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屈原作文
屈原,千百年來,人們用包粽子,賽龍舟,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紀(jì)念他。你眼中的屈原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贊美屈原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贊美屈原作文
蒼茫汨羅之上,煙波浩渺,水珠飄浮,樹閃影動,你的背影,好像就在昨天,你出生于楚國的名門之后。天生的你,應(yīng)當(dāng)享受養(yǎng)尊處優(yōu),受人愛戴,應(yīng)當(dāng)要有一種自高自大的神氣。
可你沒有,在七國分爭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聲響亮,震天動地的啼哭,震撼了整個楚朝,那就是你啊。你擁有與生俱來的優(yōu)良高貴血統(tǒng)美好的名字。有卓越不凡的才能是楚國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占盡了天時讓人萬分羨慕,你正直不阿雖再次遭貶,你白色的衣袂在狂風(fēng)中飛舞,你黑色的長須在暴風(fēng)雨中飛蕩,這時的你,思維的火花在你的腦中飛揚(yáng),激憤的火焰在你的身上貫穿。你化激憤悲痛為神奇,寫出了字字珠璣,貫古爍今的眾多偉大詩篇,《離騷》、《天問》、《九章》……
你有杰出的才能,但無用武之地,你有遠(yuǎn)大的抱負(fù)崇高的胸懷,但卻因為地不利人不和,最終只能以死明志。在你的身上,印證了詩人與英雄的悲劇,一生孤獨(dú),沒有知音小人暗算,帝王不納,爾虞我詐,戰(zhàn)火連連無休止。你藐視達(dá)官貴人污吏,為自己樹立了眾多敵人。也許你并不知道,自古以來忠臣總是非死即傷,總是討不到好處,或許你知道,但你那正直、不愿拐彎抹角、潔來潔去的性子卻注定成為你一生的絆腳石,你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你已繪制好祖國的藍(lán)圖,正待實施。但,你的夢境很美啊?赡墙K究是夢啊。是虛無的、飄渺的,這個夢境已在搖籃里就被殘酷的現(xiàn)實所撕碎,所扼殺。 你沒有安于現(xiàn)狀,選擇了彎曲坎坷的政治道路,你沒有棄楚投秦,義無反顧的為這片自己所深愛的土地奮斗、保衛(wèi)終身,在你的心中!吧\可貴國家價更高!蹦阍诼犝f郢都被攻破之后毫無留戀的與這個世界告別,激憤、悲傷、痛楚,形成了巨大的火焰吞噬著你的心。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蹦愕谋秤氨焕嘶ㄋ谏w,越來越遠(yuǎn)。只有枯木,殘花。
篇二:贊美屈原作文
今天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最初是為了紀(jì)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在中國已經(jīng)被神話了,我質(zhì)疑這些被神話的人物。
按結(jié)果,屈原的百科名片是:
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chuàng)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我認(rèn)為屈原是個偉大詩人,很多材料上稱他是政治家、改革家,我懷疑他政治家、改革家頭銜,他認(rèn)為他是天降大任的政治家,而且極為清高“舉世皆濁我獨(dú)清,眾人皆醉我獨(dú)醒”,這有點(diǎn)自吹之嫌,春秋戰(zhàn)國,人才輩出,屈原決不是當(dāng)時唯一才德之士。作為政治家,受排擠,受打擊是件正常的事,他又沒受什么迫害,卻“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我才想不通他的作為。漁夫勸他“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依我的看法,漁夫才是個真正的智者,一個人是控制不了滄浪的清濁,他要了解自己和國家的能力極限,順勢而為,至于改革家,不知他改革了啥,不能因為改革這個詞時髦,就人人頭上都貼一個。屈原還是有很多選擇的,楚懷王的主意變?nèi)プ儊,說不定哪天又信任你了,就算楚懷王是扶不上墻的爛泥,楚國沒指望,你還是可以投靠其它國家嘛。
春秋戰(zhàn)國,愛國沒有升到后世高度,老百姓看此國統(tǒng)治者不順眼了,家當(dāng)一收,說聲“BYE”,移到別國沒人攔你。生于一國,在另一國任職,比比皆是,張儀是魏國人,為秦國相,蘇秦韓國人,掛六國相,象屈原這種生于一國,就要為一國盡忠的思想,當(dāng)是很稀少,想必也讓那當(dāng)時客卿笑掉大牙,秦國之所以強(qiáng)大,就是因為廣攬各國人才。不想在這個國家做事了,換個國家打工也一樣,相當(dāng)扔了一雙舊鞋換了一雙新鞋,沒什么稀罕,人的流動是很自由的。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鼻苡兴枷敫叨,我們對此加以贊嘆。
篇三:贊美屈原作文
對于屈原,人們縱說紛紜!芭e世混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將自己說成是世上最清醒的人,何等的傲慢,但卻一直堅守自己的原則,即使被流放,被排擠,但仍然堅持,那種堅持,那種不與世同濁的堅持是很少有人作到的。
可能有人會說,屈原很迂腐,既然有才,既然楚國不識才,他大可到其他國家去,為何還要守在楚國,但也正是他對國家的堅守,國家的熱愛,那樣的堅持,才顯示他與當(dāng)時其他有才能的人與眾不同,懷著對本國的愛,才使得他有了自己的根。
站在一個國家的角度看,他的確是很愛國,并一直堅持著去幫助國家發(fā)展,但他太過于堅持原則,雖然他的原則并沒有錯,但并沒有幫助到當(dāng)時的時局,如果想讓國家時局得以扭轉(zhuǎn),在陷入困境時,大丈夫能屈能伸,而不應(yīng)因為遭到陷害而放棄救國,如果他是真的想救國的話,他堅持個人原則,在某種角度看,并不是完全在救國,而是為了保持他個人品行的高潔,他把個人原則看得比國家興亡更為重要。就他所說,“舉世混濁”,“眾人皆醉”,他不愿同濁同醉,那么救國必然遭遇重重困難,并且他并不是一個真正懂得救國的人,他的方法過于直接,在那樣的情況下,他不懂得變通,而最后對生命的放棄,在某種程度上,是他對自我的解脫,如果他真正想要救國的話,就不應(yīng)該用死來解決,因為,死對他來說,是個人品德的維護(hù),自我的解脫,但對于整個國家而言,并沒有實際的作用,只能是奸臣當(dāng)?shù)赖男问礁鼮閻毫,讓他們的氣焰更加囂張。死,并沒有解決問題。雖然他曾試圖想辦法改善現(xiàn)狀,但他并不是一個能把救國堅持到最后的人,他唯一堅持的只是對個人品行的維護(hù),似乎有點(diǎn)精神上的潔癖,他把這放在了救國的前面。其實從這也可以看出,屈原并不是一個心理承受能力很強(qiáng)的人,他不懂得勾踐的臥薪嘗膽,不懂得忍辱負(fù)重,不懂得國家利益大于個人,包括個人的精神。
當(dāng)自己的理想沒有得到實現(xiàn)時,他選擇逃避,放棄。雖然,他那種精神,從哲學(xué)上,人的個人修養(yǎng)上,是很值得敬畏的,但從客觀實際來講,并不適合。他在那樣的狀況下救國,改革就應(yīng)該預(yù)料到有重重困難,并且事情的走向不能在他的計劃之中,包括做人做事的方式,在當(dāng)時的背景下,只要能救國,能改革,短暫的丟棄個人的原則是必要的,但他卻太過于執(zhí)著于自己的原則。他本來有很多條路可走,但卻選擇了放棄,選擇了自己的人格,原則。
屈原的潔身自好讓我們看到他高尚品德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他缺少忍辱負(fù)重與犧牲。
篇四:贊美屈原作文
一想到屈原,身著素衣長袍,腰佩陸離長劍,他那深邃的目光洞穿歷史迷煙,感動著一代代的中國人,也讓一代代的中國人自愧弗如。那滾滾的汨羅江水,是他的淚。水流不盡,他的淚卻盡了;那火紅的楓樹林,是他赤誠的愛國之心,楓葉落,他那愛國之心卻永不老。
人生百年能有多少意義,不過為愛而生,為愛而死。他的愛永遠(yuǎn)地定格在楚國黎民,那楚國江山是他深深的眷戀。能為愛而死,屈子應(yīng)無悔。
屈原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在一生中與周圍的惡勢力進(jìn)行了堅強(qiáng)不屈的斗爭,并以詩歌為武器,傾吐自己的憂國憂民之情。他在文學(xué)上是一名巨人,但在政治上是一名弱者,他滿腹報國之志,一心一意輔佐楚王,力主改革舊制,舉閑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但終究無用武之地,含怨懷憤而死。他之所以有這樣的結(jié)局,一方面是由于頑固派當(dāng)權(quán),奸臣當(dāng)?shù),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屈原的無能,他不能很好的完成變法革新的工作,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guān)系,不能通過語言表達(dá)自己的觀點(diǎn)。屈原不懂得汲取經(jīng)驗教訓(xùn),他首次被放逐后,走受到楚王重用,召回京城,但他絲毫沒有汲取經(jīng)驗教訓(xùn),改變自己進(jìn)諫的方式,處事策略和與奸臣斗爭的方法,而是不管不顧,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最終落得再度放逐,且這一去不回。屈原不重視當(dāng)時的社會背景與等極制度。
再回首屈原的一生,與其生活在愁苦煩怨之中,倒不如一死了之,死是他最好的歸處,而且他還死在一個最佳的時機(jī)與地點(diǎn)。但是他的精神是值得我們來傳頌的,他留下的不僅是燦爛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更是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
每年農(nóng)歷五月五日,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吃粽子的風(fēng)俗習(xí)慣。相傳這天是為了紀(jì)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他為了人民和國家的利益最終投入汨羅江,后來人們用端午節(jié)來紀(jì)念他。
篇五:贊美屈原作文
你從幾千年前汨羅江中的浪花里走來,與我相視一笑,那深邃的目光中閃過一絲辛酸。捧讀你的故事,我仿佛正與你在彌漫著艾草芬芳的小屋里對酒當(dāng)歌,酒不醉人人自醉。
少年的你,謙虛樸實。
你憑著一紙《橘頌》而紅遍大江南北,年紀(jì)輕輕便面見懷王,且一見如故,相見恨晚。面對著莫大的榮譽(yù),你不春風(fēng)得意,反而更發(fā)奮圖強(qiáng)。懷著一腔熱血,你滿懷期冀地描繪著你未來的藍(lán)圖。
中年的你,正直清廉。
你雖身居高位,卻兩袖清風(fēng)。寧愿流放塞外,不愿與小人同流合污。你憂國憂民,想改變?nèi)找嫠ヂ涞膰遥珶o奈,你束手無策。
暮年的你,心如止水。
你被流放到南方,清貧困苦。然而,這小小流放之地當(dāng)然束縛不了你那不羈的靈魂。你遙望著遠(yuǎn)方一座座被攻陷的城池,眺望著敵國染血的鐵蹄,聆聽著戰(zhàn)馬的嘶鳴與百姓的哭喊。殊不知,郢都的刀光劍影映襯出你臉上滑落的兩行清淚。汨羅江濺起的水花吞沒了你的軀體,留下的只有一曲《懷沙》與一江漣漪。
屈原啊,你為何不與奸佞小人站在一旁以獲得榮華富貴?為何不默不作聲以保全自己的生命?為何不順從君意更甚溜須拍馬?“只因我生下來就是一個鐵錚錚的男子漢,是一個血?dú)夥絼偟暮媚袃海‰m不跨馬提刀,但卻字字鏗鏘;容不得卑躬屈膝,容不得奴顏媚骨!”屈原啊,你是我心中一顆永不落的明星,是一樹永不敗的繁花。
只見他仰天長吟:“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遂策馬揚(yáng)長而去。
塵土紛飛后,只剩一地辛酸的秋葉。
篇六:贊美屈原作文
兩千多年前,是誰在分辨滄浪之水的清濁?又是誰不忍心國家遭難而懷石投江?又是誰發(fā)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慨嘆?是誰懷著滿腔抱負(fù)卻落得國破家亡?
你的才華,你的抱負(fù),你的憤怒,你的悲嘆,只換來了奸臣的排擠,楚懷王的昏庸,你心中的抱負(fù)無法揮散,你懷著難以仰制的憂郁悲憤,在國家破碎.家人分離的昏暗中寫出了感慨千古.離恨交加的文章-------《離騷》。
你手足日戴刑具,頸上并系有長鏈,穿著玄衣,披發(fā),在殿中徘徊。你悔不該將嬋娟托入著沼澤泥漿,你恨奸臣的勾結(jié)楚懷王的昏庸。
你不像后世的文人不停地哀傷自己報國無門,你只將你的赤膽忠心獻(xiàn)給國家而忘記自己。面對流放,你沒有反抗,沒有逃脫,沒有忿忿不平。有的,只是一聲長長的嘆息。
你的忠心耿耿,實在太真實了,感動了后世無數(shù)的人,卻從末被超越。
你的忠心耿耿,實在太真實,讓我仿佛能看見——
你就站在那里,站在羅汨江邊,回望首都,然而那里正泛起滾滾濃煙、火光沖天。楚國不再是楚國了,而是秦國的戰(zhàn)地了,你的眼神深情而又絕望,忍不住老淚縱橫。你有太多話想要訴說,卻說不出一個字。你又低下頭望著自己的倒影,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手腳都帶著腳鐐。但這些并不能掩飾你眼中的睿智。然而國已破家已亡,一人獨(dú)活,有什么意思,你忽然抱起一塊石頭,大喊一聲:“吾與楚共存亡;”縱身向江心跳去,你忠君報國的火焰在冰冷的`江水中悄然熄滅。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猶末悔。”
當(dāng)我們在歷史的河邊駐足,遙望兩千多年前的你——屈原,誰能想到,你的一次人生之旅足足影響了中國千年;赝裉臁V袊言隍v飛,但我們?nèi)匀恍枰愕木瘛奥仿湫捱h(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照耀著國人的前進(jìn)。
篇七:贊美屈原作文
初次結(jié)識屈子,倒并不因為欣賞楚辭離騷,而是奶奶在包粽子時給我講的故事——屈原投江,端午祭祀。奶奶并沒講他為什么投江,但在當(dāng)時便認(rèn)為——屈原是個好人,隨著所見所聞的增長,“屈原”逐漸由模糊的輪廓變?yōu)榍逦男蜗蟠A⒃谖夷X海中。
一個頭戴草環(huán),身披花卉,幾縷長髯,青須飄飄的儒氣雅士;一個嫉惡如仇,視忠如命,犯顏直諫,近乎極端的三閭大夫;一個懷才不遇,忠而被逐,信而被謗,以死守節(jié)的悲憤逐臣;一個記憶寫愁,滿腹憂腸,滿腦理想,訴諸筆端的偉大文人。
屈原擁有《離騷》,就擁有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席重地,屈原憂憤地投身入汨羅江,就在中國的忠貞篇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屈原終身執(zhí)著美政之理想,古代開明政治家之謂也。
屈原是浪漫的。
一個浪漫的靈魂造就了一篇篇不朽的文章,開浪漫主義的先河。屈原是崇尚自由的,而他的自由不同于他人的放浪形骸。他追求美麗,把自己美美地打扮,把自己化為香草美人。在他看來,只有按照自己的心愿,處處追求美,追求外表和心靈的至美才是大自由。把黨人丑惡輕描淡寫,把自己高傲地化為美女香草。即使屢遭放逐的境況下,屈子仍然能用此般超人之情趣,浪漫的骨格溢于紙上。
屈原是痛苦的。
如果僅以為屈原是為了作幾篇佳辭而大費(fèi)周張,那就錯了。屈原始終是心系楚國君民的。當(dāng)屈原“疾王聽之不聰”時,何嘗不是苦悶;當(dāng)楚王為貪幾里國土而絕齊時;屈原何嘗不是冒死強(qiáng)諫;當(dāng)楚王放走張儀還寵信奸妃鄭袖時,屈原匆匆地從齊趕回,欲濟(jì)而不能空苦嘆;當(dāng)楚王不忍一時之氣攻秦時,當(dāng)楚王不顧后果出訪秦國時??屈原的一生似乎都在排擠之中,難怪會有“罪狀”之說。如果說浪漫是他的文風(fēng),那么痛苦便是他人生的伴侶,把痛苦的情愫用浪漫傾瀉,更要忍受幾倍痛苦。屈原的痛苦大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先祖。痛苦亦是一代傳人的催化劑,惟有痛苦才能洗凈庸俗邪戾,使人卓而不群。
屈原是傲骨的。
“舉世混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苯^不隨波逐流,體染糟粕。孟子有“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而獨(dú)善其身!碧諠撚须[世遁退之樂,他們大多仕而不順則寄情山水,感傷古今,唯屈子有生之年,竭盡全力,死而后已。這是另一種傲骨,一種可以投江而不可容忍黨人的傲骨,傲得讓人不可思議。
有時會想,屈原很傻。只要睜一眼閉一眼,只搞好文學(xué)同樣名垂青史,何必太執(zhí)著。其實,我們哪里想到,沒有那樣一種碧玉無瑕,守忠近愚,屈原就只是宋玉了!
篇八:贊美屈原作文
屈原,千百年來,人們用包粽子,賽龍舟,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紀(jì)念他?墒牵覅s并不覺得他像人們想象得那么完美,可以說,我對他很不滿意。人們,正是因為他的才學(xué),他的許多對國家有益的意見而紀(jì)念他,可我,卻不能忘記他的一個致命的缺點(diǎn)。
當(dāng)年,屈原被放逐,因整日郁郁寡歡,才去跳江,使得他郁郁而終。雖說,他是為自己抱憾,為自己的才華無人應(yīng)答而自盡,但是,我想問一句,他這種 行為正確嗎?“跳江”,這是一種正確的反抗方法嗎?縱使他一心為國,才華橫溢,可唯一的缺陷便是--他懦怯!也許你會說,既然他那么一心一意為了國家,大 膽地提出了那么多建議以致被放逐,如何能說他無膽量?可是,懦怯,不在于他對于國家興旺的勇敢,而在于他對于種種打擊后的放棄,跳江代表著他對一切都放棄 了,自己的理想,抱負(fù)已拋入九霄云外,他面對這個世界,只有逃避,那么,他的頭腦、才華、忠誠,又有何用?他的這一舉動,真是讓人失望無比,一個人,如果 對待事情只有絕望,沒有任何的崛起之心,那他如何成就偉業(yè)?跌倒1次要從第2次爬來,跌倒2次要從第3次爬起來……跌倒100次要從101次爬起來。屈原 雖然“跌倒”了很多次,也“爬起”了很多次,但他始終沒能堅持下來,他沒有堅信著自己總有一天不會再“跌倒”,會如山一般屹立,他干脆不再“爬起”了,就 是這樣,他失敗了。僅僅留下了那樣一篇《離騷》,絕唱千古,書寫著他一生的遺憾。
雖然人們一直贊揚(yáng)著他,但是,我贊揚(yáng)他的忠心為國,也鄙夷他的放棄懦怯。
篇九:贊美屈原作文
閱讀經(jīng)典中的歷史人物,屈原讓我銘記于心。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人,他不但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改革家,而且是一個偉大的文學(xué)家,我很佩服他。
屈原是一個愛國愛民的臣子,也是一個抱負(fù)遠(yuǎn)大的人,他在一生中時時刻刻都在努力為國家著想,一心想讓國家強(qiáng)大起來。屈原在擔(dān)任左徒時,為了楚國更富強(qiáng)進(jìn)行了改革,使楚國強(qiáng)大了,也得到了百姓的擁護(hù)。
當(dāng)秦國假意邀請楚懷王到秦國做客時,屈原極力阻止,可楚懷王的兒子卻讓自己的父親去秦國,還把屈原治罪流放到了汨羅江一帶,結(jié)果楚懷王被殺死在秦國,最終秦國攻破楚國的都城---郢。屈原當(dāng)時聽到這樣的消息,悲憤交加,他決心葬身魚腹也不茍且偷生。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懷抱巨石投汨羅江,為國犧牲了,直到今天,人們還包粽子、賽龍舟來紀(jì)念屈原,可見屈原是多么的愛國愛民!他那寧可投江也不巴結(jié)那些小人茍且偷生的精神真讓我敬佩。
我覺得屈原還是一個忠于皇帝的人。屈原曾遭兩次流放,甚至在第一次被流放了五年,雖然被皇帝流放,可他還是一心為國著想,天天盼著皇帝回心轉(zhuǎn)意,重新召見他任用他。那時有許多人都朝秦暮楚,屈原也可以到別的國家去做官,可他到死都沒有離開自己的祖國。
屈原這位出色的詩人,他給后人留下了許多詩。從他的“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我更加感受到了他那感人的情懷。
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兩千多年,但屈原那高尚的品德值得我學(xué)習(xí)。
篇十:贊美屈原作文
穿越歷史的迷霧,遙望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江南汨羅江,隱約可見一位步履蹣跚,形容枯槁的老人踽踽行于江畔,他一臉的疲憊與滿面的塵灰難掩肅穆與莊重之色,而那雙盛滿了滄桑與迷茫的濁目在望向郢都方向的時候卻難以抑制地涌出了大滴晶瑩的淚水。
天地之間一片渾沌,人人緊閉雙目,不愿醒來面對國家的衰敗。貴族們醉生夢死,緊抓住權(quán)勢與財富不放;百姓們水深火熱,漸漸消褪了往日的笑顏。舉世之間,唯有他一人保持著清醒與正義,但這清醒只能帶給他遠(yuǎn)多于常人的痛苦,而對這個已入膏肓的國家毫無用處。如今已國滅家亡,空留這察察之身又有何意義?唯有用這清白的身軀血祭故國,才能消除內(nèi)心的痛楚!于是,這位對于兩千三百年后的我來說顯得過分神秘與孤傲的詩人高聲吟著“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的詩句慨然步入清澈冰冷的江水,結(jié)束了自己如流星一般光輝但悲壯的一生。江水片刻之后便恢復(fù)了平靜,又不知疲倦地流淌起來。它給了詩人想要的安寧,而詩人留給它的則是一則龍舟傳說與一卷離騷古辭。 是的,他就是屈原。一個兩千多年來為人們傳頌與紀(jì)念的偉大詩人,他創(chuàng)造了騷體,開創(chuàng)了楚辭的先河。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與精神財富。他的偉大,光耀千古,“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但是,這是專家們的說法。在既不了解歷史也不欣賞楚辭的我眼中,屈原他是一個孤獨(dú)的靈魂,一個中國文人的精神圖騰。
屈原是孤獨(dú)的,他是一個貴族,有著與生俱來的高貴與驕傲。他博學(xué)多才,機(jī)敏善辯,精通政治,滿懷興國的熱情。他聰明過人但卻十分天真,他沉浸于興國大業(yè)中卻忘了籠絡(luò)權(quán)臣,終致讒謗之禍。他的高潔使他無法容忍丁點(diǎn)兒臟污,于是他從此再也沒有再進(jìn)入廟堂,再也沒有機(jī)會去實現(xiàn)他的理想。他的滿腹怨憤為中國成就了一位偉大的詩人,卻不能助他拯救衰亡的國家。無論是在昏聵無能,喜聽饞言的楚王身邊,還是在普遍信奉“與世推移、和光同塵”消極處世觀的國人那里,他都找不到知音。夜深沉,心事有誰聽?滿腔的熱忱無處傾訴,他只能在流放地的凄風(fēng)苦雨中苦吟詩篇,以稍減內(nèi)心苦楚。
屈原一生坎坷,凄涼悲苦,但他的精神卻能光耀千古,為歷代文人所稱頌。他最終獻(xiàn)身于故國,卻因此不再屬于那個搖搖欲墜的國家、那個晦暗血腥的時代,而屬于永恒的歷史。他知識淵博、情感豐富、滿腔熱血、懷抱理想、嫉惡如仇、蔑視丑惡、攻擊起來毫不留情、半分也不肯妥協(xié)。他處處不合時宜但卻始終不悔,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這是一個中國文人理想中的偶像。于是,在后人眼中,屈原不再是一個生命體,而是一個被無數(shù)代有氣節(jié)的文人賦予了各自精神氣質(zhì),深深崇拜的圖騰。
楚國是一個充滿神話的國度,而生長于斯的屈原也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神話。他是一個天真而純潔的神靈,無法生存于這險惡的人世。他的到來,仿佛只是為了向人們展示神秘的古楚風(fēng)情,為中國以莊重為基調(diào)的文化壁畫上添一抹無法復(fù)制的鮮亮色彩。
【贊美屈原作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屈原的名言12-15
關(guān)于屈原的名言精選03-22
贊美老師作文高中03-15
屈原說的愛國名言03-22
贊美教師的作文評語04-11
贊美同學(xué)的作文【精】03-22
贊美夏天作文(12篇)03-18
贊美夏天作文12篇03-18
贊美的作文三篇06-02
贊美作文三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