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原文及賞析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原文及賞析1
【原文】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yīng)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人未梳頭。任寶奩閑掩,日上簾鉤。生怕閑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即難留。念武陵春晚,云鎖重樓。記取樓前綠水,應(yīng)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更數(shù),幾段新愁。(版本二)
【譯文】
鑄有狻猊提鈕的銅爐里,熏香已經(jīng)冷透,紅色的錦被亂堆床頭,如同波浪一般,我也無心去收。早晨起來,懶洋洋不想梳頭。任憑華貴的梳妝匣落滿灰塵,任憑朝陽的日光照上簾鉤。我生怕想起離別的痛苦,有多少話要向他傾訴,可剛要說又不忍開口。新近漸漸消瘦起來,不是因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為秋天的影響。算了罷,算了罷,這次他必須要走,即使唱上一萬遍《陽關(guān)》離別曲,也無法將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遠去,剩下我獨守空樓了,只有那樓前的流水,應(yīng)顧念著我,映照著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遠眺的時候,從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歸的新愁。
【注釋】
金猊(ni泥):獅形銅香爐。
紅浪:紅色被鋪亂攤在床上,有如波浪。
寶奩(lian連):華貴的梳妝鏡匣。
者:通這。
陽關(guān):語出《陽關(guān)三疊》,是唐宋時的送別曲。此處泛指離歌。
武陵人遠:此處借指愛人去的遠方。煙鎖秦樓:總謂獨居妝樓。
秦樓:即鳳臺,相傳春秋時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簫史乘風(fēng)飛升之前的'住所。
眸(móu):指瞳神。指眼珠。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此詞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創(chuàng)作地點在青州。自公元1107年起,李清照與趙明誠屏居鄉(xiāng)里十余年。趙明誠何時重新出來做官,史無明載。而劉憶萱在《李清照詩詞選注》中認為此詞作于趙明誠赴萊州任職之際,時間約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
這首詞概作于詞人婚后不久,趙明誠離家遠游之際,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為對偶給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覺。金猊,指狻猊(獅子)形銅香爐!氨环t浪”,語本柳永《鳳棲梧》:“鴛鴦繡被翻紅浪!闭f的是錦被胡亂地攤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紋起伏,恍似卷起層層紅色的波浪。金爐香冷,反映了詞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錦被亂陳,是她無心折疊所致!捌饋磴甲允犷^”,則全寫人物的情緒和神態(tài)。這三句工煉沉穩(wěn),在舒徐的音節(jié)中寄寓著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緒。到了“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則又微微振起,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詞人情緒流程中的波瀾。然而她內(nèi)心深處的離愁還未顯露,給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嬌慵。慵者,懶也。爐中香消煙冷,無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錦被亂陳,無心折疊,二慵也;髻鬟蓬松,無心梳理,三慵也;寶鏡塵滿,無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猶然未覺光陰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則其慵態(tài)已達極點。詞人為何大寫“慵”字,目的仍在寫愁。這個“慵”字是“詞眼”,使讀者從人物的慵態(tài)中感到她內(nèi)心深處有個愁在。
“生怕離懷別苦”,開始切題,可是緊接著,作者又一筆宕開,“多少事,欲說還休”,萬種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盡情傾吐,可是話到嘴邊,又吞咽下去。詞情又多了一層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層。因為許多令人不快的事兒,告訴丈夫只有給他帶來煩惱。因此她寧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謂用心良苦,癡情一片,難怪她會“慵怠無力”而復(fù)“容顏消瘦”了。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彼葟娜松膹V義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萬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卻是因為傷離惜別這種不足與旁人道的緣由。
從“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躍。詞人一下子從別前跳到別后,略去話別的纏綿和餞行的傷感,筆法極為精煉!靶菪!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多么深情的語言!《陽關(guān)》,即《陽關(guān)曲》。離歌唱了千千遍,終是難留,惜別之情,躍然紙上!澳钗淞耆诉h,煙鎖秦樓”,把雙方別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極其精確的概括。武陵人,用劉晨、阮肇典故,借指心愛之人。秦樓,一稱鳳樓、鳳臺。相傳春秋時有個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鳳臺以居,一夕吹簫引鳳,夫婦乘鳳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寫她對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也寫趙明誠對其妝樓的凝望,豐富而又深刻。同時后一個典故,還暗合調(diào)名,照應(yīng)題意。
下片后半段用頂真格,使各句之間銜接緊湊,而語言節(jié)奏也相應(yīng)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隨之增強,使詞中所寫的“離懷別苦”達到了高潮!拔┯袠乔傲魉本渲械摹皹乔啊保倾暯由暇涞摹扒貥恰,“凝眸處”是緊接上句的“凝眸”。把它們連起來吟誦,便有一種自然的旋律推動吟誦的速度,而哀音促節(jié)便在不知不覺中搏動人們的心弦。寫倚樓懷人的不乏佳作,卻沒有如李清照寫得這樣癡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遠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霧靄之中,她一個人被留在“秦樓”,呆呆地倚樓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無可與語;她那凝望的眼神,無人理解。唯有樓前流水,映出她終日倚樓的身影,印下她鐘情凝望的眼神。流水無知無情,怎會記住她終日凝眸的情態(tài),這真是癡人癡語啊。詞筆至此,主題似已完成了,而結(jié)尾三句又使情思蕩漾無邊,留有不盡意味。凝眸處,怎么會又添一段新愁呢?自從得知趙明誠出游的消息,她就產(chǎn)生了“新愁”,此為一段;明誠走后,洞房空設(shè),佳人獨坐,此又是“新愁”一段。從今而后,山高路遠,枉自凝眸,其愁將與日俱增,愈發(fā)無從排遣了。
這首詞雖用了兩個典故,但總體上未脫清照“以淺俗之語,發(fā)清新之思”的格調(diào)。層層深入地渲染了離愁別念,以“慵”點染,“瘦”形容,“念”深化,“癡”烘托,逐步寫出不斷加深的離愁別苦,感人至深。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原文及賞析2
[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人未梳頭。任寶奩閑掩,日上簾鉤。生怕閑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記取樓前綠水,應(yīng)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釋:
1、香冷:指香料早已燃盡而變冷。金猊(ní):獅形的銅香爐。猊:獅子!断阕V》:“香獸以涂金為狻猊、麒麟、鳧鴨之狀,空其中以燃香,使香自口出,以為玩好。”
2、被翻紅浪:紅錦被成波浪狀堆積在床上,無心折疊之意。
3、寶奩(lián):精美珍貴的梳妝盒。
4 、《陽關(guān)》:曲名,送別時所唱。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焙蠓霕非,唐人盛唱,又稱《陽關(guān)三疊》。陽關(guān)原是地名,在今甘肅敦煌市西南。
5、武陵:地名。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記載:漢明帝時,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沿武陵溪而上,得遇兩位美貌仙女,共同生活半年。劉、阮回家之后,見到的居然是第七代子孫了。
6、秦樓:據(jù)西漢劉向《列仙傳》記載:秦穆公女弄玉,喜歡善吹簫的蕭史,結(jié)為夫妻,后夫妻吹簫技能皆出神入化,遂一起登仙而去。弄玉所居后人稱之為“秦樓”!笆捠放瘛钡墓适,后人又賦予一層離別的悲苦情思,李白《憶秦娥》說:“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7、凝眸(mòu):聚精會神地看。眸,指眼睛。
賞析:
詞寫閨中離別相思之苦!叭丈虾熴^”,“金猊”香盡,一夜的不眠或惡夢折騰,起床之后竟然無心整理床鋪,無心梳妝打扮。這種慵懶無力、意興闌珊的情景,已經(jīng)延續(xù)了多日,以至梳妝盒上布滿灰塵。詞人欲采取躲避的方式,將“多少事”都故意壓下不提,“今年瘦”卻透露出回避的無奈!胺歉刹【,不是悲秋”,而是丈夫離家日子的`久遠,相思痛苦蓄積的厚重。每次離別,李清照當(dāng)然有過無數(shù)次的挽留。纏綿留戀至深,別后痛苦更切,而久盼的不歸,又使得郁積的愁苦意緒漸漸轉(zhuǎn)變?yōu)殡[隱的怨恨!皹乔傲魉,每天見證詞人的倚樓“終日凝眸”!澳,從今又添,一段新愁”,已經(jīng)成為詞人必須承受、無法回避的痛苦。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鳳凰臺上憶吹簫》注釋及賞析11-04
鳳凰臺上憶吹簫·寸寸微云原文賞析02-28
鳳凰臺上憶吹簫·寸寸微云原文及賞析08-26
《鳳凰臺上憶吹簫·寸寸微云》原文及賞析08-23
【優(yōu)】《鳳凰臺上憶吹簫·寸寸微云》原文及賞析08-23
《鳳凰臺上憶吹簫·寸寸微云》原文及賞析3篇(優(yōu))03-02
桂枝香·吹簫人去原文、賞析03-05
桂枝香·吹簫人去原文及賞析11-03
桂枝香·吹簫人去原文、注釋及賞析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