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浮語錄
談“涵養(yǎng)須用敬”:
“唯敬,可以勝私;唯敬,可以息妄。私欲盡,則天理純?nèi)。妄心息,則真心顯現(xiàn)。尊德性而道問學,必先以涵養(yǎng)為始基。及其成德,亦只是一敬,別無他道!
講《洪范》:
“舉而措之以為政,因而篤之以為教,皆不離乎是也,故曰洪范。洪范者,大-法也。大者,能莫外也。法者,可軌持也。九疇之目,名以彝倫。彝之言常,倫之言理。常者,不可易也。理者,性所具也!
講《洪范》中的盡性:
先王治國平天下,“要在使人各盡其性,而非專以功業(yè)為能。即使功過堯舜,亦只是盡其性分內(nèi)事而已!
講《孝經(jīng)》:
“愛敬之心為孝悌之本。不敢惡慢其親,孝之始;推之一念及于四海,不敢惡慢天下之人,以此治國平天下,乃孝之終!
講《易》:
“《易》有三義:一變易;二不易;三從變易中見不易,是曰簡易!
“佛教華嚴宗論,可以與《易》相通。”
“《易》有三大:體大,不易;相大,變易;用大,從變易中見不易。又如一即一切,從體起用,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即一,攝用歸體,無不歸還此法界。常變不二,理事不二,所以顯示一真法界。”
說書院教育:
“孔子門下,從學三千不為多,其中只有顏回、曾參不為少。希臘柏拉圖學園,只成就一個亞里士多德,亦足以繼往開來,為西方哲學宗師。”
論古詩:
“予嘗觀古之所以為詩者,約有四端:一曰慕儔侶;二曰憂天下;三曰觀無常;四曰樂自然!
【馬一浮語錄】相關(guān)文章:
浮世浮城經(jīng)典語錄11-23
送你一匹馬經(jīng)典語錄06-25
馬云的語錄11-23
馬云 語錄11-22
馬云創(chuàng)業(yè)語錄11-24
馬云哲學語錄11-24
馬云的經(jīng)典語錄11-24
馬云精彩語錄11-24
馬云勵志語錄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