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筆記摘抄(精選7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筆記摘抄,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筆記摘抄 1
The child, your son, was born there, in that asylum of wretchedness, among the very poor, the outcast, and the abandoned.
你的兒子,出生在那個悲慘的收容所,那里都是窮人、流浪漢和被遺棄的人。【未婚媽媽所需要承受的】
Once, at least, I had to cry aloud, to let you know How dearly bought was the child, this boy who was my delight, and who now lies dead.
I shall never speak of them again.
For eleven years I have kept silence, and shall doon be dumb for evermore.
至少一次,我不得不大聲哭出來,以讓你知道這個死去的孩子對我來說有多珍貴,他是我所有快樂的源泉。
我將不會再提起那些苦難的日子。
過去的十一年,我保持了沉默,自此以后,這些也將會隨我遠去。
I had forgotten those dreadful hours, forgotten them in his simles and his voice, forgotten them in my happiness.
Now, when he is dead, the torment has come to life again, and I had, this once, to give it utterance.
在他的笑容、聲音里和我擁有他的幸福里我已經忘記了那些可怕的時光。但現(xiàn)在他死了,這些苦難和折磨又再次回到我的生命里,這一次,我不得不說出來與人傾訴,緩解我內心的痛苦。
But I do not accuse you, only God, only God who is the author of such purposeless affliction.
Never did I repent the nights when I enjoyed your love, never did I cease to love you, or to bless the hour when you came into my life.
但對你我沒有任何責怪,這些無緣無故的苦難都是拜上天所賜。
我從不后悔與你相處的那些時光,也從未停止愛你,或者說我感激你進入我生命的那些日子。
【愛從未停止,但造化弄人】
Our boy died yesterday, and you never know him.
His bright little personality has never come into the most fugitive contact with you, and your eyes have never rested on him.
我們的孩子昨天死去,而你從不知道他的存在。
這個小小的明亮少年跟你沒有片刻接觸,你的眼神在他身上也從未有片刻停留。
I did not wish to spanide myself between you and him, and so I did not give myself to you, who were happy and independent of me.
But to boy who needed me, whom I had to nourish, whom I could kiss and fondle.
I seemed to have been healed of restless yearning for you.
我不愿在你和他之間把自己分成兩半,所以我沒有陪在你身邊,因為你生活幸福且獨立,完全不會依賴我。
這個孩子,他更需要我,需要我的養(yǎng)育,而我也可以親吻他,愛撫他(而不像對著不愛我的你,只能遠遠觀望)。
因為有這個孩子,我對你無盡的思念好像也得到了治愈。
【孩子是一個母親的全部,治愈了所有的傷痛】
The doom seemed to have been lifted from me by the birth of this other you, who was truly my own.
這個孩子,是另一個你,完完全全屬于我,命運好像對我高抬貴手!緭碛袝r是命運高抬貴手,失去時命運便是謀殺者。大概是因為愛得不可自拔,竟對他一點一絲責怪也無?】
One thing only-on your birthday I have always sent you abunch of white roses, like the roses you gave me after our first night of love.
Has it ever occured to you, During those ten or eleven years to ask yourself who sent them?
Have you ever recalled having given such roses to a girl? I do not know, and never shall know.
For me it was enough to send them to you out of darkness, enough once a year, to revive my own memory of that hour.
(因為有孩子的慰籍,我暫時停止了對你狂熱的思念)僅僅為你做一件事,在你生日那天,我會送一束白玫瑰,跟我們第一晚歡愉之后你送給我那種玫瑰一樣。
在過去的十年或者十一年,你可曾有一點點念頭,問自己,送給你這束白玫瑰的人是誰?
你可曾想起你曾經送了這么一束白玫瑰給一個女孩?我不知道,并將永遠不知道了。
但對我來說,穿過黑夜迷霧送這束花給你已是足夠,每年一次,讓我沉迷回憶中那段時光。
【他隨手惠贈的一束白玫瑰,你就記了一生,也許只因為白玫瑰就是屬于你的花語,送給暗戀愛慕的人,純潔的愛。】
You never know our boy. I blame myself today for having hidden him from you, for you would have love him.
You have never seen him smile when he first opened his eyes after sleep, his dark eyes that were your eyes, the eyes with which he looked merrily forth at me and the world.
He was so bright, so lovable.
你從來不知道他的存在。此刻我后悔我把他藏起來,我想你如果知道他也會愛他的。
你從沒看到睡醒后他第一次睜開眼睛的微笑,他的黑眼睛跟你一模一樣,他曾用這雙眼睛愉快的`注視著我和這個世界。
他如此聰明,如此可愛。
【一個母親對孩子無盡的愛,想到孩子全是明亮的色彩,這是黑暗迷霧中唯一的一抹亮色,但此刻也是無盡的絕望,失去他,已經失去所有,失去可以活下去的勇氣!
You will wonder how I could manage to give boy So costly an upbringing, how it was possible for me to provide for him an entry into this bright and cheerful life of the well-to-do.
Dear one, I am speaking to you from the darkness.
Uashamed, I will tell you.
Do not shrink from me, I sold myself. My friends, my lovers, were wealthy men.
They all became my grateful admires. They all loved me-except you, except you whom I loved.
你會奇怪我怎么會負擔得起如此昂貴的撫養(yǎng)費用,我怎么能提供他如此富裕、明亮、精彩的生活。
親愛的,在如此黑夜中,我將告訴你,沒有任何羞愧的。請不要避開(看不起)我,為了給孩子優(yōu)質生活我終是淪落風塵,我的朋友、我的情人,都是有錢人士。他們都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為我著迷。他們都愛我除了你,我深愛的你。
【這大概是最無望的愛情了,世人愛我,唯獨沒有你,而我只愛你。不管生活如何污穢不堪,我也不愿我們之間的愛有任何施舍】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筆記摘抄 2
我愛你,與你無關——讀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有感,歡迎閱讀賞析!“我一輩子都忍受著這種命運,并且隨著它離開人世”。拿起書,仿佛重回茨威格筆下那個神秘的時間,那個清晰深沉地女性世界,那里有熾熱執(zhí)著的愛情火焰,和淹沒一起的情感洪流。
張愛玲曾語: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她甘愿成為他身邊的一粒塵埃,那朵滿懷情義的白玫瑰盛放在他的書房里,也盛放在她無盡的幻想之中,與他無關,與現(xiàn)實無關。
書中的女主角窮盡其一生去熱烈地愛著男主,這就是一場史詩般的暗戀,一位堅貞不渝的女人的獨角戲,一場自殺式的決絕的愛情。她將自己的愛情當做唯一的信仰,真真正正地詮釋了“我愛你,與你無關”。
高中的時候第一次讀這本書,當時已然淚流滿面,作者將一個女孩到女人暗戀時那細膩溫柔的情感描繪地無微不至。
我敬佩于女主角為男主所付出的一生的等待,那種甘愿犧牲無私奉獻的偉大,更加敬佩她始終保持著那一顆專一純潔的心靈,她擁有一個高貴的人格,不會施舍愛情,但是能夠通過自己的魅力使他注意到她;她不會去勒索、審判愛情,不依附于婚姻形式的捆綁,只是天真地渴望在自己的努力之下那個男人能夠從心底最深處就愛著她。
他并沒有兌現(xiàn)承諾,也許在他的眼里他們之間的感情只是那虛幻縹緲的幾夜,稍縱即逝,他辜負了她的等待與期待,我為她感到可悲,憎恨這個男人的深情繾綣的目光,憎恨他對她無情。
然而字里行間,我感受不到任何她對他的埋怨,充斥著的盡是她對他深刻的愛,是她對他們曾經美好的回憶,是對他給予自己這段感情的感激,是對愛人未來的囑托與不舍。我想她寫這封信的原因僅僅是為了使他知道這個世上曾有人那樣地愛著他,為了讓他知道自己值得這樣一份深重的愛。
“我寧愿獨自承擔所有后果,也不愿意成為你的負擔。我希望自己是你所有女人當中獨一無二的。我希望,每當你想起我的時候,心中只有柔情和感激。”
少年時期那種傻氣的暗戀誰都不會陌生,我們都曾天真地去喜歡過一個人。與他的每次不期而遇都會成為你的思維的中心,與他有關的任何事都會讓你默默關注,他周圍的人會讓你覺得親切,他時常在的地方會讓你覺得熟悉,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會讓你久久揣測…即使時隔多年,我們會漸漸淡忘那個所傾慕的他,對他的那份心動也隨之而散,也許現(xiàn)在的自己已經有了去追求喜歡的人的勇氣,學會去表達心底的感情,但是回想曾經,也會無比想念那暗戀時期的懵懂天真的自己。
書中的女主角像極了那時候的我們,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會因為她的欣喜而欣喜,她的悲傷而悲傷,她的'期待而期待,因為她的愛情與我們產生了共鳴。
“我的心緊張得像根琴弦,你一出現(xiàn),它就顫個不停。我的心始終為你而緊張,為你而顫動;可你對此毫無感覺,就像你口袋里裝了懷表,你對它的繃緊的發(fā)條沒有感覺一樣。這根發(fā)條在暗中耐心地數(shù)著你的鐘點,計算著你的時間,以它聽不見的心跳陪著你東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幾百萬秒當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可是,為何會有那么多的女孩,將愛情視為自己的全部,在自造的愛情氛圍里沉迷?這種宿命是那些癡情的人自己設下的,明知這猶如飲鴆止渴,明知這無可救藥,卻還是萬劫不復、一往無悔;蛟S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女主自討苦吃,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承認,這種癡狂正是我們骨子里對愛情所向往的高度?我們渴望有一個這樣愛著自己,也渴望窮盡一生與自己最愛的人相守到老。
或許大多數(shù)的人在某一個階段或多或少地當過這樣一個女孩,然而卻是善于深情、也容易遺忘。我欽佩女主對男主毫無保留的、高貴堅貞的愛情,但我認為,在愛情之外,我擁有更多的美好,那些對我關懷到無微不至的家人,那些陪伴我成長的朋友,我還有很多的愿意去珍視的東西,我有自己向往的前途,有自己渴望的人生,我不會只為愛情而活。我欽佩她,卻永遠不會選擇成為她。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筆記摘抄 3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由先鋒戲劇導演孟京輝執(zhí)導搬上舞臺,劇情主改編自著名作家茲威格的小說。一個男子在41歲生日當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此信出自一個瀕死女人之手,所言是她對他將近20年的愛戀,但他卻對此一無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剎那,兩人有短暫的結合,而后她經歷了少女的癡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風塵,但未曾改變對男人的愛,直至臨死前才決定告白……
整部話劇結束的時候,也許是本來氣溫就低,也許再加上胃的不舒適感(不知道為什么,我的許多感覺是從胃的感受發(fā)出的),還有話劇的內容,最后感覺到的,是冷和嘆息。許多看過書的朋友的評論都是特別的感動——“在其中發(fā)現(xiàn)了溫情”,但是也許是話劇比書更加讓人有直觀的感覺,我對那一個孤獨陌生、為愛付出一切的女人的感覺很復雜,大概夾雜著嘆息、猶豫與些許敬佩之情。
故事隨著女人的自述與投影的字開始了,對應著話劇之中的三頓飯,首先是黃瓜般的清新甘甜——這是女孩初遇男人的感受,見到那個男人的一刻,女孩知道了什么是愛,從女孩變成了女人;然后變成了檸檬的酸澀——她要搬走了,為了見男人一面,她不愿蓋一層毯子,只怕漏掉男人的腳步,卻發(fā)現(xiàn)他帶著一個嫵媚的女人回來了;之后是意大利面和牛排的香氣(在演出時聞到這樣的味道讓我也忍不住有了饑餓的感覺)——即使男人忘記了她,她在男人眼中變得陌生,但是她懷了男人的孩子,她有了另一個他,為此她可以忍受在貧民窟醫(yī)院被侮辱、用肉體去交換,讓孩子擁有一切,擁有和男人一樣的生活;當然,還有紅酒,熱烈又帶有苦澀,既有著女人對男人的`愛的熱烈,也有著男人最終也沒認出女人是曾經13歲的鄰居家小姑娘的苦澀。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二人第二次在一起后,男人對女人仍是“陌生的”,他仍然未想起那個愿意為他奉獻一切、每年過生日送他白玫瑰,只希望用白玫瑰來喚醒他的記憶的女人,然而,男人的老仆人認出了她,“他對我一秒的認識比你對我一輩子的認識還多”。女人說出這話時,我感覺有些苦澀,覺得有些為這個女人而抱不平,她為他付出了那么多,但是卻得不到一絲一毫的愛,甚至也不能在他的記憶之中留下痕跡。
但是最后,她的兒子死掉了。她說著,既然我對你來說雖生猶死,我又何必不樂意死去;說著,不,我不是想責怪你,只是作為一個剛死了兒子的母親的一種感情的表達。這時候,五味雜陳。這是一個女人心甘情愿付出一切的感情,沒有人應該去抱著憐憫的心態(tài)又或是指責男人的多情花心,因為在她看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后的最后,她表達了自己的愛,然后拿起刀,眼神中沒有對男人的失望、沒有對死亡的畏懼,她敘述完了,手起,刀落,血混著葡萄酒的酸澀與甘甜,一同流到了地上,流向了我們。那個開始用天真的嗓音的表達著自己的愛慕之情、彈著吉他,有時輕快活潑又有時低沉的敘說自己的愛和失落、用“飯”的味覺與嗅覺來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的女人,就這樣消失不見了,只留一封信,也許也會有一朵白玫瑰。
我有一點期待,男人收到這樣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時候,會不會突然想起她,然后默默懷念;還是驚訝并驕傲于自己居然獲得了一個女人這樣純粹得不沾染一絲雜質的愛;又或是情場老手那樣熟稔的笑笑然后拋之腦后……無論是哪一種,無論是我們如何在心中激動、嘆息、沉默,但是女人應該是滿足的了吧,她最終讓男人知道了世界上還有這樣一個人,愿意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他。也許啊,男人的桌上每年會有新的白玫瑰,也許啊,只是剩下了女人每年默默送他的。
獨角戲,既是女人自己的獨白,也是在這一次愛與被愛之中,女人獨自的為愛付出。
再說整個話劇,演員運用獨白、歌唱,甚至于做菜、用攝影機展示白玫瑰和女人期盼男人想起自己的神情,一切的表現(xiàn)形式都讓人著迷。
在這愛的獨角戲之中,我們看到從一般話劇的多人演繹變成一人獨角,看著一個女人唱歌、跳舞、自敘,感受光照著演員的身影映在蒼白的墻上,女人的影子也從一個人變成了許多人,大概是這許多的人,都會在心底藏有這樣一份熾熱的感情。
桌上的白玫瑰還在那里,他會不會記得她。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筆記摘抄 4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看完心情是沉重的,但感覺轉瞬即逝,這是我從小練就的過目即忘的本領,哈哈。所以用文字記錄下來,不辜負這經典文學作品和我閱讀的光陰。
這是一個少女的媽媽W推薦的。W從事HR,管理起來頗有章法。初高中女孩情竇初開,最易受到成熟男性的吸引。未雨綢繆,W不動聲色、恰逢其時的推薦閱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給女兒。作家娓娓道來展開的世界使其身臨其境,體驗到主人公的酸甜苦辣,又可以跳出來,以局外人的視角悲憫地觀察主人公的遭遇。結果她女兒讀過后說,女主人公太慘了。有了這個體驗,日后面對大叔時會多一份警惕,多一份自我保護,W的教育目的也不知不覺達到。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傳記作家。茨威格出生于奧匈帝國的首都維也納,在維也納大學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一戰(zhàn)后在莎爾茨堡的一間山間別墅居住。2017年去歐洲游時到過維也納和莎爾茨堡,主要了解的人物是茜茜公主的生平。現(xiàn)在回憶起曾經徜徉在茨威格曾經生活過的土地,涌起親近的感覺。經典作品歷經歲月洗禮仍然魅力不減,仿佛可以跨越時空和作者、和主人公對話交流。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小說以書信的形式講述了一位女子在彌留之際,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寫下了一封凄婉的長信,向作家R訴說了她潛隱一生的激情愛戀和情感痛苦。一個郁郁寡歡的小姑娘被瀟灑風流的男主喚醒并沉淪,走向死亡的故事。女主內心刻畫細膩,從麻木到希望、癡迷、痛苦和絕望,但不放棄不怨憤,完美演繹了“我愛你,卻與你無關”。
一個瘦小未發(fā)育、靦腆又膽怯的女孩子,和寡母生活在陰郁窮酸中,周遭都是同樣貧困粗野的鄰居,仿佛在蒙著灰塵、布滿珠網(wǎng)、散發(fā)著霉味的地窖中,對生活毫無期望。13歲那年忽然通過鄰居一位作家先生的入住,開啟了窺探另一種生活的縫隙。尚未謀面的作家有仆人,富藏書和藝術品,仿佛身上圍著一圈靈光,一道富貴、奇特和神秘的光華。
如果開始是物質的巨大差異吸引了注意和好奇心,后來單身作家R先生的溫存儒雅、輕快生動、標致瀟灑、風流倜儻把小姑娘從沉悶的生活中喚醒、使女主徹底淪陷。小姑娘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具有雙重人格的人,是個熱情洋溢、逍遙自在、沉湎于玩樂和尋花問柳的年輕人,同時在事業(yè)上又是十分嚴肅、責任心強、學識淵博、修養(yǎng)有素的人。這種光明的和陰暗的,隱蔽的兩面性著魔似的吸引住這個十三歲的姑娘,也開始一生的暗戀苦戀絕戀。
多年前我看過徐靜蕾自導自演的電影,沒有什么印象了,只記得王家衛(wèi)似的昏黃的,陰郁的慢鏡頭,灰塵,老房子,華麗的服裝,謹慎的管家,從一個孩子的側耳傾聽,從一個孩子的眼睛,通過門上小小的黃銅窺視孔,恍惚地展現(xiàn)男主的生活片段,在孩子的心中重組構建出男主聲色犬馬、尋歡作樂和風流四溢的生活。
情竇初開的小姑娘心中滿滿都是新來的愛人,對外界和母親毫不關心。因為拼命隱瞞心中的愛戀,畸形的`愛更加瘋長,占據(jù)了整個靈魂,把自己獻在祭壇。即使母親再嫁后經濟優(yōu)越,脫離了舊時貧困憂郁的生活。但女主自動自覺地隔絕其他的交流和愛、如母女之愛,繼父之愛、同齡人的愛慕。自我放逐,自我折磨,把自己埋在晦暗的、寂寞的世界,只愿在想象有他的世界里感到幸福和快樂。
愛是雙刃劍,使人奮進也可以使人墮落。女主開始注重學習和外表。女大十八變,妙齡女郎逐漸變得美貌獨立,但精神世界仍然陷在黃銅窺視孔里的世界中不愿逃脫。
18歲女主脫離富裕的繼父和母親,又爭取回到維也納,第一站就夜晚乘電車到曾經居住的地方,在樓房外看到作家R家窗戶透出昏黃溫暖的光,女主徘徊在落葉,細雨中。屋內的溫暖光亮和屋外的凄風細雨對比強烈,使人不甚唏噓,世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您身邊,而你不知道我愛您。
女主對作家R的愛戀,也從少時惶恐不安的愛戀,漸漸轉變?yōu)槌墒炫郧橛膼蹜佟追腔,終于獲得三夜恩寵。對,是恩寵,自卑的愛是低到塵埃里仍然開出艷麗的花取悅對方,在犧牲奉獻中得到滿足和幸福喜悅,所有的辛苦不堪期待絕望痛苦都算不了什么,因為愛的就是感情熾烈,生性健忘,一見傾心,愛不忠誠的您。
銷魂蕩魄的三夜珠胎暗結,男主已把心甘情愿祭獻的女主拋卻腦后,而倔強的女主無法和他傾訴,因為愛在心中吶喊,她怕熾熱的愛會嚇著他,給他負擔,因為在她心里知道他可以和別人共幸福,而不愿和人共患難。
另一個鏈接著男主的生命在身體內生長,女主未婚先孕,瞞著家人,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分娩的日子里充滿恐懼和煩惱。痛苦的時候即使埋怨上帝,也不埋怨男主,即使事先知道要受的苦,也愿意再進一次,再進一千次!
為了撫養(yǎng)孩子,給孩子優(yōu)越的生活和教育,女主做多人的情人,但拒絕婚姻,以保證自己是自由的,隨時等待男主的召喚。又一次在舞廳邂逅,男主嫻熟的勾搭和示意,女主立刻拋下一切跟出去。時隔十多年后,重又踏上這樓梯,女主雙重的感覺,既感到流去的歲月,又感覺到現(xiàn)時的光陰,而這所有一切的中心都是作家R。
后來孩子生病死了,女主和世界生動的聯(lián)系殘酷地斷了,僅剩若有若無,從沒有從心看見她的作家R。女主的生活失去了意義,沒有了等待的勇氣,甚至因為男主的遺忘,女主對自己的離去不會引起男主的痛苦而讓女主感到輕松。她把自己一生的愛戀訴諸筆端,活著不愿褻瀆內心高貴的愛情,不愿把沉重加給男主,死后才把信送給男主。
女主在18歲重逢男主,只因共度良宵后男主隨性從桌上花瓶中的白玫瑰,每年男主生日時,女主總會差人送上鮮花白玫瑰。內心無比渴望男主能夠想起多年前鄰居家的小女孩和現(xiàn)在的自己,看到她獨一無二,忠貞不渝的愛。但男主從不打聽她的事情,甚至姓名和住處,她不過是眾多春風一度女人中的一個,無關靈魂,只關肉體歡愉。女主在信中盼望此后活在他的心中,每年男主生日的這天,一年只要一天,像每年她送他的白玫瑰一樣得到他的供養(yǎng)。
男主從女主的世界走過,如同踏過河邊,如同踏過石頭,女主的生活對于男主來說是生疏的,沒有一句話,沒有一行字,沒有一點回憶。作家R顫抖著放下信,模糊地想起一位姑娘,一位夜總會的女人,朦朧不清,飄忽無形,如薄霧如潮水,涌上來又淡下去。目光觸到書桌上空著的藍花瓶,多年來生日的時候第一次是空的,悚然一怔:感到另一個世界,一次死亡,不朽的愛情,開始思念那個看不見的女人,沒有實體,充滿激情,猶如遠方的音樂。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筆記摘抄 5
昨日晚上,等一個朋友從陽江過來,本以為五點左右就能到,最后卻等到八點。好在附近有家大超市區(qū),就在超市的圖書區(qū)看起了書。無意中看到了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先是粗略的翻了一遍,這是一本他的作品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只是其中的一篇,篇幅不大,就有想把它看完的感覺。
很早就聽過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名子,但他的作品還沒有看過。最先聽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因為曾有部根據(jù)其資料拍攝的同名奧斯卡獲將電影。幾年前,老徐自導自演了一個中國版的這部電影,我沒有看過,也不想看,我認為讓姜文去演里的的男主人公本身就是個失敗。
茨威格的心理描述很細膩,我?guī)缀跏且粴夂浅傻淖x完的這部小說。女主人公從他十三歲起就愛上了風流倜儻的男主人公,一開始也就明白他雖才華橫溢,但也是采花無數(shù),處處留情。當她十五歲的時候,因母親另嫁,離開她初戀之地的時候,她竟然暈了,最后臨走鼓足勇氣,去按男主公的門玲,向他表白,卻沒有人在家里,那段的心理描述最不錯,看著就讓人緊張。
感情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因為有了她對男主人公的愛,她看了很多很多的書,成績也突飛猛進,對她以后的人生的成長,氣質塑造作用巨大。成人之后,為了見到朝思暮想的愛人,女主人公到維也納,租住在男主公公寓附近。最后有了機會,兩人相約一起吃飯,進而發(fā)生了關系,經過三夜的纏綿,她竟懷上了愛人的孩子。她從孩子身上看到自我愛人的影子,活的雖清苦,便很充實。
為了孩子,為了自我的愛人,她出賣肉體來改善自我的生活,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她說她的靈與肉是分開的`,她的心里唯一愛人的位置只是男主人公。之后,她也曾以自我貴婦人的高雅氣質,又打動過男主人公,可惜當兩人在一起時,男主公卻認不出來她了,還要給她鈔票。最后因孩子因傷寒去世,女主人公所有的愛破滅,心灰俱冷,才決心把這自我,把自我十三歲以來的心理和人生軌跡寫出來告訴男主人公。
已過中年的男主人公,卻是想了好久,也沒人想起女主人公的樣貌,他從不明白她的名字,和他在一起的女人有無數(shù)個,到底是哪一個,他也分不清了。到底是誰,或許永遠是一個謎了。
每個人都有一個完美,純潔的初戀。初戀是青澀,酸楚的,而女主人公卻把自我的初戀融入了自我的一生。我個人認為是不值得的,但時代不一樣,先擇差異造就了各種各樣的人生。
讀后我在想,作家本人茨威格會不會就是小說中的男主公呢?他出身豪門,受教育完整,十七歲就發(fā)表作品,一樣的年輕有為,風流儒雅。早年看過《茶花女》,里面的女主公的命運和本小說中女主公的命運有些相似。前些天,看到一篇關于歌德的傳記,說73歲的歌德喜歡上了19歲的烏爾麗克,頻頻的書信進攻,最后還向烏求婚,因家人的反對,歌德只好做罷,郁郁而最后魏瑪。而美麗的烏爾麗克也是終生未嫁,以95歲的高齡仙逝,想必她的內心里也很多的故事,若展示出來,肯定也很感人。
又看了一部好的小說,猶如又登過一座山,一座不高,綠色,讓人簡單的山。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筆記摘抄 6
這周想分享的是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整部小說是一封陌生女人的信件,整個故事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暗戀。
十三歲時對男主一見鐘情,直到她搬家也一直沒有告訴過他;她攢夠了錢回去“偶遇”他,和他有了一情,他又以出差的理由離開;她默默地為他生下孩子,為了孩子能有好的生活委身于他人,再次與他相遇時他卻根本沒有認出他。即便如此,她還是一直愛著他,同時又隱瞞著這份愛,直到孩子病重身亡才寫信告訴他所有的真相。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高中,這周又讀了一遍。以前讀的時候只覺得悲情,還會覺得女主很傻!拔乙阋惠呑酉氲轿业臅r候,心里沒有憂愁。我寧可獨自承擔一切后果,也不愿變成你的一個累贅”,所以即使她懷上了他的孩子也對他守口如瓶,為了讓孩子過上貴族的生活她寧愿賣身做有錢人的情人也不向他要錢。大概很多人都會覺得女主這樣做根本就不值得,為了一個不愛自己的人耗盡了自己的一生。
但幾年過后的現(xiàn)在,見過了身邊人的分分合合,聽過了很多別人的故事,慢慢開始理解了這種“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中的'愛恨糾纏。就像小說中女主角對男主角一見鐘情的場景:“親愛的,在一剎那接觸到你充滿柔情蜜意的眼光后,我就明白,我已經完全屬于你了!薄拔乙詾,你眼中的柔情蜜意只是針對我一個人的。就在這一瞬間,我內心的熱情全被點燃了。突然之間,我覺得自己一下子長大成熟了,變成一個完全屬于你的女人。”現(xiàn)在再讀這本書,反而覺得很羨慕女主身上那種跨越時代的堅韌和勇敢,因為很難想象有人能這樣地去愛另一個人,所以看到這樣的故事會覺得格外感動。
我一直覺得,愛一個人是一種能力。有的人也許是沒有遇到合適的人,有的人也許天生就沒有愛人的能力比如我,我總覺得我愛自己更多一些?墒钱斪x到女主角說的:“我仿佛是你口袋里的懷表,繃緊著發(fā)條,而你卻感覺不到。這根發(fā)條在暗中耐心地為你數(shù)著一分一秒,為你計算時間,帶著沉默的心跳陪著你東奔西走,而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幾百萬秒當中,你可能只會匆匆地瞥它一眼。”我還是會覺得很感動,好像自己在一瞬間就感受到了愛情。
記得王小波說過一句話:“你要是愿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遠相思!闭緯镒钭屛覝I目的就是這句:“我對你的心靈來說,無論是相隔無數(shù)的山川峽谷,還是在我們的目光只有一線之隔,其實,都是同樣的遙遠!笨赐暧X得心里很難受,釋懷是避免痛苦的出路,但愛情偏偏不易釋懷。
很多年前讀過夏宇的一首小詩,到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覺得用在這里正好,分享給大家。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筆記摘抄 7
我的一生一直是屬于你的,而你卻對我的一生一無所知。
就像空靈的旋律,緩緩流淌的憂傷,貝多芬的《月光曲》在充滿著愛的夜晚溫柔地彈奏著,這就是我讀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最深的感受。
高爾基曾說過,茨威格是一個傾向于悲劇性的藝術家,而在他之前還沒有人這樣深刻地懷著對女人的驚人的慈悲之心描寫過愛情。他選擇了最艱難的文學主題,可他筆下演繹的愛情卻擁有著無與倫比的美麗與光輝。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以一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筆調刻畫一位被遺忘的“陌生”女人臨死前向她心目中那個天神發(fā)出深沉的愛的'宣言。
“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這種悲傷的嘆息,這種愛到絕境的無奈是信的首句。作者以他細膩精確的語言和與人物融為一體的心,在默默訴說著那位陌生女子的柔情、愛戀和繾綣纏綿的思念。
“我在大門口千百次等待過你,總在樓梯上偷聽你的腳步聲!笔堑,正如她說的,“我整天什么也不干”,只是坐在冰冷的門廊前耐心數(shù)著他回家的鐘點。日復一日,她猶如跌進愛的深淵。不幸的是,母親的再嫁迫使她與R分離,不能再借鄰居之便接近觀察R了。而那離別之夜,她奄嚴寒冰凍里足足等了R一夜,想向他表白心跡,結果換來的卻是心的破碎——R和另一個女人相擁而歸。
即使受到如此巨大創(chuàng)傷,她在離開R后,一心仍全維系在R身上。她拒絕外出,拒任何人于千里之外,她只想在心靈深處與R單獨在一起,不愿分心。一個孤獨少女以這種愛的癡狂折磨自己,以至是悲慘絕望的狂熱。茨威格的自然而近于本真的文字里,流露出他悲天憫人的情懷,行文籠罩在一種淡淡的卻深入骨髓的憂傷里。
她終是受不了思念的煎熬。于是,她義無反顧地與父母決裂重回R所在的城市。她每天在商店辛苦工作,而鄰街是R的居所。每一次她抬頭望向窗外,只是單純地希望能遠遠地用她的目光摟抱R的臉。下班后,她常常在街上來回走,渴望能有一次與R的重逢,就像真實再現(xiàn)席慕蓉的那首《一棵開花的樹》一樣:“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命運終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垂青了她,讓她與R擦肩而過,更驚喜的是R似乎被她的光彩奪目所吸引,駐足與她交談,并用他特有的那種仿佛把對方緊緊擁抱起來的勾魂攝魄、脈脈含情的目光注視著她。
盡管R早已不記得她就是那個鄰家女孩,她仍心甘情愿地為這次相遇奉獻了她的全部。而R只留給她幾朵白玫瑰,可卻是她一生的記憶——每年R的生曰她都會匿名送出一束白玫瑰。當然,這次相遇也帶給她意料之外的喜悅——她有了R的孩子。她知道R是個一往情深卻愛不專一的人,只喜歡輕松愉快地游戲人生,不愿去承擔責任或犧牲什么,于是她將一切守口如瓶。可是好像孩子承載不了她的愛,很快因患流感而被天使帶走,她也不幸染上惡疾。
只有在這個徹底絕望的時候,她才懷著將她燃燒成灰燼般的熱烈而無望的愛,向R發(fā)出來自肺腑的深情,并低訴著過往。這是一位女子生命垂危之際的告白,是發(fā)自內心和口唇的痛苦告白。像普希金的詩“我曾經默默無語地、毫無指望地愛過你/我既忍受著羞怯,又忍受著嫉妒的折磨/我曾經那樣真誠、那樣溫柔地愛過你”?伤惠呑尤淌苓@種不為R所認出的命運,隨著這種命運而死,一直沒被認出來。
小說的結尾如晶瑩的水晶、琉璃,充盈著輕輕淺淺的藍色。R在看完那封信后,雙手哆嗦。他只隱約感到這一切仿佛是在夢里發(fā)生。而那陌生的女子,她飄忽不定,卻熱烈奔放,就像遠方傳來的一陣樂聲。
茨威格讓故事到這里結束,可我卻如海子所言“萬里無云如同我永恒的悲傷”,這份愛情扎根于我的心底,開出花朵,散發(fā)出芬芳……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筆記摘抄】相關文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筆記10-30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筆記范文03-28
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有感10-16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心得09-03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心得03-14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后感07-30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后感10-02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后感08-30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后感04-08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后感11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