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的方案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施工的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施工的方案1
【摘要】針對漓江橋過江給水管道工程實際情況,在簡單介紹過江給水管道基本施工方法的基礎上,對具體的施工方案進行了深入分析,內容包括施工安排、控制點復核與測放、管槽開挖、管槽整平、管道加工、管道沉放、支墩施工、管槽回填、附屬設施施工和雨季、冬季施工。
【關鍵詞】漓江橋過江給水管道;水下管道;施工方案
桂林市漓江橋擴建工程位于廣西桂林市安家路地段,該工程過江管段設計總長度約為233.21m,起始樁號為K0+292.244,終點樁號為K0+518.076。采用2根D820mm×14mm螺旋鋼管并行開挖和沉管。
1過江給水管道施工方法
本工程過江段管道采用D830mm×14mmA3螺旋鋼管整管沉放、安裝,鋼制管件和配件連接采用法蘭連接。水下混凝土支墩采用水下C15商品混凝土現(xiàn)澆而成。管道基礎采用砂礫石基礎,回填前測試水流速度、水深等對回填的影響,以便掌握規(guī)律。
2過江給水管道施工方案
2.1施工安排
本工程包括以下施工項目:管槽開挖、管槽整平、管道加工、管道敷設、管道沉放、管道支墩、管槽回填。管槽開挖施工由水下挖泥船進行,成槽后整管沉放。根據(jù)施工控制點復核平面與高程,同時做好放樣與材料采購;出河面、過江管道同步施工,在管槽完成開挖和整平,且管道制作完畢,經(jīng)檢查確認合格后開展管道安裝及沉放;管道制作完畢并就位,同時經(jīng)檢查確認合格之后開始澆筑支墩,填筑管槽。
2.2施工控制點復核及測放
2.2.1平面控制測放
1)按照設計坐標測量并放出管道軸線,同時在兩岸設置導標;全站儀測定節(jié)點,做好標示,用于對開挖斷面具體位置進行控制[1]。2)為使管槽開挖位置準確,兩端岸上應設置測站,在開挖時借助GPS系統(tǒng)進行全過程實時定位,以確保施工時各船舶定位的.準確性。3)管道沉放時,于頂部增設標桿,再用全站儀對平面位置進行測定和嚴格控制,在設計位置進行沉放。
2.2.2高程控制測放
1)構筑物及路上管槽實際標高由施工控制點進行引測。2)在對水下管槽進行開挖時,兩岸分別設置水尺,以此時刻了解水位高程。同時使用測深裝置對水深進行測量,通過計算得出開挖的具體范圍及水深,確保軸線上所有斷面實際深度都能滿足要求[2]。3)管道就位后,以各點水深及水位為依據(jù)確定頂部高程。
2.2.3管道加工測放
1)以設計文件為依據(jù),使用鋼尺對管節(jié)長度進行測量。2)管道彎頭處按設計要求與圖例大樣進行截取,完成拼接后使用測角裝置量取角度。3)坡口加工前先用樣板對比放樣。
2.3管槽開挖
2.3.1穿大堤段管槽開挖
依據(jù)工程設計文件,結合區(qū)域地質資料,本工程穿大堤段管槽土體以耕土為主,可借助挖掘機從坡頂開始不斷向坡底開挖,同時采用自卸車輛運輸土體。對挖掘機無法到達的部位,可改用人工進行開挖。在開挖到接近設計標高后,應保留15~20cm不予開挖,在對管道進行鋪設以前再由人工開挖。當開挖遇到巖石層或軟基時,應增加50cm開挖深度,然后在超挖部分回填雜砂石,回填到設計管底標高后,予以整平夯實。
2.3.2水下管槽開挖
開挖時,需要嚴格按照施工順序,并制定合理的開挖施工計劃,宜按照“二進二”順序實施開挖,這樣不僅能使開挖正常進行,還不會對漓江游船航行造成不利影響[3]。開挖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項控制工作:1)邊坡開挖,建議采用“一刀切”方法,也就是選取坡距的1/3為設計放坡距離,然后一次性挖坡,使其形成自然坡度。2)采用斗索對開挖深度進行測定,開挖時,因江面起伏不定,所以,要考察一定富裕水深,通常以0.3m為宜[4]。3)開挖與定位,當采用挖泥船進行開挖時,應切實做好遺船定位與浚深控制?紤]到水流速的影響,施工船舶作業(yè)方向應與水流方向平行。開挖時船身的平面位置主要使用錨纜進行控制,作業(yè)區(qū)拋設八字錨纜和主錨纜,其中,主錨纜主要控制上移位和下移位,而八字錨纜主要控制左移位和右移位,在錨位處應設置浮標。開挖時動態(tài)探測開挖之后的實際水深,船上機手需要根據(jù)水深探測結果對落斗深度進行調整,在完成一輪開挖、船體移位之前,使用挖斗初步掃平,這能有效預防漏挖與超深。
2.4管槽整平
管槽開挖結束,且經(jīng)檢驗確認合格后,回填墊層并進行整平。其中,墊層的回填大多以砂卵石為主要填料,江底部墊層不能小于300mm
【施工的方案】相關文章:
冬季施工的方案11-04
施工電梯基礎專項施工方案02-21
冬季施工專項施工方案04-17
施工吊籃策劃方案06-30
排水施工方案09-25
拆除施工方案09-27
施工安全專項方案09-26
安全施工方案04-25
施工方案范本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