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感受的作文匯總七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受的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受的作文 篇1
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來源于生活,中學生作文也不例外。在這里有必要對“生活”這一概念作一定的解釋。筆者認為,不能將“生活”抽象化。“生活”之表現(xiàn)在作文中,應該是具體的、實在的,一片樹葉、一塊石頭、一首歌曲、一種氣味、一絲味道、一份觸覺、一個身邊的人、一件身邊的小事或是一個場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這也就成了觀察、感受、思考的具體對象。
一、觀察要立體
感受的敏銳性來自于細心的觀察,沒有對周圍事物進行細心的觀察,感受便無從談起。因此,首先要對觀察能力進行訓練。觀察是立體的、全方位的,而不是平面的、單一的,雖然人從外界得到的信息約有90%來自視覺和聽覺,但還有10%左右的信息需要用其他感官去感知,因此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不能只注重視覺和聽覺的訓練。筆者曾在課堂上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問學生可以通過什么來感受秋天的到來,絕大部分同學說從落葉或黃葉,很少有同學想到用其他感官去感知,比如秋風的聲音,秋天的氣息,還有秋風掠過臉龐的涼意等等。這些體驗學生不是沒有,而是沒有被激發(fā),或者說沒有被有效地訓練。國學大師錢穆寫的一組回憶散文中談到當年如何教小學生寫作文,其中有一段文字是這樣講的:“又一日,命諸生各帶石板石筆鉛筆及毛邊稿紙出校門,至郊外一古墓,蒼松近百棵。命諸生各自擇坐一樹下,靜觀四周形勢景色,各自寫下。再圍坐,命諸生各有陳述。何處有人遺忘了何τ腥飼嶂氐怪茫何τ腥訟群笫Т危即據(jù)實景互作討?&”“余又告諸生,今有一景,諸生多未注意。諸生聞頭上風聲否。因命諸生試各靜聽,與平日所聞風聲有何不同。諸生遂各靜聽有頃。余又告諸生,此風因穿松針而過,松針細,又多隙,風過其間,其風颯然,與他處不同,此謂松風。試再下筆,能寫其仿佛否。”(《八十億雙親 師友雜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年版第117頁)由上文觀之,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就要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讓學生從身邊具體的事物入手,去看、去聽、去聞、去嘗、去觸摸,并堅持寫觀察筆記。教師也應該有計劃地提供給學生一定的事物,讓他們在特定的情景下去進行觀察。這樣,學生的感受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感受要真切
感受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細心的觀察是形成感受的基礎,但還不是全部。要形成感受,沒有情感的參與是不行的。我們從“感”字的字形來看,“感”是從“心”的,“心”就是情感。只有把外物和內(nèi)在情感連接起來,觸景生情,睹物生情,才能產(chǎn)生鮮明生動、印象深刻的感受。莊子說“不精不誠,不能感人”,劉勰言“感人心情,莫先乎情”,文章要以精誠感人,以情感動人,則作者必須是一個精誠的人,一個有著豐富情感的人。在我們的作文訓練中,面對同一事物,為什么有的學生能因之激起無限的情感,寫出聲情并茂的好文章,而有些學生卻不能,這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學生沒有積極調動起內(nèi)心的情感因素!坝|景生情,睹物生情”并不是說有景有物就能生情,景、物、情是一個互動體,一個內(nèi)心沒有多少情感沖動和體驗的人怎么可能對外物生出情來呢?而對于情感豐富的人來說,一個平常的動作,一片普通的樹葉都會觸動他(她)的情思,有情才會使他(她)所表現(xiàn)的事物靈動而富有韻致。朱自清《背影》中的父親,為什么會感動幾代人,這正是因為作者賦予了父親的動作、語言以強烈的感情;史鐵生《我與地壇》中的母親同樣如此。普通、平常的事物正是有了情感的浸潤才散發(fā)出迷人的魅力。于漪老師說:“一書一畫,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聲贊嘆,一次批評,一個場景,無不是誘發(fā)情感思維的因素。要讓學生懂得,習作時不能拿到籃里就是菜,至少要把握兩點:不是著力寫景狀物,描摹事物的本身,而是僅僅以它們文章的由頭,為思緒的觸發(fā)劑,認清它們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所選擇的事物須和自己的心靈有溝通之處,外物和內(nèi)情碰撞,才可能閃現(xiàn)火花,否則,物與情隔離,思路就阻塞,難以流出新鮮的思想!埃ā队阡粽Z文教育論集》第504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事物時進行情感浸潤的意識和習慣,讓入眼入耳入鼻的事物最終入心。只有入心,方能寫出感人的文章,否則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已。
三、思考要深刻
觀察著眼于外界的客觀存在,以獲得外界信息為主要目的;感受是受外界客觀事物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活動;思考,則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礎之上,對生活的理性認識。在寫作中,思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作者在感受生活的基礎之上,產(chǎn)生自己對生活的認識,然后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果我們對生活的認識只停留在感性的層面上,那是不完整的。認識生活既要感性,又必須理性。任何優(yōu)秀的文章、作品都體現(xiàn)著作者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這些認識都是思考的結晶。文章從生活中來,又要反映生活,因此,寫作教學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有思考才會有思想。人是有思想的動物,這也是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重要標志。思考不是簡單、平面地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而是要能夠從一個事物或一種現(xiàn)象得出一個人生或社會的命題,其中最重要的標志是深刻性。最新的高考考試說明明確地提出了對作文深刻性的要求:“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觀點具有啟發(fā)作用。”
對生活的思考,是從偶然到必然、從特殊至普遍、從表象到本質的逐步深入的過程。一般說來,應遵循以下原則:由此及彼,以已知的經(jīng)驗為基礎,間接地認識客觀事物;由表及里,在感受生活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分析、綜合、比較,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發(fā)現(xiàn)一類事物所共有的本質或各種事物之間的規(guī)律性聯(lián)系;由個別到一般,將自己的個別情感上升到對人們普遍情緒和情感的概括。這種概括越廣泛就越具有典型意義,就越能引起共鳴。且看20xx年一高考考生對“茶”的一段思考:“用溫水泡茶,茶葉漂于水上,平靜但無茶香、茶味;用沸水泡茶,茶葉幾經(jīng)沉浮,終于落定,茶香裊裊,茶味宜人。浮生若茶,你可以厭惡苦難,但換個角度,也得感謝苦難。不正是若沸水般的苦難讓你在人世中翻轉沉浮,才使你最終釋放出生命的翠綠與人生的清香嗎?”(高考優(yōu)秀作文《野茉莉的幽香》)這篇作文之所以能夠獲得高分,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作者對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發(fā)出了獨特而深刻的生命感悟。
對觀察、感受、思考這三種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而要真正在作文中得以體現(xiàn),則必須依靠寫作實踐活動。這其中的關鍵在于勤,要讓學生的觀察、感受、思考成為一種習慣,在觀察的同時有感受,且進行思考,三者最終融為一體。另外還要讓學生勤于練筆,把觀察、感受、思考的結果用文字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堅持著做,相信同學們的作文能力一定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感受的作文 篇2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童年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一眨眼,我上了初中?晌矣X得,昨天,我還是個上小學的兒童。來到初中,學校的面貌變了;老師講課的方式變了;周圍的同學變了;就連書本的內(nèi)容也變了。一切都變了,好像我的人生來了一次折,自然感受很多。
來到新學校,高大的教學樓,寬闊的操場,鮮艷的五星紅旗,還有粗壯的柳樹……校園里顯得生機勃勃。進入新班級,高檔的推拉黑板,全新的講臺,還有最先進的多媒體。教室里的這些東西,在小學里都沒有。我覺得,升入中學的感受是新鮮的。
上課時,老師激情四射的講課,同學們積極踴躍的回答,教室里朗朗的讀書聲和課本翻頁的聲音響成一片。下課時,同學們探討問題的真理,雙方的辯論,你爭我搶,七嘴八舌。早自習晚自習同學們也堅持不懈,有的讀書,有的做練習題,一個個筆尖上像是施了魔法,從書本上一行行劃過。我覺得,升入中學的感受是緊張的。
感受的作文 篇3
“同學們請把自己的椅子拿開,今天我們要來憶哭思甜!”聽到這句話同學們都皺了皺眉頭,都說不想做這個憶苦思甜。那是因為這個憶苦思甜是讓同學們做半蹲。
可是誰又能不遵守老師的命令呢?就這樣,大家把椅子全推到了一旁做著半蹲的姿勢,可大家連一秒鐘的時間也忍受不了,有的跪在椅子上,有的直接蹲在地面上,還有的趁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把椅子放在后面,等腿酸的時候坐在椅子上 而我也不例外,可到后來我回想起我們剛剛上過的'那一課《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邱少云他在熊熊大火中都能一動不動,連聲也不吭一下,那么我現(xiàn)在的半蹲又算什么呢!就這樣我脫離了那些椅子的“幫助”自己蹲了好久,雖然在途中我自己差一點兒就挺不過來,可我還是想著那位最值得讓人學習的邱少云,后來我通過了憶苦思甜這個鍛煉。
經(jīng)過憶苦思甜之后,我覺得我在這一次的鍛煉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文中的邱少云是在熊熊大火中與敵人戰(zhàn)斗,而我們卻只是半蹲著學習我們所應該學的文化知識,這樣比起來,我們確實幸福多了。所以在以后的課上,我一定要把那上課時候的坐姿不端正的壞毛病改正掉,我要好好珍惜每一堂的每一個知識點。
這就是我經(jīng)過憶苦思甜之后的感受。
感受的作文 篇4
一直以為家里存在的只有媽媽的嘮叨,只有不斷的學習,沒有一點兒玩的時間。這一次媽媽允許我一個人去杭州,簡直是天上掉餡餅!媽媽答應后,我連續(xù)樂了好幾天,還將所有關于玩的計劃布置得井井有條,時間一點也不浪費。
爸爸送我上車后就走了,我心里緊張極了,像揣了一只小兔子,生怕自己和同學們發(fā)生什么解不開的矛盾。一上車,就興奮地找了個好位置——與好朋友擠一塊!
車啟動了,我們一邊拿出巧克力,一連“咯咯咯”地笑個不停,天南海北地聊,大到報紙上刊登的國家大事,小到食物的味道,滿車都飄蕩著我們的快樂。
汽車越開越快,離家越來越遠,我向往的自由。
賓館的夜晚,安安靜靜,沒有了媽媽的嘮叨,全是自在的空間,可是我卻一點兒也快樂不起來。可以一直玩下去直到睡覺時間,但無論玩什么游戲,時鐘仿佛膩在那兒,不會向前進。沉重的雙眼閉上了,但又始終那樣清醒。
第二天,我無論在哪兒玩,都提不起精神,看見別人的媽媽牽著孩子在公園里玩耍,就覺得十分羨慕。
幾天的旅行結束了,終天回到了家,躺在柔軟的床上,看著兩天來都沒有見到的東西,摸著我那個香噴噴的印花小枕頭,床單上一些曾經(jīng)畫上去的亂糟糟的圖,也顯得那么親切。家,讓人覺得十分踏實。
一覺醒來,家的感覺更好了,我清楚地看到周圍的一切,坐在家里的寫字臺邊寫作業(yè),聽見鉛筆發(fā)出的沙沙聲,感受著家里的大大小小事,家,讓我生活充實。
在家真好。她像一個避風港,把恐懼擋在窗外,像一位慈祥的母親,給我們溫暖,我愛我家。
感受的作文 篇5
以前寫的文章總是會有一兩件完整的事,而這篇文章就很“與前不同”了,因為那是一剎那間的感受……
在每周星期六下午我都要去學數(shù)奧。這天,和往常一樣媽媽送我去學習,走到黃河大橋上時,抬頭看見那灰蒙蒙的、陰沉沉的天,一下子使我感到很壓抑、很郁悶?删驮谶@同時,我看見天上飄著好多風箏,那些風箏五顏六色、花花綠綠的,有“燕子”、有“老鷹”、有“金魚”、有“蜈蚣”……它們在空中搖曳,很鮮艷,很漂亮。
就在那一剎那,我覺得那些風箏好像有了生命,它們都是從很低的地方一點一點向天空靠近。有時會跌下來,可是馬上它們又重新振作起來,乘著風飛上那藍天。我覺得那些風箏就像我們自己:風箏五顏六色、花花綠綠就像我們的性格各異,各有優(yōu)點一樣;風箏不斷向藍天靠近,就像我們不斷向自己的理想邁進一樣;風箏在天上承受著風的吹襲,雖然一不小心就會跌落下來,但總是會有再飛上藍天的時候,就像我們的人生也會有風雨、也會有挫折,即使經(jīng)受了沉重打擊,也還會有再站起來的一天。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放風箏的時間總是在每年春天,而春天是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耙蝗罩嬙谟诔,一年之計在于春!憋L箏,我會像你一樣,帶著自己的夢想飛向嶄新的未來。
感受的作文 篇6
去大乘山,只擇了一個蒙蒙的雨天,只擇了一把傘為伴。
沿山路十八彎盤旋而上,一路的苔蘚石徑,一路的茂林修竹。那霧在枝影綽綽的林中繚繞,在遠上寒山的石徑前朦朧。這時看不見高山聳立,看不見絕壁虬松,好像走在一片神奇的幻境之中,每登一程,就覺有一種神秘的氛圍撲面而來。越往高處,雨霧越濃,直到最后完全被它淹沒,消融。不知名的鳥雀在頭頂一掠而過,碰落了枝頭上的露水,滑入我的脖頸,后背,那涼意,沁人心脾。
一種聲音飄緲而來,若斷若續(xù)。它從何而來?我循著聲源找尋著,一條綢帶般的小溪便映入眼簾。那聲音清晰而模糊,好像美妙絕倫的古箏獨奏,好像一種從大自然深處低吟淺唱出的小曲,好像一首能夠洗滌游人在滾滾紅塵中種種悲傷的曲子。
繼續(xù)拾級而上,漸漸地,光線越來越暗,不知不覺中步入了一片茂密的林海。只見一棵棵樹木連根拔起,毅然聳立,枝丫無盡地伸展著,仿佛想將整片天空遮擋。那濤,像十二匹鐵蹄子的馬在我的頭頂踏過,我頓時有了一絲怯意,不覺加快了腳步。
眼前的路失去了幾絲暗淡,視野也變得開闊。霧漸漸地消散,只見一座寺院矗立在面前,那深紅在新綠的映襯下格外顯眼。一縷梵音從寺院中傳來,輕輕裊裊;身邊一位信客擦肩而過,只見他雙手合一,半閉雙眼,嘴里不停地呢喃著什么,我便也跟了上去。站在觀音菩薩的圣像面前,一臉的虔誠。
在這個浮躁的世界里,我漸漸迷失了自我,變得麻木,煩躁。但在這一次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我的心靈又一次找到了歸宿。大乘山帶給我的不僅是絕妙美景,還是一種在城市的喧囂中難以獲得的淡泊,寧靜和久遠。
感受自然的時光最好,自然讓我又一次找回了真正的自我,那種安恬,靜謐,深邃,讓人陶醉,無法自拔。
感受的作文 篇7
血色殘陽,燃紅了那邊天,也燃起了我們的敬慕之心。
八十里的堅信,一日的苦行,換來的是終生的難忘,當空氣中的氣息剛剛蘇醒,我們或許已經(jīng)在路上,路上沒有多少人,卻有一路生機。第一次遠足,第一次瞻仰朱家崗的烈士,興奮卻有些失落,是烈士們的身體為我們鋪下了同望美好的康莊大道。
歡聲在人群中蕩漾,笑語在耳畔盤旋,這可能是一場挑戰(zhàn),但自信的我們依舊樂觀,精疲力竭的我們站在朱家崗烈士陵園的廣場,有興奮,有難過……或許各人感受不同,但不約而同的低下了頭。這是默哀,對烈士的尊敬,對他們的緬懷,對他們的留念。
遠足的歸來是艱辛的,來時的痛,歸時的疼,當身體的疼痛影響著我們時,精神上的毅力是唯一的動力源泉,有人掉隊了,但不是永遠;有人休息了,擔不是很長,有時當目的地很長沒達到時,我們會氣餒,我們會放棄,擔不是永恒,困難永遠在成功身邊,一支戰(zhàn)線很長的隊伍在行進,盡管很慢,但每個人身上卻有著繼續(xù)行進的毅力,哪怕腳底磨水泡,寸步難行,哪怕是教養(yǎng)當頭,酷熱難當,平坦的大道一直延伸到天邊,在路上有不懈努力的人,有停涉不前的人,有艱難前進的人,但絕沒有后退的人!路是遙遠的,但毅力是無限的,以有限的去面隊無限的,勝利是在望的!
終于,我們回來了,當萬物即將蘇醒時,我們離去,當沉睡的天幕即將拉下時,我們無限感慨,對未來的社會,我們會說:赤子之心,有昭日月,拳拳報國,至死。
【感受的作文】相關文章:
感受上海感受速度作文05-24
感受的作文08-04
感受作文08-19
感受的作文09-02
感受的作文12-31
★感受作文01-11
感受自然,感受快樂作文06-04
感受上海感受速度小學作文08-16
感受上海感受速度700字作文05-27
感受著感受高中生作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