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看特洛伊電影影評三篇
《特洛伊》的情節(jié)是嚴格貼合神話傳說的,影片將斯巴達與特洛伊之間的戰(zhàn)爭刻畫得氣勢雄偉。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特洛伊電影的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特洛伊電影觀后感篇一
電影還算不錯吧,宏大的場面加上布拉德皮特的表演都上演了一場特洛伊之戰(zhàn),但是3個小時的影片似乎少點什么,也許是因為電影要表現(xiàn)的主題不是那么明顯吧,也許電影就沒有試圖去表現(xiàn)一個主題。最后半人半神、所向無敵的阿克琉斯最后竟然被一個花瓶王子射死了,幾乎一無是處的花瓶王子,不但騙了美人心,殺死了最強戰(zhàn)士,讓整個城池的`人用死亡為他的錯誤買單,他卻像沒事人一樣,安然逃跑了……
“他是我見過的最強壯的敵人,我不會想和他打的”“這就是沒有人會記得你的原因!”他不效忠于任何國王,但是卻為名譽參加了一次又一次的戰(zhàn)爭。“他為權(quán)利而戰(zhàn),你為榮譽而戰(zhàn)。”奧德修斯說的對,上帝給了阿克琉斯強大的戰(zhàn)力,也給了奧德修斯游說能力,他們不過是各自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罷了,但是阿克琉斯不信奉上帝、不臣服于任何王者,只為能夠永世留名癡狂。“這場戰(zhàn)爭將被永遠銘記,所有參戰(zhàn)的勇士都將名留青史”這便成了他參加特洛伊之戰(zhàn)的原因。布拉德皮特,從來都保持放蕩不羈的角色特點,但是幾乎在所有的影片中都會受一些智者的制約,雖然他知道別人在限制他,但是他卻似乎又心甘情愿。他的母親明白他,“你會被孩子們記得,但是當他們死后就不會有人再記得你了”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不知道阿克琉斯去之前相不相信他母親的這句話,但是他終究是要去的。
與阿克琉斯相比赫克托更有傳統(tǒng)的騎士風范,不過總感覺古代的戰(zhàn)爭是這么的搞笑嗎?大家正在打仗,然后變成了一群人呢圍觀兩個人拼劍術,然后說今天不打了,各自回家。
特洛伊電影觀后感篇二
他竟然哭了,抽泣得像個孩子,盡管一如往常,試圖維持他的堅強和驍勇,可是無法掩飾的滑落的淚水讓他瞬間歸返到了人性。撫摸著被自己殺死的赫克托爾的尸體,他輕聲啜泣著:安息吧,我的兄弟。他只是一個人,這個瞬間,和神無關。
其實這部電影就是和神無關的。我們不應該指責爾夫?qū)?middot;彼德森,他只是努力地希望用自己人性的方式詮釋這么一個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神話故事。十年的漫長戰(zhàn)爭濃縮成十五天的廝殺,神的子女最后也被凡人所害;而海倫,也就是用普通的美女代替絕色天香的傳說了。
沉醉在電影中,我忘記了所有熟悉的背景。忘記了海中漫舞的女神忒提斯的憂傷;忘記了云霧中放出神箭的阿波羅的卑劣。電影中,我只看到了兩個人:阿咯琉斯和赫克托爾。彼德森也許只愿意我們看到這兩個身處戰(zhàn)爭旋渦中無法逃避自身悲劇命運的英雄。
悲劇首先在于無法選擇的命運和自身內(nèi)心掙扎的'沖突。阿咯琉斯注定是個戰(zhàn)士,他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戰(zhàn)爭中的榮譽。正如他自己說的:我不是為某一個人而站,我是為了全希臘,我是為了希臘的戰(zhàn)士和他們的妻兒而戰(zhàn)。他的母親再次確認了他的終極宿命,你是為這場戰(zhàn)爭而生的,你也將為這場戰(zhàn)爭而亡。
只是他沒有想到他還會有愛情的發(fā)生,他的溫情脈脈和被奪取的慘痛欲絕讓他在戰(zhàn)場之外同樣顯得高貴。他甚至已經(jīng)選擇了逃避這場戰(zhàn)爭,盡管痛惜戰(zhàn)友的犧牲,盡管痛心生命的踐踏,可是他依舊按捺住自己沸騰的戰(zhàn)火。他最后倒下了,為了拯救一個女人。他鉆進木馬的唯一目的竟然就是找到并且保護這個女人。他奔跑在這個被廝殺搶掠的城市,目光急切,呼喊悲戚。這個時候我感懷于一個神的人性回歸。
赫克托爾同樣充滿著高貴和悲凄的命運,這該是西方藝術的一種主脈絡了。西班牙劇作家維伽在《當代編劇的新藝術》一文中提到:“悲劇是王室和高貴的行動。”赫克托爾該是電影中的一個悲劇性人物代表了。從允諾承擔弟弟的行為后果開始,他就已經(jīng)知道城邦和自己的命運。盡管他鄙視弟弟的怯懦,可是作為兄長他承擔了罪責;而在誤殺阿咯琉斯的堂弟后,他坦然地接受挑戰(zhàn),走向死亡。他讓他的士兵明白一個男人的尊嚴:維護自己的榮譽,愛護自己的妻兒,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做個簡單的男人,是那個時候多么難以實現(xiàn)的夢想!
一個崇尚武力的世界竟然存在著這么兩位彼此惺惺相惜,厭惡戰(zhàn)爭憎惡死亡,卻又是被萬人景仰的勇士。他們向往著安寧和平快樂的生活,不僅是滿足個人,更是希望這個世界有著美好共榮的時候?墒撬麄兛偸潜或(qū)策著撲向戰(zhàn)場,刀起劍落,熱血噴濺,而廝殺的勝利和戰(zhàn)爭的榮譽中似乎看不見他們的笑臉。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一場神話戰(zhàn)爭中的人性悲歌。
特洛伊電影觀后感篇三
阿基里斯是古希臘歷史中最有名的勇士,以至于哲學家都會拿他來說事。芝諾提出過“阿基里斯追不上烏龜”的悖論,就是把阿基里斯視為健壯和善跑的英雄。傳說阿基里斯從小就被他的母親捏著腳后跟泡在藥物里長大,使他具有了超越凡人的體魄和幾乎不可破壞的肉身,而唯一沒被泡到的就是他的腳后跟。阿基里斯也是因此而斃命。“阿基里斯之踵”后來被喻為無論再強大、再完美的人或事,都會存在致命的缺陷。
皮特主演的這一部《特洛伊》或許改名為《阿基里斯》更為恰當,故事主要圍繞著阿基里斯展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特洛伊之戰(zhàn)退縮為表現(xiàn)阿基里斯悲劇宿命的一個背景。
在影片中,阿基里斯英勇善戰(zhàn)卻桀驁不馴,他是阿迦門農(nóng)手下最杰出、也是阿迦門農(nóng)最痛恨的勇士。他不愿聽從阿迦門農(nóng)的號令,因為他看不慣一個國王為了自己的私欲而發(fā)動戰(zhàn)爭。他甚至不愿意為希臘人的名義而戰(zhàn),因為他知道那只不過是一個借口,他明白“在我出生之前,希臘就已經(jīng)足夠強大了。”然而,有一個理由卻是他無法抗拒的。
事實上,影片一開始就明確宣示了主題,“人類不斷追求永恒的生命,要名垂千古,讓后人知道我們的榮耀和曾經(jīng)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偉大的愛情。”阿基里斯僅僅因為奧德塞說的“參戰(zhàn)的英雄,都將千古留名”這一句話而走上了戰(zhàn)場,盡管出發(fā)前他的母親明確告訴他,“你如果去了特洛伊,必然會千古留名,但是只要去了特洛伊,你就再也不能回來。”
阿迦門農(nóng)說:“阿基里斯屬于過去,他目空一切,不會為任何國家效忠。”阿迦門農(nóng)則有著“六王畢,四海一”的野心,他聰明地抓住了阿基里斯驕傲的心態(tài),讓他心甘情愿地戴上了盔甲。阿基里斯知道“男人都要些什么,但我要得更多。”對于榮耀的'向往和千古留名的渴望成為了他的“阿基里斯之踵”。
全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發(fā)生在阿基里斯殺死特洛伊王子赫克托之后的夜晚,特洛伊國王來找他要回心愛的兒子,阿基里斯跪在赫克托的遺體前,對他說,“我們很快就能見面了,兄弟。”在那一刻,阿基里斯已經(jīng)徹底參透了自己生存的意義,明白了自己的命運。他了解到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當他僅僅因為自己的榮耀而毫不憐憫地殺死了那么多人的兄弟、丈夫和親人之后,他已經(jīng)和他所不齒地阿迦門農(nóng)成為了同一類人。
死在阿基里斯手里的赫克托則幾乎是一個完美的英雄,他的生命中只有很簡單的敬畏神明、保護妻子和家園的愿望,他是一個好兒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親,也是一個值得任何人尊敬的對手。他曾經(jīng)屢次挽救了自己的弟弟;他因為錯誤地殺死了一個青年而內(nèi)疚;他最終勇敢地走向了阿基里斯。赫克托是阿基里斯的一面鏡子,正是赫克托讓驕傲和虛妄的阿基里斯認清了自己。當然,這一切都已經(jīng)太遲了。正如阿基里斯的媽媽預言的那樣,當他從邁錫尼揚帆而去的時候,他就不再回來。
同樣揚帆而去,不再回來的還有海倫和帕里斯,特洛伊之戰(zhàn)因他們而起。如果阿基里斯因為“榮耀”而千古留名,他們則因為愛情而留名。小王子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與他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xiàn)截然相反,他明知如果帶著海倫會給自己和特洛伊帶來多大的災難,他仍舊義無反顧。或許這是因為他的年輕而浪漫,換做他的哥哥赫克托,決不會這樣做。不過在特洛伊城破之時,帕里斯終于明白了愛情的真諦,他選擇了戰(zhàn)斗,選擇了做一個讓他的哥哥會為他驕傲的人。他知道愛情不是索取,而是付出,如果繼續(xù)逃跑,不值得贏得海倫的愛。他要做一個真正的男人,只要勇敢,“不管今生或者來世,我們一定會相聚。”
最終,阿基里斯被帕里斯射死。實際上無論是誰已經(jīng)不再重要,阿基里斯之死只是他自己獻給自己生命的祭品。人與神的不同就在于人是會死的,而正是這樣使得人生中的每一刻都可能會很珍貴,阿基里斯臨死前已經(jīng)感受到了布里塞伊斯帶給他的平靜,相對他一生征戰(zhàn)而毫無意義的日子,他不會有任何遺憾。
【觀看特洛伊電影影評】相關文章:
觀看電影羅馬假日的影評02-18
觀看電影開心家族影評范文02-18
關于心靈捕手的電影影評03-11
電影評論編導寫作方法技巧07-23
關于宮崎電影駿幽靈公主影評03-11
2024年最新編導電影評論寫作要求09-03
《斷背山》經(jīng)典影評10-06
編導影評標題示例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