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繡鞋·天臺瀑布寺原文及賞析
導語:《紅繡鞋·天臺瀑布寺》是元曲作家張可久創(chuàng)作的一首小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紅繡鞋·天臺瀑布寺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參考!
《紅繡鞋·天臺瀑布寺》原文
絕頂峰攢雪劍,懸崖水掛冰簾。倚樹哀猿弄云尖。血華啼杜宇,陰洞吼飛廉。比人心,山未險。
《紅繡鞋·天臺瀑布寺》翻譯
尖削的山峰像閃著寒光的寶劍聚集在一起,懸崖上掛著一張張冰簾。倚著樹猿猴哀鳴飛躍戲耍在云間。杜鵑鳥凄厲鳴叫,吐著血華,陰洞里狂風在怒吼。但是比起人心的險惡,山算不上危險。
《紅繡鞋·天臺瀑布寺》注釋
、胖袇危簩m調(diào)名。紅繡鞋:曲牌名。天臺:山名,在浙江省天臺縣北。瀑布寺:未詳。內(nèi)容與寺廟無涉,“寺”字疑為衍文。
、茢:聚積。雪劍:寒光閃灼的寶劍,喻群峰。
、潜煟褐钙俨肌
、劝г常航新暺鄥柕匿喸澈。弄云尖:在白云繚繞的山巔帝叫、嬉戲。
、伞把A”句:即“杜宇啼血華”,謂杜鵑帝血,鮮血變成了鮮紅的杜鵑花。華,同“花”。
⑹飛廉:風伯,傳說中的風神,此指風。
、恕氨热诵摹倍洌褐^同人心相比,這山峰并不算險惡。
《紅繡鞋·天臺瀑布寺》賞析
此曲題作“天臺瀑布寺”,寫的實為登寺之所見。從曲中“血華啼杜宇”句,可知時節(jié)已是春天,但作者找不見半絲溫馨之意,占據(jù)他心頭的感受就是一個“險”字。全曲寫天臺瀑布的壯觀,突出天臺的高險,從多方位表現(xiàn)了這一“險”字的`內(nèi)涵,并連類取譬,針砭世情,將寫景和諷世巧妙而自然地結合在一起,獨出一格。筆勢峭拔雄健,景觀瑰奇,針砭有力。末句畫龍點睛,振起全篇,近乎詞中豪放一派。
全曲可分兩層:前五句為一層,突出天臺山和天臺山飛瀑之險,從而為第二層(“比人心山未險”)的議論作好鋪墊。
第一層:寫山與瀑布之“險”。前兩句分明寫實,寫雪劍‘‘峰攢”,寫冰簾“懸崖”,突顯這兩種實景之險峻高寒。繼之三句,對前兩種實景作進一步的渲染烘托。猿之哀,鳥之啼,風之吼,三種聲音之出現(xiàn),使“險惡”的天臺山染上更為悲涼凄厲的氛圍。通過這奇妙并層層深化的景物描寫,釀造一種一觸即發(fā)的“險惡”勢態(tài),第二層寫人心更加險惡便顯得意味無窮。
第二層:寫人心之險。這層就一句:“比人心山未險”,并且以之煞尾,頗出人意外。不過,上下觀照,讀者恍然大悟,原來前面所寫的天臺山之“險”全在于托出這一句。也因為有了這一句,才使全曲藝術境界大大超出一般的寫景之作,成為格高意深之杰作。真乃豹尾。
作者將寫景與議論巧妙結合,寓情于景,情與景交融,構成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某種意境。張可久善于寫景,他的寫景意念極為高超,所釀造的“險惡”意境非常奇妙。天臺山因其高,所以寒,以致峰攢白雪,水掛冰簾;因其險,所以峰如劍,崖如懸,又招來哀猿、杜鵑、飛廉。然而,作者用意不在寫景,而是通過寫景去揭露險惡的人心。在作者看來,實現(xiàn)這目的,由“議論”手法去完成最得當,于是便出現(xiàn)“比人心山未險”這一收煞句,從而達到寫景為議論服務、議論深化寫景的藝術效果。正由于兩者緊緊相連,結合得當,于是一種針砭世情、痛斥奸心的憤恨之情表現(xiàn)得既鮮明又新穎。
此外,此曲立意奇特,構思奇妙:名為寫“寺”,筆墨并非在“寺”;看似寫“山”意又不在“山”。當險惡的天臺山染盡恐怖氣氛時,筆鋒一轉(zhuǎn),“比人心山未險”一句推出戛然而止,看似突兀,實則意味無窮。其發(fā)人深思并痛恨人心險惡的力度,實有四兩撥千斤之功效。從中見出作者對元代世道危艱、人心險惡的社會現(xiàn)實的慨嘆與憤滿。
【紅繡鞋·天臺瀑布寺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中紅繡鞋·天臺瀑布寺》賞析05-13
《中呂·紅繡鞋·天臺瀑布寺》賞析09-10
《中呂·紅繡鞋·天臺瀑布寺》注釋及賞析01-27
《紅繡鞋》原文及翻譯賞析03-11
《紅繡鞋·晚秋》賞析01-25
紅繡鞋·晚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
《中呂·紅繡鞋·雪》賞析03-17
《中呂·紅繡鞋·晚秋》賞析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