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4-07-09 19:25:41 林強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還記得那些經(jīng)典的古詩詞鑒賞嗎?古詩詞鑒賞,就是對古詩詞進行分析,從單純的字、詞到句子的翻譯解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內(nèi)涵。那么,古詩詞鑒賞要怎樣去完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zhuǎn)側(cè),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清淚盡,紙灰起。

  簡介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悼亡詞。該詞上片敘天人永隔之恨,起筆直抒恩愛夫妻生離死別的無窮憾恨,雖然三年過去,沉重的哀思仍然纏擾詞人,無法釋懷。下片抒思念亡妻之情,設想九泉之下妻子會寄來書信,這樣就能了解她死后的苦樂和相伴的魂靈。全詞虛實結合,層層入深,凄惋纏綿,發(fā)自肺腑,不假雕飾。

  譯文

  這愁緒什么時候才是盡頭?滴落在空空臺階上的細雨終于止住,夜晚如此清冷,正是適宜葬花的天氣。你離我而去已整整三年,縱然是一場大夢,也早就應該醒來了。你一定是覺得人間沒有趣味吧,不如泥土深處的黃泉,雖冷冷清清,但它能埋葬所有的愁怨。你倒是去了那清凈之地,而我們生生世世不離不棄的約定,就這樣被你拋棄。

  如果可以寄書信到黃泉該多好,好讓我知道你這些年過得怎樣,是誰在身旁照顧你。夜深了,我仍然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入睡,不忍聽他們的續(xù)弦之議。讓我們來生再結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來生,我們兩個仍然無法長相廝守。而今,我的淚水已經(jīng)流盡,紙錢燒成灰,飄忽不定。

  注釋

  金縷曲:詞牌名。又名《賀新郎》《乳燕飛》,亦作曲牌名。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韻。

  葬花天氣:指春末落花時節(jié),大致是農(nóng)歷五月,這里既表時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謝。

  夜臺:指墳墓。

  釵鈿約:釵鈿即“金釵”、“鈿合”,女子飾物。暗指愛人間的盟誓。

  重泉:即“黃泉”、“九泉”,指生死兩隔。

  雙魚:書信,典出古樂府。

  湘弦:即湘靈鼓瑟之弦。傳說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為水神,古代詩詞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這里指納蘭不忍再彈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則會勾起悼亡的哀思。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十六年(1677年)盧氏因難產(chǎn)不幸去世,這首詞即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農(nóng)歷五月三十日,為盧氏亡故三周年之時。

  文學賞析

  詞一開篇,作者就化用李之儀《卜算子》中“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的成句,看似突兀的一個反問句,卻真實地道出納蘭對盧氏之死所表達出的哀傷痛悼之情,雖然盧氏已經(jīng)去世三年,但是納蘭對她的思念卻一直沒有停止,他也曾想開始新的生活,卻又始終放不下舊情,在亡婦忌日之時,他的這種郁結已久的矛盾心情終于得以釋放,一個“恨”字,點明了全詞的主旨。

  接下來作者交代了時間、地點,“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盧氏的忌日是農(nóng)歷五月三十,此時正是綠葉茂盛、花漸凋謝的暮春季節(jié),因此說是“葬花天氣”。屋外雨聲連連,而納蘭的心情則沉重凄清,所以他雖然身在春季,卻感受此時已是“寒更”。

  對于盧氏的離世,納蘭始終不能承認這個事實,因此他總希望這只是一個夢,等到夢醒之后,盧氏就會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但幻想終究是幻想,不會有夢一做就是三年。對于盧氏之死的原因,納蘭猜想是因為她“料也覺、人間無味”。因為墳墓雖然冷清孤寂,但是卻能夠把所有的愁苦都埋葬于地下。

  上片結尾“釵鈿約,竟拋棄”呼應開篇“此恨何時已”,似有怨恨之意,你和我本有釵鈿之約,如今你卻要違背誓言,讓我獨自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間。

  全詞到了下片,納蘭開始傾訴自己的別后生涯!爸厝粲须p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奔{蘭在這里設想陰問如果能通書信,自己也就能夠知道盧氏這些年來的苦樂哀思與準一起相伴度過。詞從空階滴雨,仲夏葬花寫來,引起傷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臺幽遠,音訊不通,以至來生難期,感情層層遞進,最后萬念俱灰。此生已矣,來世為期。全詞虛實相間,實景與虛擬,所見與所思,糅合為一,歷歷往事與冥冥玄想密合無間。納蘭詞“哀感頑艷”、“令人不能卒讀”,于此可見一斑。

  從生前的恩愛,到關心亡妻死后的生活,甚至在其逝去后經(jīng)常夜不能寐、輾轉(zhuǎn)反側(cè)地思念她,可見納蘭對盧氏的愛已經(jīng)深入骨髓。“湘弦”一詞在這里明指納蘭害怕睹物思人,因此不忍再彈那哀怨凄婉的琴弦,也暗含了他不忍續(xù)弦再娶之意。

  據(jù)記載,納蘭在盧氏死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由此可見,納蘭不但把盧氏當成了自己的賢內(nèi)助,更是把她視為知己,這在封建社會中,是一個難能可貴的觀念,因此在妻死不能復生、自己又不忍續(xù)弦的情況下,納蘭想要和盧氏“待結個、他生知己”,這雖然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自我安慰。但是納蘭對此無比的執(zhí)著,甚至還害怕他們兩個人即使來生結緣。卻也像今生這樣命薄,美好的光景、美好的情緣不能長久。

  在詞的結尾,納蘭終于從內(nèi)心世界回到現(xiàn)實,在那空階之上,親手點燃了祭奠亡妻的紙錢,并且自己心中所有的情感都化成一句話,“清淚盡,紙灰起”。

  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1655-1685),滿族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家世顯赫,清康熙大學士明珠之子。納蘭性德自幼勤于修文習武,18歲中舉,22歲賜進士出身。選授三等侍衛(wèi),后晉為一等,扈從于康熙身邊。輯有《全唐詩選》和《詞韻正略》。詞集《側(cè)帽集》問世,時年僅24歲。另有《飲水詞》、《通志堂集》。擅書法,精于書畫鑒賞。納蘭性德性澹泊,視功名權勢如敝屣,視相府長子、御前侍衛(wèi)的地位為難以解脫的束縛。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上獨樹一幟,詞風格近李煜,有清李后主之稱。所寫詞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翻譯及賞析06-14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及賞析03-08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及賞析(熱)10-09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及賞析(優(yōu)選2篇)07-17

[熱]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及賞析2篇08-10

金縷曲原文及賞析08-24

金縷曲原文及賞析【精品】08-24

【優(yōu)秀】金縷曲原文及賞析05-24

南鄉(xiāng)子·為亡婦題照原文翻譯及賞析10-19

金縷曲·疏影臨書卷原文及賞析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