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使至塞上》古詩賞析與翻譯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使至塞上》賞析與翻譯,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使至塞上》賞析與翻譯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1,屬國過居延2。
征蓬出漢塞3,歸雁入胡天4。
大漠孤煙直5,長河落日圓6。
蕭關(guān)逢候騎7,都護在燕然8。
1.單車:單車獨行。問邊:慰問邊防。
2.屬國:一指少數(shù)民族附屬于漢族朝廷而存其國號者。漢、唐兩朝均有一些屬國。二指官名,秦漢時有一種官職名為典屬國,蘇武歸漢后即授典屬國官職。唐人有時以"屬國"代稱出使邊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漢代稱居延澤,唐代稱居延海,在今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北境。又西漢張掖郡有居延縣(參《漢書·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員濟納旗東南。又東漢涼州刺史部有張掖居延屬國,轄境在居延澤一帶。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維路過居延。然而王維此次出使,實際上無需經(jīng)過居延。因而林庚、馮沅君主編《中國歷代詩歌選》認(rèn)為此句是寫唐王朝"邊塞的遼闊,附屬國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隨風(fēng)飄飛的蓬草,此處為詩人自喻。
4.歸雁:因季節(jié)是夏天,雁北飛,故稱"歸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處大約是指涼州之北的沙漠。孤煙:趙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fēng)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風(fēng),"裊煙沙而直上"。據(jù)今人有到甘肅、新疆實地考察者證實,確有旋風(fēng)如"孤煙直上"。又:孤煙也可能是唐代邊防使用的平安火!锻ǖ洹肪矶话嗽疲"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鎮(zhèn)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
6.長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經(jīng)涼州以北的沙漠。
7.蕭關(guān):古關(guān)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候騎:偵察兵。王維出使河西并不經(jīng)過蕭關(guān),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guān),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
8.都護: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fù)責(zé)轄區(qū)一切事務(wù)。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逗鬂h書·竇憲傳》:憲率軍大破單于軍,"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jì)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此兩句意謂在途中遇到候騎,得知主帥破敵后尚在前線未歸。
全文翻譯
一個人去邊疆,出使地在西北邊塞。
像隨風(fēng)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邊境。
烽火臺上燃起的一道孤煙,在廣闊的沙漠上扶搖直上,蜿蜒曲折的黃河,映襯落日之殘紅。
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騎兵報告說:都護在邊防前線。
中心
本詩通過寫詩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fēng)光,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孤獨、寂寞,悲傷、飄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渾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chǎn)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詩中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都護的贊嘆,表達了詩人的抑郁、憤懣、寂寞之情,和希望邊疆平定的感情。
背景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發(fā)兵攻打唐屬小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737年春,可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番軍。王維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燈西節(jié)度使幕兼為判官。本扁即寫出塞時沿途景色。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遷。這道詩作于赴邊途中。737年(開元三十五年),王維奉命赴西河節(jié)度使府慰問將士,該詩即詩人赴西河途中所作。這是一首紀(jì)行詩,詩人身負(fù)朝廷使命前往邊塞。詩即記述這次出使途中所見所感。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三、四兩句包含多重意蘊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五、六兩句寫景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
賞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于737年(開元二十五年)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紀(jì)行詩,記述出使途中所見所感。
開元二十五年(737)夏,詩人出使河西節(jié)度府,至涼州時作此詩。"大漠"兩句歷來為人傳誦:大漠廣闊,長河悠遠,使人既感到胸襟開闊,又驚異于宇宙之廣袤和深長。"孤煙直"、"落日圓"使畫面富有立體美和律動感。"孤煙直"既寫出人煙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種獨立蒼穹的英雄氣;"落日圓"增添了畫面的色彩,用夕陽暮色將畫面覆蓋,形成渾然一體的壯闊意境。詩人用四種景物對比構(gòu)圖:寬廣的大漠擁抱著悠悠的長河,渾圓的落日映襯著直逼霄漢的一束孤煙。大、長、圓、孤、直都富于空間感,而且都是詩人主觀的審美感受。在如此廣闊而且蒼涼的天地間,馳騁疆場的將士們破敵靖邊,其悲壯的英雄氣浩然與日月同輝,與長河共遠?都護在燕然",這是一種未言艱辛而艱辛之事已畢,未見英雄而英雄之業(yè)已出的襯托式寫法!短圃娺x脈會通評林》引宗臣曰:"闊大悲壯"。《而庵說唐詩》:"大漠長河一聯(lián),獨絕千古。"
鑒賞一
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王維奉命赴西河節(jié)度使府慰問將士,該詩即詩人赴西河途中所作。這是一首紀(jì)行詩,詩人身負(fù)朝廷使命前往邊塞。詩即記述這次出使途中所見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以及寫作的地點并說明邊塞的遙遠遼闊!坝麊栠叀保浅鍪沟哪康。“單車”,是說隨從少,儀節(jié)規(guī)格不高。詩于紀(jì)事寫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緒,這種情緒便是從“單車”二字引發(fā)出來。而后一句說身過“居延”這特殊的地域,則成為詩中描繪的風(fēng)光景物的根據(jù)。
三、四兩句包含多重意蘊。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fēng)飄卷,故稱“征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如曹植的《雜詩》(其二)所謂“轉(zhuǎn)蓬離本根,飄飖隨長風(fēng)”,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xiāng)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xiāng),感情總是復(fù)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所寫乃是因為負(fù)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fēng)、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斗爭有關(guān)。一向器重詩人的宰相張九齡即于本年四月貶為荊州長史。
詩在表現(xiàn)上采用的是兩兩對照的寫法!罢髋睢庇髟娙耍钦。而“歸雁”喻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詩人迎著漠漠風(fēng)沙像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
五、六兩句寫景描繪了邊疆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這一聯(lián)由兩個畫面組成。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狼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gòu)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坤雅》:“古之煙火,用狼煙,取其直而聚,雖風(fēng)吹之不斜。”清人趙殿成說:“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边@又是從用字上說。
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時當(dāng)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只標(biāo)舉一個“圓”字,即準(zhǔn)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于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于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shù)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shè)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fēng)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diào),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zhǔn)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紅樓夢》第四十一回香菱學(xué)詩里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边@就是“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边@段話可算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shù)境界。
《使至塞上》為王維邊塞詩的代表作。開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節(jié)度副使崔希逸大勝吐蕃,王維奉唐玄宗之令出塞赴涼州宣慰,居河西節(jié)度使幕中。此詩即出塞途中所作。它敘寫了作者奉命出使邊塞的責(zé)任感和自豪感,以及塞外沙漠的壯景奇觀,歌頌了唐帝國的幅員遼闊、國力強盛和聲威遠震的邊功。并且王維對此次不光彩戰(zhàn)爭取得的勝利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使至塞上》鑒賞
使至塞上①
單車②欲問邊,屬國過居延③。
征蓬④出漢塞,歸雁入胡天⑤。
大漠⑥孤煙直,長河⑦落日圓。
蕭關(guān)⑧逢候吏,都護⑨在燕然。
——唐·王維⑩
注釋
①使:出使。寒上:邊塞。
、趩诬嚕哼@里表示行裝簡便,隨從少。問邊:到邊塞察看、慰問。
、圻@句是“過居延屬國的倒裝。屬國,漢朝時已歸附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為屬國。居延:屬國名,古縣名,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的額濟納旗。
④征蓬:隨風(fēng)遠飛的蓬草。漢塞:邊塞。
、莺:北方的邊境外的天空。
、薮竽捍笊衬9聼:指狼煙,即邊塞用作報警的信號。據(jù)史書載:“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所以詩中稱“孤煙直”。
、唛L河:黃河。
⑧蕭關(guān):古關(guān)名,在今寧夏冋族自治區(qū)固原縣東南,是古代從關(guān)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塞。候騎:擔(dān)任偵察、巡邏任務(wù)的騎兵。
、岫甲o:官員,意即總監(jiān)。燕然:古山名,就是現(xiàn)在蒙古國境內(nèi)的杭愛山,古代也用來指代北部邊塞。
、馔蹙S(公元701-761年),字摩詰(jié),唐代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承,后世人稱其為“王右丞”,他崇信佛教,被人尊稱為“詩佛”。
解讀翻譯
輕車簡從到邊塞去慰問,
路過我們的屬國居延國。
就像隨風(fēng)飄飛的蓬草飛出了邊塞,
又像展翅的大雁飛到了邊境外的天空。
狼煙在廣闊的沙漠中直直地沖向高空,
壯闊的黃河映照著圓圓的夕陽。
到了蕭關(guān),遇見擔(dān)任偵察任務(wù)的騎兵,
(他們票報說)都護在前線。
賞析
公元737年,唐玄宗命王維出使邊塞慰問將士,察訪軍情,實際上是把他排擠出朝廷。這首詩作于詩人去邊塞的途中!皢诬囉麊栠,屬國過居延”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去邊疆慰問。既是“單車”,當(dāng)然就裝備簡單,兩個字暗含了作者人生的失意。接著作者將自己比作蓬草和大雁,進一步渲染了自己的渺小和環(huán)境的蒼涼。不過作者很快就被邊塞的奇特風(fēng)光吸引住了,看那烽火臺上的狼煙直直地沖向高空,血紅的夕陽把蜿蜒的黃河都染紅了,此情此景,似乎把我們帶入了神奇的夢幻,這壯美的場景也讓作者忘記了個人的惆悵。最后作者終于到達目的地,卻得知長官們都上了前線。在環(huán)境惡劣的邊塞,狼煙四起,那些守衛(wèi)的將土們卻不畏困難,勇敢地沖出陣地,詩句表達了對他們的贊嘆。
本詩描繪了邊塞壯美的風(fēng)光,抒發(fā)了作者自己的失意之情,贊揚了邊疆將士不怕艱苦的愛國精神。另外,“大漠孤煙直,艮河落日圓”中的“直”和“圓”兩個字,看似平淡無奇,卻逼真地描畫出了邊塞獨有的壯美景觀,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贊嘆。
作業(yè)題
想象一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一幅怎樣的場景?你喜歡嗎?
擴展閱讀
王維智擒瓜賊
王維小時候機智聰明,愛憎分明。有一天,同村陳老伯地里的西瓜被偷了。王維氣憤地說陳老伯,走,我陪你到集市去捉那偷瓜城。”他臨走時,摘了一大把瓜蒂,揣在懷里。
走了沒多遠,他們就看見一個人一邊大叫:“西瓜便宜啦,快來買。 币贿呝\溜溜地東張西望。陳老伯一眼就認(rèn)出這些西瓜都是自己種的,就大叫:“捉賊呀!”許多人圍上來看熱鬧。賣瓜人惡狠狠地推開陳老伯你憑什么說這瓜是你的?”王維急忙拿出懷里的一堆瓜蒂,說:“這就是憑證!彼埓蠹?guī)兔τ霉系偃ξ鞴系牡撞,果然很多西瓜和瓜蒂對上了號?/p>
《使至塞上》鑒賞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輕車簡從出使到邊疆, 途中經(jīng)過屬國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象蓬草飄出漢塞,象歸雁飛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沙漠里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正圓。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走到蕭關(guān)恰逢候騎,都護正在燕然前線。
主旨:通過描寫奇特壯麗的邊塞風(fēng)景,表現(xiàn)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情感。
王維,字摩詰,與孟浩然齊名,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后世稱其為“詩佛”。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蓖蹙S的詩能通過無形的語言,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使讀者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幅副美麗的圖畫。開元二十五年的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zhàn)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這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這首詩所寫的就是這次出使的情景。
●全文
▲全詩以大漠、秋天為背景,選取了哪些意象來敘事寫景?征蓬、歸雁、孤煙、長河、落日(組成一幅塞外風(fēng)光圖)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詩人以簡練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jīng)歷。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要走多遠呢?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簡析“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句的寫作手法。
運用比喻的修辭。把自己比作“征蓬”“歸雁”,說自己好像“征蓬”一樣隨風(fēng)而去,又恰似“歸雁”一般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fù)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nèi)心的激憤和抑郁。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運用了 、 等修辭手法。比喻、對偶
▲以比喻表達詩人惆悵、抑郁心情的語句:_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紅樓夢》里香菱說:“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二句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圓”歷來為人稱道,你能說說這兩個字好在哪里嗎?
“直”和“圓”兩字用得逼真、傳神。準(zhǔn)確地描寫了沙漠廣闊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孤寂的感受。大漠無邊,烽火臺上燃起的一縷白煙直上云霄,“直”字荒涼孤獨中透出挺拔雄偉視野所及,黃河杳無盡頭,“長河”之上,是一輪圓圓的落日,“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xiàn)柔和溫暖。
▲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表現(xiàn)的畫面,并賞析這一千古名句。
大漠無垠,一縷孤煙直沖云天;黃河如帶,映襯西天落日殘紅。塞外風(fēng)光多么雄奇壯觀。
對仗工整,寫塞外景象,開闊鮮明,氣勢雄渾(“直”表現(xiàn)孤煙之高,“圓”表現(xiàn)落日之低。二詞表現(xiàn)大漠、長河地區(qū)的平曠。)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經(jīng)過長途跋涉,詩人終于“蕭關(guān)逢候騎”,卻沒有遇見將官。一問才知道“都護在燕然”:將官正在燕然前線呢!故事似乎還要延續(xù)下去,但詩歌卻于此戛然而止,給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使至塞上》古詩賞析與翻譯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1,屬國過居延2。
征蓬出漢塞3,歸雁入胡天4。
大漠孤煙直5,長河落日圓6。
蕭關(guān)逢候騎7,都護在燕然8。
注釋:
1、單車:一輛車,這里形容輕車簡從。問:慰問。
2、屬國:漢時稱歸附漢朝而仍存國號的少數(shù)民族王國為屬國。一說為典屬國,漢時負(fù)責(zé)屬國事務(wù)的官員,唐時常指使者。居延:漢時稱居延澤,唐時稱居延海,在今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北境。
3、征蓬:隨風(fēng)飄轉(zhuǎn)的蓬草,這里為詩人自喻。
4、歸雁:從南方飛回的大雁。胡天:古時西北少數(shù)民族居住的地區(qū)。
5、大漠:大沙漠。煙:狼煙,古時邊防常點燃狼糞報警。每日初更須燃狼煙報告平安,稱之為平安火。
6、長河:疑指流經(jīng)涼州(今甘肅武威)以北沙漠的石羊河,唐時稱馬成河。一說指黃河。
7、蕭關(guān):古關(guān)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這里非實指,襲用何遜《見征人分別》“候騎出蕭關(guān),追兵赴馬邑”之意。候騎:負(fù)責(zé)偵察敵情的騎兵。
8、都護:漢唐時在邊疆設(shè)置都護府,長官稱都護。這里指河西節(jié)度使崔希逸。燕然:山名,即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nèi)。《后漢書·竇憲傳》載,東漢竇憲大破匈奴軍,登燕然山刻石紀(jì)功,史稱燕然勒銘。這里用竇憲喻崔希逸。
賞析:
塞北風(fēng)光,大抵干凈簡潔、粗獷有力。與“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奇麗渾茫不同,王維只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勾勒出北地簡練有力的壯闊之景。尤其“直”“圓”二字構(gòu)圖利落,錘煉極妙,為后世稱道!都t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便說:“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前二聯(lián)和尾聯(lián)只平平道出,仿佛為這一聯(lián)鋪墊,使得此詩張弛有度、收放自如。詩中所言皆為實景實事,與《少年行》等不同,堪稱一首真正的邊塞詩。詩人以“佂蓬”“歸雁”自喻,切合使者身份,更在虛虛實實間流露出孤身走天涯的莽蒼之氣。尾聯(lián)化用虞世南《擬飲馬長城窟》“前逢錦車使,都護在樓蘭”,另開新意,惹人遐想。
《使至塞上》古詩賞析與翻譯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這首五言律詩寫詩人奉命赴邊慰問邊塞守軍的情景。全詩緊扣題目,共寫了三層意思:出使路線、沿途風(fēng)光、最新消息。
2.“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詩中頷聯(lián)里的“征蓬”一詞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
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詩人以“蓬草”自比,表達了內(nèi)心的寂寞傷感之情(被排擠出朝廷的傷感和怨憤)(內(nèi)心的激憤和抑郁)。
3.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頸聯(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所展現(xiàn)出的景象。
黃沙莽莽,無邊無際,草木不見,行旅斷絕。極目遠眺,一縷孤煙勁拔堅韌、剛直有力地升騰在天盡頭,俯首遠瞰,橫貫浩瀚沙漠的黃河邊,蒼茫地掛著一輪圓圓的落日。
4.本詩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歷來為人稱道,句中的五個加點的形容詞富有表現(xiàn)力,請任意選擇兩個加以賞析。
煉字角度賞析:“大”寫出了邊疆沙漠的茫茫無邊。
“孤”寫出了景物的單調(diào);“直”字,表現(xiàn)孤煙之高,表現(xiàn)了景物的挺拔雄偉之美;“長”表現(xiàn)了黃河的杳無盡頭;“圓”表現(xiàn)落日之低,給人以親切溫馨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準(zhǔn)確地描繪了沙漠的壯闊無垠。
。詩句賞析:詩句對仗工整,描繪出塞外雄奇壯觀的獨特風(fēng)光,景象開闊鮮明,氣勢雄偉,并寓悲涼之情于壯美景色之中,從側(cè)面烘托了守邊將土凄涼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借以反映了他們不畏艱苦,積極保衛(wèi)邊疆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
畫面描繪:大漠無邊,長天空闊,兩相對映,壯闊而單調(diào)。在這廣闊的背景上,一縷直上青天的輕煙,以及滾滾的黃河呼嘯著奔騰而去,在河的盡頭,是一輪又紅又大的圓圓的落日,好一幅蒼涼闊大壯觀的大漠黃昏圖!
5.從景物描寫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說說你對“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的理解。
隨風(fēng)而去的“征蓬”和進入胡天的“歸雁”,也是遠赴邊塞的詩人自己的寫照;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fēng)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從中透露出詩人內(nèi)心幽微難言的激憤抑郁的情感。
這兩句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詩人以征蓬與歸雁自比,暗寫詩人內(nèi)心的激憤和抑郁的情感,抒發(fā)了自己身世浮沉之感和思鄉(xiāng)之情。
6.全詩思想感情: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fēng)光,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守邊將士愛國精神以及邊塞奇異風(fēng)光的的贊美,也側(cè)面表露了詩人被排擠出朝廷后內(nèi)心的抑郁之情。
7.詩中用典的詩句是那句,用典的好處。
示例:“蕭關(guān)逢侯騎,都戶在燕然”,途中得知軍情,語透英豪,顯出一位使臣對邊疆戰(zhàn)事的關(guān)心。
【《使至塞上》古詩賞析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古詩使至塞上賞析08-17
使至塞上翻譯理解及賞析08-02
使至塞上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7-29
使至塞上原文、翻譯及賞析02-11
王維《使至塞上》原文翻譯和賞析07-21
使至塞上原文及賞析04-09
使至塞上原文、賞析07-22
使至塞上原文及賞析10-17
王維《使至塞上》原文及詩詞賞析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