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二政治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精選5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yǎng)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政治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 1
一、 基本情況:
全年級參加考試人數(shù)有152人,考試的平均分為69.12分,最高分91分,最低分34分,及格率78%,優(yōu)秀率36% 。
從本次考試統(tǒng)計結果上看,試題的總體難度水平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是相符的,達到了命題要求,絕大多數(shù)學生成績在60—80分之間,符合了“兩頭小中間大”的基本規(guī)律,命題中既重視了考查學生對學科基本知識,觀點的掌握情況,更注重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本套試題能夠體現(xiàn)考試目標性,題量適中,難易適當,但也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
二、試題分析:
本次考試難度系數(shù)為0.7,考察了高二年級上冊第一、二、三單元的知識點,試卷共兩大部分,選擇題24題,48分,問答題52分,三大題,6小題,與高考的題型結構設計基本一致。沒有出現(xiàn)難題、怪題、偏題,這些都值得肯定。整個試卷的題目來說都是一些傳統(tǒng)試題,比較經典。
答題中出錯較多的情況分析:
第一大題 (選擇題1~24小題)
1、基礎知識點掌握不扎實,無法區(qū)分經濟現(xiàn)象、政治現(xiàn)象、文化現(xiàn)象。
4、理解與分析材料的能力弱,無法區(qū)別是文化對經濟的作用,還是經濟對文化的作用。
9、對古詩詞的理解力不足。
21、提取信息的能力弱。
第二大題(主觀題25-28題)
25題、這道題取自陽光課堂,屬于評析題,學生對該題的解題技巧掌握不足,無法尋找全面的評點,分析能力也有些弱。
26題、考查文化創(chuàng)新,學生的基本原理大多能寫出,但分析材料的能力差。 27題、陽光課堂原題出現(xiàn),學生有做過的,所分率最高。
28題、考查如何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屬于送分題,只要學生對教材基本點有識記,就容易得分,所以這題得分率也是比較高的。
三、學生問題分析:
1、 基礎知識不扎實
從學生作的答案來看,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對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點模糊不清或識記不準,理解、分析能力不強。有些同學對知識能加強記憶,卻不會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審題不清
2、問答題表達技巧不能完全掌握,政治的問答題,必須是先回答原理再進行材料的分析,而在考試的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要么沒有回 答原理,這樣子寫得再多也是無法得分的,要么就是因為只寫原理,而沒有進行材料的分析,這樣子只能得一半的分數(shù)的。
3、 態(tài)度不端正
表現(xiàn)在字跡馬虎潦草,隨意性大,寫錯的地方亂涂鴉,卷面不整潔,甚至還有極少數(shù)同學學習目標不明確,整套試卷只完成了客觀題,主觀題只字未寫,草草交卷了事。
四、改進措施:
這次考試中反映出的問題,集中表現(xiàn)在學生的審題能力、理解能力較弱;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強;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實,知識體系掌握不完整;理論不能聯(lián)系實際,對一些開放性試題不適應,語言不規(guī)范、不完整等等。這對我們正確教授新教材,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要求理清了思路。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作進一步的努力:
1、研究教材。教師要教好書,首先必須錘煉教學基本功。要認真研究教材,深刻領會教材的精神實質,以新課程的理念統(tǒng)帥教學行為。要學會在宏觀上正確把握教材,在微觀上創(chuàng)造教材,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生動活潑地開展教學。
2、夯實基礎。本次考試反映出一個嚴重的問題——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好。這次考試再次告訴我們新課程與以前的教學一樣十分強調基礎知識;A知識是能力培養(yǎng)的載體,我們在教學中應立足教材,立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點的基本概念等要深化和細化,想方設法幫助學生透徹理解,全面掌握。并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督促學生對基本知識準確、牢固地記憶。
3、提高能力。這張試卷雖立足基礎知識,但立意于能力,要求學生能分析文字材料,提取、加工有效信息,組織語言表述觀點,將基礎知識運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這次測試中暴露出在這些能力上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注意通過學案和精選的練習有針對性地強化能力訓練。
4、加強規(guī)范。在學生的答題過程中存在的另一個較普遍的問題就是答題不規(guī)范,缺乏答題的技巧和解題能力,答案書寫很不規(guī)范。答題的規(guī)范性對于學生能否高質量地完成答題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答題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對規(guī)范答題長抓不懈,在平時的課堂回答問題、做作業(yè)、完成學案的過程中對學生嚴格要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高二政治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 2
一、期中考試總體情況:
3、4兩個班參加考試總人數(shù)140人,其中80分以上的總共12人,優(yōu)秀率8.6%。60分以上人數(shù)115人,合格率為82%,60分以下25人,不及格率18%。人均成績?yōu)?7.5分。
二、試卷分析:
本次考試試題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共20個小題,每題3分,共60分。第二部分為主觀題,共三個小題,40分。本次試題題量較小,選擇題少5個小題,主觀題少1個小題,所以學生作答時間比較充分,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完整的答完試卷。本次考查涵蓋了《文化生活》全書內容,注重基礎知識點的考察,因此難度不大,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得分都在70分以上。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本次試題難度不大,但是在學生答卷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1、對選擇題的材料讀不懂,理解錯誤造成失分。選擇題第一題通過材料考察了文化對人影響的來源,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讀懂題意。這充分反映出這部分同學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到位。同時也反映出這些同學對課本的基本知識點不熟悉,基礎知識掌握不到位。
2、主觀題三個小題都是以材料為依托,考察書本的基礎知識點,比如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等。學生在這部分作答是只能回答出部分知識點,不能全面的理解材料,從多角度回答問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有一部分學生依賴于通過對選擇題選項抄襲,這就充分暴露出3、4班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到位,對政治的學習不夠重視,存在僥幸心理。
四、今后在教學中應注意改進的問題:
1、抓緊落實基礎知識,平時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和落實。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會讀書,全面深刻領會課本內容。
3、在教學中正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法。
高二政治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 3
一、基本情況
全年級參加考試人數(shù)有270人,考試的平均分為61.20分,最高分90分,最低分35分,及格率54.8%,優(yōu)秀率3.7% 。從本次考試統(tǒng)計結果上看,試題的總體難度水平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基本相符的,達到了命題要求,相當一部分學生成績在60—80分之間,基本上符合 “兩頭小中間大”的基本規(guī)律,命題中既重視了考查學生對學科基本知識,觀點的掌握情況,更注重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本套試題能夠體現(xiàn)考試目標性,題量適中,難易適當,但也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
二、試卷分析
1.本次考試是由學校教師自主命題,考察的知識是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的第一課至第五課的內容。試卷分值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類。其中分值分布:選擇題共48題,共48分。非選擇題4題5問,共52分。組合型選擇題型和符合型選擇題分布適中。選擇題難度適中,不僅是對課本知識的考查,還有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察,總體來說,這一部分的難度適中,特別是符合型選擇題,選項穩(wěn)定,組合方式較固定,不需要學生花費太多的精力就能完成,但是,有些題設置了知識陷阱題,學生容易出錯。非選擇題背景材料貼近生活實際,總的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由于理論性、綜合性都較強,背誦的知識比較多,學生容易出錯。
2.考卷從總體上來說,比較適中,既有對基礎知識考核的環(huán)節(jié),也有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同時結合生活實例設問,運用鮮活的材料做題干,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察。高考是一根指揮棒,指導著老師平時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考試既是對學生學習的檢測,同時又要引導學習適應高考的題型和模式、難度。這份試卷基本上是按照高考的有關模式來設計,既有識記,理解又有運用,試卷緊扣教材,突出重點,更側重于雙基能力的考察。
3.但是,作為剛學習文化生活常識的高二學生,在考試中應多引用本地的素材作為材料去分析其中包含的文化方面的道理,才能把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文化與生活的聯(lián)系。試題素材來源其他地方,給學生有陌生感和距離感,不利于引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三、學生情況分析
第一大題 (選擇題1~48小題)
11、10題:基礎知識點掌握不扎實,不能明晰區(qū)分經濟、政治與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
28、29題理解與分析材料的能力弱,不能準確區(qū)分相近和相似知識點。 11、22、25、30題:對名言、漫畫的主旨把握不準確、不到位。
45、46題:提取背景資料信息的能力弱。
第二大題(主觀題49-52題)
49題、這道題取校園文化活動及氛圍環(huán)境,屬于簡答題,學生對該題的解題技巧掌握不足,知識識記不全面,與材料結合的能力也有些弱。
50題、考查文化的社會作用,學生的基本原理大多能寫出,但條理性差。
51題共兩問、涉及都是傳統(tǒng)文化,屬于送分題,只要學生對教材基本點有識記,就容易得分,所以這題得分率也是比較高的。但由于學生對問題不能準確理解,導致答題有些偏。
52題、考查的依然是傳統(tǒng)文化,但綜合性比較高,學生答題只是限于某一知識點,很難展開作答,說明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還比較弱。
3. 學生問題分析:
。1) 基礎知識不扎實:從學生作的答案來看,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對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點模糊不清或識記不準,理解、分析能力不強。有些同學對知識能加強記憶,卻不會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審題不清。
。2)問答題表達技巧不能完全掌握,政治的問答題,必須是先回答原理再進行材料的分析,而在考試的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要么沒有回 答原理,這樣子寫得再多也是無法得分的,要么就是因為只寫原理,而沒有進行材料的分析,這樣子只能得一半的分數(shù)的。
。3) 態(tài)度不端正:表現(xiàn)在字跡馬虎潦草,隨意性大,寫錯的地方亂涂鴉,卷面不整潔,甚至還有極少數(shù)同學學習目標不明確,整套試卷只完成了客觀題,主觀題只字未寫,草草交卷了事.
四、改進措施和教學打算
1.研究教材,抓好課教學質量,要認真研究教材,深刻領會教材的精神實質,以新課程的理念統(tǒng)帥教學行為。要學會在宏觀上正確把握教材,準確把握重、難點,把知識轉變?yōu)槟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尤其是加強對學生課堂管理,嚴把記憶和試題關。在微觀上創(chuàng)造性運用教材,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生動活潑地開展教學。
2. 握主干知識,構建知識網?忌鷽]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沒有形成政治學科知識網,就不可能正確分析題目的題意,不可能全面、正確地回答問題。一是指導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進行系統(tǒng)梳理,及時檢測、檢查到位,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二是進入考前復習時,要回歸教材,鉆研教材構建知識網,梳理主干核心知識,熟練掌握政治基本觀點與原理,認真查漏補缺。
3.加強政治各種題型的訓練,把審題、解題技巧和答題規(guī)范融入到每一次的試卷的評講中去,重視學生審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答題規(guī)范性的培養(yǎng)。其中特別要重視主觀題答題的規(guī)范的訓練。訓練學生能分析文字材料,提取、加工有效信息,組織語言表述觀點,將基礎知識運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這次測試中暴露出在這些能力上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注意通過學案和精選的練習有針對性地強化能力訓練。
4. 加強規(guī)范。在學生的答題過程中存在的另一個較普遍的問題就是答題不規(guī)范,缺乏答題的技巧和解題能力,答案書寫很不規(guī)范。答題的規(guī)范性對于學生能否高質量地完成答題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答題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對規(guī)范答題長抓不懈,在平時的課堂回答問題、做作業(yè)、完成學案的過程中對學生嚴格要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總之,通過這次考試不僅看到了學生的不足,更看出了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不足,爭取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能逐步改正不足,爭取更好的成績。
高二政治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 4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15)班及高二(16)班的政治老師,高二(15)班政治學科與上學期學習狀況基本持平,高二(16)班學習熱情還不錯,但基礎還比較薄弱。此次期中考試,雖然我班指標層次一、二的學生成績大體比較穩(wěn)定,但指標層次三、四的學生稍有退步,影響了整個班級的學科均分,說明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有所放松,對班級學風起到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一、試卷分析
本套試題選擇題難度略大,主觀題范圍較廣,思維量比較大,有一定的難度想得高分不易。
1、注重對基礎知識、重點知識和主干知識的考查。無論是主觀題還是客觀題,都突出了對突出了主干知識的檢測。
2、分值安排較合理,客觀題16個48分,主觀題4個52分,注重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基礎知識,樹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試題素材背景新穎,符合社會熱點。
二、數(shù)據(jù)分析
1、各班一級指標完成情況
2、各班二級指標完成情況
三、失分原因分析
通過與兩個班學生的交流談話,我將本次考試中同學們出現(xiàn)的問題總結如下:
1、根本原因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概念理解不清。對一些易錯、易混知識和高頻考點學生掌握不到位,有些知識甚至還發(fā)生了混淆。
2、審題出現(xiàn)了偏差。審題的偏差不僅體現(xiàn)為沒有準確分析出材料的中心思想,答題的范圍也經常出現(xiàn)偏差,出現(xiàn)答非所問的情況。
3、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知識的遷移和靈活運用能力差。抓不住關鍵詞,提取不出信息,更無法與所學知識對接。
4、缺乏解題技巧和答題的規(guī)范性。
、僖c不明顯,只會抄材料不會,從而導致得分較低。
、谑褂脤I(yè)術語不規(guī)范,導致文字表達不準確,甚至表述錯誤。
、鬯季S混亂,文字敘述缺乏完整性、條理性和簡潔性,出現(xiàn)“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準”的現(xiàn)象。
四、存在的問題
1、基本概念不清楚,基礎知識不扎實,選擇題同樣的問題出現(xiàn)多次失誤。
2、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不足,提煉整理信息的能力太差。
3、對課本知識框架掌握不扎實,做主觀題時不能很快地調取所學知識。
4、組織答案沒有邏輯性和層次性,書寫極不工整、答題很不規(guī)范。
五、改進措施
1、培養(yǎng)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2、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必須到位、精準,背書情況要落實。
3、要從宏觀上把握,微觀落實,抓住主干知識有效串聯(lián),梳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構建知識網。
4、在以后教學中,對學生要加強審題和答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選取典型題目反復訓練,提高對試題的分析、理解、構思、作答能力。結合教學和教材聯(lián)系時政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
高二政治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 5
一、考試成績概覽
本次高二政治期中考試,參與考試的學生總數(shù)為xxx人,其中選修政治班級學生xx人,非政治班必修政治學生xx人。從考試成績來看,同類型班級間差距不大,但必修班達“C”率總體偏低,選修班總體分數(shù)不高。
二、試卷結構與考點分析
試卷結構:
必修班:分為單項選擇題(30道,分值60分)、判斷題(10道,分值10分)、簡答題(2題,分值16分)和探究題(1道,分值14分),總分100分。
選修班:總分120分,包括單項選擇題(33題,共66分)、簡析題(3題,共36分)和探究題(1題,共18分)。
考點分布:
本次考試主要圍繞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的第三、四單元和必修四第一、二單元的內容進行考查。
選修班試卷除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外,也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三、主要問題分析
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較差:從考試結果來看,學生普遍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導致在答題時出現(xiàn)錯誤。
答題技巧與理解能力不足:學生在主觀題上的得分率較低,主要表現(xiàn)在閱讀材料的能力較差,不會結合材料來論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做到學以致用。
學習態(tài)度與動機問題:部分學生學習沒有方向,缺乏動力,導致基礎知識薄弱,答題時不去理解題意,胡亂答題。
四、改進措施與建議
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授和鞏固,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并運用所學知識。
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通過加強閱讀材料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題目要求和材料內容。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動機: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理想和前途的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明確學習目標和動機。
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加強課外輔導和跟進: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加強課外輔導和跟進,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確保學生能夠跟上教學進度。
五、總結
本次高二政治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主要對考試成績、試卷結構與考點、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在基礎知識、答題技巧與理解能力以及學習態(tài)度與動機等方面存在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和建議,旨在幫助學生提高政治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
【高二政治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高二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08-03
高二期中考試政治學科質量分析范文06-11
初三政治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通用8篇)06-14
高二年級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08-03
高二地理期中考試質量分析06-13
期中考試質量的分析報告(精選20篇)04-15
語文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08-03
秋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報告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