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詩集賞析及評論
顧城出生在詩人家庭,父親顧工是一名部隊詩人。那么大家對顧城了解多少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顧城詩集賞析及評論的更多詳細(xì)內(nèi)容吧!
顧城詩集賞析及評論1
我是一個悲哀的孩子
始終沒有長大
我從北方的草灘上
走出,沿著一條
發(fā)白的路,走進(jìn)
布滿齒輪的城市
走進(jìn)狹小的街巷
板棚,每顆低低的心
我在一片淡漠的煙中
繼續(xù)講綠色的故事
我相信我的聽眾
——天空,還有
海上迸濺的水滴
它們將覆蓋我的一切
覆蓋那無法尋找的
墳?zāi)梗抑?/p>
那時,所有的草和小花
都會圍攏,
在燈光暗淡的一瞬
輕輕地親吻我的悲哀
評論
顧城,他本是一株足下沾滿泥土的花,他呼吸就像一株青草,螞蟻在他身畔搬運沙土,絕不會因為愛情而苦惱,自在的野蜂在歌唱,把一支歌獻(xiàn)給所有花朵。而他總是把輕輕的夢想告訴春天,他想要會唱許多歌曲,讓歡愉的微笑永不消失?墒菈粝胝f出來,卻不能再實現(xiàn)。他被折下來,插到花瓶里,從此就失去了風(fēng)花雪月的滋養(yǎng),就失去了天真明媚。
《六祖壇經(jīng)》云:“世人性本清凈,萬法從自性生……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云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fēng)吹云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xiàn)!
而顧城,先有的上下俱明、萬象皆現(xiàn)的通透的眼睛,所以看到的世界也如雨珠掛著的晶瑩剔透,慢慢地塵世的塵埃浮上來,遮蔽了詩人的眼睛,所以詩人的心悲涼起來,何處去尋曾經(jīng)的那般純凈?他頂著人世的風(fēng)沙一路且行且悲涼,所以早有棄身而去的心思,死亡不是突然而至,而是一直在行走的終點。
1980年,顧城,寫下自己的簡歷,在自己風(fēng)華正茂的青春里,為自己的一生注腳。半生未過,已知一生事,這以后再走的世界,日光之下,并無新事。他說自己本是一棵蘋果樹,總憧憬著結(jié)橘子,但最后,人還是得誠實地結(jié)出蘋果。命運從未改變,改變的是人心。
我是一個悲哀的孩子,始終沒有長大。當(dāng)他長大的那一天,也是他離開塵世的日子,在另一個地方,重獲孩童的新生。
——《玫瑰停止的地方 芬芳前進(jìn)了——顧城詩傳》
顧城詩集賞析及評論2
別
顧城
在春天,
你把手帕輕揮,
是讓我遠(yuǎn)去,
還是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風(fēng)能體會,
只有嘆息驚起的彩蝶,
還在心花中紛飛……
一九七九年六月
評論:
顧城,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開始在報刊上發(fā)表作品。詩多以城市生活為題材,但他仍然深戀他少年時代放豬的河岸,希望自己詩中最終出現(xiàn)的是一片牧場。
該詩發(fā)表在1980年的《星星》詩刊第三期上,是一首抒情*色*彩較濃重的愛情詩。詩中主要抒寫了“我”在與戀人分別時,在“她”揮手的瞬間,難以言傳的失落感。
詩歌開頭兩句描寫的是“別”的`情景,構(gòu)筑了“別”的形象。隨即詩人便捕捉住這一瞬間的感覺。抒寫由此而生發(fā)的聯(lián)想和幻覺,展現(xiàn)了分別時,“我”以目中的彷徨和迷惘。同時,也從側(cè)面暗示了“我”與“她”之間的深沉的戀情。分手是無因的,離別是無由的,然而這無因無由的分別終歸還是有因由。這便是命運。就象自然界的水中飄蕩的落花,花朵沾染的露珠一樣,是自然而自然的。詩境至此,便脫出紛繁復(fù)雜的塵世,進(jìn)入了一個靜謐、透明、單純、和美的天國中去了,達(dá)到了生命與自然、靈魂和本體高度和諧的境界,迷惘變得明朗,感傷變得平靜,失落變得無謂!皠e”是命運的安排,是自然的注定。然而這心平氣和的自語給人留下的還是有些個無可奈何的隱痛和哀怨,更進(jìn)一步增加了“我”的迷惘、彷徨與傷感。心有大感而無言,也無須言。壓抑便會有幻覺,感傷總想有超脫,這便是“只有嘆息驚起的彩蝶在心花中紛飛”。而彩蝶只不過是往日的戀情與未來憧憬在潛意識中的象征而已,對失去的舊情的深切依戀和對未來飄渺無望的希冀便是這“彩蝶紛飛”的真切內(nèi)涵。詩文至此,嘎然而止,而心中的離愁別緒卻縈繞往返,撞蕩回流。
本詩作者以其獨特而敏銳的心理感受,借助蒙太奇手法組合,抒寫了“別”時瞬間捕捉到的豐沛感覺,造成意象的撞擊和迅速轉(zhuǎn)換,激發(fā)人們用豐富想象來填補大幅度跳躍而留下的空白,從而擴(kuò)大了詩的容量。詩的結(jié)構(gòu)勻稱、節(jié)奏明快,情思的流動,語言的清新純凈,則體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詩風(fēng)。
【怎么欣賞顧城的詩】
一、口語。
顧城父親體制內(nèi)詩人的身份影響了他兩個方面:
讓顧城很早就接觸詩歌,并開始創(chuàng)作。在二十三歲時就創(chuàng)作有極大影響力的:
「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父親的詩歌風(fēng)格影響甚至糾纏困擾了顧城的整個創(chuàng)作生涯。在創(chuàng)作出「一代人」的時期(一九七九年),他也寫過大量平庸的詩,比如:
「我醒來」
我醒來,
就看見了這個世界,
那么無恥又那么堂皇。
奇怪呀!
嗜好謊言的人類,
竟然因此而不滅亡。
「時代」
大塊大塊的樹影,
在發(fā)出海潮和風(fēng)暴的歡呼;
大片大片的沙灘,
在傾聽驟雨和水流的痛苦;
大批大批的人類,
在尋找生命和信仰的歸宿。
是不是感覺到汪國真附體(沒有貶義)參加全民詩歌朗誦大賽的即視感。忘記哪個詩人說過,能拿出來朗誦的詩都是垃圾(大意)。詩人分兩種,全集詩人和選本詩人。選本詩人,只要欣賞他的部分詩作就夠了。顧城屬于選本詩人類。
這種甜俗清淺的口語風(fēng)格通常有兩種發(fā)展,一種是更直接更口白的口語詩,極端的比如烏青的廢話體
「對白云的贊美」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極其白/賊白/簡直白死了/啊
另一種則是堆積意象和謎語的玄學(xué)詩。
顧城在兩種方向上都有探索,比如直白的
「回家」
杉,你在陽光里/我也在陽光里
也包括著名的
「遠(yuǎn)和近」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yuǎn)/你看云時很近
嘗試借一種「陡轉(zhuǎn)」來塑造張力。
另一個方向,顧城也寫過
「弧線」
鳥兒在疾風(fēng)中/迅速轉(zhuǎn)向
少年去撿拾/一枚分幣
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觸絲
海浪因退縮/而聳起的背脊
但是,「顧城沒有在這兩個方向發(fā)展,相反,他回到了那種清淺的氣質(zhì)里,只不過,他將它們敲出了一種新的聲音!
后面的詩作里面,這種口語創(chuàng)作特質(zhì)已經(jīng)爐火純青,帶著一種「輕微的邏輯混亂和眩暈感」。
你們都到生活里去了/生活里人口眾多
「在這寬大明亮的世界上」
在這寬大明亮的世界上/人們走來走去
他們圍繞著自己/像一匹匹馬/圍繞著木樁
「給我逝去的老祖母」
你圍繞著我/就像我圍繞著你
「小巷」
小巷/又彎又長
沒有門/沒有窗
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墻
二、孤寂或者觀照。
顧城生前一直或者說沒有打算過進(jìn)入主流詩壇,后期移居異鄉(xiāng)。不管是地理上還是身份上,他都是一位自我流放的詩人。孤寂幫助藝術(shù)家自我完成。朋友很少,「真正的朋友恐怕只有『死亡』」。詩作里會自覺不自覺地出現(xiàn)這種孤寂、遠(yuǎn)遠(yuǎn)地觀照人世的立意。
比如
「布」
我的心里荒涼得很/舌頭下有一個水洼
包括那首著名的
「墓床」
我知道永逝降臨,并不悲傷/松林中安放著我的愿望
下邊有海,遠(yuǎn)看像水池/一點點跟我的是下午的陽光
人時已盡,人世很長/我在中間應(yīng)當(dāng)休息
走過的人說樹枝低了/走過的人說樹枝在長
這種死亡氣質(zhì)并不是說求死的傾向或者在講超脫的哲學(xué),而是平靜淡然接受后的「哀而不傷」,或者疏離感。詩人站在這種「無」中,讓人感受到一種「真」和「有」,所以很好理解顧城的詩里反復(fù)出現(xiàn)的「童真」意象。其中頗有一種佛家講「觀照」的清澈通透感。
三、真。
顧城自己說過一段話:「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我就說出來;但是呢,這說出來的話并不是這個世界上的話。…… 中國有句俗話說:『竹籃打水一場空』,是以『有』捕『無』,當(dāng)然是什么也捕不到;那么以『無』捕『有』呢?」理解這句話可以解他的大部分詩。
「感覺」
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樓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走過兩個孩子/一個鮮紅/一個淡綠
【顧城詩集賞析及評論】相關(guān)文章:
顧城詩集讀后感03-20
顧城詩集 讀后感06-24
顧城《別》賞析03-24
顧城的詩的賞析03-24
顧城名句賞析03-28
顧城的結(jié)束賞析06-28
小巷顧城賞析06-28
顧城星月的來由賞析03-21
顧城《遠(yuǎn)與近》賞析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