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葉子讀后感
認(rèn)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后一片葉子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最后一片葉子讀后感1
讀完《最后一片葉子》后,令我最驚訝的并不是貝爾曼畫上去的那片葉子奇跡般地是瓊珊“復(fù)活”了,而是貝爾曼先生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刻,為了挽救瓊珊的生命而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總是提到卻一直拖欠著的那一幅杰作。
文章開始并沒有用很多華麗的語言對貝爾曼的形象加以修飾來作為鋪墊,甚至還寫到了他對瓊珊的幾句諷刺這與結(jié)尾形成了很大的轉(zhuǎn)折,告訴我們,平時評價一個人不能從某一個角度,一時的語言或行為來斷定,表面毒舌的人,也許內(nèi)心卻是很溫暖的,就如同貝爾曼一般。
瓊珊病重時,把自己比作窗外常春藤上那些日益凋落的葉子,在她看來,當(dāng)那最后一片落下之后,自己也就死了,所以每天都以消極的狀態(tài)活著,如同等待著死亡。過了幾天,只剩下最后一片葉子了,她以為第二天自己就死了,當(dāng)?shù)诙煨褋頃r卻驚喜地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一整夜風(fēng)吹雨打的“最后一片葉子”并未落下,由此,瓊珊也漸漸恢復(fù)了。
原來,最后一片葉子早已掉落,瓊珊所看到的,只是貝爾曼畫在墻壁上的而已。作者沒有將他完成“杰作”時的場景描寫出來,或許貝爾曼是帶著一種“使命感”完成杰作的,那種“使命感”即是使瓊珊變得樂觀起來;又或許他是忍著病痛的折磨,那是心中只有一件事,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最后一篇葉子”。
如果從美術(shù)鑒賞的角度來看,貝爾曼的“最后一片葉子”并算不上杰作,但從心靈的角度出發(fā),它又何嘗不是一幅偉大的'杰作?
生活中,也會有許多像瓊珊一樣的人,他們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靜等死亡。這是不妨想一想,也許在你的身邊,也會有一個貝爾曼,也會有那片讓你繼續(xù)活下去的葉子,就算它只是最后一片了,也是讓你堅持下去的信念,它們?nèi)缤锕,會讓你獲得新生的力量。
最后一片葉子讀后感2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在華盛頓廣場西邊的一個小區(qū)里,住著不少的畫家。這是個古色古香的老城區(qū),也是所謂的“藝術(shù)區(qū)”。蘇和瓊西就住在這里,她們是在一家小餐廳吃飯時碰到的,她們發(fā)現(xiàn)彼此的愛好都非常一致,便合租了那間畫室。在十一月,瓊西得了肺炎。她正天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凝望著窗戶外面的那株老極了的長春藤。一天早晨,醫(yī)生把蘇叫到走廊上,醫(yī)生說:“我看,她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復(fù)希望,而這一份希望就是她想要活下去的希望!贬t(yī)生說完,轉(zhuǎn)身便走了。蘇聽見屋子里傳出低微的聲音,于是蘇快步走到屋里的床邊。瓊西的眼睛睜得很大,她數(shù)著騰上的樹葉,不過是倒數(shù)的。瓊西說:“當(dāng)最后一片葉子落下之后,我也便會隨著那片葉子去天堂。”到了傍晚,瓊西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她們樓下住的也是一位畫家,名叫貝爾門。蘇在和貝爾門談話中,把這件事告訴了貝爾門,貝爾門非常在意這件事。晚上,貝爾門拿著畫筆和畫板出去了······第二天早上,瓊西讓蘇拉開窗簾。“哦,真是不可思議!”瓊西驚訝地叫著。她說:“我錯了,上帝讓那片葉子留在那里。我想,你應(yīng)該給我拿點雞湯來,再拿點牛奶來!毕挛玑t(yī)生來了,醫(yī)生對蘇說:“她有五成的希望!钡诙,瓊西能下床了。蘇對瓊西說:“貝爾門先生在今天得肺炎去世了,他只病了兩天。今天在他的屋里,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都濕透了,冰涼冰涼的。后來,我知道了,他在那棵樹上畫了一幅他最滿意的一幅畫——一片最好的葉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就會成功。
【最后一片葉子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最后一片葉子讀后感精選12-01
《最后一片葉子》讀后感04-16
最后一片葉子的讀后感03-22
最后一片葉子讀后感07-04
最后一片葉子讀后感作文06-10
《最后一片葉子》讀后感作文08-27
最后一片葉子優(yōu)秀作文05-19
最后一片葉子教學(xué)設(shè)計04-03
最后一片葉子的讀后感(通用14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