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9-18 11:25:13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1

  作品原文

  竹枝詞

  何景明

  十二峰①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②。

  青楓江上孤舟客③,不聽猿啼亦斷腸。

  作品注釋

 、偈澹褐肝咨绞。

 、邛奶粒杭傣奶翇{,險峻為三峽之首。

 、酃轮劭停鹤髡咦灾。

  作品賞析

  竹枝詞本為民歌,大抵唐人所寫多為兒女柔情,或離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題外,多歌詠風俗人情。這首竹枝詞為作者舟過瞿塘峽的旅思之作。長江三峽凄清冷峻自古聞名,“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jīng)注》)。作者此時孤舟過峽,眼見秋草荒蕪,寒月當空,冷煙縈繞,峽深流急,令人膽寒心悸。作者在此“實話實說”,倒跳出了前人窠臼。這樣寫來更見出瞿塘峽之險,“斷腸”并非是凄厲的猿聲,而是這陰森恐怖的江峽,江峽之險才是令人“斷腸”的真正原因。

  作者簡介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信陽(今屬河南省)人。自幼聰慧,八歲能文,公元1502年(弘治十五年)十九歲中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權(quán),何景明謝病歸。劉瑾誅,官復原職。官至陜西提學副使。是明代“文壇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并稱文壇領(lǐng)袖。其取法漢唐,一些詩作頗有現(xiàn)實內(nèi)容。性耿直,淡名利,對當時的黑暗政治不滿,敢于直諫,曾倡導明代文學改革運動,著有辭賦32篇,詩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復集》38卷。墓地在今信陽師范學院大復山。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2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翻譯

  岸上楊柳青,江中風浪平,忽然傳來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聲。

  就像東方出太陽,西邊落雨。你說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注釋

  晴:與“情”諧音!度圃姟罚阂矊懽鳌扒椤。

  譯文二

  楊柳青翠,江水平靜清澈。在這美好的環(huán)境里,少女忽然聽到自己心上人的歌聲,從江邊傳來。他一邊朝著江邊走來,一邊唱著歌,他是不是對自己也有點意思呢?少女并不清楚。

  因此她想到:這個人有點像黃梅時節(jié)晴雨不定的天氣,說它是晴天,西邊還下著雨;說它是雨天,東邊又還出著太陽。是晴是雨,真令人難以捉摸。

  賞析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yōu)勝者。劉禹錫任夔(kuí)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當?shù)孛窀璧那V,制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shù)厣剿L俗和男女愛情,富于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劉禹錫創(chuàng)作多首《竹枝詞》,這是其中一首。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里,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chǎn)生的內(nèi)心活動。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后文要表達的情事。并無直接關(guān)系,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

  次句"聞郎江上唱歌聲"敘事。在這動人情思的環(huán)境中,這位少女忽然聽到了江面上飄來的聲聲小伙子的歌聲。這歌聲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江水,濺起一圈圈漣漪一般,牽動了姑娘的感情波瀾。

  三、四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寫姑娘聽到歌聲后的心理活動。她心中早就愛上了這個小伙子,但對方還沒有明確表態(tài)。今天從他的歌聲中多少聽出了點情意,于是她覺得:這個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氣一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卻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卻又出著太陽!暗朗菬o晴卻有晴”一句,詩人用諧音雙關(guān)的手法,把天"晴"和愛"情"這兩件不相關(guān)的事物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表現(xiàn)出初戀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guān),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于表現(xiàn)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nèi)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后兩句一直成為后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

  用諧音雙關(guān)語來表達思想感情,是我國從古代到現(xiàn)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這首詩用這種方法來表達青年男女的愛情,更為貼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節(jié)和諧,頗有民歌風情,但寫得比一般民歌更細膩,更含蓄。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傳誦。

  創(chuàng)作背景

  劉禹錫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正月至公元824年(長慶四年)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詞》十一首。這是其中一首。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3

  江城子·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

  碧云無渡碧天沉,是湖心,是儂心。心底湖頭,路斷到如今。郎到斷橋須有路,儂住處,柳如金。

  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郎若愁時,好向北峰尋。相對峰頭俱化石,雙影在,照清潯。

  注釋

  西湖竹枝詞: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區(qū)。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本巴渝(今重慶周圍地區(qū))一帶民歌。碧云無渡碧天沉,是湖心,

  是儂心:碧云,指碧色的云。此詞與“云雨”、“魚雁”等意象一道,常為古人用來作男女戀情的象征。

  心底:指“儂”的心底。湖頭,湖起始的地方。此處指“儂”心上人所居住的地方。路斷,指道路不通。暗示“儂”與心中人許久音訊阻隔,沒有相會了。

  斷橋:橋名,在西湖孤山邊。本名寶祐橋,又名斷家橋。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斷,故自唐以來皆呼為斷橋。

  金:金黃色。此指柳葉由綠泛黃,與金黃色相似。又黃色醒目,容易辨認。

  南高峰、北峰:西湖周圍多山,環(huán)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

  相對峰頭俱化石:相對,面對面的相向、對峙。雙影在,

  照清。呵鍧,清澈的水邊。潯,水邊深處。

  注釋

  江城子:詞調(diào)名。分單調(diào)、雙調(diào)兩類,各有數(shù)體。單調(diào)始于晚唐韋莊,五代歐陽炯,雙調(diào)始于北宋蘇軾。

  張春溪:名伯魁,字春溪,清浙江海鹽縣人,張惠言友。

  西湖竹枝詞: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區(qū)。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本巴渝(今重慶周圍地區(qū))一帶民歌。

  碧云無渡碧天沉,是湖心,是儂心:碧云,指碧色的云。此詞與“云雨”、“魚雁”等意象一道,常為古人用來作男女戀情的象征。

  心底湖頭,路斷到如今:心底,指“儂”的心底。湖頭,湖起始的地方。此處指“儂”心上人所居住的地方。路斷,指道路不通。暗示“儂”與心中人許久音訊阻隔,沒有相會了。

  斷橋:橋名,在西湖孤山邊。本名寶祐橋,又名斷家橋。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斷,故自唐以來皆呼為斷橋。

  金:金黃色。此指柳葉由綠泛黃,與金黃色相似。又黃色醒目,容易辨認。

  南高峰、北峰:西湖周圍多山,環(huán)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

  相對峰頭俱化石:相對,面對面的相向、對峙。化石:南朝劉義慶《幽明錄》:“武昌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攜弱子餞送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因以為名焉!毕鄠饔胸憢D送夫從役,站在山頭望丈夫,久之化而為石。后遂以此典表現(xiàn)女子對丈夫的忠貞與思念,形容精誠至極。

  雙影在,照清潯:清潯,清澈的水邊。潯,水邊深處!痘茨献印ぴ烙枴罚骸肮孰m游于江潯海裔!本渲^西湖邊上的南、北兩峰,就象那古代的望夫石一樣,相對眺望,佇立凝視,它們的雙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流中。

  賞析

  從這首詞的小序“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看,可知這首詞為步韻之作。竹枝詞為詩體,張惠言一生不作詩,自言:“余年十八、九時,始求友,最先得云珊。時余姊之婿董超然,與云珊銳意為詩。三人者,居相邇,朝夕相過,過即論詩。余心好兩人詩,未暇學也。其后三、四年,各以衣食奔走南北,率數(shù)年乃一得見,見輒出新詩各盈卷。而余學詩,久之無所得,遂絕意不復為。每見超然、云珊讀其詩,恧然以愧”(《茗柯文編·楊云珊覽輝閣詩序》),所以,他以詞來和友人張伯魁的詩韻。

  詞的上闋主要寫闈中佳秀對“郎”的思念、盼望,寫她與“郎”雖有情卻彼此音訊睽隔,展示出這位女子多情、勇敢且驚世駭俗的風致。詞下闋承上闋的情感,過片即直言“儂”對“郎”的思念與盼望:“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痹~中女子對戀人的思念是如此之不可遏止,煎熬其心魂,以致她爬上西湖傍邊的'南高峰來眺望心中人,希望他也能登上山峰,與其相會。固然,詞中女子是否登上山峰我們不必過于坐實來解,這也許只是她的一個想象而已,或者一時的情感沖動罷了,不一定真有其事。那么,她是否與“郎”相會了呢?沒有,因為“郎愁深,妾愁深”。如果兩個久相睽隔的人能夠相會,以慰相思之苦,也許他們的痛苦或者能夠得到稍許的沖淡,然而這樣的事情并沒有發(fā)生,所以,他們雙方的痛苦是如此的深沉。于是,詞中女子在心中默默地告誡她的戀人:“郎若愁時,好向北峰尋!辈唤小袄伞钡轿疑碓谄渲械哪戏鍋韺ふ,卻叫他南轅北轍到北峰去追尋,顯然是有情緒,鬧別扭了;蛘,詞中女子在埋怨戀人太沒有膽量了;蛘,她對戀人的猶豫不決深感失望。在這種情緒的驅(qū)使下,她脫口而出拋出了重話:“相對峰頭俱化石,雙影在,照清潯!币馑际牵耗阕詈玫奖狈迦フ椅,那時,我在南,你在北,我們兩個都變成佇立的石頭,遙相眺望,永遠揆隔,只有我們的雙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波中!話說得重了一些,但從這牢騷語中我們可以窺見詞中女子的耿耿深情,也由衷的喜歡她那種直來直去,有話就要說的率直、潑辣的性格。

  此詞寫得明白曉暢,中多口語,頗具民歌風味。詞中女主公率直且頗有幾分陽剛的個性,與唐宋詞以來小詞中流行的纖弱女性形象相比,頗具幾分異量之美。而詞中女主人公對戀情的堅貞與不懈追求,也令此詞的言情純真、坦白,楚楚動人。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4

  原文: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賞析: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yōu)勝者。劉禹錫任夔(kuí)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當?shù)孛窀璧那V,制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shù)厣剿L俗和男女愛情,富于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劉禹錫創(chuàng)作多首《竹枝詞》,這是其中一首。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里,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chǎn)生的內(nèi)心活動。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后文要表達的情事。并無直接關(guān)系,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敘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最后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個巧妙的隱喻,用的是語意雙關(guān)的手法!皷|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扒纭焙汀扒椤敝C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皷|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說明,實際上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這使這個少女聽了,真是感到難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她從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對她是有情的,因為句中的“有”、“無”兩字中,著重的是“有”。因此,她內(nèi)心又不禁喜悅起來。這句用語意雙關(guān)的手法,既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個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guān),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于表現(xiàn)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nèi)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后兩句一直成為后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

  用諧音雙關(guān)語來表達思想感情,是我國從古代到現(xiàn)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這首詩用這種方法來表達青年男女的愛情,更為貼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節(jié)和諧,頗有民歌風情,但寫得比一般民歌更細膩,更含蓄。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傳誦。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5

  【原文】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注釋】

  山桃:野桃。

  上頭:山頭,山頂上。

  【譯文】

  春天,山上的野桃花紅艷艷的開的正旺,蜀江的江水拍著旁邊的懸崖峭壁。

  一位姑娘看見了,認為丈夫的喜愛如同這桃花轉(zhuǎn)瞬即逝,而無限的憂愁就如這源源不斷的江水。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詩一共九首,寫于公元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當?shù)孛窀璧那V,制成新的《竹枝詞九首》,描寫當?shù)厣剿L俗和男女愛情,富于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賞析】

  頭兩句寫眼前景色:“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鄙暇鋵憹M山桃花紅艷艷,下句寫江水拍山而流,描寫了水戀山的情景,這樣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對詩中的女子來講,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無限痛苦:“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边@兩句是對景抒情,用的是兩個比喻:花紅易衰,正像郎君的愛情雖甜,但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絕,正好像自己的無盡愁苦。這兩句形象地描繪出了了這個失戀女子的內(nèi)心痛苦。比喻貼切、動人,使人讀了,不禁為這個女子在愛情上的不幸遭遇而深受感動。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庇媒葦M亡國之痛的深沉悠長,歷來被人們稱為寫愁的名句,其實這正是從“水流無限似儂愁”一句脫胎而來的。

  這首詩和前首詩一樣,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比興手法,先寫眼前水戀山的景象,然后再用它來作比喻,抒寫愁緒,從而形象地描繪出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全詩比喻新穎別致,形象感強。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6

  瞿塘嘈嘈十二灘, 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閑平地起波瀾。

  詩詞賞析:

  這是《竹枝詞九首》的第七首。詩從瞿塘峽的艱險借景起興,引出對世態(tài)人情的感慨。瞿塘峽是長江三峽之一,兩岸連山,水流急湍,形勢最為險要,古有“瞿塘天下險”之稱。峽中尤多礁石險灘,峽口有“滟滪堆”,就是一巨大石灘!蚌奶拎朽惺䴙,人言道路古來難”,就描繪出瞿塘峽的這種險阻形勢!班朽小,流水下灘發(fā)出的嘈雜聲!笆䴙,并非確數(shù),猶言險灘之多,其險絕情況也就可以想見了。面臨著驚濤拍岸、險阻重重的瞿塘峽,詩人不禁由江峽之險聯(lián)想到當時的世態(tài)人情:“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瞿塘峽之所以險,是因為水中有道道險灘,而人間世道“等閑平地”也會起波瀾,豈不令人防不勝防?真是“人心”比瞿塘峽水還要兇險。這是詩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慨之言。劉禹錫參加永貞改革失敗以后,屢受小人誣陷,權(quán)貴打擊,兩次被放逐,達二十三年之久。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維艱,兇險異常,故有此憤世嫉俗之言。長恨,顯示出長期埋在詩人心中的,對那些慣于興風作浪、無事生非、陷害無辜的無恥之徒的無比忿恨。說瞿塘之險用“人言”提起,意為盡人皆知;嘆人心之險則用“長恨”領(lǐng)出,主語是詩人自己,點出自己在現(xiàn)實的'經(jīng)歷和體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態(tài),并且明確表示了自己對它的態(tài)度。兩句之間有轉(zhuǎn)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險,在人之言與我之恨之間過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從而給人以深刻的感受。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7

  竹枝詞(雪里山茶取次紅)

  作者:袁宏道

  朝代:明朝

  【竹枝詞】

  雪里山茶取次紅,

  白頭孀婦哭青風。

  自從貂虎橫行后,

  十室金錢九室空。

  山茶花在嚴寒中一點點的開了,一個頭發(fā)都白了的寡婦在風中哭泣。

  自從那些宦官專權(quán),橫行無忌后,人們家里的錢都被搜刮的差不多沒了。

  表達了作者對時世的痛恨。

  賞析:

  這首詩都揭示了勞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前兩句以山茶一株株一朵朵竟相開放的嫵媚、艷麗,反襯白發(fā)孀婦在春風中哭泣的辛酸與苦難,末句則直接描寫了一幅民不聊生的畫面。這首詩歌的語言確實是俚俗,用了不少俚語俗詞,“雪里”“白頭”“貂虎”等,都來自民間的口語。但是這首詩并不淺薄,因為它內(nèi)容充實健康,情感質(zhì)樸真切,選詞也精當形象,藝術(shù)感染力強。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8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譯文

  山上開放的桃花、梨花層層疊疊、布滿山野,遙望山頂,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裊裊的炊煙,那一定是村民聚居之處。

  戴著銀釧金釵的婦女們到下山擔水準備做飯,挎著長刀、戴著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去放火燒荒,準備播種。

  注釋

  燒畬(shē):指的是燒荒種田。

  賞析

  這是組詩《竹枝詞九首》的最后一首。這首詩是一幅巴東山區(qū)人民生活的風俗畫。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著力于表現(xiàn)山水的容態(tài)精神,而是從中發(fā)掘出一種比自然美更為可貴的勞動的美,創(chuàng)造力的美。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遍_頭用一個“山”字領(lǐng)起,一下子把詩人面對春山、觀賞山景的形象勾畫出來了。俗諺說:“桃花開,李花敗!币话闶抢罨ㄏ乳_,桃花后開,F(xiàn)在桃花、李花同時盛開,這是山地氣候不齊所特有的景象!皩訉印睜钐依罨ǖ姆泵c普遍。此山彼山,觸處皆是。那種色彩絢爛、滿山飄香的景象可以想見。次句由景及人!霸崎g”形容山頂之高。詩人遙望山頂,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裊裊的炊煙。他推斷,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處!笆侨思摇比质窃娙俗⒁饬Φ臍w著點!笆恰弊窒碌眯鸦,表明詩人探尋的目光越過滿山的桃李,透過山頂?shù)脑旗F,終于找到了繡出這滿山春色的主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創(chuàng)造的。山美、花木美,都來自山村居民的勞動之美。以下即轉(zhuǎn)為富有地方色彩的山村居民的勞動場景的.描畫。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眱删鋵懮酱寰用駸釟怛v騰的勞動生活?嬷L刀、戴著短笠的男人們根據(jù)傳統(tǒng)的辦法前去放火燒荒,準備播種;戴著飾物的青年婦女們下山擔水,準備做飯。在這里,作者運用了兩種修辭手法。一、借代。用“銀釧金釵”借代青年婦女,用“長刀短笠”借代壯年男子,正好捕捉了山民男女形象的特征,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二、對仗。不僅上下兩句相對,而且還采用了句中自為對(即當句對)的辦法,把語言錘打得十分凝煉。

  全詩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猶如四幅畫圖,孤立起來看,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合起來看,恰好構(gòu)成一個完滿的藝術(shù)整體。由滿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勞動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詩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婦女們負水對歌、燒畬時火光燭天以及秋后滿山金黃等情景統(tǒng)統(tǒng)留給讀者去想象,畫面的轉(zhuǎn)接與安排極有理致。詩中沒有直接發(fā)出贊美,但那種與勞動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輕快的節(jié)奏,那種著力描繪創(chuàng)造力之美的藝術(shù)構(gòu)思,都隱隱透露出詩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對勞動生活的贊嘆。劉禹錫貶謫巴山楚水之時,接近了人民,南國的風土人情,激蕩了他的詩情,豐富和提高了他的藝術(shù)情趣,使他在美的探索中擴大了視野,在審美鑒賞力和表現(xiàn)力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9

  竹枝詞四首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

  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

  蠻兒巴女齊聲唱,愁殺江樓病使君。

  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

  水蓼冷花紅簇簇,江籬濕葉碧凄凄。

  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后聲遲。

  怪來調(diào)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

  翻譯

  瞿塘峽口,水霧蒙蒙,像輕煙一樣低低地籠罩著江水。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經(jīng)向西偏斜。

  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傷心的竹枝民歌,當唱歌的聲音哽咽著時,山上的猿猴和山鳥都一起悲傷地啼叫起來。

  《竹技》曲調(diào)苦怨究竟是把誰怨?夜靜山空里歌聲時續(xù)又時斷。

  巴楚的青年男女齊聲來歌唱,愁杯了江樓里的忠州病長官。

  坐著小船,從巴東到巴西去。一路上,江風吹動波浪,大雨下個不停。

  那江邊的水蓼草開著白里帶紅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緊緊擠在一起;被雨打濕的江蘺草葉,更顯得幽綠幽綠的。

  大江邊是誰在唱那《竹枝詞》?前聲曲幽咽之后聲調(diào)遲遲。

  難怪曲調(diào)苦只因為詞語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馬的詩。

  注釋

  瞿塘峽: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西起四川省奉節(jié)縣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兩岸懸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勢險峻,號稱西蜀門戶。

  水煙:水上的煙靄。

  白帝:在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東瞿塘峽口。

  闇鳥:指歸宿之鳥。

  歇:停止,消止。

  蠻兒巴女:指湖北、四川之間的青年男女。蠻,古時稱楚因為荊蠻,稱四川為巴蜀。巴,今四川省東部地區(qū)。

  殺:形容程度很深。

  使君:古時對州郡長官的尊稱,這里是作者自指,當時作者任忠州刺史。

  巴東、巴西:均為郡名,前者在今四川奉節(jié)一帶,后者在今四川閬中一帶。

  船舫:泛指船。

  雨腳:隨云飄行、長垂及地的雨絲。

  蓼: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淺紅色,生長在水邊或水中。

  簇簇:叢列成行貌。

  蘺:水中生長的一種藻類植物。

  斷咽:止斷。

  怪來:怪不得的意思。

  緣:因為。

  通州司馬:指元稹,當時元稹任通州司馬。

  賞析

  第一首寫深夜聽唱《竹枝》。四句之中沒有介紹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還是女,以及他因為什么要唱這樣一種凄涼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說在瞿塘峽口,白帝城頭,月亮西沉時,煙霧迷漫,一陣陣歌聲遠遠傳來,悲涼凄楚,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唱到聲情凄苦之處,音調(diào)梗塞,致使周圍宿猿棲鳥,齊聲悲啼,更烘托出這一曲哀婉動人的悲歌。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交代地點、時間和周圍的環(huán)境!八疅煹汀泵鑼懡嫔蠠熿F迷漫,營造一種壓抑的氣氛;“月向西”說明時間之晚。在這煙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應該是遇到了極其悲傷的事,郁憤不能自已,故發(fā)而為歌,聲調(diào)凄慘。末句“寒猿暗鳥一時啼”以環(huán)境烘托歌聲的悲哀!端(jīng)注》引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痹厨Q鳥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涼的歌聲牽動了鳥啼猿鳴,而猿鳥鳴啼又成為《竹枝》的協(xié)奏曲,更加倍襯托出悲歌凄愴的情境氣氛。詩歌寫得如此凄婉動人,與當時詩人寂寞的心情有關(guān)。

  第二首寫靜夜聽唱《竹枝》。前兩句寫哀怨如泣的《竹枝》歌聲時斷時續(xù),打破了夜靜空山的沉寂,同時問這幽怨惻怛之歌怨的是何人。以問語說,不直接道出,發(fā)人思索,而更覺沉痛可傷。第三句謂這《竹枝》怨歌并非獨唱,而是“蠻兒巴女齊聲唱”。戀兒巴女,當時對湖北、四川一帶男女青少年的一種稱謂,因古時稱楚國為荊蠻、四川為巴蜀。這齊聲所唱之怨歌,遭貶謫、受打擊的詩人聽了,更勾引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詩人喟嘆云:可愁煞了江樓上的我這個忠州病使君!上首借景寓悲,這里則無窮羈愁盡在“殺”之中,傾懷而訴,不嫌直致。

  第三首集中重墨描繪詩人于江樓上所見的“竹枝”歌鄉(xiāng)之雨景。前兩句描繪舟行風雨中。三、四兩句由第二句生出,繪水邊景致!袄浠ā、“濕葉”,雨氣逼人;“紅簇簇”、“碧凄凄”,描繪歌鄉(xiāng)雨景,鄉(xiāng)土色彩濃郁而體物入微。

  第四首寫聽江畔唱《竹枝》。前兩句寫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聲曲斷咽后聲調(diào)遲遲,狀寫《竹枝》歌法,聲口宛然。后兩句寫詩人始悟曲調(diào)凄苦,因所唱多為通州司馬“詞苦”詩。元稹任監(jiān)察御史時,因得罪了當權(quán)派,被貶江陵士曹參軍,后遷通州司馬,遭遇類似白居易。他在通州心情甚悲憤,(白居易曾有《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詩安慰他)因而可能亦曾擬《竹枝》抒其“沉愁”(白詩語),通州司馬“詞苦”詩中所含寓的志士們流離遷謫之悲,及響徹《竹枝》組歌中的辛酸心聲,均蘊于苦調(diào)、溢于言表,因而,組詩雖語言通俗流暢,卻并不失于率直,而頗得蘊藉之神。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當時詩人由江州司馬改任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形同謫居。唐朝統(tǒng)治階級加緊壓迫剝削勞動人民,勞動人民生活痛苦。詩人此時政治上受到打擊,思想苦悶。通過寫唱《竹枝詞》,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情緒,也表露了詩人苦悶細心情。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10

  原文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賞析

  這首詩寫于作者貶居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期間。夔州是竹枝詞的故鄉(xiāng),“里中兒”每每“聯(lián)歌竹枝”,“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轉(zhuǎn),有淇濮之艷”(《竹枝詞九首引》)。這不免引起他仿作的興趣,于是依調(diào)填詞,前后寫成《竹枝詞》十一首。這是其中一首摹擬民間情歌的作品。作品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其內(nèi)心世界是微妙而豐富的。盡管其情早有所鐘,但對方卻尚未明確表態(tài),所以她一點芳心不免多方揣度。作者巧妙地采用融人情于物態(tài)的.手法,紆曲有致地表現(xiàn)了她那種乍陰乍晴、時憂時喜的特定心理。

  首句渲染環(huán)境。楊柳綻青,江水平堤,見出這是極易撩人情思的早春季節(jié)。環(huán)境若此,季節(jié)若此,無怪女主人公要產(chǎn)生纏綿悱惻的“懷春”之情了。次句借歌聲為媒介,揭出女主人公心理活動的指向——“郎”無疑便是她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在這般充滿詩情畫意的環(huán)境、季節(jié)中,渴望著愛的甘霖的她忽然聽到了“郎”那動聽而又費解的歌聲。她苦苦地思索和琢磨:這歌聲究竟表達了什么呢?能不能據(jù)此斷定他對自己一往情深、恰如自己對他那樣呢?答案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边@似乎純系刻劃景物,其實正是對人物特定心理的一種巧妙折射。明人謝榛認為這兩句“措辭流麗,酷似六朝”(《四溟詩話》)。所謂“六朝”,是指六朝樂府民歌。六朝樂府民歌多用諧音雙關(guān)語來表達戀情,如以“蓮”諧“憐”、以“碑”諧“悲”、以“籬”諧“離”等等。的確,作者這里是效法六朝樂府民歌,以天氣的“無晴”與“有晴”諧人物的“無情”與”有情”。春末夏初之際,南方的天空中常常出現(xiàn)如是的奇景:這邊白云翻卷、雨簾高掛,那邊卻紅日朗照、一片晴明。作者便以這一氣候特點來寫照女主人公的心境,她的始而驚喜、繼而疑慮、終而迷惘,都融合在這“道是無晴還有晴”的物態(tài)中,她多么希望心上人的態(tài)度能更加明朗些,源源不斷地向她發(fā)射愛的信息。然而,也許為了考驗她的真誠,對方的歌聲卻偏偏如此暖昧,害得她忐忑不安,費盡猜詳。這些,雖然作者并沒有直接表述出來,讀者卻不難意會。正因為作者采用這種移情入景、欲吐還吞的抒情方式,全詩顯得情思宛轉(zhuǎn),余味無窮。(蕭瑞峰)

  詞意高妙,元和間誠可以獨步。道風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謂同工而異曲也。(〔宋〕黃庭堅《跋劉夢得竹枝歌》)

  《竹枝詞》云:“楊柳青青江水平……”予嘗舟行苕溪,夜聞舟人唱《吳歌》歌中有此兩句,余皆雜以俚語,豈非夢得之歌自巴渝流傳至此乎?(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十二)

  此首起二句,以風韻搖曳見長。后二句言東西晴雨不同,以“晴”字借作“情”字。無情而有情,言郎踏歌之情,費人猜疑。雙關(guān)巧語,妙手偶得之。(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11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唱歌一作:踏歌)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卻有晴一作:還有晴)

  譯文

  岸上楊柳青,江中風浪平,忽然江上舟中傳來男子的唱歌聲。

  就像東方出太陽,西邊落雨。你說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注釋

  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為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代詩人劉禹錫根據(jù)民歌創(chuàng)作新詞,多寫男女愛情和三峽的風情,流傳甚廣。后代詩人多以《竹枝詞》為題寫愛情和鄉(xiāng)土風俗。其形式為七言絕句。

  晴:與“情”諧音!度圃姟罚阂矊懽鳌扒椤。

  賞析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yōu)勝者。劉禹錫任夔(kuí)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當?shù)孛窀璧那V,制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shù)厣剿L俗和男女愛情,富于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劉禹錫創(chuàng)作多首《竹枝詞》,這是其中一首。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里,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chǎn)生的內(nèi)心活動。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后文要表達的情事。并無直接關(guān)系,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

  次句"聞郎江上唱歌聲"敘事。在這動人情思的環(huán)境中,這位少女忽然聽到了江面上飄來的聲聲小伙子的歌聲。這歌聲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江水,濺起一圈圈漣漪一般,牽動了姑娘的感情波瀾。

  三、四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寫姑娘聽到歌聲后的心理活動。她心中早就愛上了這個小伙子,但對方還沒有明確表態(tài)。今天從他的歌聲中多少聽出了點情意,于是她覺得:這個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氣一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卻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卻又出著太陽!暗朗菬o晴卻有晴”一句,詩人用諧音雙關(guān)的手法,把天"晴"和愛"情"這兩件不相關(guān)的事物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表現(xiàn)出初戀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guān),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于表現(xiàn)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nèi)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后兩句一直成為后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

  用諧音雙關(guān)語來表達思想感情,是我國從古代到現(xiàn)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這首詩用這種方法來表達青年男女的愛情,更為貼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節(jié)和諧,頗有民歌風情,但寫得比一般民歌更細膩,更含蓄。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傳誦。

  創(chuàng)作背景

  劉禹錫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正月至公元824年(長慶四年)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詞》十一首。這是其中一首。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12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xiāng)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譯文

  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長吟唱本鄉(xiāng)歌。

  今朝北方客子思歸去,回鄉(xiāng)迎來紇那披綠羅。

  注釋

  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陜西省商縣西乳河。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縣西南楚山。昔四皓隱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兩源合舍于四皓廟東,又東逕高車嶺南,翼帶眾流,北轉(zhuǎn)入丹水(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丹水》)。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澤。巴山:①大巴山。巴山夜雨漲秋池。②泛指巴蜀一帶。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巴人:此詩中指古巴州人。

  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鄉(xiāng)情也。

  紇(hé)那:踏曲的和聲。綠羅:①綠色的綺羅。②比喻綠水微波。③荔枝名。川人有稱荔枝為綠羅者。詩中所指解釋歷未能統(tǒng)一。三種解釋者皆有,也都講得通。

  賞析

  劉禹錫于唐穆宗長慶二年(822)正月至長慶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詞》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詞》分為兩組,這是其中一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詞九首》)之后,大約是詩人前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創(chuàng)做完成的。

  創(chuàng)作背景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yōu)勝者。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當?shù)孛窀璧那V,制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shù)厣剿L俗和男女愛情,富于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劉禹錫創(chuàng)作多首《竹枝詞》,分兩組,這是其中一組的第二首。

  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樣以諧音寫含蓄情事,而是從身居蜀地耳聞巴人歌唱自然引發(fā)懷鄉(xiāng)幽思。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寫卻流露出詩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貶謫遠任的愁苦。楚地巴山遠離長安,雖然暫時避開政治漩渦,但對于心懷遠大抱負的詩人來說卻是心仍有不甘的!翱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保ɡ畎住兜墙鹆犋P凰臺》)這也許正是詩人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這不能不使人愁苦,傷心失意下也屬正常。壓在心頭的大石無法移開,難以消除的寂寞和煩悶更無法排遣。江雨又來,淅瀝不歇,更添傷情。

  “巴人能唱本鄉(xiāng)歌!庇诖藗閼阉贾掳腿肃l(xiāng)歌又傳入耳!案枵吣侵犝叱,一聲一嘆總牽情!卑腿烁璩緦俪S兄,詩人卻將其平常事入詩中,可見詩人自己心緒卻是常常不平靜的。自然不是只因耳聽巴人歌聲才起的不平靜,人總是會因某事而及他情。這是再自然正常不過的了。本來由江雨多引起的傷情再又由巴人的歌唱更是雪上加霜了。

  聞歌思歸,自然引出下兩句:“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遍L安,不算是自己的歸處,多次的貶謫打擊,他怕是早已對政治不懷希望了,長安那里只是自己的傷心地而已。至于詩人想歸何處,可以從詩句中推測!都v那》當是詩人家鄉(xiāng)的鄉(xiāng)歌。身披綠色綺羅踏著《紇那》曲的和聲邊舞邊歌的鄉(xiāng)人想必是歡迎自己歸來的一朝離鄉(xiāng),飄零天涯。也只有那里才不排拒自己。因有這樣的想法,窗外的綠水微波漸漸幻成故鄉(xiāng)人身上迎風而舞迎己歸來的綠色綺羅,耳邊聽聞的《紇那》節(jié)拍又顯得那樣的.清晰明了。

  組詩歌詞的風格明快活潑,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樣,劉禹錫從當?shù)孛窀柚屑橙∷夭,變民俗風情為文人風雅,創(chuàng)作出有別于文人文學的民歌體詩歌,顯示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雅俗互補的重要意義。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13

  吳門竹枝詞四首·其四·小滿

  【清代】王泰偕

  調(diào)劑陰晴作好年,麥寒豆暖兩周旋。

  枇杷黃后楊梅紫,正是農(nóng)家小滿天。

  【譯文】

  對陰雨和晴天進行適當?shù)卣{(diào)整,設(shè)計出一個好豐年;麥子需要寒雨,而大豆需要暖陽,兩處都要周全照顧到。

  在枇杷成熟變黃之后,楊梅也漸漸變成紫色,這正是農(nóng)家盈滿的小滿節(jié)氣呀!

  【注釋】

  調(diào)劑:對什么加以適當?shù)恼{(diào)整。

  周旋:周全照顧。

  【賞析】

  這是清代詩人王泰偕的一首小滿詩。王泰偕寫得節(jié)氣詩,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極富農(nóng)家氣息。比如他的立夏詩,“梅綠櫻紅春二清,果然立夏見三新。憐他一點羞光念,也比深宮獻廟真!币彩侨绱饲逍旅撍,令人耳目一新。

  這首小滿詩,能夠緊緊抓住小滿天天氣無常,水果成熟的顯著特點,寥寥數(shù)筆,將一幅農(nóng)家鄉(xiāng)村小滿天勾勒出來,實屬妙手偶得之佳作。一、二句,“調(diào)劑陰晴作好年,麥寒豆暖兩周旋!笔钦f,對陰雨和晴天進行適當?shù)卣{(diào)整,設(shè)計出一個好豐年;麥子需要寒雨,而大豆需要暖陽,兩處都要周全照顧到。

  這兩句交代了小滿節(jié)氣的多情姿態(tài),殷勤調(diào)護,麥寒豆暖,都要一一滿足。詩人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小滿天氣的溫情脈脈,以及對于小滿天氣特殊的情感。

  三、四句,“枇杷黃后楊梅紫,正是農(nóng)家小滿天!笔钦f,在枇杷成熟變黃之后,楊梅也漸漸變成紫色,這正是農(nóng)家盈滿的小滿節(jié)氣呀!

  這兩句交代了小滿節(jié)氣的'獨特現(xiàn)象,枇杷黃、楊梅紫,時令水果紛紛登場,每人都等著一飽口福。黃色紫色視覺效果的排列,增加了人們對于小滿節(jié)氣的期待與喜愛。這是一個色彩斑斕的時節(jié),也是一個等待豐收的時節(jié)。最后兩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成為小滿節(jié)氣重要的代表名句之一。

  “枇杷黃后楊梅紫,正是農(nóng)家小滿天!弊T复蠹倚M,都能收獲好運氣,收獲屬于自己的勝利果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作者】

  王泰偕字平三,又字景韓,號警庵,邑增貢生,翰林院體詔,道光十二年生,光緒二十二年卒。有《青箱詩鈔》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14

  竹枝詞九首·其三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朝

  原文:

  江上朱樓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譯文:

  雨后初晴,陽光照耀著江上的紅樓,瀼西的春江水面波光粼粼。

  橋東橋西長著美好的楊柳,樹下人來人往,一邊唱著歌一邊漫行。

  注釋:

  瀼(ráng)西:今重慶奉節(jié)瀼水西岸。陸游《入蜀記》:“土人謂山間之流通江者曰瀼!

  縠(hú)文:縐紗似的皺紋,常用以喻水的.波紋。

  賞析:

  “江上朱樓”一首,寫當?shù)孛袼罪L情。楊柳本是夾河而生,詩人用“橋東”“橋西”加以重復指示,把人的視線牽移到此,在人的刻意關(guān)注中,楊柳也似乎更加繁盛,春的氣息便愈加濃郁可感。

  把橋上的行人用“人來人去”來表現(xiàn),以見其熙熙攘攘,人流涌動,充滿了動感,緊接著綴以“唱歌聲”三字,歌聲與往來行人牽引雜合,忙碌而繁鬧的市井氣息撲面而來。土俗民風的獨特性因這些詞語的重復而得到了更突出的顯示。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15

  竹枝詞 明朝

  何景明

  十二峰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

  青楓江上孤舟客,不聽猿啼亦斷腸。

  《竹枝詞》注釋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瞿塘:即瞿塘峽,險峻為三峽之首。

  孤舟客:作者自指。

  《竹枝詞》賞析

  竹枝詞本為民歌,大抵唐人所寫多為兒女柔情,或離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題外,多歌詠風俗人情。這首竹枝詞為作者舟過瞿塘峽的旅思之作。長江三峽凄清冷峻自古聞名,“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jīng)注》)。作者此時孤舟過峽,眼見秋草荒蕪,寒月當空,冷煙縈繞,峽深流急,令人膽寒心悸。作者在此“實話實說”,倒跳出了前人窠臼。這樣寫來更見出瞿塘峽之險,“斷腸”并非是凄厲的.猿聲,而是這陰森恐怖的江峽,江峽之險才是令人“斷腸”的真正原因。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02-27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02-12

【精】竹枝詞原文及賞析04-19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通用)02-27

竹枝詞九首原文及賞析08-03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匯編12篇】02-28

(合集)竹枝詞原文及賞析11篇02-12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優(yōu)選11篇)02-12

竹枝詞原文及賞析大全(11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