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燕山亭 北行見杏花》原文及翻譯賞析

時間:2024-10-18 10:35:53 曉麗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燕山亭 北行見杏花》原文及翻譯賞析

  在日復(fù)一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古詩詞鑒賞非常熟悉吧?古詩詞鑒賞就是對古詩詞中的字詞、句子及真正想要表達的含義進行文字賞析。大家知道古詩詞鑒賞的方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燕山亭 北行見杏花》原文及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fēng)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

  古詩簡介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此詞是宋徽宗趙佶于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途中所寫,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借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

  翻譯/譯文

  剪裁好白色的絲綢,輕輕疊成數(shù)層,又將淡淡的胭脂均勻的涂抹,時髦的漂亮衣服,艷麗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簡直羞殺了天上的蕊珠宮的仙女。紅顏易凋零,更何況,經(jīng)歷了多少無情的風(fēng)雨,面對愁苦的情景,扣問凄涼的院落,還要經(jīng)受幾番春暮。誰幫我寄去重重的離愁,這雙飛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間的苦痛。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園今在何處?只有在夢中有時曾去。就連夢也難做成,因我痛苦的徹夜難眠。

  注釋

 、俦嫞簼嵃椎慕z綢,比喻花瓣。

  ②胭脂:原文“燕脂”,通假字。

 、垤n(jìng)裝:美麗的妝飾。

 、苋镏閷m女:指仙女。蕊珠,道家指天上仙宮。

 、輵{寄:憑誰寄,托誰寄。

  ⑥者:同“這”。

  ⑦無據(jù):不知何故。

  ⑧和:連。

  賞析/鑒賞

  此詞是宋徽宗趙佶于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途中所寫,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借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

  詞之上片先以細膩的筆觸工筆、描繪杏花,外形而及神態(tài),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杏花圖。近寫、細寫杏花,是對一朵朵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的具體形容。杏花的瓣兒好似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經(jīng)過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勻稱地暈染上淺淡的胭脂。朵朵花兒都是那樣精美絕倫地呈現(xiàn)人們眼前。“新樣”三句,先以杏花比擬為裝束入時而勻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顏光艷照人,散發(fā)出陣陣暖香,勝過天上蕊珠宮里的仙女。“羞殺”兩字,是說連天上仙女看見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進一步襯托出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現(xiàn)了杏花盛放時的動人景象。

  以下筆鋒突轉(zhuǎn),描寫杏花遭到風(fēng)雨摧殘后的黯淡場景。春日絢麗非常,正如柳永《木蘭花慢》中所云:“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钡珵闀r不久就逐漸凋謝,又經(jīng)受不住料峭春寒和無情風(fēng)雨的摧殘,終于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暮春之時,庭院無人,美景已隨春光逝去,顯得那樣凄涼冷寂。這里不僅是憐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憐。試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筆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爛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種種感慨和聯(lián)想,往事和現(xiàn)實交雜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猶有人憐,而自身淪落,卻只空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窮慨恨。”愁苦“之下接一”問“字,其含意與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亦相仿佛。

  詞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寫詞人對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訴,表達出詞人內(nèi)心的無限苦痛。前三句寫一路行來,忽見燕兒雙雙,從南方飛回尋覓舊巢,不禁有所觸發(fā),本想托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再一想它們又怎么能夠領(lǐng)會和傳達自己的千言萬語?但除此以外又將憑誰傳遞音問呢?作者這里借著問燕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后的思念之情。“天遙”兩句嘆息自己父子降為臣虜,與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驅(qū)趕著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樣的遙遠,艱辛地跋涉了無數(shù)山山水水,“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這八個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種種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見不到汴京故宮,真可以說是“別時容易見時難”了。

  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說明懷念故國之情,然而,“故宮何處”點出連望見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夢寐之間了。夢中幾度重臨舊地,帶來了片刻的慰安。結(jié)尾兩句寫絕望之情。晏幾道《阮郎歸》末兩句“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秦觀《阮郎歸》結(jié)尾“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都是同樣意思。夢中的一切,本來是虛無空幻的,但近來連夢都不做,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反映出內(nèi)心百折千回,可說是哀痛已極,肝腸斷絕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書畫家,其繪畫重高寫生,以精工通真著稱于世。這種手法于此詞的景物刻畫中也有所體現(xiàn),尤其上片對杏花的描繪,頗具工筆畫的意蘊。

  作者簡介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 4日),號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書畫家。宋神宗趙頊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母為欽慈皇后陳氏。先后被封為遂寧王、端王。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駕崩,由于哲宗無子,于是向太后立趙佶為帝,次年改年號“建中靖國”。宋徽宗即位后啟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政治形勢一落千丈。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辦“花石綱”,在汴京修建“艮岳”。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重和元年(1118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職八等。宣和三年(1121年),令三京置女道錄、副道錄各一員,始立道學(xué)制度。在宋徽宗集團的腐朽統(tǒng)治下,內(nèi)部農(nóng)民起義風(fēng)起云涌,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先后爆發(fā),北宋統(tǒng)治危機四伏。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兵臨城下,受李綱之言,禪讓給太子趙桓,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與欽宗趙桓被金人擄去。金天會十三年(1135年)死于五國城,時年五十四歲。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棺槨被迎回南宋,葬于紹興永佑陵。

  趙佶發(fā)展了宮廷繪畫,廣集畫家,創(chuàng)造了宣和畫院,培養(yǎng)王希孟等一批杰出畫家,其組織編撰的《宣和書諧》《宣和畫譜》和《宣和博古圖》,更是美術(shù)史研究中的珍貴史籍。其自創(chuàng)書法字體,被后世稱為“瘦金體”。趙佶的藝術(shù)造詣也很高,代表作有《芙蓉錦雞圖》《紅蓼白鵝圖》《池塘秋晚圖》等。

【《燕山亭 北行見杏花》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原文、翻譯02-29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原文及賞析07-15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原文賞析10-03

[優(yōu)秀]燕山亭·北行見杏花原文及賞析4篇11-26

途中見杏花原文賞析02-26

途中見杏花原文及賞析11-14

途中見杏花原文及賞析[優(yōu)秀]02-04

途中見杏花原文及賞析(優(yōu))02-14

途中見杏花原文及賞析【必備】11-14

《北征》原文及翻譯賞析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