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蘆薈的養(yǎng)殖注意事項
蘆薈是百合科多年草本植物,多肉汁。具有食用,美容和觀賞的價值。蘆薈不是香甜的水果,人們看中蘆薈主要在于它的醫(yī)療保健作用和營養(yǎng)價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蘆薈的養(yǎng)殖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蘆薈的養(yǎng)殖注意事項
花盆:準備好栽花的盆,或者直接栽在地上。
家庭盆栽蘆薈最好使用泥瓦盆,透氣性好,如果用塑料盆則會導致蘆薈爛根。
花土:準備好栽花的專用花土,或用小區(qū)公園栽花的土,要求是土質(zhì)肥沃,疏松,透氣好。
栽培蘆薈最好使用砂質(zhì)土壤。因為砂質(zhì)土壤的透氣性和排水性好,在砂質(zhì)土壤里蘆薈的生長是最好。能加一些腐殖土作為肥料最好,如果沒有也可以。
栽種:先在盆或者坑里放幾公分厚的花土,把花放進去,然后把土培上,稍微按緊。
澆水:這是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無論是盆栽還是地栽第一次澆水一定要澆透,這是定根水,花的成活率關(guān)鍵在這里。
蘆薈盆里最好不要長期積水,土壤的濕度過高會導致根部缺氧而腐爛枯死。平時只要一周澆水一次就可以了,冬季更要控制澆水量,否則蘆薈易爛根。
下圖就是爛根的
管理:如果是盆栽,第一個星期內(nèi),在陰處放置,第天枝條和葉子上噴水,注意保持土壤濕潤,注意通風,一星期后再拿出來曬太陽。
如果是地栽,先用遮陽網(wǎng)擋住陽光,一星期后,把遮陽網(wǎng)去掉。
蘆薈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但高溫期讓烈日直射會使蘆薈停止生長,初植的蘆薈不宜多曬太陽。
溫度:溫度和光照條件要適宜。蘆薈喜光,怕冷。所以夏季要放在室外通風好,光照好的地方,冬季的話則要注意保溫保暖,室內(nèi)溫度要達到5度以上即可。
換盆:蘆薈換盆最好在春季,在養(yǎng)殖兩年后應該換一個大一號的盆來養(yǎng)殖。
在換盆時要注意將爛根剔除,保留根部抓住的土壤。用新土培好后要澆透水一次,保證土壤的水分。
繁殖:蘆薈會在生長的過程中分根發(fā)芽,可以用小刀將新發(fā)出的嫩芽割下,用一個新的盆栽培。
一般家庭可采用扦插方法進行蘆薈繁殖。通常用來移栽扦插的幼苗是用根部生長的新株,在春、秋兩季進行最為適宜,因為氣溫在20—25℃時,蘆薈發(fā)根速度快,緩苗期短,成活率高。
新插的小芽要求土壤要有一定的透氣性,生根期不宜多澆水,還要盡量避免陽光直射。
扦插頭幾天,葉片有些發(fā)黃,這是正,F(xiàn)象,生根后會自然返青。為防止無根的小芽腐爛,除要控制澆水外,也可以先將小芽晾一晾,使切口干燥再插入土中。
葉片的'采摘
蘆薈葉片的采摘標準,以生長一年或12片葉以上采摘為宜,翠葉蘆薈要生長一年半以上采摘較好,采摘的葉片要飽滿、光滑、肉汁清澈透明,這樣蘆薈的各種成份含量高,利用效果好。
采摘時要由下而上,用小刀在葉片基部兩邊各切一道口,然后輕輕一掰,采摘的數(shù)量要使植株保持12片葉為基礎。
蘆薈養(yǎng)殖的細節(jié)要點
1、土壤:養(yǎng)殖蘆薈的盆土應具有排水、保水、透氣和蓄肥的良好性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zhì)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zhì)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yǎng)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質(zhì)、園田壤土、河沙的比例為2:2:1,也可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此外,盆土要求比較清潔衛(wèi)生,栽植前可用必滅速等對土壤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2.選盆: 盆栽蘆薈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為透氣性差,易爛根。用新盆前應用水浸透,否則上盆后澆水不易把盆滲透,半干半濕的盆壁會傷新根。
3、選苗:選苗也是蘆薈養(yǎng)殖的關(guān)鍵,健壯的蘆薈苗,應該是葉片短而厚實,顏色深綠,并帶有四根以上自生根的。
4、上盆:上盆即載種到盆中,上盆應在春夏季進行,冬季不宜上盆,溫度太低,不利于新根發(fā)生。上盆前可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壓在盆底的透水孔上,既能保持排水,又不會將盆土漏出。上盆時,先把蘆薈苗在盆中央放正,盡量讓根系 舒展,填土覆蓋根部后,再輕輕將苗向上提一提,并稍微壓實,使根上下左右與盆土緊密接觸,再將盆土加至與盆沿保持2~3厘米為止,注意盡量將苗扶正。最后慢慢向盆內(nèi)澆透水。
值得注意的是,剛上盆的蘆薈不要讓陽光直射,以免失水和養(yǎng)分過度消耗,宜放在半蔭處養(yǎng)護,待苗生根以后才能多照陽光。
5、換盆:盆栽蘆薈養(yǎng)殖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換盆為好。在換盆時要保持完好的土團,盡量不傷根系。換盆以后,還需放在半陰處養(yǎng)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后再移到有陽光處養(yǎng)護。
6、溫度:蘆薈怕寒冷,因其原本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沙漠環(huán)境中。在室溫5度時時蘆薈停止生長,零度時,生命過程會發(fā)生障礙,蘆薈養(yǎng)殖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5℃,濕度應為45—5%。
7、澆水:蘆薈被稱為“旱不死的植物”,所以不澆少澆水一般影響不大,但如果土中積水,就會導致根爛淹死。冬季里可15到20天澆一次水,可適當增加葉面噴水,盡量少澆水,保持盆土干燥;春季,一般5到7天澆一次水,澆水原則是不干不澆,澆則澆透;夏天,需要2到3天澆水一次,還應注意少受烈日暴曬,減少水分的損失;秋季的蘆薈澆水方法基本與春季相似,同時要使盆土有干有濕。
在蘆薈返青生根以前不宜多澆水,澆水的時間一般都以清晨和傍晚為好,水溫以接近盆土溫度為佳,切記盆栽蘆薈,寧干勿濕。
8、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除了初植的蘆薈不宜曬太陽(養(yǎng)殖半個月左右的),只能在早上見見陽光外,其它時間可多曬太陽,曬得多才越生長得好。
9、肥料:要想養(yǎng)殖長得好,肥料是不可缺少的,蘆薈可用氮磷鉀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肥料,而為了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可盡量使用發(fā)酵的有機肥,如餅肥、雞糞、堆肥等。
10、越冬養(yǎng)護:如果將盆栽蘆薈放在室內(nèi),一般都能安全越冬。要牢記5℃是蘆薈越冬的最低安全線,當溫度在在5℃以上時,要采取一些相應的保暖措施。冬季要盡量少澆水甚至不澆水,可適當進行葉面噴水,并盡量讓盆栽蘆薈多見陽光。
蘆薈養(yǎng)殖的水培方法
很多植物都可以水培的,像綠蘿、吊蘭、蘆薈、風信子等等,但是蘆薈除了盆栽蘆薈外,是否可以水培呢?有網(wǎng)友做了一個實驗,分別將蘆薈放入三種不同的水里進行水培,一瓶是用清水養(yǎng)的,另外兩瓶都加了點復合肥和茶葉水。以此來觀察蘆薈水培在哪種誰里效果更好,更能適合蘆薈的生長,下面來看圖:
根據(jù)這位網(wǎng)友的經(jīng)驗分享,在蘆薈進行水培的時候水位不能高了,蘆薈的根不能觸及水面,根要離水面有一段距離。水培一段時間后,它新長的水培根就會自己往水里生長。另外在養(yǎng)護的過程中,要陰養(yǎng)通風(就是不要再太陽下曬養(yǎng)),注意換水,最好瓶子遮下光,遮黑有助于生根。如果有網(wǎng)友喜歡用營養(yǎng)液,這里一定要注意了,先不要加營養(yǎng)液。等長出水生根后再加。否則很容易爛根的。
在三種水培溶液中,清水效果最佳,復合肥和茶葉水,因為長期放置后容易爛根,所以相比一下清水更容易水培成功。
【蘆薈的養(yǎng)殖注意事項】相關(guān)文章:
蘆薈養(yǎng)殖注意事項07-09
蘆薈的養(yǎng)殖方法與注意事項07-05
斑馬蘆薈怎樣養(yǎng)殖及注意事項03-25
木劍蘆薈的養(yǎng)殖方法及注意事項07-06
水培蘆薈的養(yǎng)殖方法及注意事項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