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熊貓的生活習慣是什么
大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野生動物之一,也是中國的國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熊貓的生活習慣是什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熊貓屬于食肉目大熊貓科的一種哺乳動物,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那么,大熊貓的生活習慣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撫育習性
大熊貓的新生兒在出生時發(fā)育相當的不成熟,體重僅僅是母親體重的0.1%,初生幼仔體重很輕,初生重平均為145克左右,約為成年大熊貓體重的千分之一,最輕的為51克,最重的為225克。照顧孩子對于雌性大熊貓來說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通常歷時18個月,有時甚至長達兩年,直到她的下一個孩子出生。在野外,如果出生的是雙胞胎,大熊貓媽媽通常會忽視或拒絕較弱的一個,這能保證至少一只成活。在圈養(yǎng)情況下,會進行人工飼養(yǎng),并采用換崽技術,盡量使所有的大熊貓幼仔都能成活。
行為特點
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臥,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好的睡覺方式。在動物園里面,飼養(yǎng)員每天兩次定時給它們喂食,所以大熊貓其他的時間都用來休息。即使在睡覺的時候大熊貓看起來也很可愛。非常的靈活,能夠把它們笨重的身體擺成各種各樣的姿勢,最喜歡的姿勢便是腿撐在樹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棲息環(huán)境
大熊貓棲于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濕,其濕度常在80%以上,是一種喜濕性動物。大熊貓生活的6塊狹長地帶,包括岷山、邛崍山、涼山、大相嶺、小相嶺及秦嶺等幾大山系,橫跨川、陜、甘3省的45個縣(市),棲息地面積達20000平方公里以上,種群數量約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內。活動的區(qū)域多在坳溝、山腹洼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類生長良好,氣溫相對較為穩(wěn)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
食物習性
雜食性。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也具有食肉動物吃肉的潛力,但很少捕食動物或動物的尸體,這并不是它不喜歡吃肉,而是缺少機會。因為在大熊貓的分布區(qū)里,大型的食肉獸很少,沒有多少殘尸剩首供它食用。如果自己經常去捕捉鼠類等小動物,所得到的營養(yǎng)卻常常不足以抵償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貓只能偶爾吃到一點肉食,大部分時間則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維持生命,成為一輩子循規(guī)蹈距、依竹而生的動物。
大熊貓?zhí)厥獾南到y(tǒng)
大熊貓具有典型是肉動物的消化道,單室胃,沒有盲腸。大熊貓以竹子為生,除了能夠消化,吸收竹子細胞內含物質外,由于缺乏微生物的消化能力,只能利用一部分半纖維素,排出竹節(jié)外形幾乎沒有什么變化的分辨。這種獨一無二的消化營養(yǎng)方式,無論是食肉動物還是草食類動物都很難見到。竹子是低營養(yǎng)食物,為了維持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和養(yǎng)殖,大熊貓具備了吃得多,排泄快,選食優(yōu)竹,不冬眠以及少運動、少消耗等特征。
排粘
排粘是大熊貓一種特殊的生理現象。大熊貓的消化道壁上有大量的粘液腺,當大熊貓的竹子采食量減少時,胃腸道正常分泌的粘液也會減少,多余的粘液滯留、粘附在腸壁達到一定數量時,就會通過腸管的急劇運動,將連同部分壞死、脫落的腸粘膜細胞一起排出題外。粘膜能夠使竹便成形,減少消化道內的摩擦,起到保護作用。在排粘期間,大熊貓會表現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以及倦臥等現象。
疾病
在自然界生活的大熊貓因受到氣候環(huán)境條件、采食方式和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容易患很多疾病,其中寄生蟲感染列第一位,消化道疾病列第二位,呼吸道疾病第三。此外還有外科病、臟器疾病等等。比如長期咀嚼質地堅硬的竹子造成牙齒磨損較快,十多年后,大熊貓的臼齒就殘缺不全,導致體況下降;蛔蟲病、腸套疊等疾病也時有發(fā)生。由于大熊貓生存于高山峽谷地帶,每年的二三月,由于氣候寒冷,積雪深厚,食物短缺,大熊貓需要下至低海拔地區(qū)覓食,導致年老體弱大熊貓發(fā)病率增高,所以二三月是大熊貓生病死亡率最高的季節(jié)。
熊貓的習性:
1、竹林隱士
大熊貓生性孤僻,常分散獨棲于茂密的竹叢中,故得雅號“竹林隱士”。僅在春暖花開時節(jié),為了愛,它們才各自打破鴻溝,相互追逐,熱戀成婚。
2、善于爬樹
熊貓善于爬樹,以便逃避敵害、沐浴陽光、嬉戲玩耍、求偶婚配。別看大熊貓個體肥胖,爬樹卻是能手,這是他們食肉祖先的本能,有利捕食,也能躲避敵害。幼年大熊貓爬樹多為玩耍。
3、嗜好飲水
熊貓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有嗜飲的食性。有時,也不惜長途跋涉到很遠的山谷中去飲水。一旦找到水源,好似一個酗酒的醉漢躺臥溪邊,沒命的暢飲,以至“醉”倒不能走動。因此有“熊貓醉水”之說。
熊貓習性有哪些
1、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
2、大熊貓善于爬樹,也愛嬉戲。爬樹的行為一般是臨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險,或彼此相遇時弱者借以回避強者的一種方式。
3、大熊貓大多數的交流都是通過留在棲息地的氣味標記來實現的。當它們想見面的時候,通常是發(fā)情季節(jié),就會通過氣味標記找到彼此。
4、大熊貓的食性是其最為奇特和有趣的習性之一,因為它幾乎完全靠吃竹子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種植物中,竹類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歡吃的有大箭竹、華西箭竹等7種。
5、大熊貓的食物營養(yǎng)低劣,不能有過多的能量貯存。為了保存能量,必須控制能量消耗過大的活動。因此,它喜歡在平緩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
平時也只在一個小范圍里活動,利用氣味、聲音等傳遞信息,相互之間并不直接接觸。大熊貓除吃竹子外,也吃一些雜草等其他植物,但吃進的量極少。
熊貓習性有哪些
熊貓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氣稀薄,云霧繚繞,氣溫低于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該物種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
熊貓善于爬樹,也愛嬉戲。爬樹的行為一般是臨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險,或彼此相遇時弱者借以回避強者的一種方式。
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
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熊貓食用的竹類植物共有12屬、60多種。野外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yǎng)狀態(tài)下可以超過30歲。
熊貓習性有哪些
大熊貓小的時候,喜歡爬上爬下。長大以后不大愛活動,常常用爪子抱著頭,呼呼大睡。
它睡覺的時候,你逗它,它睜開眼睛看看你又呼呼地睡了,它睡醒了就擺動著胖胖的身體走來走去找吃的
【大熊貓的生活習慣是什么】相關文章:
藏族的生活習慣08-03
生活習慣作文06-22
良好的生活習慣有什么09-28
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習慣方法11-25
生活習慣作文(12篇)01-21
生活習慣作文15篇01-17
生活習慣作文(15篇)01-17
生活習慣作文12篇01-21
生活習慣作文(精選15篇)01-18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文推薦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