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梅花原文及賞析15篇(通用)
梅花原文及賞析1
門橫皺碧,路入蒼煙,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臨溪影、一一半斜清淺。飛霙弄晚。蕩千里、暗香平遠。端正看、瓊樹三枝,總似蘭昌見。
酥瑩云容夜暖。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冷云荒翠,幽棲久、無語暗申春怨。東風(fēng)半面。料準擬、何郎詞卷。歡未闌,煙雨青黃,宜晝陰庭館。
翻譯
碧水蕩漾橫于門前,蒼煙茫茫迷糊了小路,江南岸邊春光溶溶。夜來春寒恰似剪刀,剪出溪畔梅影在清淺的水中斜浮。雪花故意在晚上飛閑自得,梅花的幽香亦隨之向千里外飄去。仔細看它絕似蘭昌宮里的三個美人,瓊樹三枝多有風(fēng)度。
梅枝晶瑩酥軟像體態(tài)婀娜的.張云容,夜里給人送來溫情香暖。它插戴在頭上與劉蘭翹一樣清瘦,又如蕭鳳臺那般柔婉。它久棲于枯寒荒冷的幽澗,春來了它默默無語獨自抱怨。東風(fēng)吹過只留半面,想何遜一定打算把它寫入詩卷。人們觀賞它的興致未盡,天空又布滿了青黃的煙雨,應(yīng)讓它安放于白天陰涼的庭館。
注釋
解語花:詞牌名,此體雙調(diào)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韻,下片九句六仄韻。
皺碧:形容碧水有波紋。
飛霙:飛雪。霙,雪花。
端正:容貌姣美、整齊。
蘭昌:宮名。在唐福昌縣西十七里,屬河南府河南郡。
半面:詞中喻花之凋零。
何郎:何遜,南朝梁詩人,寫有《詠早梅》一詩,后世詠梅時多用此事。
煙雨青黃:指梅雨季節(jié)。青黃,指梅子。
賞析
上片從地理環(huán)境和天氣寫起,為梅之出場烘托氣勢!伴T橫皺碧”三句是倒寫,從邏輯上說,應(yīng)是先“春近江南岸”,然后詞人循路而去,一路煙水蒼茫,春景迷離,最后來到梅之所在!鞍櫛獭薄吧n煙”“江南岸”,處處有水,可見梅在水邊!澳汉玺濉睂憰r當(dāng)日暮,春寒料峭,“翦”暗含春風(fēng)之意,“翦翦輕風(fēng)陣陣寒”,呼應(yīng)開頭“門橫皺碧”,有馮延巳“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謁金門》)意,落實“春近江南岸”!芭R溪影”兩句,梅花出場,然而出場的只是影子。梅影映在溪中,枝枝疏影橫斜,臨水照花清淺。此寫梅花之態(tài)與韻。其態(tài)橫斜,其韻清幽。用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山園小梅二首》詩之一)詩意。“飛霙弄晚”三句,宕開一筆,寫素雪飄零,飛舞暮色,把浮動的暗香吹散千里。此寫梅花之香與色。其香悠遠,其色襯雪。暗用王安石“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詩意。詞人善用側(cè)筆,寫梅花姿態(tài),從臨水照花寫起,寫梅花香色,從飛雪飄梅寫起,化用前人詩句以熔鑄意境。詞人先寫梅花所處之環(huán)境氣氛,再寫梅花之香色態(tài)韻,寫梅影、梅香、梅色、梅雪,為梅花之正式出場蓄勢!岸苏础比浞路鹩鎸懨坊ǎ瑓s依然不寫梅花之花蕊枝萼如何,而是陡然一轉(zhuǎn),將梅花比作當(dāng)年薛昭在蘭昌宮中所見之艷鬼。詞人在此地見到梅花,就和當(dāng)年薛昭在蘭昌宮見到三姝一樣,“自疑飛到蓬萊頂,瓊艷三枝半夜春”!翱偹啤倍郑瑢懫潴@喜不定,徘徊嘆賞之情,如此美景,豈是人間當(dāng)有。前有“飛霙”二字,為此處“瓊樹”做伏筆。
過片承接“瓊樹三枝”而來,分寫三姝之美,以譬喻梅花!八脂撛迫菀古保浴八脂摗毙稳菰迫菁∧w之細膩溫潤、晶瑩無瑕,如暖玉溫香。因薛昭曾與張云容同衾共枕,因而此語甚是恰當(dāng)。“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薛昭并未與二女同衾,故此著一“伴”字。蘭翹取其消瘦之態(tài),簫鳳取其柔婉之情。云容酥瑩,寫梅花晶瑩玉潤之色澤,蘭翹清瘦,寫梅花疏影橫斜之姿態(tài)。簫鳳柔婉,寫梅花幽婉嫻雅之品性!耙古倍,反襯上片之“暮寒”,大有柔情駘蕩之意。梅花之美,直令人忘卻春寒,神魂飄蕩!袄湓苹拇洹比浒雽嵃胩,寫三姝身處荒官古墓,只有冷云流離,荒煙蔓草,孤棲百年,幽恨從生,無語中暗含春怨!按涸埂奔葘懭h離人間春情,亦寫梅花開在暮雪飄零之時,不為東君所賞。李商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fēng)界見梅花》:“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庇脑怪、春恨之意,兼人兼花!皷|風(fēng)半面”三句,從三姝而來,比喻花瓣凋落,用李洪《念奴嬌·曉起觀落梅》詞意:“半面妝新,回風(fēng)舞困,此況真奇絕!薄傲蠝蕯M、何郎詞卷!睂懠词姑坊ㄔ诖猴L(fēng)中飄零,也依然能為何遜這樣的才子所賞,寫出優(yōu)美的詩篇。何遜《詠早梅》:“應(yīng)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泵坊ㄖ雷约猴h落的早,因此不待春濃便開,而即使飄零,也已在飄零之前占盡春光!睔g未闌”三句,寫梅花落盡,然而歡樂不盡,待到梅子熟時,正好當(dāng)庭院晝陰,日日相對,供人倚靠!盁熡昵帱S”化用賀鑄《青玉案》詞:“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贝讼胂竺坊▽碇,亦暗用張云容還陽故事。
此詞詠梅,詞筆幽艷,頗多波折。鋪墊梅花之背景氣氛,梅花久久不出,為第一波折;梅花既出,而從梅影、梅香、梅色、梅雪寫起,并不正寫梅花,為第二波折;正寫梅花而以張云容故事為喻,兼及蘭翹、簫鳳,密麗質(zhì)實,雕繢滿眼,為第三波折;從“暮寒如翦”寫至“酥瑩夜暖”,又寫至“冷云荒累”,最后至“煙雨青黃,晝陰庭館”,時空錯綜,忽而實景,忽而幻覺,忽而想象,忽而展望,令人目眩神迷,悲喜不定,為第四波折。有此幾段波折,使得詞境更為豐富,頗堪玩賞。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詠梅詞,因為有擬人之語,且語多艷冶,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認為它是寫“冶游”的,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
梅花原文及賞析2
原文:
梅花
五代: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
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fēng)開步障,乘月溉寒泉。
誰料花前后,蛾眉卻不全。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猶發(fā)去年枝。
譯文: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fēng)開步障,乘月溉寒泉。誰料花前后,蛾眉卻不全。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猶發(fā)去年枝。
注釋:
殷(yīn)勤移植地,曲檻(jiàn)小欄邊。共約重(chóng)芳日,還憂不盛妍(yán)。
殷勤:情意懇切深厚,亦指懇切深厚的情意。檻:窗戶下或長廊旁的欄桿,也指井欄。重:再次。妍:美,如“爭妍斗艷”!
阻風(fēng)開步障,乘月溉(gài)寒泉。誰料花前后,蛾眉卻不全。
步障:用以遮蔽風(fēng)塵或視線的一種屏幕。溉:灌、澆水;ǎ洪_花。名詞活用為動詞。蛾眉:女子長而美的眉毛。常作美女代稱。這里借指周后。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猶發(fā)去年枝。
賞析:
此詩題為《梅花》,卻不是一首詠物詩,而是詠嘆與梅花相關(guān)的人和事。據(jù)《全唐詩》載:“后主嘗與周后移植梅花于瑤光殿之西,及花時,而后已殂,因成詩見意!
此詩首聯(lián)起句“殷勤移植”語,即指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瑤光殿之西”的“曲檻小欄邊”。李煜、周后(即昭惠皇后)都是極富雅趣之人,又憑著帝王皇后的特殊條件,便為自己的.生活極力營造出優(yōu)美的氛圍。他們以銷金紅羅罩壁,以綠鈿刷絲隔眼,糊以紅羅,種梅花其外,興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頷聯(lián)寫道“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意思是記得當(dāng)時還曾擔(dān)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頸聯(lián)便接著說:“阻風(fēng)開步障,乘月溉寒泉!睘榱私o梅花“阻風(fēng)”,這兩位形影相隨的伴侶還特意為梅花牽開了漂漂亮亮、長長寬寬的“步障”;為了給梅花澆水,也還曾不辭“乘月”披星之勞。實指望來年能觀賞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塊澆灌的梅花的艷美風(fēng)姿?墒,又有誰能料到花開前后,這正該供夫妻共賞同樂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卻不前”。尾聯(lián)的這一慨嘆,緊承在語流上逐層推進的前三聯(lián)而發(fā),于升至極高處的波峰浪尖,忽發(fā)哀音,跌入深潭,凄惻動人,給讀者心靈以強烈沖擊。
梅花原文及賞析3
原文:
南柯子·悵望梅花驛
宋代:范成大
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香云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譯文:
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香云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惆悵的望著梅花驛,專注的看著開有燕子花的綠洲。祥云下面有高樓大廈,可惜高樓不是用木蘭木做的。
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想用緘帛寫信可是離傳信者很遙遠無從寄信,于是秋葉都紅了也還沒寫。想借助江水寄托離愁別緒,可是江水是向東流的哪里能夠流向西邊呢?
注釋:
悵(chàng)望梅花驛(yì),凝情杜若洲。香云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南柯子: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春宵曲》《十愛詞》《南歌子》《水晶簾》《風(fēng)蝶令》《宴齊山》《梧南柯》《望秦川》《碧窗夢》等,后用為詞牌。雙調(diào)五十二字,前后片相同。兩片末句均九字,句法上二下七,與《相見歡》末句相同。梅花驛:寄送信件的驛站。驛:驛站,古時供官府信使中途換馬和歇宿處。杜若洲:生長杜若的水中小島。杜若:一種香草。木蘭舟:用木蘭做成的船。
緘(jiān)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緘素:古人用帛寫信,因稱書信為緘素。緘:捆扎。雙魚:事見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因用雙魚指代書信。題紅片葉:用唐人紅葉題詩事:唐宣宗時,盧渥赴京應(yīng)試,在御溝中偶得一片紅葉,上有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后盧渥娶得一宮女,這宮女恰是當(dāng)年紅葉題詩之人。此以題紅表示書信。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fā)離情別緒的作品。上闋從男主人公起筆,下闋則落在女主人公身上,兩闋遙相呼應(yīng),如傾如訴。上闋描繪了男主人公的惆悵先是從描摹情態(tài)入手的,“悵望梅花驛”,是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典故,說欲得伊人所寄之梅(代指信息)而久盼不至,因而滿懷惆悵:“凝情杜若洲”,取《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之意,欲采杜若(香草,也指信息)以寄伊人,卻也無從寄去,徒然凝情而望。來鴻不見,去雁也難,終于,他從深思回到了現(xiàn)實:距離阻隔了一對情人,難以相聚。四個長短不一的句子,恰如一組逐漸推近的鏡頭,在令人失望的結(jié)局上定了格。
如果說男主人公的愁緒是悠長而纏綿的話,那么,女主人公的思念則顯得熾熱急切,字里行間,流露出思婦坐臥不寧百般無奈矛盾心理。“緘素”、“題紅”兩句用的是書信往來的典故,“遠”、“秋”二字,巧妙地點出了她與情人之間音訊斷絕的愁緒。最后,焦慮而痛苦的'姑娘把唯一的希望寄托于伴著情人遠行的江水,但愿它能帶去她的思念,然而,那不肯回頭的流水和著姑娘的失望、抱怨,最終使這段愛情以悲劇作結(jié)。不過留在讀者記憶中的,不是悲悲切切的敘事,而是一首優(yōu)美動人的戀歌。
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認為:“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睙o論是表述兩人不能相見的痛苦,還是訴說那無邊的思念,作者都寫得含蓄蘊藉。如“香云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高樓”指女子居處,木蘭舟代喻出游男子:“高樓”與“木蘭舟”的距離點出了他們無法相見的殘酷現(xiàn)實,“不近”一詞用在這里,給人一種語盡意不盡的境界覺。全詞沒有一處用過“思”字,但字字句句卻充滿了思念之情,這表明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shù)工底十分深厚,既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主旨,又保持了詞的特點——清遠空靈。
作者善于運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使作品避免了平泛單調(diào)。如“梅花驛”、“杜若洲”都是虛指,但又與雙方遠隔,托物寄情密切相關(guān),寫女主人公無人傳遞書信所選用的“雙魚遠”、“片葉秋”以及“江已東流”也都屬虛擬,但卻和她盼望與情人通信的現(xiàn)實十分吻合,這些虛實的統(tǒng)一,不僅有助于表達男女雙方的真切情意,而且拓實了作品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運用典故也有創(chuàng)新,詞中所用大多為常見的典故,但在作者筆下,別有一番情趣。如“雙魚”、“題紅”兩典的原意都形容書信傳情,平安抵達對方手中,而作者卻以“遠”、“秋”二字平添了悲劇的韻味,頗有新意。
詞中雖有典故,但卻一樣明白,“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兩句,借鑒了白居易“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和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卻如同已出,毫無牽強附會之感,很妥貼地體現(xiàn)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梅花原文及賞析4
[宋]晏幾道
江南未雪梅花白。憶梅人是江南客。猶記舊相逢。淡煙微月中。
玉容長有信。一笑歸來近。憶遠上樓時。晚云和雁低。
作品賞析:
南朝樂府名篇《西洲曲》的開頭兩句寫道:“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那是一篇懷人之作,卻是從憶梅寫起的。小晏此詞也是懷人之作,也寫進了憶梅的內(nèi)容,而且梅與人合二為一,難分彼此,這又給此詞的讀者增添了撲朔迷離的朦朧之感!蔼q記舊相逢。淡煙微月中”,這是回憶離人相聚呢,還是回憶觀賞梅花呢?恐怕很難分得清楚。人梅結(jié)合,把人梅化人,把梅人化,這種富有浪漫氣息的筆法使得這首詞具有了自己得特定。“玉容長有信,一笑歸來近”,既寫離人的'容顏,也寫梅花的形貌,而且人歸有期、花開有信,當(dāng)然也就會掃卻憂煩令人頓覺開朗。最后兩句,以“懷遠”點題,以雁來征信,但突然改變了淡雅的色調(diào),與上文不夠和諧,也就失卻了精彩。
梅花原文及賞析5
詠紅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
閑庭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游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臺種,無復(fù)相疑色相差。
。ǔ鲎浴都t樓夢》第五十回。)
注釋
“春妝”句:為紅梅花設(shè)喻。春妝,亦即紅妝之意。
余雪,喻白梅。落霞,喻紅梅。閑庭,幽靜的庭院。
泛,飄浮,乘舟。絳河,傳說中仙界之水。槎,木筏。
瑤臺:仙境,幣_種,就是說它是“閬苑仙葩”。
注釋
“春妝”句:為紅梅花設(shè)喻。春妝,亦即紅妝之意。
“閑庭”二句:通過寫景含蓄地說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紅梅。余雪,喻白梅。唐代戎昱《早梅》詩:“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春雪未消!甭湎,喻紅梅。宋代毛滂《木蘭花·紅梅》詞:“酒暈晚霞春態(tài)度,認是東君偏管顧!遍e庭,幽靜的庭院。
“幽夢”句:意思是隨著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聲,梅花也做起幽夢來了。以“冷”、“笛”烘染梅花,以“紅袖”的“紅”點出花的顏色。
“游仙”句:意思是梅花的香氣使人如游仙境。乘槎游仙的傳說,見《博物志》記載:銀河與海隔空相望,居住在海島的`人,年年八月定期可見有木筏從水上來去。有人便帶了糧食,登上木筏而去,結(jié)果碰到了牛郎和織女。泛,飄浮,乘舟。絳河,傳說中仙界之水!妒斑z記》:“絳河去日南十萬里,波如絳色。”乘槎本當(dāng)用“天河”、“銀河”,而換用“絳河”,是為了點出花的紅色。槎,木筏。
瑤臺:仙境。詠梅詩詞多有此類比喻,如杜牧《梅》詩:“掩斂下瑤臺。”瑤臺種,就是說它是“閬苑仙葩”。
“無復(fù)”句:不要因為紅梅花不夠艷麗而懷疑它曾是瑤臺所種。
賞析
大家又叫新來的邢岫煙、李紋、薛寶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紅”、“梅”、“花”三字做韻。專命折得紅梅的賈寶玉做一首《訪妙玉乞紅梅》詩。
隨著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dāng)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fēng)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里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fēng)結(jié)習(xí),客觀上反映了當(dāng)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tài)。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yīng)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lián)句作詩不應(yīng)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lián)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眾人接著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借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薛寶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閨秀,豪門千金的“奢華”氣息比其他人都要濃些。小說中專為她的“絕色”有過一段抱紅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詩猶如是在作自畫像。
梅花原文及賞析6
原文:
梅花落
唐代:盧照鄰
梅嶺花初發(fā),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fēng)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譯文:
梅嶺花初發(fā),天山雪未開。
梅嶺花朵盛開的時候,天山的雪還沒有融化。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有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開滿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邊緣處又像是落了一層積雪。
因風(fēng)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因著風(fēng)兒的吹拂片片梅花飛入舞女的廣袖中,又混雜著脂粉飄向女兒家的妝臺。
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幾萬里廣袤荒涼的匈奴之地籠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也還無從知曉。
注釋:
梅嶺花初發(fā),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fēng)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賞析:
這首詩由梅嶺的梅花開放,聯(lián)想到遙遠的邊塞,仍然處于嚴寒之中,忽發(fā)奇想,覺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處雪似花,于是遙遠的空間阻隔便消彌于錯覺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遠在萬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歸來。詩人從小處入手,細膩婉轉(zhuǎn),但筆鋒一轉(zhuǎn),描寫塞外征人,升華了詩的主旨。
盧照鄰此詩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態(tài)顏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這一簡單的比喻構(gòu)成了兩個白色世界的奇異混淆,讀來既新穎又奇特,描繪了一幅美麗奇妙的畫卷。
雖說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卻是對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區(qū)和婉約柔美的中原地區(qū)。
詩中的“開”字也起到了雙關(guān)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開”,“開”指“開花”,也指“開化”,即謂匈奴的邊塞地區(qū)處于較落后的境地,還沒有得到中華文明的開化。
梅花原文及賞析7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說]
墻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么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dāng)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yǎng)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xiàn)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xiàn)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fā)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fù)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譯文:
墻角里有幾枝梅花
迎著寒風(fēng)獨自開放
遠遠的就知道那不是雪
因為有花香飄過來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古人借用這些意象往往有這樣一種模式:竹,多以畫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許文字,以竹之斑駁融文之參差,所謂景中寫意。松,以畫,畫姿則聯(lián)想盡在松姿中;以詩寫神,則松姿盡在想象中,以畫以詩,展姿現(xiàn)神,皆謂借物言志。蘭,以植,植之盆庭院,飛香于書齋,蘭香清,書香雅,謂之淡泊,謂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詩可畫,不同的是松以畫傳神,梅以詩傳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蘭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詩中表達的意境尤為豐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幾句詩句略出了幾枝梅,恰把這幾個特征都寫出來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獨角戲,環(huán)境只是作為一種陪襯,主要還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與環(huán)境結(jié)合,當(dāng)然在墨畫中環(huán)境可以是空白,然而這就是一種環(huán)境,只不過比較朦朧。
《梅花》中以“墻角”兩字點出環(huán)境,極其鮮明,極具意境。墻角顯得特別冷清,看似空間狹小,其實作者以墻角為中心,展開了無限的空間,正是空闊處在角落外,見角落便想到空闊!皵(shù)枝”與“墻角”搭配極為自然,顯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這“數(shù)枝梅”的姿態(tài)!傲韬眱勺指卿秩玖艘环N特別的氣氛,寒風(fēng)沒模糊掉想象中的視線,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趕跑了,帶來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還是直梅,讀者總會覺得腦海中有一幅有數(shù)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畫!蔼氉蚤_”三字就如一劍劈出分水嶺般巧妙地將梅的小天地與外界隔開了,梅的卓然獨“橫”(梅枝不“立”),梅的清純雅潔的形象便飄然而至。“遙知不是雪”,雪花與梅花——自然界的一對“黃金搭檔”,兩者相映成輝,相似相融,似乎是一體的。而作者明確“看出”“不是”,并且是“遙知”。為什么?“為有暗香來”!鞍迪恪睙o色,卻為畫面上了一片朦朧的色彩。清晰與朦朧交錯,就像雪中閃爍著一個空洞,造成忽隱忽現(xiàn)的動感。也像飄來一縷輕煙,波浪式的前進,橫攔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筆墨層層展開意境,幾筆實寫提起無限虛景,梅之精神也被表達得淋漓盡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讀者神往。
香色俱佳別具一格——談王安石《梅花》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因而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所歌頌。在我國古代為數(shù)眾多的詠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稱一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
這首詠梅詩吟詠的是早春之梅。全詩雖僅4句20字,卻較為形象地刻畫了早春梅花的神韻和香色。前兩句“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寫頗有寒意的早春時節(jié),萬物皆未萌芽,唯獨墻角數(shù)枝梅花迎寒綻開。這兩句寫梅花,不繪其形,而傳其神!皦恰倍贮c明地點;“獨自開”與“數(shù)枝梅”相照應(yīng),傳遞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時間,突出了春梅于嚴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過,這兩句詩寫梅花不畏嚴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創(chuàng)。在此之前,已有別的詩加以描繪了。如南朝陳詩人謝燮的《早梅》詩:“迎春故早發(fā),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緊扣一個“早”字,用表現(xiàn)人的心理狀態(tài)的“疑”與“畏”字寫梅花,使之人格化,從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較之前兩句,后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梅花的香色,則寫得較為新穎別致!斑b知不是雪”,著眼于人們的視覺形象,含蓄地寫梅花的純凈潔白。盡管這句詩否定了詩人于遠處所看到的墻角凌寒獨自綻開的數(shù)枝梅花是雪,但它實際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試想,假如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紅的或是其他顏色,詩人會由此而聯(lián)想到雪嗎?正因為梅花似雪,唐代詩人張謂的《早梅》詩句“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以錯把梅枝當(dāng)作雪枝來反映白梅早發(fā)、皎潔似雪的特點,才給人以“錯”而無誤,“錯”中見奇之感。
“遙知不是雪”這句詩,不僅含蓄地寫梅花的純凈潔白,也間接地交代前兩句中所寫的迎寒怒放的“墻角數(shù)枝梅”實為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中所見,且與訴諸人們嗅覺的下句“為有暗香來”一道寫梅花的香色,詩句之間具有內(nèi)在聯(lián)系,顯示出全詩結(jié)構(gòu)的嚴謹。
詩人寫梅香,沒有借助任何形容詞,亦未潑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尋常最奇崛”(王安石語)的“遙知”這兩句詩巧妙自然地出之。這兩句詩之間具有因果關(guān)系。正因為有梅花的香氣從遠處襲來,才使詩人“遙知不是雪”。倘若梅花無香氣,則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看到的“墻角數(shù)枝梅”,是難免把它錯當(dāng)作雪枝的。以互為因果的兩句詩寫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shù)效果,與張謂的《早梅》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dāng)然,“遙知”兩句詩也未必是實寫詩人于遠處聞到梅花的香色,從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結(jié)論,而只是虛寫,極言梅花的香氣之濃。
梅花原文及賞析8
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古詩簡介
《梅花絕句》,嘉泰二年(1202)春作于山陰,陸游時年七十八歲。此組詩共六首。陸游愛梅花,也寫過不少梅花詩。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笑傲寒風(fēng)的梅花的愛慕之情。
翻譯/譯文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jīng)迎著晨風(fēng)綻開,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樹樹梅花似雪潔白。有什么辦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為幾千幾億個?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注釋
、怕劦溃郝犝f。坼(chè):裂開。這里是綻開的意思。
、蒲┒: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呛畏剑河惺裁崔k法。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wù)觀)。
、让坊ǎ阂蛔髅非。
。5)坼曉風(fēng):(梅花)在晨風(fēng)中開放。
賞析/鑒賞
陸游寫過不少詠梅詩,這是其中別開生面的一首。頭兩句寫梅花綻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閑居在故鄉(xiāng)山陰,借詠梅來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后兩句寫人作陪襯!盎砬|”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現(xiàn)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梅花原文及賞析9
原文:
梅花
明代:宸濠翠妃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螻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譯文: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用繡花針刺破紙糊的窗戶,引入梅花的一線清香。
螻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螞蟻也知道春色正好,倒拖著梅花花瓣上了東墻。
注釋: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螻(lóu)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螻蟻:螞蟻。
賞析:
翠妃的這一首詠梅花詩很有名氣,古來詠梅之作不計其數(shù),而這篇詠梅詩,別出心裁。
詩人在室內(nèi)窗前從捅破的窗紙的孔洞觀看梅花,并且先是細膩地描寫梅花的香味縷縷如線,真是未見梅花,先聞其香。
后面又寫到螻蟻拖著梅花瓣兒,爬上東墻,這個細節(jié)令人覺得充滿生活情趣,從而透露出詩人對于梅花的'喜愛,對于春天即將到來的喜悅之情。
“刺破””“引透”“倒拖”幾字,恰似一個個小小細膩的片段,把春色之濃之嫵媚,以及對春的向往,表達的淋漓盡致。
梅花原文及賞析10
梅花絕句·其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翻譯
一樹梅花長在背陰的山谷,加上枝條伸向北方,陽光終年罕至,所以每年開花總是比較遲。
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氣節(jié)、優(yōu)美的風(fēng)度?要知道,當(dāng)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蓋、最為嚴酷的寒冬時節(jié)啊!
注釋
幽谷:深幽的山谷。
北枝:北向不朝陽的樹枝。
自分:自己料定。
著花:開花。
高標逸韻:高尚的氣格,俊逸的風(fēng)韻。標,標格,風(fēng)度、氣概之意。
創(chuàng)作背景
嘉泰二年(1202)一月,陸游退居故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作者已被罷官歸園田居十二年陸游愛花,特別喜愛梅花。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于政治勢力的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dāng)權(quán)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dāng)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fā)。
賞析
這實際是一首標準的'況物自比的詠梅詩。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文武雙全,年輕時意氣風(fēng)發(fā),曾有一首詞自贊:“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北彼螠鐕,是陸游一生中永遠的痛,他一懷忠貞,念念不忘北伐,但一直得不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直至死去,中國人都熟悉他“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的詩句,這首詩所表達的情緒也是相通的,反應(yīng)的是在詩人特有的政治處境下,心念復(fù)國,若有所待,非常幽微,非常復(fù)雜的心理狀態(tài)。
從詩比較明朗的格調(diào)上看,這應(yīng)是陸游中年時期的作品,當(dāng)時的政治空氣應(yīng)該是,偏安勢力牢牢控制政局,北伐派的處境至為嚴酷。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說的是詩人自忖處于政治勢力的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dāng)權(quán)派的重用是自然的事。
但是,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年復(fù)一年的等待并沒讓他感覺到絕望,“自分”二字準確地傳達出了他的這種心態(tài)。
要知道,在當(dāng)時的氛圍中,能保持這樣比較舒解,比較積極的心態(tài)并不容易!
就像這眼前大雪覆蓋,依然含苞待放的梅花一樣——你可能理解到,那雪中詠詩之人的高標逸韻?
濃烈的詩情畫意,夾雜著無法言說的身世之感,虛實相照,渾然一體,烘托出一種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慣有風(fēng)格,也是我們的祖先奉獻給世界文學(xué)寶庫的一份獨到財產(chǎn)。
梅花原文及賞析11
原文: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
宋代: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譯文: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jīng)迎著晨風(fēng)綻放,遠遠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樹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樣。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有什么辦法可以把自己變化成數(shù)億身影呢?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注釋:
聞道梅花坼(chè)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聞道:聽說。坼:裂開。這里是綻開的意思。坼曉風(fēng):即在晨風(fēng)中開放。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何方:有什么辦法。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wù)觀)。梅前:一作“梅花”。
賞析:
這首詩的首句“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睂懨坊ň`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曉風(fēng)”一詞,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傲然情態(tài);第二句中則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寫出了梅花潔白的特點,也表現(xiàn)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況。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备浅鋈艘獗,高邁脫俗,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緊接的兩句,突發(fā)奇思“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說,用什么辦法能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賞。身化千億,設(shè)想可謂奇妙之至。梅花與詩人面面對應(yīng),是梅耶?是人耶?一時實難輕分,這又是詩人命筆奇特之處。這兩句雖是點化柳宗元“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盡望鄉(xiāng)”的詩意而來,但用在“雪堆遍滿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貼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極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詩人78歲的高齡,面對樹樹姿態(tài)有異的梅山花海,一時當(dāng)然不能逐個尋芳,所以化身分之賞之,自屬妙想,此其一。又陸游年事雖高,但童心未泯,平時常有“梅花重壓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舉動惹人注目,此時他突發(fā)奇思,想學(xué)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陸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間不分高下的感覺,如今面對千萬樹盛開的梅花,詩人自負當(dāng)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視,須化身千億才能與之匹敵相稱,方不辜負詩人對梅花的一番感情。綜觀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雖有借鑒之處,深入地體會實屬情景相生之辭,正如當(dāng)年林逋點化江為詩成梅花絕唱一樣,均經(jīng)過詩人的再創(chuàng)造,融會陶鑄古人詩意而自出機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詩更富有盎然的詩意和逗人入勝的意境。
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后兩句寫人作陪襯。面對梅花盛開的奇麗景象,詩人突發(fā)奇想,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這種豐富而大膽的想象,把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高雅脫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試在腦中擬想,能令人發(fā)出會心的微笑。
梅花原文及賞析12
原文:
春近寒雖轉(zhuǎn)。
梅舒雪尚飄。
從風(fēng)還共落。
照日不俱銷。
葉開隨足影。
花多助重條。
今來漸異昨。
向晚判勝朝。
譯文
春天臨近,天氣雖然轉(zhuǎn)暖,梅花開放,雪花卻還飄著。
隨風(fēng)還一起零落,太陽照著,卻與雪不一起融化。
枝葉招展,梅影更多更密,花兒許多,梅枝顯得更重。
現(xiàn)在漸漸與昨日不同,時間臨近傍晚分明勝于早晨。
注釋
轉(zhuǎn):意謂轉(zhuǎn)暖。
舒:開放。
銷:消失、融化。
足影:梅影更多更密。
重條:梅枝顯得更重。
異昨:與昨日不同。
向晚:時間臨近傍晚。判:分明。勝朝:勝于早晨。
賞析:
這首詩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勝朝”或解為“前朝”,可能作于作者由梁入陳之時。從詩意上看,當(dāng)是作者見雪中梅花盛開的贊賞之作。
梅花原文及賞析13
南柯子·悵望梅花驛
作者:范成大
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香云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南柯子·悵望梅花驛譯文及注釋
譯文惆悵的望著梅花驛,專注的看著開有燕子花的綠洲。祥云下面有高樓大廈,可惜高樓不是用木蘭木做的。
想用緘帛寫信可是離雙魚很遙遠無從寄信,于是秋葉都紅了也還沒寫。想借助江水寄托離愁別緒,可是江水是向東流的哪里能夠流向西邊呢?
注釋⑴驛:驛,音亦,驛站、傳舍,古傳遞文書、官員來往及運輸途中暫息住宿之所。古驛傳有亭,故又稱驛亭。清末置郵局后始廢。
、贫湃簦貉嘧踊ㄒ。
、请p魚: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又《漢書·蘇武傳》有“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因合稱書信為魚雁,亦有以鱗代魚,以鴻作雁者。另亦指傳書信者。
南柯子·悵望梅花驛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fā)離情別緒的作品。上闋從男主人公起筆,下闋則落在女主人公身上,兩闋遙相呼應(yīng),如傾如訴。上闋描繪了男主人公的惆悵先是從描摹情態(tài)入手的,“悵望梅花驛”,是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典故,說欲得伊人所寄之梅(代指信息)而久盼不至,因而滿懷惆悵:“凝情杜若洲”,取《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之意,欲采杜若(香草,也指信息)以寄伊人,卻也無從寄去,徒然凝情而望。來鴻不見,去雁也難,終于,他從深思回到了現(xiàn)實:距離阻隔了一對情人,難以相聚。四個長短不一的句子,恰如一組逐漸推近的鏡頭,在令人失望的結(jié)局上定了格。
如果說男主人公的愁緒是悠長而纏綿的話,那么,女主人公的思念則顯得熾熱急切,字里行間,流露出思婦坐臥不寧百般無奈矛盾心理!熬}素”、“題紅”兩句用的是書信往來的典故,“遠”、“秋”二字,巧妙地點出了她與情人之間音訊斷絕的愁緒。最后,焦慮而痛苦的姑娘把唯一的希望寄托于伴著情人遠行的江水,但愿它能帶去她的思念,然而,那不肯回頭的流水和著姑娘的失望、抱怨,最終使這段愛情以悲劇作結(jié)。不過留在讀者記憶中的,不是悲悲切切的敘事,而是一首優(yōu)美動人的戀歌。
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認為:“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睙o論是表述兩人不能相見的痛苦,還是訴說那無邊的思念,作者都寫得含蓄蘊藉。如“香云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高樓”指女子居處,木蘭舟代喻出游男子:“高樓”與“木蘭舟”的距離點出了他們無法相見的殘酷現(xiàn)實,“不近”一詞用在這里,給人一種語盡意不盡的'境界覺。全詞沒有一處用過“思”字,但字字句句卻充滿了思念之情,這表明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shù)工底十分深厚,既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主旨,又保持了詞的特點——清遠空靈。
作者善于運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使作品避免了平泛單調(diào)。如“梅花驛”、“杜若洲”都是虛指,但又與雙方遠隔,托物寄情密切相關(guān),寫女主人公無人傳遞書信所選用的“雙魚遠”、“片葉秋”以及“江已東流”也都屬虛擬,但卻和她盼望與情人通信的現(xiàn)實十分吻合,這些虛實的統(tǒng)一,不僅有助于表達男女雙方的真切情意,而且拓實了作品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運用典故也有創(chuàng)新,詞中所用大多為常見的典故,但在作者筆下,別有一番情趣。如“雙魚”、“題紅”兩典的原意都形容書信傳情,平安抵達對方手中,而作者卻以“遠”、“秋”二字平添了悲劇的韻味,頗有新意。
詞中雖有典故,但卻一樣明白,“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兩句,借鑒了白居易“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和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卻如同已出,毫無牽強附會之感,很妥貼地體現(xiàn)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梅花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梅花
清代:汪中
孤館寒梅發(fā),春風(fēng)款款來。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譯文:
孤館寒梅發(fā),春風(fēng)款款來。
孤寂的客館中,寒梅開始綻放,春風(fēng)腳步徐緩地來到樹下。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此時故鄉(xiāng)的園中花已經(jīng)開了又凋謝了,江上春尚寒,只有一枝獨開。
注釋:
孤館寒梅發(fā),春風(fēng)款款來。
孤館:孤寂的客舍或旅館。發(fā):開放?羁睿盒炀彽臉幼。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江上:一本作“江樹”。
賞析:
這是一首鄉(xiāng)情詩,寫作者因在客地見梅花而牽惹起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
此詩以故園和客館梅花開放的早遲不同,表現(xiàn)出客居異地的孤凄和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懷念。詩首句寫客地見梅。梅開報春,一元復(fù)始,萬象更新,照理說自有一番喜慶之氣,可詩人的心態(tài)卻不甚佳妙,表現(xiàn)出的是“孤”,是“寒”,一開篇就流露出深重的鄉(xiāng)思鄉(xiāng)愁。詩曰“孤館”,表明詩人是做客他鄉(xiāng),館居異地。出于一種水是家鄉(xiāng)美、月是故鄉(xiāng)明的感情。詩人甚至覺得客館的春風(fēng)也來得特別遲,它是款款而來,姍姍而至,大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夕陽暮”那種難耐的孤凄。以上兩句寫客地見梅,不言鄉(xiāng)思而鄉(xiāng)思自濃,不寫鄉(xiāng)愁而鄉(xiāng)愁自現(xiàn)。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
接下來兩句寫懷念故鄉(xiāng)!肮蕡@花落盡”,是說故鄉(xiāng)的梅花早已凋落殆盡。這里的“花”承首句的“梅”,當(dāng)指梅花而非言他花,如指他花落盡,就顯得與事實不符。汪中故鄉(xiāng)在江蘇揚州,江南春天雖早,亦不至于百花凋殘而客館寒梅始花。這一句以故鄉(xiāng)花落,反襯客館始花,進一層寫出作者客居他鄉(xiāng)的孤苦意緒。“江上一枝開”,這一句是回過頭來寫客館的`梅花,故園花已落,客館花才開,以兩地花開時差作比,突出表現(xiàn)出“哪里都沒有家鄉(xiāng)好”這種中國人民的傳統(tǒng)心態(tài),抒發(fā)了熱愛家鄉(xiāng),懷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汪中這首詩,從題材上說并無新穎之處,只不過是一首極為普通的鄉(xiāng)情詩。但從藝術(shù)上看,卻能以極平淡之語表現(xiàn)最濃烈之情。以梅花寫鄉(xiāng)情,為人熟悉的還有陸凱《贈范曄詩》和王維《雜詩三首·其二》,這兩首與此詩粗略的比較,就可發(fā)現(xiàn),前兩首有點像一出獨幕劇,都有兩人物出現(xiàn)在詩中,陸凱詩托語驛使代問朋友,王維詩是迫不及待地問訊故鄉(xiāng)來客家中情況,而汪中此詩則是獨白,沒有對象在訴說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那種做客他鄉(xiāng)的孤苦之情也就更加溢于言表。
梅花原文及賞析15
原文:
留春令·詠梅花
宋代:史達祖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一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wù)f東風(fēng)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譯文: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一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作為梅花的老朋友,我立在梅花溪上,只見如煙的暮靄籠罩著梅樹枝梢,朧的月兒高掛在樹梢上空,此刻我牽掛月下霧中的梅花,油然而生愁思,感到無可奈何。溪中那細長的春水點綴著黃昏的景色,而我對梅花的相思之情就像溪中春水一樣悠長,沒有停止過。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wù)f東風(fēng)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梅花曾把她的芳心深摯地許給了我,因而我連做夢也在苦苦思索最美好的詩句,來表達我對她的愛意。聽說多情的東風(fēng)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戀著梅花沁人的幽香,難以拿它作使者。
注釋: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shāo)月樹。一涓(juān)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涓:細小的水流。沒頓:沒有停止。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wù)f東風(fēng)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溪上月下賞梅情景,春月點破黃昏富有一種動態(tài)感,化靜為動,饒有情趣。下片寫月下的回憶和遐想,詞人以情觀花,怨恨、痛苦、失望、悲傷的復(fù)雜感情一齊涌了出來。結(jié)尾兩句來看,詞人詠梅花,似別有懷抱,但詞人卻未未明,大概是留給有心的讀者探尋其心曲的奧妙吧。這首小令不寫形而寫神,不取事而取意,對所詠之物不露一字,通篇不見梅字而處處梅在,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詞意深曲含蓄,詞情跌宕低徊,奇思巧語,妥貼輕圓,確為詞中俊品。
上片寫溪上月下賞梅情景。
詞人自號梅溪,作詞一卷也以梅溪二字命名,愛梅之情可見一直很深。他曾往好友張镃(功甫)南湖園中賞梅,《醉公子·詠梅寄南湖先生》云:“秀骨依依,誤向山中,得與相識。溪岸側(cè)!窈髩艋旮。相思暗驚清吟客。想玉照堂前、樹三百。”訴說與梅花溪畔相識,鐘愛情深,別后夢魂相隔,相思暗驚,弄得多情鬢白,剪愁不斷,沾恨淚新。這首《留春令》在詞意和感情上與此極為相似,由詞意可知詞人是大約在春天的一個傍晚來到梅花溪的。此時太陽落山,月亮升起皓空,但見那梅樹在明月清光的映照下,銀光素輝,清奇幽絕,分外動人?墒,那梅樹梢頭卻因暮色尚未散盡,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朧朧,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
這情景對一心賞梅,愛之情深的詞人來說,自然是很掃興的,心中不覺浮起難以抑制的怨愁,顯出百般無奈的神情,因而以清空騷雅之筆寫出兩句奇妙的詞句:“掛愁無奈,煙梢月樹!鼻熬鋵懬,后句寫景,情由景生,妙合交融。其中“掛愁”很是形象,也是詞人愛用的字眼。他曾在《八歸》中說:“只匆匆眺遠,早覺閑愁掛喬木。應(yīng)難奈,故人天際,望徹淮山,相思無雁足!边@“掛愁無奈,煙梢月樹”八個字,清辭奇思,深得詞家三昧。姜夔說:“邦卿詞奇秀清逸,有李長吉之韻,蓋能融情景于一家,會句意于兩得!本痛硕摚瑢嵲谑乔∏兄u。
過拍兩句:“一涓春月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寫詞人月下徘徊,愁思難釋的情景。暮色已濃,明月倒映,把一涓春水照得上下透明,打破了溪上昏暗的暮色,仿佛一切都無所隱匿,連詞人的滿懷相思也沒有可安頓的地方,真?zhèn)是“寸心外,安愁無地”,閑婉深曲的細膩感情在低低的訴語中得到全面的吐露。“春月”,一作“春水”。水字不如月字。用月字,既寫月光月色,又映帶出水光水色,水月相融的清美含蓄意境宛然可見。句中的“點”字形象地寫出月光映澈溪水,點破黃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點破黃昏又富有一種動態(tài)感,化靜為動,饒有情趣。
下片寫月下的回憶和遐想。
第一句“曾把芳心深許”,上承“相思”二字,用擬人化手法敘說梅花相愛情深,曾兩情相悅,此時猶沉浸在昔日歡愛的回憶中。梅花本來無情,而詞人以情觀花,故而花亦有情。但“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吧,美好的時光已經(jīng)逝去了,往事猶記,舊情依然,魂牽夢隨,柔情似水,滿腹衷腸,急切欲訴,卻又思緒紛亂,欲說又不知從何說起,于是悲戚戚地吐出一句:“故夢勞詩苦!”這個“苦”字,是相思之苦、想說而說不出的苦,感情份量很重,著力表達了詞人對梅花相愛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當(dāng)他無計可訴相思的時候,驀然想起東風(fēng)或能傳達相思之苦,是它最先把春的信息帶給梅花。所以殷切地盼望這多情的使者能把刻骨的相思帶給梅花?墒,聽說多情的東風(fēng)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戀著梅花沁人的幽香,難以拿它作使者了。
因而詞人無限哀怨地說出末結(jié)兩句:“聞?wù)f東風(fēng)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寫到這里,詞人的心頭更加沉重了。雖然梅留東風(fēng)只是“聞?wù)f”,未必是真,但在詞人想來,疑慮難釋。只能失望地將之當(dāng)真。怨恨、痛苦、失望、悲傷的復(fù)雜感情一齊涌了出來。
從這結(jié)尾兩句來看,詞人詠梅花,似別有懷抱,但詞人卻未未明,大概是留給有心的讀者探尋其心曲的奧妙吧。這首小令不寫形而寫神,不取事而取意,對所詠之物不露一字,通篇不見梅字而處處梅在,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詞意深曲含蓄,詞情跌宕低徊,奇思巧語,妥貼輕圓,確為詞中俊品。
【梅花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梅花》原文及賞析02-10
王安石《梅花》原文譯文及賞析09-08
《雪里梅花詩》原文及賞析12-15
《踏莎行·雪似梅花》原文及賞析01-23
《詠紅梅花得“花”字》原文及賞析12-16
雪里梅花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3-07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原文及賞析07-27
描寫梅花的詩《獨山梅花》賞析02-21
《揚州法曹梅花盛開》何遜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王安石《梅花》古詩賞析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