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讀后感
當(dāng)仔細(xì)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想大家一定看過《三國演義》,什么桃園三結(jié)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等,在此,我想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凡看過次書之人畢有一個觀點,那就是曹操這人是一代奸雄,為人陰險,多疑,而劉備仁義,有才能,但是依我愚見,在亂世之中,沒有三分奸,怎稱七分雄,所以認(rèn)為曹操不應(yīng)該這樣被人唾棄,因為《三國演義》是不能來決定一個人的好壞,事實上,哪一個不想做皇帝呢?話說劉備,書上也寫了,十分仁義,禮賢下士的,還是皇叔,可大家忘了他當(dāng)初是一個編草鞋的,這不是我貶劉備,誰知道他到底是不是皇叔呢?可我認(rèn)為劉備不如人家曹操,第一,劉備借荊州不還,還欺騙老實的魯肅,難道這也是仁義的一種表現(xiàn)?第二,劉備做事莽撞,不加思考,不聽眾人勸告,為了報義弟的仇而出征東吳,又因為不懂兵法,在林中扎營,結(jié)果被陸遜來個火燒連營,死得七十余萬大軍到最后只剩百余人,險些丟了自己的.性命,還折了黃忠,因小失大,不顧全大局,此非明智的表現(xiàn)。
再說諸葛亮,被劉備請出山,輔佐劉備,想想當(dāng)初說的“等到事成之后再回山林隱居”可到最后……哎!但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誓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為劉備付出的實在是太多了特別是劉備死后,后主的無能,使得諸葛亮身上的擔(dān)子越重了,身為丞相,當(dāng)劉備死后完全可以稱帝,就憑他的威望和才能,可他沒這樣做,他選擇繼續(xù)實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可他遇上了人生中的勁敵——司馬懿,雖然在大小戰(zhàn)役中諸葛亮沒輸給他,但是當(dāng)他在谷中用火攻時,天上下起了大雨,卻不知這三國在為晉打下雄厚的基礎(chǔ),直到他死后。
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批評和指點。
【《三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三國演義》讀后感600字02-23
《三國演義》讀后感900字02-16
歷史巨著《三國演義》讀后感10-25
三國演義第28回讀后感03-08
三國演義讀后感(集錦15篇)03-04
中學(xué)生三國演義讀后感02-26
《三國演義》讀后感400字7篇03-02
三國演義第四章讀后感03-07
品《三國》01-21
三國歷史故事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