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賞析
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賞析1
《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
層綠峨峨,纖瓊皎皎,倒壓波浪清淺。過眼年華,動人幽意,相逢幾番春換。記喚酒尋芳處,盈盈褪妝晚。
已消黯,況凄涼近來離思,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荏苒一枝春,恨東風人似天遠。縱有殘花,灑征衣、鉛淚都滿。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古詩簡介
《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是宋末詞人王沂孫創(chuàng)作的一首詠梅詞。此詞借南宋都城臨安聚景園梅花,挽合今昔盛衰聚散情景。上片以追憶的筆調(diào)寫梅花盛開的美景。下片就聚景園梅花的今昔對比,發(fā)故國興亡之思。全詞隱寓著家園之思,今昔盛衰之感,情味悠遠醇厚。
譯文
長滿綠苔的梅花樹枝重重疊疊,白梅如潔白的瓊玉點綴在梅樹之間。千樹梅花映照著湖面,水中碧波更覺清淺。年華匆匆如同過眼云煙,同樣牽動人的惜春芳情,你我相逢時卻已過了幾個春天。記得從前,與酒朋詩侶共同尋芳的那個地方,梅花總是多情而燦爛地開放,宛若美人褪妝。近來心情凄涼黯淡,何況又把離情增添。應該忘卻昔日的歡樂,夜深才歸車輦?上Ч钾撨@一枝春色,恨東風吹起之時,友人卻在遙遠的天邊?v然還有殘花點點,隨風飄落在我的衣襟上,也如點點粉淚落在胸前。我深情地折取一枝梅花欣賞把玩,聊以排遣滿腔的幽怨和抑郁。
注釋
、倬劬巴ぃ涸谂R安聚景園中。
、趯泳G:指綠梅。峨峨:高聳。
③纖瓊:比喻白梅。
④倒壓:倒映貼近。
⑤荏苒:柔弱。
⑥鉛淚:用李賀“憶君清淚如鉛水”句意。
賞析/鑒賞
此篇是一首詠聚景亭梅花的作品,通過抒寫聚景亭賞梅今昔不同境況,表達了作者對往事、故國的深情追憶及對故人的諄諄勸誡。此詞是和作,周密原作為《法曲獻仙音·吊雪香亭梅》:“松雪飄寒,嶺云吹凍,紅破數(shù)枝春淺,襯舞臺荒,浣妝池冷,凄涼市朝輕換,嘆花與人凋謝,依依歲華晚。共凄黯,問東風幾番吹夢,應慣識當年,翠屏金輦。一片古今愁,但廢綠平煙空遠。無語銷魂,對斜陽衰草淚滿。又西泠殘笛,低送數(shù)聲春怨。”原詞寫景寓情,感物傷懷,辭情凄婉動人。王沂孫此詞上片描寫梅花的.盛開的美境,下片抒發(fā)懷友之情。其中隱寓著家園之思,今昔盛衰之感,情味悠遠醇厚,筆調(diào)凄婉動人。
此詞開頭三句化用姜夔《暗香》“千樹壓,西湖寒碧”句意,描繪聚景園梅花盛開之美景。一狀苔梅,一狀白梅,精彩艷麗。再用一句總寫!斑^眼”三句宕開,感嘆物是人非,美境依舊,而心情卻已經(jīng)迥然不同,并由此接入對往日快樂時事的的追憶,仍以梅花綰合。“盈盈褪妝晚”情景兼到,是生花妙筆。既有對梅花鐘愛之情,亦含有對往事眷戀之意。下片抒發(fā)今昔盛衰之感,昔時盛況只以“夜深歸輦”四字輕輕點出。筆調(diào)空靈疏雋,詞意卻極深厚,當年的繁盛自在想象之中!败筌邸币韵乱廪D(zhuǎn),江山易主,自身漂泊不定的凄愴,與友人遠隔天涯的離愁,均借梅花無主含蓄寫出,亦梅亦人,韻味極深厚。
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賞析2
《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
王沂孫
層綠峨峨,纖瓊皎皎,倒壓波痕清淺。
過眼年華,動人幽意,相逢幾番春換。
記喚酒尋芳處,盈盈褪妝晚。
已消黯,況凄涼近來離思,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
荏苒一枝春,恨東風人似天遠。
縱有殘花,灑征衣鉛淚都滿。
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賞析:
全詞借南宋都城臨安聚景園梅花,挽合今昔盛衰聚散情景。上片以追憶的筆調(diào)寫梅花盛開的美景。倒壓波痕從宏觀瞻望的視野展現(xiàn)了千樹壓西湖寒碧的繁盛景象和梅枝橫斜,倒映澄澈清淺之湖波的`俊逸風姿。過眼年華五句辭意頓折,點明層綠纖瓊之景乃昔日盛況,而今幾番春換再重逢,當年梅花清幽動人的意韻已化為過眼年華;當年朋友們喚酒尋芳,醉酒賞花之地,千樹梅林已如盈盈佳麗褪去殘妝,一片黃昏遲暮之狀。詞人以過眼二字勾連今昔,借梅花盛衰深寓時世滄桑,故國淪亡蕭瑟之感。下片就聚景園梅花的今昔對比,發(fā)故國興亡之思。首先追憶先朝盛事,接著懷念故友,最后以折梅自遣,貌似歸于雅正,實則感慨愈深,只是無望之舉而已。
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賞析3
作品原文
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
層綠峨峨,纖瓊皎皎,倒壓波浪清淺。過眼年華,動人幽意,相逢幾番春換。記喚酒尋芳處,盈盈褪妝晚。
已消黯,況凄涼近來離思,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荏苒一枝春,恨東風人似天遠?v有殘花,灑征衣、鉛淚都滿。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詞語注釋
⑴聚景亭:杭州聚景園內(nèi)的香雪亭,在西湖之東。
、茖泳G:重重疊疊長滿綠苔的梅枝。峨峨:高聳的樣子。
⑶纖瓊:纖細嬌弱的白梅。皎皎:潤澤潔白的樣子。
⑷倒壓:倒映貼近。
⑸幽意:幽靜的意趣。
⑹幾番:幾度。
⑺喚酒:相約飲酒。
⑻盈盈:形容女子容貌端莊秀麗。此處喻白梅。褪妝:指梅花凋謝
、鸵严觯耗峭諝g樂已在記憶中黯然消逝。
、螝w輦(nǐan):游園歸來的鑾駕。此處暗指南宋盛時帝王臨幸而歸。
⑾荏(rěn)苒(rǎn):指柔弱的樣子。一枝春:指梅花。
、姓饕拢哼h游在外穿的衣服。
、雁U淚:眼淚。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憶君清淚如鉛水!
、乙笄冢呵橐鉂夂瘛
、忧玻号徘病
作品譯文
長滿綠苔的梅樹層層疊疊,點點白梅如皎皎細玉,素潔典雅,倒壓湖面,一池綠波更覺清淺。年華瞬逝,但你動人的幽意依然如故,再次重逢已是幾度春光易換。曾記得與朋友一起暢飲,探訪芳景的情形,而美麗的梅花卻久開不敗,好像盈盈盛妝的美人遲遲不愿卸妝。
往日的樂事已消黯,更何況近日心境凄然,快要忘記了以前明月下金輦深夜歸去的美好情景,報春的梅花已漸漸凋零,最可恨這東風匆匆歸去,故人卻依然在天涯。縱然有點點殘花還在,卻依依都飄落到衣襟上,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物是人非的鉛淚。還是深情地折下一枝梅獨自品嘗,聊且排遣一下心中的幽怨與哀傷吧。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唱答詞,大約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這一年作者在杭州,與戴表元、周密等人曾在楊氏祠堂宴集,隨后各自分手。
作品鑒賞
上闋寫梅開之盛。開頭三句化用姜夔《暗香》“千樹壓,西湖寒碧”句意,描繪聚景園梅花盛開之美景。“層綠峨峨”,寫綠梅如云;“纖瓊皎皎”,寫白梅如雪;“波痕清淺”,寫水中梅花倒影重重!斑^眼”三句寫相逢之難,感嘆物是人非,美境依舊,而心情卻已經(jīng)迥然不同!斑^眼年華”,寫光陰的迅速;“動人幽意”,寫梅情的高雅;“幾番春換”寫多次逢春才一見園梅。接下來由此接入對往日快樂時事的的追憶,仍以梅花綰合。“喚酒尋芳”,憶當年游賞之處!坝蕣y晚”情景兼到,是生花妙筆。既有對梅花鐘愛之情,亦含有對往事眷戀之意。
下闋轉(zhuǎn)而寫今昔滄桑之感,“已消黯”寫詞人的傷神,點出國家淪亡的`慘痛事實,“況凄涼近來離思”,寫朋友之間彼此懸隔,無由再見。接下來的一句更為沉重,作者面對聚景亭中的梅花,發(fā)出“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的哀嘆。聚景亭建于宋孝宗時,本為供已經(jīng)退位的高宗游賞。高宗崩逝后,孝宗、光宗、寧宗等朝,此園遂成為皇家御苑,天子多有游幸。如今國家已屬他人,往昔的盛事當然應該“忘卻”,可是想忘卻的東西恰恰是最不易忘卻的,想回避的東西恰恰是最不易回避的。這句滿含辛酸眼淚的話語,正帶出作者不可遏制的亡國之恨。再二句寫漂泊之悲。“縱有殘花”,寫詞人惜梅之意;“征衣、鉛淚”,嘆江南流浪無期。詞的末尾用“一枝梅”的典故,感嘆友人相隔之遠。既然連“聊贈一枝春”都難以做到,也只有折梅自賞了。
本詞副標題是詠梅,所以全篇貫穿著梅花的標格和神韻,盛也梅花,衰也梅花。作者的興廢之感都通過這淺淡幽香的生命表達出來,可謂語意傳神。
詞牌簡介
法曲獻仙音,詞牌名。陳旸《樂書》:“法曲興于唐,其聲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鐃、鈸、鐘、磬之音!东I仙音》其一也!绷馈稑氛录贰⒅馨顝肚逭婕凡⑷搿靶∈{(diào)”,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入“大石調(diào)”。周、姜兩家句豆大體相同,一般以姜詞為準。九十二字,前片三仄韻,后片六仄韻。前片結(jié)尾是以一去聲字領(lǐng)下五言兩句,后片結(jié)尾是以一去聲字領(lǐng)下四言一句、六言一句,周、姜全同。
作品格律
定格對照例詞
(按詞中“計”字是韻。姜詞第三、四部韻往往通用,殆是江西方音。如《長亭怨慢》“矣”、“此”(部)與“絮”、“戶”、“許”、“樹”、“暮”、“數(shù)”、“付”、“主”、“縷”(四部)等字同葉,是其證)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韻)。
仄平仄(韻),
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韻)。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韻)。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對照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粗體字:表示平聲或仄聲韻腳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韻腳。下劃線:領(lǐng)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
作者簡介
王沂孫(約1230~約1291),宋末詞人。字圣與,號碧山、中仙、玉笥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入元,曾任慶元路(今浙江鄞縣)學正。與周密、張炎等人同結(jié)詞社,相與唱和。其詞多詠物之作,間寓身世之感,講究章法、層次,詞致深婉,盛傳于世,然有意旨隱澀之病。有《碧山樂府》。
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賞析4
原文:
層綠峨峨,纖瓊皎皎,倒壓波痕清淺。
過眼年華,動人幽意,相逢幾番春換。
記喚酒尋芳處,盈盈褪妝晚。
已銷黯。
況凄涼、近來離思,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
荏苒一枝春,恨東風、人似天遠。
縱有殘花,灑征衣、鉛淚都滿。
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譯文
長滿綠苔的梅樹層層疊疊,點點白梅如皎皎細玉,素潔典雅,倒壓湖面,一池綠波更覺清淺。年華瞬逝,但你動人的幽意依然如故,再次重逢已是幾度春光易換。曾記得與朋友一起暢飲,探訪芳景的情形,而美麗的梅花卻久開不敗,好像盈盈盛妝的美人遲遲不愿卸妝。
往日的樂事已消黯,更何況近日心境凄然,快要忘記了以前明月下金輦深夜歸去的美好情景,報春的梅花已漸漸凋零,最可恨這東風匆匆歸去,故人卻依然在天涯?v然有點點殘花還在,卻依依都飄落到衣襟上,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物是人非的鉛淚。還是深情地折下一枝梅獨自品嘗,聊且排遣一下心中的幽怨與哀傷吧。
注釋
聚景亭:杭州聚景園內(nèi)的香雪亭,在西湖之東。
層綠:重重疊疊長滿綠苔的梅枝。峨峨:高聳的樣子。
纖瓊:纖細嬌弱的白梅。皎皎:潤澤潔白的樣子。
倒壓:倒映貼近。
幽意:幽靜的意趣。
幾番:幾度。
喚酒:相約飲酒。
盈盈:形容女子容貌端莊秀麗。此處喻白梅。褪妝:指梅花凋謝
已消黯:那往日歡樂已在記憶中黯然消逝。
歸輦(nǐan):游園歸來的'鑾駕。此處暗指南宋盛時帝王臨幸而歸。
荏(rěn)苒(rǎn):指柔弱的樣子。一枝春:指梅花。
征衣:遠游在外穿的衣服。
鉛淚:眼淚。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憶君清淚如鉛水!
殷勤:情意濃厚。
遣:排遣。
賞析:
此篇是一首詠聚景亭梅花的作品,通過抒寫聚景亭賞梅今昔不同境況,表達了作者對往事、故國的深情追憶及對故人的諄諄勸誡。此詞是和作,周密原作為《法曲獻仙音·吊雪香亭梅》:“松雪飄寒,嶺云吹凍,紅破數(shù)枝春淺,襯舞臺荒,浣妝池冷,凄涼市朝輕換,嘆花與人凋謝,依依歲華晚。共凄黯,問東風幾番吹夢,應慣識當年,翠屏金輦。一片古今愁,但廢綠平煙空遠。無語銷魂,對斜陽衰草淚滿。又西泠殘笛,低送數(shù)聲春怨。”原詞寫景寓情,感物傷懷,辭情凄婉動人。王沂孫此詞上片描寫梅花的盛開的美境,下片抒發(fā)懷友之情。其中隱寓著家園之思,今昔盛衰之感,情味悠遠醇厚,筆調(diào)凄婉動人。
此詞開頭三句化用姜夔《暗香》“千樹壓,西湖寒碧”句意,描繪聚景園梅花盛開之美景。一狀苔梅,一狀白梅,精彩艷麗。再用一句總寫。“過眼”三句宕開,感嘆物是人非,美境依舊,而心情卻已經(jīng)迥然不同,并由此接入對往日快樂時事的的追憶,仍以梅花綰合!坝蕣y晚”情景兼到,是生花妙筆。既有對梅花鐘愛之情,亦含有對往事眷戀之意。下片抒發(fā)今昔盛衰之感,昔時盛況只以“夜深歸輦”四字輕輕點出。筆調(diào)空靈疏雋,詞意卻極深厚,當年的繁盛自在想象之中!败筌邸币韵乱廪D(zhuǎn),江山易主,自身漂泊不定的凄愴,與友人遠隔天涯的離愁,均借梅花無主含蓄寫出,亦梅亦人,韻味極深厚。
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賞析5
層綠峨峨,
纖瓊皎皎,
倒壓波痕清淺。
過眼年華,
動人幽意,
相逢幾番春換。
記喚酒尋芳處,
盈盈褪妝晚。
已消黯,
況凄涼近來離思,
應忘卻明月,
夜深歸輦。
荏苒一枝春,
恨東風人似天遠。
縱有殘花,
灑征衣鉛淚都滿。
但殷勤折取,
自遣一襟幽怨。
賞析:
全詞借南宋都城臨安聚景園梅花,挽合今昔盛衰聚散情景。上片以追憶的筆調(diào)寫梅花盛開的美景!暗箟翰ê邸睆暮暧^瞻望的視野展現(xiàn)了“千樹壓西湖寒碧”的'繁盛景象和梅枝橫斜,倒映澄澈清淺之湖波的俊逸風姿。“過眼年華”五句辭意頓折,點明層綠纖瓊之景乃昔日盛況,而今“幾番春換”再重逢,當年梅花清幽動人的意韻已化為“過眼年華”;當年朋友們“喚酒尋芳”,醉酒賞花之地,千樹梅林已如盈盈佳麗褪去殘妝,一片黃昏遲暮之狀。詞人以“過眼”二字勾連今昔,借梅花盛衰深寓時世滄桑,故國淪亡蕭瑟之感。下片就聚景園梅花的今昔對比,發(fā)故國興亡之思。首先追憶先朝盛事,接著懷念故友,最后以折梅自遣,貌似歸于雅正,實則感慨愈深,只是無望之舉而已。
【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原文及賞析05-05
法曲獻仙音·秋晚紅白蓮原文及賞析12-02
獻仙音·吊雪香亭梅原文及賞析04-14
獻仙音·吊雪香亭梅原文賞析10-08
獻仙音·吊雪香亭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獻仙音·吊雪香亭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5-09
(精選)瑞鶴仙·梅原文、賞析08-13
瑞鶴仙·梅原文、賞析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