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賞析

登雨花臺原文賞析

時間:2021-02-15 16:43:59 賞析 我要投稿

登雨花臺原文賞析

登雨花臺原文賞析1

  原文:

  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

  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

  牛羊踐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生。

  詩詞賞析:

  魏禧是一位極富民族氣節(jié)的文人。他生于明末,明亡后,與兄際瑞、弟禮隱居翠微山,筑室號“易堂”,授徒著述,有“寧都三魏”之稱,又與彭士望等稱“易堂九子”,而以禧之文名為最著。他深懷亡國之痛,在《許秀才傳》中沉痛地說:“禧亦故諸生,方偷活浮沉于時,視二許能不愧死入地哉?”他的散文多表彰抗敵殉國和堅守志節(jié)之士,他的詩歌多抒寫故國之寺和國破之悲。這首《登雨花臺》詩就表達了他對明清易代的傷感哀痛。

  此詩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據(jù)明亡已二十年。作為長期隱居故鄉(xiāng)的遺民詩人,魏禧四十歲時來到舊京南京,登上今中華門外的雨花臺,仍感慨萬千,寫下這首七律。

登雨花臺原文賞析2

  原文: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夸天下壯。

  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我懷郁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

  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

  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

  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

  前三國,后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

  英雄乘時務(wù)割據(jù),幾度戰(zhàn)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

  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詩詞賞析:

  此詩作于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明代開國未久之際。作者生當元末明初,飽嘗戰(zhàn)亂之苦。當時詩人正應(yīng)征參加《元史》的修撰,懷抱理想,要為國家作一番事業(yè)。當他登上金陵雨花臺,眺望荒煙落日籠罩下的長江之際,隨著江水波濤的起伏,他的思潮也不禁翻滾。歷史上古都金陵幾度廢興的`往事如在眼前。 詩的開頭描寫所看到的景色:長江從萬山叢中呼嘯東下,鍾山似蟠龍乘風西上。江山形勝,使詩人想起當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雜寶,以鎮(zhèn)壓金陵的“天子之氣”,但徒勞無功,金陵依然“王氣”旺盛,此時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著筆頭一轉(zhuǎn),寫詩人自己的心緒和感慨。詩人說自己本是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臺眺江的。建國之初,氣象更新,何來愁思?讀完全詩,便不難明白,他是從歷史的教訓而生憂患。“荒煙落日”的遠景使他引發(fā)“蒼茫萬古意”,石頭城下的濤聲使他想起了三國、六朝的舊事。當年南朝陳后主君臣曾以為“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后來卻成為北軍的階下囚。三國吳主孫皓迷信“黃旗紫蓋見于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的謠傳,帶了王室及后宮數(shù)千人要去洛陽稱帝,結(jié)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過了九年,晉軍伐吳,吳在長江險要之處設(shè)置鐵鏈,橫鎖江面,可是依舊擋不住進攻,孫皓只好出城投降。此時自三國東吳建都以來的六朝宮殿,都已雜草叢生,殘敗破落,那些妄想憑藉長江天險割據(jù)一方的“英雄”,只能讓血流如潮,給百姓帶來災(zāi)難,而一無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現(xiàn)實,詩人慶幸躬逢盛世,歌頌“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與民休息,從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長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聯(lián)系全詩主旨,這與其說是詩人對現(xiàn)實的歌頌,毋寧說是詩人對國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來的明朝會不會重蹈歷史的覆轍呢?所以這四句聲調(diào)是歡快的,但歡快中帶有一絲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層歷史的陰影。既豪放偉岸,又沉郁頓挫。

  全詩氣勢豪放,音韻鏗鏘,舒卷自如,縱橫隨意。

【登雨花臺原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登泰山記原文及賞析11-25

《登古鄴城》原文及賞析10-21

秋晚登城北樓 原文及賞析10-18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原文及賞析10-15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原文及賞析10-15

點絳唇·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原文賞析10-21

[唐]李白《登廣武古戰(zhàn)場懷古》原文、注釋、賞析10-19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原文及賞析12-25

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原文及賞析11-19

登洛陽故城(禾黍離離半野蒿)原文、賞析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