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生查子原文,賞析
生查子原文,賞析1
生查子·訴別
宋代·蘇軾
三度別君來,此別真遲暮。白盡老髭須,明日淮南去。
酒罷月隨人,淚濕花如霧。后月逐君還,夢繞湖邊路。
譯文
從前曾幾度和你離別,這一次分手我們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須已經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動身去淮南。
飲罷酒往回走時明月跟隨著我,淚眼看花猶如迷蒙的云霧。盼望著他日明月也隨你一同歸來,想你的`夢縈繞在這湖邊的小路。
注釋
生查子: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
訴別:元本詞題作“送蘇伯固”,可從改。蘇伯固:即蘇堅,字伯固,泉州人,居丹陽。博學能詩,對人有風義。為錢塘丞,督開西湖,與蘇軾唱和甚多。
三度別君來:謂三次與蘇伯固作別。遲暮:比喻晚年,衰老。
髭(zī)須:胡須。
淮(huái)南:路名。宋太宗至道年間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揚州(今屬江蘇)。這里指揚州。
花如霧:謂老年頭發(fā)花白,有如霧中看花。
逐:隨。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詞人在汴京任兵部尚書時。這是詞人第三次送別友人蘇伯固后,離別之情驟然涌上心頭,便寫下了這首送別詞。
賞析
上片“三度別君來,此別真遲暮”,說的是詞人與蘇伯固三次作別了,前次在泗上相別時,尚不得言真老,而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兩句倍寫出與友人分別之苦,突出兩人間的深厚情誼!鞍妆M老髭須,明日淮南去!闭f的是友人不僅頭發(fā)白了,連髭須也全白了;然而,當此衰老之年,詞人卻仍不能停歇與摯友歡聚一堂,明天卻又要動身赴揚州任去了?芍^愴情無限,淺處見深。
下片“酒罷月隨人,淚濕花如霧”,抒寫別宴時的難舍難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義,它從開宴一直到酒罷,都跟隨著游子們慢慢移動,不離左右,表現(xiàn)了夜宴的時間很長,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經是淚濕滿面了,衰鬢影像模糊朦朧,好像在霧中看花一樣,悲從中起,無可遏制。結語煞時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還,夢繞湖邊路!薄皦衾@”,用字精警,實謂恐怕再聚首也是在夢境里,前景渺茫了。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全詞緊扣一個“惜”字:惜之因,惜之狀,惜之深,真情噴瀉,哀怨遞進,結構嚴緊,回環(huán)曲致,語淺意深,虛實互補。
生查子原文,賞析2
原文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譯文
人在溪邊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藍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里。藍天上有飄動的白云,人正行走在那飄動的白云里。
我放聲高歌,誰來應和?只聽空幽的山谷清音響起。那響聲不是來自鬼怪神仙,而是桃花旁的流水聲悅耳無比。
注釋
雨巖:在江西永豐縣西南博山附近,巖中有泉水飛出,如風雨之聲。
行云:云彩流動。
和(hè):跟著唱。
余:我。
空谷:深谷!对娊洝ば⊙拧ぐ遵x》:“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清音:指空谷中潺潺的流水聲。《淮南子·兵略訓》:“夫景不為曲物直,響不為清音濁!睍x·左思《招隱》:“未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非鬼亦非仙:蘇軾《夜泛西湖五絕》:“湖光非鬼亦非仙,風恬浪靜光滿川!
一曲:一灣。
桃花水:即桃花汛。農歷二三月桃花盛開時節(jié),冰化雨積,黃河等處水猛漲,稱為桃花汛!稘h書·溝洫志》:“如使不及今冬成,來春桃華水盛,必羨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弊⒃疲骸吧w桃方華時,既有雨水,川谷冰泮,眾流猥集,玻瀾盛長,故謂之桃華水耳。”《水衡記》:“黃河二月三月水,名桃花水!碧啤ざ鸥Α赌险鳌吩姡骸按喊短一ㄋ,云帆楓樹林!
賞析
上片寫詞人游覽雨巖見到的景色。第一句“溪邊照影行”,是點題,寫游人;第二句“天在清溪底”,寫清溪和藍天;第三句“天上有行云”,寫行云;第四句“人在行云里”如同電影中的定格,總寫溪、人、云,展示了水底的一個畫面。作者在這里所描寫的人、天、云都不是實體,而是水中的倒影。清清的溪水,不但是雨巖的優(yōu)美景色之一,而且也成了詞人攝取這張風景小照的膠卷。游人的身影、碧藍的天空、飄動的浮云,都通過清清的溪水映現(xiàn)出來。“人在行云里”這樣神奇美妙的景象,真可謂巧奪天工,不但使描寫的景物高度集中,而且意境更為清新活潑,整個畫面非常生動,所描寫的景物,全部處在變化之中,溪水自然是流動的,游人漫步岸邊——“影行”,白云飄轉空中——“行云”,這就使畫面充滿了動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如果說上片的寫景,重在刻畫形象的話,那么這個下片的抒情,則是著力描繪聲音。嘩嘩的流水,飄蕩的歌聲,不僅使寂靜的山谷增添了生氣,也為上面的圖畫配上了音樂。
清人沈祥龍《論詞隨筆》說:“詞貴藏于內……于言外有所感觸!彬嚾蛔x去,這首詞意境優(yōu)美,靜中有動的圖畫,配著富于形象的歌聲與音樂,平易通俗、流暢自然的語言,也令人贊嘆不絕。但仔細咀嚼,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把辛酸的感觸,藏在迷人的畫面背后;把滿心的苦悶,融于優(yōu)美的樂律之中。題目中的“獨”字,已經為全詞規(guī)定了基調,透露出苦悶的氣息。下面的內容,自然全都圍繞“獨”字展開,所以起拍第一句就是“溪邊照影行”。這一畫面里,只有一個倒映在水中的`人影,點出了“獨游”,而比“獨游”更深刻,因為它渲染出一種悲涼的氣氛。
在這特定的氛圍里,那清清的溪水,蔚藍的天空,飄動的白云,這些美好的景物,也染上了凄涼冷清的色彩,成為詞人表達孤獨之感的襯景。“人在行云里”,不止是倒影交織的畫面,也寫出了詞人不茍隨世俗的決心和孤傲清高的品格,暗寫了自己遭受打擊的原因。內心澎湃的激情和遭受壓抑的苦悶,終究是掩遮不住的,“高歌”正是詞人內心感情的流露和發(fā)泄。然而,并沒有人能理解他,與他相和的,只是空谷里的溪水。詞人的“獨”唱,同嘩嘩的水聲,從聲音方面渲染了凄涼憂傷的氣氛。這種“高山流水少知音”的感慨,是他內心苦悶的表現(xiàn);而這種“曲高和寡”的情景,正是他收復中原的主張不能得到采納的寫照。那幽深寂靜的山谷,那溪水漂浮的殘花,不能不說帶有象征意義。所以,這首詞表面上是記游,描寫水光山色,實際上處處貫注著詞人憤激的感情,表現(xiàn)了詞人遭受排擠、閑居家鄉(xiāng)、有志難伸的苦悶和寂寞,也反映了他對時局的不滿和對國事的關心。他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又不忘懷于世事,正表現(xiàn)了詞人退居時期的內心矛盾,說明他并沒有因自然風光的優(yōu)美而陶醉、而頹廢。
這首詞通過記敘獨游雨巖的情景,抒發(fā)了遭受打擊、閑居鄉(xiāng)里的苦悶,反映了作者內心的不平和對國事的系念。同時,這首詞構思新穎,剪裁精妙。題為“獨游雨巖”,作者就在“獨”字上作文章,上片寫“形”獨,下片寫“聲”獨。隨即帶出了雨巖的優(yōu)美景色,如清溪、藍天、行云、山谷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清新自然而又沉郁,景愈美,愈可反襯出詞人的不平與憤懣。語言通俗流暢,以虛寫實,虛實結合,高度集中。所有這些都顯示出了這首詞的高度藝術性。王國維《人間詞話》稱:“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庇诖丝梢姟
清代乾嘉時期嶺南的著名詩人和畫家黎簡,有詩云:“七十二峰倒江水,俯見峰尖插天底;一舟天上棹海松,回合三萬寒虬龍。”其構思與辛詞同,可見辛詞影響之遠。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罷官之后的帶湖閑居時期。在職期間,他積極籌措恢復中原大計,遭到主和派的排斥、打擊和嫉恨,被朝廷罷職閑居。抗戰(zhàn)理想不能實現(xiàn),報國壯志一籌莫展,因此,詩人感到苦悶和孤獨,便寫了這首詞來抒發(fā)胸中的悲憤。題目中的“獨游”二字,已經透露出了這種意味。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生查子原文,賞析3
原文: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五代]牛希濟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噼桃穰,仁兒在心里。兩朵隔墻花,早晚成連理。
譯文
新月彎彎如眉毛,沒有圓的意思。不忍心看紅豆,滿眼都是相思淚。
整天噼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殼中一樣嵌在我心中。兩朵隔墻相望的花,早晚會結成連理枝。
注釋
生查子(zhā zǐ):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蹲鹎凹纷ⅲ弘p調。元高拭詞注:南呂宮。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新月:陰歷月初的月亮。
團圞(luán):團圓。
紅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種子形如豌豆。
噼:剖開。桃穰(ráng):桃核。
仁兒:桃仁。這里“仁”與“人”諧音,意思雙關。
連理:不同根的草木,它們的枝干連成為一體。古人喻夫婦為“連理枝”。
賞析:
上闋以“傳情入景”之筆,抒發(fā)男女間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筆法,賦予視野中的客觀景象以強烈的主觀情感,使天邊新月、枝上紅豆都染上別離相思的情愫。“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明為寫月,實則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兒因不見團聚而雙眉緊蹙,郁悶不歡的愁苦之態(tài)!凹t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離人的眼里卻是貯滿了憂傷,令人見之落淚。一彎新月,數(shù)枝紅豆,詞人擷取傳統(tǒng)的寄寓人間悲歡離合、別離思念之情的兩種意象,正表達出對愛人的無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內容而言,下闋為上闋之順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著微妙的差異。如果說上闋中寫相思還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著還比較虛幻,詞中的情緒基調也是一種充滿殘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闋中的情感就相對地落到了實處,詞中流露著的、是充滿希冀的向上的基凋!敖K日噼桃穰,人在心兒里”,一語雙關,看似百無聊賴的行為,正寄托著主人公對心上人絲絲縷縷的情愛和日復一日的期盼。“兩朵隔墻花,早晚成連理”更表明對愛情的充滿信心,盡管花阡兩朵,一“墻”相隔,但相愛的人兒終將沖破阻礙,喜結連理。整首詞寫得情致深長,淋漓沉至。
這首詞在藝術上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極其自然地運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吳歌“子夜體”,以下句釋上句,托物抒情,論詞家評曰:“妍詞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遺意。五代詞中希見之品!
生查子原文,賞析4
生查子·寒食不多時
寒食不多時,幾日東風惡。無緒倦尋芳,閑卻秋千索。
玉減翠裙交,病怯羅衣薄。不忍卷簾看,寂寞梨花落。
注釋
①寒食:節(jié)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趯し迹河钨p美景。
、塾駵p:消瘦憔悴。翠裙:綠色的裙子。
、芰_衣:輕軟絲織品制成的衣服。
、堇婊ǎ豪鏄涞幕,一般為純白色。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傷春之作。詞人運用白描手法。寒食不久,東風又吹了幾天。春光漸逝,詞人已無心看花賞景,對蕩秋千也了無興致。"玉減翠裙交,病怯羅衣薄"兩句生動傳神,由慵懶而病瘦,有層次地描繪出一個情思繾綣,憂傷不已的幽怨少婦。詞人自己身體消瘦下去了,也變得弱不禁風。此時此際,她竟不忍卷起簾子,怕看到梨花寂寞地飄落。通過描寫被春愁籠罩的女子的`切身感受,表達閨中無聊和寂寞的生活,感情曲折委婉。
生查子原文,賞析5
生查子·東風不解愁
作者:納蘭性德
東風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獨夜背紗籠,影著纖腰畫。
爇盡水沉煙,露滴鴛鴦瓦;ü抢湟讼悖×烟蚁。
生查子·東風不解愁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不解風情的東風吹來,輕拂著她的裙衩。在寂寞的夜里,背靠著絲紗的燈罩,映照出纖細身影。
沉香燃盡,煙氣也已消散,露珠滴落在成對的鴛鴦瓦上。夜里天氣變得寒冷,但立于櫻桃樹下面花蕾的香氣卻愈加宜人。
注釋
、贃|風:即春風。
、谙嫒梗汉G色的裙子。
③衩:為衣裙下邊的開口。
④紗籠:一種以紗制成的罩子,用以罩在熏爐外面。
、轄k(ruò):燃燒。
、匏粒杭此料、沉香。
、啉x鴦(yuān yāng)瓦:成雙成對的瓦,兩兩相扣,如同相依的鴛鴦。
⑧花骨:花枝。
生查子·東風不解愁賞析
這首詞的主題為詠愁之曲,詞人上片畫人,下片寫景,無一愁嘆之詞,卻處處滲透著情愁的氣息,字里行間讓讀者感同身受。
詞的上片,詞人勾勒出一位淺淺女子的哀婉傷春形象。在這里,詞人沒有直接描繪女子的容貌,而是以清朝貴族女子的`平素所穿的湘裙和其纖纖腰身人手,從側面展現(xiàn)出女子的姿態(tài)容貌,說明此女的俊秀與溫柔。下句“獨夜背紗籠,影著纖腰畫”則交代了時間是晚上,春夜里女子一人在室,細看女子姿態(tài),背靠著絲紗的燈罩,燈光勾勒出女子的纖腰,孤獨一影,動靜映襯,此畫面靜謐優(yōu)美儼然一副思婦相。讓人想入畫探視,猜想女子為何人而愁,在這孤獨的夜里一個人難訴愁情。上片幾筆文字落在女子身上之物,而非景物描寫,在于刻畫女子形象,給讀者以朦朧之女子容顏,清晰之愁情絲緒。此謂畫人。
下片文筆重在寫景,描寫女子身邊環(huán)境。景入眼眸的是沉香燃盡的一瞬,香煙裊裊升騰,然后彌散在空氣中,猶如女子的愁絲飄散,煙已斷,情不斷。此處說明夜已深,女子還在孤獨徘徊。鴛鴦瓦自成雙。而女子卻是形單影只。此處以雙反襯單、以喜襯悲的效果油然而生。已是愁情極致,卻還有“花骨冷宜香,小立櫻桃下”的冷美景象。下片皆是景物描寫,但是詞人以花骨比喻女子,立于櫻桃花下,靜謐而清俗,因愁情而美麗動人。以景喻人,此謂寫景。
整首詩在畫面上,冷靜優(yōu)美,刻畫人物形象上沒有冗長的詞句,寥寥數(shù)筆勾畫出內涵豐富女子,筆法細膩。在環(huán)境的襯托與渲染上更是給形象增添了愁緒的內涵,讓讀者通過環(huán)境這一介質直通女子的心里。
生查子原文,賞析6
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劉克莊〔宋代〕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fā)。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jié)。
鑒賞
這是一首元宵觀燈戲友感懷之佳作,突出中年情懷與往昔的不同,抒寫自己中年氣衰、嘆世事滄桑,和對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羨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寫元宵夜晚燈火通明、鑼鼓聲不決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則已入中年,情味自別,雖曠達如陳敬叟者亦不可免,襯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獨!胺睙簟眱删涓耪f元夕燈光賽過明月,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第一句寫燈光之多與明亮,第二句寫人們徹夜狂歡。形聲兼?zhèn),概括力極強。三、四句寫“物色”依舊,而人近中年,不覺感慨系之,頗有悲涼之感。
下片換頭轉寫閨情,懸想陳敬叟之妻在家畫眉拜月,盼夫早歸,而陳敬叟卻留滯臨安,當夜闌人靜之時,亦不免愁腸漸生。題中云“戲”,便是指調侃友人夫妻恩愛,反襯自己的寂寞,暗寓著羨慕之情。結尾兩句與開頭兩句相呼應,強化了主題,點出主旨:歡樂時,人們可暫時忘卻憂傷,但當歡樂過后,孤寂之感便會重新縈繞心頭,突出自己憂愁的心緒,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傷之味。一個“漸”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全詞層次分明,有真實的人生體驗,含蓄有余味。
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chuàng)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生查子原文,賞析7
一尺過江山,萬點長淮樹。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
六月北風寒,落葉無朝暮。度樾與穿云,林黑行人顧。
注釋
一尺:形容遠山低矮。
長淮:淮河。
青溪:三國時吳國所鑿東渠,經今南京入秦淮河。
度樾:經過樹蔭遮蔽之處。樾:道旁成蔭樹木。
賞析
此詞通過寫景抒發(fā)旅思。遠山叢樹,漸去漸遠,身旁清冽的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匯入青溪。雖是六月盛夏,度樾穿云于陰森的山道,仍覺風寒林黑,晨昏難辨。未明寫“旅思”,而“旅思”自現(xiàn)。
吳偉業(yè)
吳偉業(yè)(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蘇昆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漢族,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chuàng)者。長于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后自成新吟,后人稱之為“梅村體”。
生查子原文,賞析8
生查子·惆悵彩云飛
惆悵彩云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總是別時情,那待分明語。判得最長宵,數(shù)盡厭厭雨。
古詩簡介
《生查子·惆悵彩云飛》寫長夜懷思的苦情。上片說彩云飛逝,不知飄落高天何處,這顯然是托比之法,意在說所愛之人蹤影全無,而今只落得空倚相思樹的悲涼情境了。下片則說別時之情景長存,而使他徹夜不眠,輾轉反側,并甘愿忍受著這凄清孤獨之苦。詞重在心理刻畫,婉轉深細,是一首悼亡之作。
翻譯/譯文
那天,和你分別,彩云飛處,輕輕揮手。
千言萬語,在心中……那得分明語?
人生,最濃最痛,當是愛到血肉相連,卻不得不分開。
有時,是沒有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到,有時,是不能愛,不可以愛。
欲言又止,欲說還休,萬千心事,誰與共?只隨浮云掠過。
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悄無人處,宿雨厭厭,空庭乍歇。
注釋
、俸蠚g花:與下句的相思樹對舉,均有雙關意。相思樹,見《減字木蘭花》(花叢冷眼)注②。
②判得:甘心情愿地。判,同“拚”、“拌”。
、蹍拝挘壕d長之意。南唐馮延已《長相思》:“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
賞析/鑒賞
盧氏的去世,徹底打碎了納蘭的生活,這個多情種,把盧氏病逝的責任歸到自己身上,長期處于無法自拔的自責中,陷入一種難以解脫的痛苦。也正是因此,他的詞風大轉,寫下了無數(shù)叫人肝腸寸斷、萬古傷懷的悼亡之詞。
這一首《生查子》,寫于盧氏去世之后,是天上人間的差別:
惆悵彩云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總是別時情,那得分明語。判得最長宵,數(shù)盡厭厭雨。
彩云飛逝,一如一去不返的美好光陰,已經不知道飛往天空何處,就像天人相隔的愛人,讓人徒然惆悵。兩個人的甜蜜,終于變成一個人的悼念。
合歡花,又叫絨花樹,開一樹淺紅色的花,白天對開,晚上閉合,襯著翠綠的枝葉看過去,如夢似幻,清香襲人。合歡,有一個凄美的傳說。據(jù)說,它原本的名字恰恰相反,叫做苦情樹,也不開花。有一個秀才寒窗苦讀十余年,一朝赴京趕考,妻子粉扇指著苦情樹說,夫君一去,必能高中,只是京城亂花漸欲迷人眼,切莫忘了歸家路!
秀才應諾而去,卻從此杳無音訊。女子等了一生,青絲變白發(fā),也沒等來丈夫身影。彌留之際,她拖著病體來到苦情樹下,用生命發(fā)誓:如果他變心,從此以往,讓苦情樹開花。夫為葉,我為花;花不落,葉不老;一生不通信,世世夜合歡!
第二年,苦情樹果然開出了粉色的扇形絨花,而葉子,也隨著絨花的開謝來晨展暮合。
相思樹的背后,則是另一番風景!端焉裼洝防镎f,戰(zhàn)國時候宋康王的舍人韓憑,有一位貌美的妻子何氏,奈何康王覬覦美色奪之,還把韓憑囚禁了起來。這對被拆散的夫妻,相繼自戕而死,留下遺言,希望能夠葬在一起?墒鞘⑴目低踝匀徊豢铣扇,特意命人將兩人各自下葬,兩墳相望。不久之后,二冢之端各生一株樹木,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宋人哀嘆,于是取名為相思樹。
合歡花也好,相思樹也罷,納蘭是在這些故事里,為自己的心碎尋找慰藉。合歡,在他的眼里和心里,都是甜蜜愛情的`回憶,直到臨死之前,他仍在念念不忘那段琴瑟和鳴的美好生活。
他住的庭院里,的確植有合歡樹,只是盧氏死后,合歡,就只開在心里和夢里了。只有相思樹還在眼里,他無限的追憶和懷念,似乎做了養(yǎng)料,讓枝葉瘋長。
“總是別時情,那得分明語”,失去她時候的情景,歷歷在目,言猶在耳,只是伊人不再。納蘭的一生,都在無休止地惦念著盧氏,她在他的心里安營扎寨,占地為王,從來不曾離開。
能用短短的三年時間,占據(jù)了納蘭一生的思念,若她在天之靈得知,也許也會感激他多情,亦怪他多情。
他活在記憶里,用“花月不曾閑”的美好時光來狠狠地虐待自己,眼前的寂寞更寂寞,憂傷無以緩解。“判得最長宵,數(shù)盡厭厭雨”,相思的人,甘愿在空蕩蕩的夜里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孤獨凄冷的苦,嘗了一夜又一夜。
點燃一盞燈,回憶情分的溫存,再輕關上門掩去夜色深沉,陷入相思時,心有感懷時,他執(zhí)筆研墨,再寫一首《生查子》,且把這些抒情,散得漫天都是。閉上眼睛去回想,曾經的春暖花開里,龍鳳團,鴛鴦餅,二人對弈的歡好時光。
還記得那時他眷戀著她,并為著她,莞爾笑,皓然歌。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他的心思都從來沒變。
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
生查子原文,賞析9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穰,人在心兒里。兩耳隔墻花,早晚成連理。
詩詞賞析:
從新月想到未能團圓,從紅豆感到相思之苦,用的都是比興的方法。此詞所詠新月、紅豆、桃穰,既切于情事,又別有生發(fā)。寫法上用下句進而解釋上句,表達女子對愛情的熱切追求,保持著樂府民歌的本色。詞中用語亦雅俗并行,且兼用六朝樂府的諧音雙關。
這首詞寫少年對意中人的相思之情。上片以新月起興,描繪少年迫切期待與心上人團圓的.心情!感略虑缑,未有團圓意」把彎彎的新月比作心上人的彎眉,看見月兒就想到戀人。「未有團圓意」,明說初月還未到圓滿時,暗寫心上人歡聚團圓也有阻隔。「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寫盡少年相思之苦,相思之深,也流露出對愛情不能圓滿的無限悲傷。下片以「劈桃瓤」的比興,表達少年深藏內心的情思!附K日」突出了對心上人永無休止的思念。結尾用連理枝這一形象比喻,傾吐了與心上人永遠相愛,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愿望。全詞語言質樸生動,情感純樸真摯,帶有濃厚民歌情調。
生查子原文,賞析10
原文:
生查子·旅夜
清代:彭孫遹
薄醉不成鄉(xiāng),轉覺春寒重。枕席有誰同?夜夜和愁共。
夢好恰如真,事往翻如夢。起立悄無言,殘月生西弄。
譯文:
薄醉不成鄉(xiāng),轉覺春寒重。枕席有誰同?夜夜和愁共。
夢好恰如真,事往翻如夢。起立悄無言,殘月生西弄。
注釋:
薄醉不成鄉(xiāng),轉覺春寒重。枕席有誰同?夜夜和愁共。
鄉(xiāng):指醉鄉(xiāng)。
夢好恰如真,事往翻如夢。起立悄無言,殘月生西弄。
西弄:西巷。
賞析:
彭孫通的詞多寫艷情,尤工小令,有“吹氣如蘭彭十郎”之美譽。此詞自寫欲求夢而先借酒力,但薄醉仍難入夢,一直寫到夢中和夢醒。意境幽清,情致婉然。下片“夢好恰如真,事往翻如夢”二句,從李商隱詩“回腸九疊后,猶有;啬c”翻出,而更具哲理,耐人尋味。
生查子原文,賞析11
風流紫府郎,痛飲烏紗岸。柔軟九回腸,冷怯玻璃盞。
纖纖白玉蔥,分破黃金彈。借得洞庭春,飛上桃花面。
詩詞賞析:
這首詠物小詞,寫得很有特色。上片寫仙郎風流痛飲,金杯柔軟可愛。下片寫纖手斟酒,一杯“洞庭春”,飛上桃花面。全詞柔和細膩,曲折有致。
生查子原文,賞析12
原文:
生查子·藥名閨情
宋代:陳亞
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字字苦參商,故要檀郎讀。
分明記得約當歸,遠至櫻桃熟。何事菊花時,猶未回鄉(xiāng)曲?
譯文:
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字字苦參商,故要檀郎讀。
自從與夫君離別之后,相思之情日漸加深,這短短的信箋,無法寫盡我要傾訴的綿綿情意。信中的每一個字,都飽含著我的相思之苦,希望夫君仔細閱讀,明白此情。
分明記得約當歸,遠至櫻桃熟。何事菊花時,猶未回鄉(xiāng)曲?
我清楚地記得分別時你我相約,你最遲于仲夏櫻桃紅熟之時回家。不知你被何事耽擱,已是菊花綻放的秋季,為什么還沒有你回來的音信呢?
注釋:
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字字苦參商,故要檀(tán)郎讀。
相思:即“相思子”,中藥名。意已:諧中藥名“薏苡”。白紙:指信箋。又諧中藥名“白芷”?鄥⑸蹋褐^夫妻別離,苦如參商二星不能相見。參星在西,商星(即辰星)在東,此出彼沒,無法相見?鄥,中藥名。檀郎讀:一作“檳郎讀”(“檳郎”亦是中藥名)。意謂請丈夫仔細閱讀。檀郎,晉代潘岳是美男子,小名擅奴.故舊時常以“檀郎”代稱夫婿或所愛男子。郎讀,諧中藥名“狼毒”。
分明記得約當歸,遠至櫻(yīng)桃熟。何事菊花時,猶未回鄉(xiāng)曲?
當歸:應該回家。亦中藥名。遠至:最遲到,最遲于。又諧中藥名“遠志”。櫻桃熟:櫻桃紅熟之時,即初夏。櫻桃,亦中藥名。菊花時:菊花盛開之時,即深秋。菊花,亦中藥名。回鄉(xiāng)曲:意謂回家的信息。回鄉(xiāng),諧中藥名“茴香”。
賞析:
這是一首別具風味的藥名閨情詞。詞中以深摯的感情和淺近的語言,別具一格、匠心獨運地妙用一連串藥名,通過閨中人以書信向客居在外的夫君傾訴相思之情的情節(jié),抒寫了閨中人思念遠人的款款深情。
詞的上片通過閨中人書信難表相思之深的描寫,抒寫她對丈夫的深情厚意。
“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字字苦參商,故要檀郎讀!边@首詞開頭兩句是說,自從與夫君離別以后,思念之情日漸加深,這短短的信箋,無法寫盡我要傾訴的思情。信中的`每一個字,都飽含著我的相思之苦,希望夫君仔細閱讀,明白此情。
“參商”,指參、商二星。參星在西,商星(即辰星)在東,此出彼沒,永不相見,比喻雙方隔絕。“檀郎”,是美男子的代稱;此指閨中人的丈夫!翱鄥⑸獭比謽O為傳神,謂因夫妻離別、隔如參商而苦恨不已。這正好說明閨中人為什么“相思意已深”而“白紙書難足了”。
上闋寫書信難表相思之深,以見閨中人的濃情蜜意。其中“相思”、“意已(薏苡)”、“白紙(芷)”、“苦參”、“朗讀(狼毒)”均為藥名。
過片“記得約當歸”前添上“分明”二字,更顯出分手時的相約印象甚深!胺置鳌倍洌瑢戦|中人回憶當日分手時的情景:她一再叮囑丈夫,最遲不要超過櫻桃紅熟時(指夏季)回家。但她等了又等,盼了又盼,卻她終不見心上人回來。于是,她不禁愛怨交織地問道:“現(xiàn)連菊花都開了(指秋天),為什么還不回來呢?”這四句一氣呵成,情味深長,含蘊不盡,可看作是信中內容的延續(xù),也可看作是信外的心底思忖。
詞的下片,以怨詈口氣,進一步抒寫閨中人懷念遠人的情懷;結尾出以反問,更顯思念之深切。詞中使用的藥名,有“當歸”、“遠至(志)”、“櫻桃”、“菊花”、“回鄉(xiāng)(茴香)”等。
生查子原文,賞析13
生查子·秋社
朝代:宋代
作者:吳文英
原文:
當樓月半奩,曾買菱花處。愁影背闌干,素發(fā)殘風露。
神前雞酒盟,歌斷秋香戶。泥落畫梁空,夢想青春語。
鑒賞
生查子,詞牌名。秋社,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約在八月下旬,以祭祀土神。
上片“當樓”四句,老婦登樓遠眺憶舊。言一位老婦人登樓遠眺,月兒半缺照亮遠處的秋社,憶起那里曾是她過去購買過菱花鏡的地方。如今因為年老色衰,不再去也不想去秋社趕集市、湊熱鬧了,所以她只有佇立樓上倚欄眺望,并回想過去,隨后背轉身任由月光照著這愁苦的身影,任憑白發(fā)在秋風中飄飛。
下片“神前”四句,夢中憶少女情景。言婦人睡后入夢仿佛又回到青年時代。有一天曾與愛人在秋社的`土地神前供祀祭品——雞酒,并對神盟誓,希望雙雙能白首偕老。然而夢境短促,一剎那已失去秋社中的桂花香、歡歌聲,這好比是畫梁上燕去泥落窠成空一般,青春歡會無期,兩人別離難聚。所謂的白首偕老只不過是“夢想”中語罷了。
生查子原文,賞析14
原文: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淚濕 :一作:滿)
譯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明亮。
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后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淚珠兒不覺濕透了衣裳。
注釋:
1、元夜:元宵之夜。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自唐朝起有觀燈鬧夜的民間風俗。北宋時從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游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也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說愛的好機會。
2、花市:民俗每年春時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
3、燈如晝:燈火像白天一樣。據(jù)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宵》載:“正月十五日元宵,……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由此可見當時元宵節(jié)的繁華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見:看見。
6、淚濕:一作“淚滿”。
7、春衫:年少時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輕時的自己。
賞析:
明代徐士俊認為,元曲中“稱絕”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來,可見其對這首《生查子》的贊譽之高。此詞言語淺近,情調哀婉,用“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元夜圖景,展現(xiàn)相同節(jié)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視中的蒙太奇效果,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貫穿起來,寫出一位女子悲戚的愛情故事。
上閿描繪“去年元夜時”女主人公與情郎同逛燈市的歡樂情景!叭ツ暝箷r,花市燈如晝!逼鹗變删鋵懭ツ暝沟氖r美景,大街上熱鬧非凡,夜晚的花燈通明,仿佛白晝般明亮!霸律狭翌^,人約黃昏后”,女主人公追憶與情郎月下約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間互訴衷情的溫馨幸福溢于紙上。從如晝燈市到月上柳梢,光線從明變暗,兩人約定的時間又是“黃昏”這一落日西斜、素來惹人愁思的時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會朝著悲劇發(fā)展。
下闋寫“今年元夜時”女主人公孤獨一人面對圓月花燈的情景!敖衲暝箷r,月與燈依舊!币荒赀^去,眼前的景象與去年沒有兩樣,圓月仍然高掛夜空,花燈仍然明亮如晝,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時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無限相思之苦。之所以傷感,是因為“不見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戀人拋諸腦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頭。令人肝腸寸斷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淚、浸濕衣衫!皽I滿春衫袖”一句是點題句,將女主人公的情緒完全宣泄出來,飽含辛酸蘊藏無奈,更有無邊無際的苦痛。
此詞的藝術構思近似于唐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回環(huán)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全詞在字句上講求勻稱一致,有意錯綜穿插,它用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xiàn)在,上四句與下四句分別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強烈的對比。上下闋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時”與“今年元夜時”,第二句“花市燈如晝”與“月與燈依舊”,兩兩相對,把“元夜”“燈”作了強調;而“人約黃昏后”與“不見去年人”,則是上闋第四句與下闋第三句交叉相對,雖是重疊了“人”字,卻從參差錯落中顯示了“人”的有無、去留的天差地別及感情上由歡愉轉入憂傷的大起大落,從而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內心的起伏變化。
詞作通過主人公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抒寫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詞的語言通俗,構思巧妙,上片寫去年,下片寫今日,重疊對應,回旋詠嘆,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風味。結尾“淚滿春衫袖”一句,則通過描寫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xù)的感傷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全詞以獨特的藝術構思,運用今昔對比、撫今追昔的手法,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語言平淡,意味雋永,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和苦痛體驗,體現(xiàn)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tǒng)一。語短情長,形象生動,又適于記誦,因此流傳限廣。
生查子原文,賞析15
生查子·墜雨已辭云
晏幾道〔宋代〕
墜雨已辭云,流水難歸浦。遺恨幾時休,心抵秋蓮苦。
忍淚不能歌,試托哀弦語。弦語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鑒賞
這是一首托女子口吻訴說離別相思之苦的詞,離別相思是歷代詞篇中最為常見的內容,倘若寫不出特點,是最難引起讀者注意的。
開頭兩句,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以習見之事喻簡單之理。墜落的雨點已經辭別了烏云,不可能再回到天上去,流出去的江河已經奔向了大海,不可能再流回浦口去,這都是千真萬確的習見之事,它們所比喻的道理也非常簡單,那就是——別時容易見時難,甚至是生死離別隔絕永無相見之期!斑z恨幾時休,心抵秋蓮苦”。把離別之苦稱作”遺恨”,可見相離之長久,以秋蓮比其苦,則以我心對蓮心,多占了一個“心”字,這些地方都寫的很細致。下片寫的`是為排除相思之苦所作的嘗試和努力,這其中頗有起伏和曲折,亦可見小晏筆法之巧妙。先是打算歌唱以抒發(fā),這是有古語可憑的,“悲歌可以當泣,遙望可以當歸”么,可是,“忍淚不能歌”,未曾開口,已經淚如雨下了。于是,退而訴諸絲弦,“試托哀弦語”,而且在哀弦之中訴說了自己的愿望,同時也得到了允諾,“弦語愿相逢”,說的正是絲弦彈出的曲子之中也含有祝愿相逢的美意。明知這只不過是寬慰之意,卻也不肯放棄這一絲微弱而渺茫的希望!爸邢喾攴瘛保詈蟮囊蓡栔腥匀粵]有完全放棄那一絲希望。
晏幾道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生查子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生查子原文,賞析12-05
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賞析02-22
生查子·秋社原文,賞析10-20
《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賞析02-03
生查子·重葉梅原文及賞析06-27
生查子·富陽道中原文及賞析10-20
生查子·重葉梅原文、賞析09-27
生查子·重葉梅原文賞析08-11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10-25
生查子藥名閨情原文及賞析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