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20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20篇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
通過觀看家庭教育講座第四期活動,我學習到了很多關于中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知識。
家訓、家風、家學,包括孝、禮都是中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那么具體什么是家訓家風,我們又如何做到它們?
中國自古有著“禮儀之邦”的美稱,在古代每個家庭都有著自己的家訓家風,在現代仍然會有在傳統(tǒng)家訓家風上建立的現代式家庭教育。家訓家風顧名思義,是一個家庭的教誨,風氣習性。而傳統(tǒng)家庭教育是一個傳承,傳統(tǒng),一個家庭歷經三代以上傳承下來的不朽家風家訓。
那我們該如何做到呢?首先要把傳承家風家訓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次父母長輩要以身作則,為子女后輩樹立良好的榜樣;最后要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在社會的`大家庭中不斷深化我們的家風家訓。好家訓成就好家風,好家風成就好家庭!
踐行家風家訓是治家的尺子,為人的本分,我們不但要繼承下來還要傳承下去,讓我們世世代代都在社會這片沃土上開出永不凋零的花。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2
家庭是人生第一堂課,“言傳身教,立德樹人”。父母任重道遠,只有自己不斷學習,了解孩子在各個階段的心理,保持情緒穩(wěn)定,無條件的愛孩子,感化孩子,相信孩子。才能讓孩子走的更好,更遠。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強的自尊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家長要了解、研究自己的孩子,幫助其走適合自己的路。
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沒有尊重他的隱私權,孩子的心底就會產生隔閡,盡管他沒有說出來。
有感于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我的孩子作息時間亂,主要是從小到大沒有做好榜樣。孩子閑時不能主動閱讀書本,更愛刷視頻,玩游戲。這些大人眼里的矛盾,歸根結底還是父母沒有做好榜樣。
與孩子的關系緊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無法通過一朝一夕就能緩解。需要長期的陪伴,長期的探索。遇到問題,想辦法克服解決,與孩子一起約定規(guī)則,與孩子一起努力戒手機、戒游戲。一起看書、運動。做高質量陪伴的父母,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3
親子間真正的關心是建立良性的應答關系。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了解孩子的情緒情感、行為動作等向我們傳遞的信息,從根本上去了解孩子的`內心,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流,發(fā)自內心地肯定他,并給予一些反饋,做孩子的好朋友。在生活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品質,比如好奇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韌性、強健的身體。我們始終認為長大后成就很高的人,不一定都是IQ很高的人,而是具有堅韌品格的人。行行出狀元,在任何一個領域做到前20%,生活都不會差到哪兒去。
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們也會繼續(xù)幫助孩子建立使命感,培養(yǎng)孩子的“志氣”,重點培養(yǎng)孩子克服困難、吃苦耐勞、做事勤懇、踏實努力、有韌性、頑強的品質,經常帶他去爬山、踢球、慢跑、游泳等,鍛煉他的毅力、勇氣、擔當、堅韌性。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4
家庭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是我們溫暖的住所,也是我們最開始的啟蒙場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教育離不開父母的以身作則,為我們樹立好的榜樣。從古至今每家每戶都流傳著家訓、家風、家學,F在的教育離不開父母與老師,父母教育我們盡孝、禮數,都說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的作為子女應該并且必須做的事情,我們的言行舉止可以看出家庭風氣,我們有沒有禮貌會間接性父母教育觀念,老師教育我們知識,讓我們成為有學識的人。我們的學識再淵博品行不好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
家風是靠一代代地傳承下去的,秉承這種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家教是根據家庭情況所制定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貼合實際更重要,也是需要是從小耳濡目染的,因此每一個良好的習慣,都與家庭教育方式有關。
家庭教育若一步錯則步步錯,這就體現出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5
說實話,當聽到家庭教育被立法,家教不再是“家事”而發(fā)展到“國事”的時候,作為一名家長的內心是激蕩的。激蕩是因為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孩子不再是自家關起門來的事情,而升級成了國家和社會都要共同重視的.事業(yè),一項沉甸甸卻偉大的事業(yè)。法律規(guī)定,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責任者,因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有義務要扮演好這樣一種時代交班人的角色。
是什么?家庭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個體差異,以因材施教為準則。我個人特別認同節(jié)目中朱永新教授的話:“要成才先成人”,只有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找到幸福感和人生價值,他才可能成為對國家和對社會的有用之人。
怎么做?在學校,孩子以學知識為主;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更多的責任應該是尊重孩子,正向引導,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要充分意識到父母在家教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把高質量的陪伴納入生活的日程表里,嚴慈相濟,松馳有度。家長不應單純地把分數作為衡量孩子成長的唯一標準,要看到孩子發(fā)展的全面性。在生活中與孩子一起進步,共同成長。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家長應努力做到家校合作促成1+1>2,才能真正的立德樹人……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6
感謝家庭教育專家徐勇和王小慧的講解傳統(tǒng)家庭教育內容和方法,好的家訓家風怎樣傳承與運用。認真聆聽之后,受益匪淺!王小慧老師給出的三點寶貴建議,很適合現代家庭當中建設家訓:守正氣培元氣化怨氣!她運用自身經歷講述家教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就是孩子的模范,家長的一言一行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巨大的影響。所以,家長在要求孩子懂禮貌尊重他人的時候,能夠想象自我是不是這樣做到了呢?記得有一次,晴晴犯了錯,我狠狠的訓斥了她,還說了一些重話,說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了。本來沒覺出問題,但是之后她居然學會了這句話,動不動就說我就打你,這讓我很懊悔,也很悲傷,懊悔以前不該對孩子這樣說話,悲傷的'是孩子對媽媽說這樣的話,所以趁孩子還能糾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謹言慎行,對自我的一舉一動都要三思而行,不管你是在多么生氣的狀況下都要想到我這樣做這樣說會對我的孩子產生什么的影響。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7
在《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未來》的觀看中,專家關于:孩子的學業(yè)時間與家庭勞動時間并不矛盾,兩者是可以達到平衡的觀點深深的打動了我。過去家長總以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是參與勞動的重要場所,家長是勞動教育的啟蒙者,家庭勞動教育在學生健康成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參與家務勞動不僅僅是對孩子體力的鍛煉,也是責任的培養(yǎng),特別是對父母辛勤勞動和承擔家庭責任。孩子在家庭勞動過程中養(yǎng)成有條理的思維品質有助于學習能力的提升。一個人的能力是全方位了,當他在勞動種能開動腦筋想辦法,思考全面,有時間觀念,那么他在學習中也會如此地要求自己,因為這已經是一種本能,而不是父母的耳提面命。學習的本質是內部的驅動,并不是反復地補習,機械地刷題。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8
家庭教育應該立足于孩子的持續(xù)健康成長,充分認識、把握孩子的特點、特質,遵從成長規(guī)律,從環(huán)境營造、平等交流溝通、觀念分享與碰撞、家校鏈接一體,成長與成才有機融為一體等方面努力,讓孩子在愛、責任中,帶著夢想,胸懷理想,飛向屬于自己的未來。需要重視的是:
一、學會認同并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不完美是天下人與事的常態(tài),不完美有時也是一種美,做為家長,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于功利化。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欣賞孩子、鼓勵孩子,幫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尋找自我、肯定自我、實現自我,獲得幸福的人生。
二、努力避免粗暴的家長作風。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待孩子,首先要尊重其是獨立的、有人格尊嚴的個體,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這點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孩子愿意溝通、樂于參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嚴與慈應該并行不悖,而不是只取其一。
三、注重言傳身教,潤物無聲。
所謂耳濡目染,做為家長,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其實時刻都是在觀察、在學習的,細節(jié)是魔鬼,興許一個生活的小細節(jié),都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是以,做為家長,應努力做好自己,同時,敢于在孩子面前展現自己不足的一面,敢于接受孩子的批評,與孩子一起成長。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9
通過本次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人生課。而這門課程是需要全方位重視和成長的。作為一個家長、一所學校甚至整個社會對下一代的培養(yǎng)都應該有一種責任心和關注度。而我們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地影響著孩子,作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
父母承擔著對孩子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我們要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來教育孩子養(yǎng)成好思想,好品行的習慣。教育理念跟著時代發(fā)展是一致的,都要不斷前進,不斷變革,作為家長有擔當,有責任感,多陪伴,才能提升感情,對自己嚴格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中讓孩子不斷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不在一朝一夕,日積月累才能破繭成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作為家長,我們有責任不斷加強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攜手家庭和社會,共同營造關愛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用愛滋潤孩子心靈,用心啟迪孩子智慧,履行家庭教育的責任,做一名合格的家長。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0
要成就美好童年,首先要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家庭成員之間關系融洽,平和的家庭才可能養(yǎng)育出大氣的孩子。不能溺愛孩子,因為被溺愛出來的孩子不可能有好的人際關系,不可能擁有健全的性格。所謂的兒童優(yōu)先是指要讓孩子自立自強,積極地生活,而且父母要與孩子共同成長,因為父母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所謂的美好生活不僅是指富裕的物質生活,美好生活必須是健康、積極、勤快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父母給孩子對價值觀的解釋應該多一些積極的解釋,少一些消極的解釋,不要在孩子面前有太多的.抱怨。勞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要讓孩子在勞動中提升動手能力,一個熱愛勞動的孩子,他的手、腦、眼是協(xié)調的,心態(tài)是積極開朗的。綜上所述,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的好榜樣,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寓教于生活,這樣才能成就美好童年。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1
今天觀看了家庭教育公開課《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兩位專家給我們講授了如何在家庭中進行生活教育,讓我獲益良多。我意識到在生活想要孩子獲得好的發(fā)展需要給孩子和諧的關愛的家庭關系,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能夠有好的榜樣,能夠給孩子積極的影響;父母在談論或評判生活上、工作上或社會上的人或事時,要盡量做到積極的解釋,有助于孩子形成樂觀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良好的生活教育,能夠助力孩子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能夠培養(yǎng)孩子處理生活中復雜事情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有助于手,腦,眼協(xié)調發(fā)展,更有助于將學校學習到的知識跟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而且我也學到了好方法,在生活中給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非常期待下一期的專題學習。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2
聽了家庭公開課,“大家文化”與家庭教育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它是一種精神追求,培養(yǎng)大人物的文化,有“大家”的'氣象,愛更多的人,成就更大的自我,做更多的貢獻,享受更大的人生意義及幸福。作為父母的我要言傳身教,讓孩子耳濡目染。我們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們交流,幫忙孩養(yǎng)成良好的“大家”的氣象,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孩與父母相互信任,彼此關心。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構建“大家文化”。因為家規(guī)”、“家訓”、“家風”是其具體表現形式,家庭教育中可以有效的應用這種形式,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精神引領和“大家文化”浸潤。所以我們作為家長要樹立好家風,家訓,家學的文化傳承。從就要誠信待,“言即出,必果”,“誠實守信,真誠待”。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3
“家庭共育立德樹人”公開課講得太好了。沒聽這堂課之前,我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總是會發(fā)生矛盾,感覺孩子在叛逆,一點都不聽話,很難溝通。
通過觀看這期的公開課,我有了以下幾方面認識:
1、與孩子一起成長,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與孩子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孩子平常相待,坦誠相交,與孩子做朋友。
2、學會換位思考,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不要只注重孩子的.考試成績,而是要有規(guī)劃地從培養(yǎng)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入手。
3、要主動和老師進行良好的溝通,了解孩子在校表現,共同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4、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家長要關心孩子的飲食營養(yǎng),督促孩子的體育鍛煉和加強談話溝通,對孩子的思想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4
聆聽兩位專家“家庭教育公開課”,確實是寓教育于生活中。這不禁讓我們對生活充滿憧憬,對相親相愛的家庭生活模式充滿祈愿,也由衷明白生活實踐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孩子好品德的一條途徑。
我們生活在塵世中,情緒難免有波折。當我們在餐桌上談論社會問題、社會現象時,不必規(guī)避孩子;但切記給孩子的教育必須是積極而不是消極的、價值觀必須是正面的而不是負面的。你可以牢騷,可以煩躁,可以發(fā)泄,但不可以超乎孩子的認知能力,不可以平添困惑給孩子,更不可以口無遮攔抨擊。我們家長一定要倡導正確的價值觀。
溫暖有力量的家庭教育絕不會存有教育盲區(qū),即“溺愛。”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妄自尊大,自私,不懂謙讓,不知分享,不易融入集體中;只有溫暖、嚴格、有的放矢的教育,孩子才夠大氣,人見人愛,人緣好,有集體觀念,才會有愛。而這得益于平和,幸福,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
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養(yǎng)成勞動的好習慣,在勞動中鍛煉堅韌的性格,以應對人生中坎坷、風浪、挫折,不至于尷尬,束手無策,而能理性處理各種意外。其實勞動與生活息息相關,實踐出真知。是勞動培養(yǎng)了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有了擔當,使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感謝“家庭教育公開課”,在炎炎夏季送來縷縷清風,凈化靈魂,為釀造和諧家庭生活,為孩子教育出謀劃策。真好!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5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講信修睦。以相親相愛為準則,以自立自強為原則,任自立自強為籌碼來鑄就教育。
首先,是明白“家庭教育的本質”。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教育就是要去點燃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之火,讓素質教育在新時代熠熠生輝,固然重要。
其次,“力所能及”是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的平衡條件。在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圍內,去承擔自己的責任,讓他們明白不是“我盡量吧”,而是“全力以赴”。
最后,“思維品質”是讓孩子們參加活動的勞動產物。可能在一個活動中,我們了解到人情世故,再另一個活動中,我們明白了共同合作互利互贏。在每一個活動中,每個人的思維都在鞏固增強,品質都在成型,在此之后,孩子們在未來交手,這就是教育的意義。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6
《以“大家文化”開展家庭幸福教育》線上公開課,讓我受益匪淺,明白了“大家文化”與家庭教育有緊密聯(lián)系,它是一種精神追求,培養(yǎng)大人物的文化,有“大家”的氣象,愛更多的人,成就更大的自我,做更多的貢獻,享受更大的人生意義及幸福。
家長應該“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打破學校與家庭的圍墻,積極參與社會和學校的教育實踐,樹立榜樣。在“大家文化”熏陶下使孩子擁有更大的理想,激發(fā)更大的動力,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我們雖然是一個小家,但家庭教育以“大家文化“來開展,不斷培養(yǎng)孩子的家國情懷,教育孩子會分享,愛“小家”,更愛“大家”。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更大氣,更大愛。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影響孩子,從而更好的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做個有擔當有夢想的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構建幸福家庭環(huán)境和結合生活實踐,家長與孩子共同進步、共同學習、相互信任。樹立“家規(guī)”、“家訓”、“家風”,在家庭教育中有效的應用,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精神引領和“大家文化”浸潤。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7
看完兩位專家的講座感受頗多,對于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是我們家長首要的責任和義務。有句話說得好:沒有不成才的孩子,只有不靠譜的家庭。因此我們要注重家庭教育,家庭往往決定著孩子的性格、行為、心理,乃至整個人生。在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生活的孩子,必定會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也必將是有用的人才,可要是在一個不靠譜的家庭環(huán)境中生活的孩子呢,就算天賦再好,沒有家庭教育的引導下,很難全面發(fā)展,或者會誤入歧途。
正因如此,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孩子,就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而這都取決于家庭的和諧和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忽視親子溝通,就很難和孩子建立起信任關系,孩子就會逐漸遠離父母,甚至性格孤僻,出現社交恐懼。父母不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孩子就會容易有不良好的習慣,比如撒謊,不負責任,沒有公德等等。當然孩子不是機器人,所以我們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和特點采取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物質不能代替愛,更不能給孩子心靈的滿足,用心愛孩子,滿足孩子的感情需求,讓孩子更快樂成長更幸福。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8
聽了朱永新老師和李文道老師的家庭教育公開課,我的收獲很多,下面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父母是孩子的主要責任人,首先父母要身作則,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積極引導,尊重孩子,多給孩子機會去表現自己,通過體驗實際生活去鍛煉自己。我們家長要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孩子成為好朋友,搭建好親子溝通的橋梁。
在生活上要多加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律、自強、自覺的好孩子。父母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只要父母做好自己,孩子就會跟著父母教導的樣子去做。只要有父母的積極引導,讓孩子有計劃地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我相信這是每一個父母的.理想,也是讓孩子能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聽了公開課的指導,讓我有了新的方向,為我在以后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更加容易走出新的一步!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9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觀看了“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三期,感慨良多,心潮久久不能平復。身為家長,我們天然是孩子的首任老師,這種屬性,無論貧窮富有,健康疾病都無法改變。孩子的性格、習慣以及世界觀的形成都跟我們做家長的密不可分。這個世界上有各種類型的家庭,貧窮的、富裕的、單親的、完整的,不一而論。但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家庭,作為家長都應該注重自身的'行為,盡量做到身體力行、言行一致。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為孩子樹立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榜樣。和孩子交朋友比一味地說教更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對孩子行為的贊美比物質上的獎勵更能加深教育的烙印,傾聽孩子的心聲比反復地說教更能讓孩子感受教育的美妙。所以,什么樣的家庭不是主因,家長的方式、方法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收看了第三期“家庭教育公開課”,我收獲頗豐,它將會指導我更好地去教育我的孩子。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20
通過觀看劉慧教授和李寧老師的精彩分享,使我收獲頗豐。的確,教育孩子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家校共育,才會更利于孩子的成長。
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往往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親子間真正的關心是建立良性的應答關系,父母要學會讀懂孩子的`表達,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本期公開課還提到了兒童的表達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即情感表達、語言表達和行為表達。情緒與情感的表達是最能表達孩子的內心需求,這就需要作為家長的我們去解讀孩子的表達,給孩子以正向的引導。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原則是“遇事善為先”。當孩子“不聽話”時,身為家長的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靜下來,思考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能用一顆善心去對待孩子的每一個行為,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公開課心得12-29
家庭教育公開課直播心得10-10
小學家庭教育公開課12-05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09-20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1-10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1-02
家庭教育公開課的觀后感11-03
家庭教育公開課個人心得07-29
家庭教育公開課心得(14篇)02-24
家庭教育公開課心得(精選23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