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博物館最新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旅游從業(yè)人員,時常需要用到導游詞,導游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我們應該怎么寫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慶三峽博物館最新導游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主體建筑氣勢宏偉,內涵深邃。除正面與人民廣場、人民大禮堂保持三位一體外,其余部分均順地勢地貌而建,并與山體融為一體,結合地勢高差與建筑的圍合與半圍合,呈現(xiàn)出山水主題的園林景觀,舒展平緩變化的體量似從山體中生長雕琢而成。工程總用地面積為2.93 6公頃,主體結構長57.3米,寬98.085米,地面以上總建筑高度為25.2米,共5層,總建筑面積為42497平方米,為一類高層建筑,其中地下層為文物庫房、車庫、設備用房,地上4層為展廳、報告廳、管理輔助用房。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建筑結構安全等級及耐火等級均為一級,建筑耐久年限為00年以上。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總體布局通過以東西走向的人民大禮堂對稱軸為主軸線,并以一個完形將人民廣場與博物館主體建筑聯(lián)系起來,主軸線上人民大禮堂、人民廣場、博物館三位一體,一氣呵成,張馳收放灑脫自如,形成“三位一體”的四維效果(包含人群的'行為運動)。通過對完形的分解整合、高差變化、肌理對比,形成統(tǒng)一簡約而又內涵豐富的象征圖形。人民廣場與博物館一體圖形,用一把巨型的琵琶圖案連接。從東端人民大禮堂向西望,博物館主體的玻璃頂在陽光照射下有如水中(前部水池)和群山(展廳山石狀)中升起的紅日,顯出勃勃生機。從西端博物館東望,人民大禮堂在人民廣場和諧曲線環(huán)抱的映襯下,昭示出博物館和人民大禮堂兩個不同時期標志性建筑的歷史對話,而人民廣場則成為對話的極佳場所,這種生動、諧趣的對話方式,既強調了歷史和社會的人文關懷,又展示了重慶人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重慶是一座具有優(yōu)秀歷史文化內涵和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城市,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與之相配套的三峽文物搶救保護也是廣為世界關注的工程。因此,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作為收藏、研究、展示重慶地方歷史文化的標志性博物館,在成為三峽歷史文化永久載體的同時,也將成為三峽工程文明形象的不朽豐碑。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目標是“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影響”。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成為重慶城市文化的象征、城市文明的窗口和城市精神的名片。
【重慶三峽博物館最新導游詞】相關文章:
重慶三峽博物館導游詞01-12
重慶長江三峽的導游詞3篇-重慶導游詞12-31
重慶長江三峽的導游詞12-27
最新重慶昭君村導游詞10-27
長江三峽白帝城導游詞-重慶導游詞12-31
重慶巫山小三峽導游詞范文(精選3篇)07-15
重慶三峽學院專業(yè)排名02-24
重慶華巖寺導游詞-重慶導游詞12-31
重慶著名景點導游詞-重慶導游詞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