抗禮、兩兩相望的高潮,一首一尾串聯起伏地魔的復活陰謀!痘鹧姹穮s只給了它區(qū)區(qū)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令人失望不已?吹贸鲞@里被剪掉了很多內容,因為比賽開場的特效做得氣勢宏大、熱情洋溢(導演應該也很難過吧),但決賽入場儀式之后,激情便戛然而止,轉而敘述營地騷亂了?仄姹荣愅瑯邮枪ㄌ叵盗行≌f(電影)的經典過片——既然之后的故事里沒有魁地奇比賽的戲份,在此呈現一場高水準的對抗不是眾望所歸的事嗎(要知道之前的比賽只是學院級別的)?如今我們只能猜想在導演版本里去得到失落的滿足。
刪刪減減之后,《火焰杯》的重頭戲:三強爭霸賽總算”幸存“了下來,枝枝蔓蔓地還挺豐富。一些小細節(jié)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也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兩個學院的入場儀式,舞會的搖曳生姿,美人魚的形象等等)。雖然也有一些小遺憾(三條龍的缺位,觀眾描寫的淡化),不提也罷。
除了被刪改的,還有被”掩蓋“的頑疾。這不同于第一個弱點,只是篇幅長短上的客觀變化,而是深入到電影靈魂的探索;蛟S有些危言聳聽,我依然要說:”《火焰杯》很失敗,至少就公映版而言。因為它只是一具行尸走肉,完全丟失了自己的靈魂。“
認真地說,作為小說的《火焰杯》,是羅琳的轉型之作,也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成熟之作。這成熟不僅體現在小說篇幅的增長上,更體現于文學性的突飛猛進之中。比如說人物塑造的多元化(哈利和他的朋友們不再是單純的孩子,而開始產生復雜的內心世界),情節(jié)安排的戲劇化(冒牌的”瘋眼漢“穆迪騙過了所有人的眼睛,至親亦是至痛),想象力的突破(馬克西姆夫人與海格的愛情故事,順帶引出海格的身世),結構條理的精心(世界杯和三強杯的陰謀呼應,舞會的延宕,鄧不利多回憶的緩沖),都讓小說《火焰杯》從前四部、乃至前五部小說中脫穎而出,成為最耀眼的明星(實話說《鳳凰社》有點力不從心,甚至不如《魔法石》)。而從整體角度來說,小說《火焰杯》已經逐漸脫離兒童文學的框架,顯露出一種”陰郁、暗晦“的悲劇氣氛——哈利波特發(fā)現自己不再是那個逃脫伏地魔毒手的幸運兒,反而與這個魔頭有了說不清道不明的”同生聯結“:他的命運,已經不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閃電的.記號如同一條吐信的毒蛇牢牢盤踞在他的面前。先知先覺的讀者應該懷疑到:哈利的母親,究竟對哈利施了什么魔法?哈利的命運,究竟與伏地魔有怎樣的關系?羅琳在努力,并且她成功了——而電影則沒有。
回到《火焰杯》,它依然是一部稚氣未脫的電影。悲劇的氣氛只是不咸不淡的那么一點,就上文我所說的那些內容,張秋的戲份少得可憐(她是哈利波特成長的里程碑),除了火車上的一瞥略帶驚喜,鐘樓上的對話有點感人,其余便不值一提了;”瘋眼漢穆迪真“面目的暴露,一點鋪墊和前奏都沒有,淺薄十分;兩個學校的學生幾乎都沒有“群眾演員”意義上的描寫,感覺只是兩個外來人的比賽而已;世界杯的殘缺就不多說了;魔法學校里的課程也幾乎沒有,除了穆迪的必要出場——在我看來這簡直是顛覆了“哈利波特”小說的根基;補充一點,小說里最后那些食死徒并沒有露出真面目,而電影里伏地魔卻“迫不及待”地撕下了他們的面具……太人為的舉動,真是電影最大的敗筆呢。
我可以原諒片長的原因,因為這可以在導演版里得到彌補。然而導演對于原著理解的偏差,卻無法扭轉。就像現實中的演員已經長大一樣,“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也必須一同成長!
【看哈利波特火焰杯電影心得】相關文章:
閱讀《哈利波特》心得04-10
哈利波特語錄10-20
讀《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有感10-14
哈利波特心得體會02-15
《哈利波特》電影觀后感11-09
哈利波特電影觀后感04-28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讀后感12-21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讀后感04-28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讀后感04-29
哈利波特觀后感初中哈利波特觀后感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