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賞析

柳中庸詩賞析

時間:2021-06-28 11:14:24 賞析 我要投稿

柳中庸詩賞析

  生平簡介

  名淡,以字行,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曾授洪府戶曹,不就。和李端為詩友。今存詩僅十三首。

  聽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

  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fēng)知柳態(tài),

  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

  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

  江南歧路洛陽城。

  柳中庸詩鑒賞

  箏是一種撥弦樂器,相傳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箏”。它發(fā)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嘆,愴憔悴而懷愁”(漢侯瑾《箏賦》)。這首詩,寫詩人聽箏時的音樂感受,箏發(fā)出的悲怨之聲與人心中的離別之恨交映成趣,別有一番情韻。

  首句“抽弦促柱聽秦箏碌”,“抽弦促柱”寫出彈箏的特殊指法。箏的長方形音箱面上,張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撐,柱可左右移動以調(diào)節(jié)音量,彈奏時,以手指或鹿骨爪撥弄箏弦:緩撥叫“抽弦”,急撥叫“促柱”。那疾徐相間,高低起伏的音樂聲,從“抽弦促柱”變化巧妙的指尖端飛出來,傳入詩人之耳。

  詩人凝神傾聽,聽之于耳,會之于心!奥牎笔沁@首詩的“題眼”,下面的內(nèi)容,均從“聽”字而來。

  “無限秦人悲怨聲”。詩人由秦箏聯(lián)想到秦人之聲。據(jù)《秦州記》:“隴山東西百八十里,登山巔東望,秦川四五百里,極目泯然。山東人行役升此而顧瞻者,莫不悲思!边@就是詩人所說的“秦人悲怨聲”。詩人以此渲染他由聽箏而引起的感時傷別之情。接下來圍繞“悲怨”二字,詩人對箏聲展開了一連串豐富的想象和細致的描繪。

  “似逐春風(fēng)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箏聲如柳條輕拂著春風(fēng),絮絮話別;又似杜鵑鳥繞著落花,啾啾啼血。在這里,詩人巧妙地把箏聲與大自然的景物融為一體,頓時將悲怨的樂聲,轉(zhuǎn)化為生動鮮明的形象。那柳條搖曳、柳絮紛飛、落英繽紛、杜鵑繞啼的暮春情景,強烈地渲染出一片傷春惜別之情。

  隨著“抽弦促柱”之聲的變化,又喚起詩人更加奇妙的聯(lián)想:“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上一聯(lián)寫大自然的景物,這一聯(lián)則寫人世的悲歡,由景入情,情景交融。那低沉、幽咽的箏聲,好像誰家的白發(fā)老母枯坐燈前,為游子不歸而對影悲泣;又好似誰家的紅顏少婦佇立樓頭,為丈夫遠行而望月長嘆。

  “獨”、“空”兩字,使畫面顯得分外凄清,增強了盼子思夫、離愁別恨的氣氛!俺顭粲啊薄ⅰ八荚旅鳌,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燈前別無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見何等孤獨,怎能不“愁”?樓頭沒有親人,只見明月高懸,可見何等空蕩,怎能不“思”?“一愁”“一思”寫盡了無限幽怨。

  以上兩聯(lián)所構(gòu)成的形象,淋漓盡致地描摹出箏聲之“苦”,使人耳際仿佛頻頻傳來各種惜別的悲怨之·2241·《唐詩鑒賞大典》

  聲。箏聲“苦”,如果聽者也懷有“苦”情,箏弦與心弦同聲相應(yīng),那么就愈發(fā)感到悲苦。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币馑际钦f,箏聲本來就苦,更何況又摻入了我的重重離別之恨,豈不格外引起對遠方親人的.懷念!“江南歧路洛陽城”,指南北遠離,兩地相思。

  這首描寫箏聲的詩,不重在表現(xiàn)彈奏者精湛的技藝,而是借箏聲傳遞心聲,抒發(fā)感時傷別之情。詩人展開聯(lián)想,以一系列比喻集中描寫箏弦上發(fā)出的種種幽怨之聲。詩中重點寫“聲”,卻又不直接寫“聲”,而是用自然景物化寫“悲怨之聲”,以喚起讀者的想象,使人見其形似聞其聲,顯示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shù)魅力。

  征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fù)玉關(guān),

  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柳中庸詩鑒賞

  這是一首廣為傳誦的邊塞詩。詩中寫到的金河、青冢、黑山,均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境內(nèi),唐時屬單于都護府。由此可以推斷,這首詩寫的是一個邊地征人的怨情。全詩圍繞一個“怨”字鋪敘,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連屬,實際上卻統(tǒng)一在“征人”的形象中。

  前兩句因時記事,意謂:年復(fù)一年,奔波勞碌,往來邊城;日復(fù)一日,躍馬橫刀,征戰(zhàn)不休!敖鸷印,即大黑河,在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坝耜P(guān)”,即甘肅玉門關(guān)。金河在東而玉門關(guān)在西,相距遙遠,但都屬邊陲前線!榜R策”,即馬鞭!暗董h(huán)”,刀柄上的銅環(huán)。馬策、刀環(huán)都是軍人物品,用來表現(xiàn)軍旅生活,很有典型性。很容易引起對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聯(lián)想。這兩句“歲歲”、“朝朝”相對,“金河”、“玉關(guān)”,“馬策”、“刀環(huán)”并舉,又加以“復(fù)”字、“與”字,給人以單調(diào)困苦、不盡無窮之感,怨情自然而然從字里行間透出。

  句從“歲歲”說到“朝朝”,著重從無休止的時間中傾訴征人的怨苦無時不在。三、四句則從征人目中所見的景象中抒寫征人的怨苦無處不有。

  “青冢”是西漢時王昭君的墳?zāi),在今呼和浩特市境?nèi),當(dāng)時被認為是遠離中原的一處極僻遠荒涼的地方。傳說塞外草白,惟獨昭君墓上草色發(fā)青,故稱青冢。時值暮春,但在苦寒的塞外卻“春色未曾看”,所見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蕭殺如此,怎不令人凄絕?末句寫邊塞的山川形勢:滔滔黃河,繞過沉沉黑山,復(fù)又奔騰向前。這兩句寫景,似與詩題無關(guān),其實都是征人常見之景,常到之地,因而從白雪青冢、黃河黑山這兩幅圖景里,我們不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與荒涼,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轉(zhuǎn)戰(zhàn)跋涉的苦辛。詩雖然沒有直接寫“怨”,但蘊含于其中的怨恨之情令人柔腸百結(jié)。

  這首詩題為“征人怨”,但通篇不著一個“怨”字。詩人緊緊抓住產(chǎn)生怨情的緣由,從時間與空間兩方面落筆,讓“歲歲”、“朝朝”的戎馬生涯與“三春白雪”、“黃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現(xiàn)身說法,從而收到“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的藝術(shù)效果。

【柳中庸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柳中庸《聽箏》全詩及賞析07-12

征人怨 / 征怨_柳中庸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0-18

柳中庸《征人怨》原文及賞析06-05

柳中庸《征人怨》原文賞析04-05

柳中庸《聽箏》的閱讀答案附賞析07-07

柳中庸《征人怨》原文譯文賞析12-29

搗衣詩_柳惲的詩原文賞析08-28

柳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2-13

嘲柳州柳子厚與春 詩的復(fù)字詩賞析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