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1
菩薩蠻·湘東驛
宋代:范成大
客行忽到湘東驛。明朝真是瀟湘客。晴碧萬重云。幾時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別后書難得。先自雁來稀。那堪春半時。
賞析
詞題標明的湘東驛,在南宋時屬萍鄉(xiāng)縣,即現(xiàn)今江西西部、靠近湖南的萍鄉(xiāng)市西。當(dāng)時是比較閉塞的山鄉(xiāng)?甲髡叻冻纱笠簧新模@首小令大約作于1172年(乾道八年)冬作者調(diào)任靜江知府(治所在今桂林市),為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越歲之后途徑此地之時。此前幾年,作者曾奉使出行金朝,歸遷中書舍人并任朝廷史官,接著因?qū)Τ⒂萌藛栴}提出不同意見,辭官引退歸蘇州。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抑郁,這時接到調(diào)令,首途廣西,來到了荒僻的湘東驛。旅中的孤獨凄涼,難以排遣,不禁回想舊日京中故里的友人,憂從中來,寫下了這首小令。
上半闋首句點明了客行所至的地點——湘東驛,“忽到”二字,便有非所預(yù)想、難料今日的意味,可見遠遷廣西本非己愿。然而“豈不歸懷官有程”(陸游句),官事在身,明朝不得不繼續(xù)前行,進入瀟湘(湖南二水名)之境。“真是”二字,透露出“不意至此,居然至此”的感慨和悵惘。作一個公忠體國的正直官員也是身不由己,乃至不容于朝。作者并沒有交待遷官的具體始末,僅從自驚自嘆的感喟中表露出微弱信息,供讀者去聯(lián)想得之。悵望蒼茫晴空中的重重云彩,意識到自身的所在,距三吳故地是那樣的遙遠。“幾時逢故人?”作者此問,充滿了懷舊的.情思,也反襯出客行的孤寂境況和失望的悲哀。
江南本山明水秀之區(qū),但對辭鄉(xiāng)遠別的孤旅來說,一切美景均同虛設(shè),無意觀賞,這與荒涼的塞北便無區(qū)別了。下半闋首句便發(fā)出了如此沉痛的表述:“江南如塞北”,更何況交通阻塞、音書難通,連鴻雁的蹤跡也稀少而不易見到。那么,這暮春三月,面對生機盎然的大千世界,豈不更令人孤苦難耐嗎?通篇就這樣由境觸情,由情而憶,由憶而感,由感而悲,傾訴了遠別的傷痛、懷舊的積郁。兩闋之間,過度自然,渾然一體。語言樸素明白,毫不費解,卻又含蓄曲折,意蘊深沉,稱得上是洗盡鉛華、反璞歸真。說它道出了眼中景、心中情,意中事,是“人難言之而已易言之”,是不為過分的。
作者介紹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存詩1900首。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xué)習(xí)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和新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fēng)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農(nóng)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時田園雜興》,共記60首,描寫農(nóng)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景色和農(nóng)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nóng)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nóng)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四季分別有12首。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范成大于宋欽宗靖康元年六月初四(1126年6月26日)生于吳縣(今江蘇蘇州),他幼年聰慧,十二歲時便遍讀經(jīng)史,十四歲時開始創(chuàng)作詩文。
紹興十二年(1142年),宋高宗生母韋氏(顯仁皇后)從金國回朝,范成大應(yīng)試獻賦頌,名列前茅。
紹興十四年(1144年),在昆山堅嚴資福禪寺讀書,十年不出。曾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自號此山居士。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除任徽州司戶參軍,于此年春季抵任。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前往臨安,監(jiān)管太平惠民和劑局。
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范成大任編類高宗圣政所檢討官,兼敕令所。
隆興二年(1164年)二月,除任樞密院編修官。十二月,任秘書省正字。
乾道元年(1165年)三月,任校書郎。六月,兼國史院編修官。十一月,調(diào)任著作佐郎。
乾道二年(1166年)二月,范成大任尚書吏部員外郎。三月,被人誣陷逾越等級,遭罷職,旋即領(lǐng)宮祠官。
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被朝廷起用為處州知州。次年五月,范成大入宮回答宋孝宗趙昚的提問,陳說力的內(nèi)容包括三方面:日力、國力、人力,認為此時都被不急之務(wù)耗費,孝宗高興地采納了他的意見。七月,赴處州任。八月,抵達處州。范成大為處州創(chuàng)義役。其法規(guī)定:民以都保為單位,據(jù)役戶多少和職役情況,各家按貧富輸錢買田稱義田,以所收田谷助當(dāng)役者,民戶按次序輪流亢役。義役既行,公私都稱便。
乾道五年(1169年)五月,朝廷召范成大為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乾道(1165年—1173年)年間,規(guī)定以絹統(tǒng)計贓物數(shù)量,估價低而定罪重,范成大上奏說:“承平之時絹每匹不到一千錢,而估的價超過幾倍。紹興初年絹價遞增了五分,價錢有三千足夠了。如今絹實在貴,應(yīng)當(dāng)比當(dāng)時的價格翻一倍!壁w昚吃驚地說:“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的法令條文!庇谑墙亙r增為四千,而刑罰減輕了。 十二月,任起居舍人兼侍講,仍兼實錄院檢討官。
使不辱命
宋金簽訂隆興和議時朝廷忘了議定受書的禮儀,趙昚曾為此感到后悔。乾道六年(1170年)五月,趙昚任命范成大為起居郎、代理資政殿大學(xué)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觀使兼侍讀、丹陽郡開國公,充任祈請國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并請更定受書之儀。范成大因所奉國書僅語及陵寢事,請并載受書一事,趙昚不許。臨行前他對范成大說:“朕不敗盟發(fā)兵,何至害卿!嚙雪餐氊,理或有之!弊笙嚓惪∏湟蛄χ鲿壕徢彩苟ノ。吏部侍郎陳良佑因論不應(yīng)遣使而罷官責(zé)居筠州(今江西高安)。李燾懼而不敢行。范成大慨然而行,當(dāng)時金國的迎接使者仰慕范成大的名聲,以致效仿他戴巾幘。
到燕山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擬奏章,具體論述接受國書的儀式,把它放入懷中。范成大首次呈進國書,言詞慷慨,金朝君臣正認真傾聽時,范成大忽然上奏道:“兩朝已經(jīng)結(jié)為叔侄關(guān)系,而受書禮儀沒有確定,我這里有奏章!庇谑前巡逶谘系氖职迥贸。金世宗完顏雍大吃一驚,說:“這難道是獻國書的地方?”金朝群臣用手板擊他要他起來,范成大跪立不動,一定要把國書送上。不久,回到住所,完顏雍派伴使宣旨聽候處理。范成大一直跪著要獻上國書,金朝廷上議論紛紛,太子想殺死范成大,經(jīng)越王阻止才作罷,范成大竟然得以保全氣節(jié)而歸。九月,成大返宋。完顏雍復(fù)書拒宋所請,只許趙昚奉遷陵寢,同意歸還欽宗梓宮。范成大回國后寫成使金日記《攬轡錄》。
南宅交廣
范成大歸國后,被任命為中書舍人。最初,趙昚書寫崔寔鑄錢之案,連及士大夫《政論》賜給輔臣,范成大上奏說:“御筆書《政論》,本意在于嚴格法紀,整頓積弊。而近日大理寺議定刑罰,順次加重一級,這不是以嚴刑換取太平,而是殘酷。”趙昚稱他說的是明智的話。張說被任命為簽書樞密院事,范成大起草制書,扣留命令七天不下達,又上疏勸告,最終阻止了任命,但范成大也因此遭外調(diào)。
乾道七年(1171年),范成大以集英殿修撰出知靜江府(廣西桂林)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此即為“南宅交廣”之行。
乾道八年(1172年)臘月七日,范成大從家鄉(xiāng)吳郡(蘇州)出發(fā),南經(jīng)湖州、余杭,至富陽而入富春江,隨后經(jīng)桐廬、蘭溪入衢江,又經(jīng)信州(上饒)、貴溪、余干而到南昌,再入贛江。
乾道九年(1173年)元月十二日,范成大至臨江軍(樟樹),十四日游薌林和盤園,給范成大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幾棵大梅、古梅,晚年隱居石湖后,他就全力經(jīng)營石湖的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與梅”,并專門著有《梅譜》一卷。范成大后即入贛江支流袁水,過袁州(宜春)、萍鄉(xiāng)進入湖南境內(nèi)。泛湘江南下,至衡山,并陸行經(jīng)永州、全州。三月十日,范成大入桂林。
此次水陸路程共三千里,歷時三月,著游記一卷,取韓愈詠桂林的“遠勝登仙去,飛鸞不暇驂”詩意,取名為《驂鸞錄》。
當(dāng)時,廣西貧乏,?葵}利,漕臣又把鹽利全部取走,于是所屬縣邑有增加鹽價抑配賣給百姓的弊病,趙昚下詔恢復(fù)鈔鹽,漕司拘留鈔錢平均分給所屬各部,但錢沒按時到。范成大到廣西后,說:“有比這更至關(guān)重要的利害嗎?”上疏趙昚說:“可以強制減去漕司強取的數(shù)目,以給各郡縣使之寬裕,那么科賣抑配可以被禁止!壁w昚采納了他的意見。幾年后,廣州鹽商上書,乞求恢復(fù)客商販鹽,宰相同意他們的意見,拿出大量的銀錢幫助他們。人們多認為不好,這個意見發(fā)給有關(guān)部門討論,最終沒能改變范成大的方法。舊法規(guī)定政府所買之馬以四尺三寸為限度,趙昚下詔加到四寸以上,范成大說互市四十年,不應(yīng)該突然改變。
西入巴蜀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受任為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途中他上疏說:“吐蕃、青羌兩次侵犯黎州,而奴兒結(jié)、蕃列等尤其狡黠,輕視中國。臣應(yīng)當(dāng)教練將兵,外修堡寨,還要講明訓(xùn)練團結(jié)的方法,使人人能夠作戰(zhàn),這三方面沒有錢不行!毙⒆谫n給度牒錢四十萬緡。范成大還未就任,便由四川制置使改為管內(nèi)(成都路)制置使。范成大認為西南邊境,黎州是要地,應(yīng)增加能戰(zhàn)的士兵五千,請設(shè)置路分都監(jiān)。吐蕃入侵路線有十八條,全部修筑柵欄分別派兵戍守。奴兒結(jié)侵入安靜寨,派飛山軍一千人前往阻擊,估計他們?nèi)炀蜁优,結(jié)果果然如此。白水砦守將王文才私娶蠻族之女,常常帶人攻打邊境,范成大用重賞使蠻人互相懷疑,不久,王文才被俘獲送到治所,范成大立即殺掉了他。蜀北邊境過去有義士三萬,是本地的民兵,監(jiān)司、郡守私自役使他們,都統(tǒng)司又讓他們與大軍輪流戍邊,范成大極力阻止,此事便未施行。蜀地名士孫松壽、樊漢廣都不愿出來做官,范成大表彰他們的氣節(jié)。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到幕下,用其所長,不拘于小節(jié),其優(yōu)秀突出的上書推薦,往往揚名于朝廷,位至二府。范成大在四川與陸游以文會友,成莫逆之交。
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離任,五月底從成都萬里橋出發(fā),十月已巳進入?yún)强?蘇州)的盤門。這次的行程比較簡單:沿岷江入長江,然后一路過三峽,經(jīng)湖北、江西入江蘇,從鎮(zhèn)江轉(zhuǎn)常州、蘇州。此行有游記二卷,取杜甫“門泊東吳萬里船”意命名為《吳船錄》。與前二錄相比,此書篇幅最長,也最為后人推重。
東薄鄧海
淳熙四年(1177年)春,范成大臥病,請求奉祠。五月二十九日,離開成都。十月,返回臨安召對,趙昚命他權(quán)任禮部尚書。淳熙五年(1178年)正月,以禮部尚書知貢舉。四月,以中大夫拜官參知政事兼權(quán)監(jiān)修《國史》、《日歷》。六月,遭諫官彈劾罷免,奉命主管祠觀。淳熙七年(1180年),范成大被起用為明州知州兼沿海制置使,上奏請求罷除進獻海物及前任、魏王趙愷移用的錢幾萬緡,來減少民力的消耗,獲允準。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朝廷因范成大“治郡有勞”,任命其為端明殿學(xué)士。三月,任建康(今南京)知府。四月,范成大到任。在建康任上,他上奏調(diào)儲蓄的二十萬石米以賑饑民,并請減去租米五萬石。淳熙九年(1182年)八月,因范成大應(yīng)對旱災(zāi)、賑濟饑民有功,朝廷“轉(zhuǎn)其一官”以獎賞。十一月,特授太中大夫。水盜徐五暗中興事,號稱“靜江大將軍”,范成大將其抓獲誅殺。
淳熙十年(1183年),范成大除奏請開倉賑濟饑民外,還下令境內(nèi)驅(qū)捕飛蝗。因苦于風(fēng)眩,從夏至秋,五次請求致仕,于同年八月被任命為資政殿學(xué)士,再次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退隱閑逸
范成大致仕后,在石湖度過了長達十年較為閑適而優(yōu)裕的晚年生活,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寫下了最后的名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并于紹熙三年(1192年)左右為家鄉(xiāng)撰寫了《吳郡志》。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起任福州知州。范成大多次請辭,均未獲允,只得入朝召對,獲趙昚慰勞,并賜丹砂及手書的蘇軾詩兩首,太子趙惇(宋光宗)也賜“壽櫟堂”三大字。其后又于延和殿論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赴福州任,行至婺州(今浙江金華),稱病堅請奉祠,獲朝廷允準。其后向新即位的趙惇上陳“當(dāng)世要務(wù)”。同年,封吳郡開國侯。紹熙三年(1192年),朝廷加范成大為資政殿大學(xué)士,起知太平州。范成大多次請辭未獲準,只得于五月就任。六月,次女逝世,范成大因而辭官回鄉(xiāng)。紹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于病中自編的詩文全集完成,命其子范莘向楊萬里求《序》。秋季,范成大病重,上疏請求致仕。九月五日(10月1日 ),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朝命特贈五官。十二月十三日,歸葬吳縣至德鄉(xiāng)上沙的赤山旁。后累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2
菩薩蠻·闌風(fēng)伏雨催寒食
闌風(fēng)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
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半晌試開奩,嬌多直自嫌。
翻譯
風(fēng)吹不停,濃云陰沉,雨時斷時續(xù),寒食節(jié)馬上要來臨了。昨夜風(fēng)將櫻桃吹得凌亂不堪。雨天陰冷潮濕,我也小病剛好,是該用爐子烘烤衣物了。
我想去喚女伴麻煩她來替我畫眉,但又懶得動身,多么希望黃鶯給捎個信兒。遲疑半晌才打開梳妝盒,鏡中的容貌雖然嬌艷,但還是嫌自己不夠美麗。
注釋
闌風(fēng)伏雨:指風(fēng)雨不止。
寒食:寒食節(jié)。舊俗在清明節(jié)前一日或二日,當(dāng)此節(jié)日,禁火三天,食冷食。
狠藉:指櫻桃花敗落。
鎖窗:雕刻有花紋圖案的窗子。
薰繡衣:用香料薰華麗的衣物。
央及:請求、懇求。
流鶯:啼鶯,以其啼鳴婉轉(zhuǎn),故云。
半響:許久、好久。
奩:女子梳妝用的鏡匣,泛指精巧的小匣子。
自嫌:自己對自己不滿。
賞析
詞的上片寫由狼藉滿地的櫻桃花牽惹出思婦的一腔春愁。一陣陣的'風(fēng)雨將寒食節(jié)催來了,春天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窗外的櫻桃花昨天還開得明媚嬌艷,一夜風(fēng)雨便將花兒吹打得散亂滿地。由狼藉的櫻桃花,她想到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這飄零的春花“剛與病相宜”,恰好同自己多愁多病的身體一。多病而又寂寞無聊,更加思念遠方的丈夫。怎樣也排遣不了這種思緒,只好關(guān)起窗戶“薰繡衣”!艾嵈稗估C衣”句將閨中女子孤單寂寞、百無聊賴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得凄婉、含蓄,耐人尋味。
下片寫這位少婦越是思念丈夫,越耐不住這種寂寥,強打精神為自己梳妝打扮!爱嬅紵┡椤,她又想起了丈夫在家時閨房中的樂趣,可現(xiàn)在為她畫眉的人遠游他鄉(xiāng),她只得“煩女伴”了!爱嬅肌钡涑觥皬埑▍Q眉”。女伴不在身邊,她又得央求侍女鶯兒去請她來。緊接著,詩人用“半餉試開奩”這個極細微的動作描寫,把人物的復(fù)雜心理表現(xiàn)得逼真而細膩。女伴來了,她多么急切地想把自己打扮得姣好動人,可又害怕鏡中現(xiàn)出的自已是憔悴多愁的姿容,所以躊躕半晌,才試著打開鏡匣。沒想到鏡中人是那樣柔弱嬌美,她不免暗中欣喜,可是立即想到丈夫不在身邊,為誰梳妝呢!于是更覺尢聊,連自己也嫌她“嬌多”了。剛才的興致一下被掃盡,心又冷下來了。
創(chuàng)作背景
詞人在寒食節(jié)時,看到一位女子病起后又喜又悲,從而發(fā)出聯(lián)想,所寫的一首詞。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3
蕭蕭幾葉風(fēng)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欹枕數(shù)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驚被薄,淚與燈花落。無處不傷心,輕塵在玉琴。
翻譯
風(fēng)雨蕭蕭,落葉片片。秋夜里,數(shù)著長更,更長愁更長。這時候,斜靠在枕頭上,仰望星空。月亮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上弦,慢慢趨于圓滿。秋風(fēng)秋雨,寒涼驚心。
羅衾不耐,孤枕難忍。號角催曉,漏滴花陰。淚花伴隨著燈花,被燒成灰燼。沒有一個地方不讓人傷心,幥僦乙,也早已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灰塵。
注釋
“蕭蕭”二句:蕭蕭,風(fēng)雨聲。
長更:長夜!办フ怼
欹枕:斜靠著枕頭。蟾蜍,代指月亮。早弦,即上弦。二句亦布景,展示秋夜的上弦月。
“夜寒”二句:燈花,油燈結(jié)成花形的余燼。戎昱《桂州臘月》:”曉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爸儇菲蕖兑链睿耐猓罚骸苯膛氉允乜辗,淚珠與、燈花共落!岸湟庵^寒夜被薄,淚花伴隨著燈花,被燒成灰燼。
玉琴:琴之美稱。
賞析
《菩薩蠻·蕭蕭幾葉風(fēng)兼雨》通篇用白描的寫法,從多個方面去描寫和渲染,寫思婦的苦情。“風(fēng)兼雨”“長更”是耳聞,“蟾蜍下早弦”是眼見,“夜寒”是身體感受,“無處不傷心”是心理感受。容若將離人苦夜長,相思難解,無處不傷心的苦況寫得精細到位,末一句雅而傷,詞中女子顯然是淑女,風(fēng)格姿態(tài)不同于《古詩十九首》里的“蕩子婦”。“輕塵”兩字更將閨閣寂寥的氛圍摹寫得深細。凄婉之情溢于詞表。上片展現(xiàn)自然景象,秋天的風(fēng)雨和秋天的月。下片是社會事相,淚花和燈花。
上闕寫景。首句中,詞人描寫了凄風(fēng)苦雨下,落葉蕭蕭的景象,渲染出一種悲涼的悲涼的`氛圍。“長更”一句,從李煜《三臺令》詞中化出,寫長夜漫漫,無法入睡,詞人索性抬頭望天,不知不覺,月亮已在上弦處了,表明詞人孤臥時間之久,寂寞難耐。詞的下闕寫詞人好不容易入睡,卻因涼夜被薄驚醒,孤凄寒冷透徹心扉,不覺淚水伴著燈花淌落。滿心傷懷,更奈何,眼望去,竟是伊人昔日所彈之琴,如今古琴都蒙上了灰塵,更休提伊人如今飄然遠去了。
詞人所描之景,在古琴處停止,仿佛古琴余音,婉轉(zhuǎn)低回,回味無窮。
創(chuàng)作背景
張秉戍將《菩薩蠻·蕭蕭幾葉風(fēng)兼雨》收于《納蘭詞箋注》的愛情目錄之中,謂之思念情人或者悼念亡妻都無不可,創(chuàng)造時間不詳。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4
原文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注釋
、僭炜冢杭丛砜,鎮(zhèn)名。在今江西省萬安縣西南60里處。
、谟艄屡_:古臺名,在今江西贛州市西南的賀蘭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shù)丈”而得名。
、矍褰黑M江與袁江合流處舊稱清江。
④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為漢唐故都。這里指淪于敵手的宋國都城。
⑤可憐:可惜。
⑥無數(shù)山: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為北方淪陷國土)。
⑦畢竟東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
⑧愁余:使我感到憂愁。
、狷p鴣(zhègū):鳥名,傳說它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啼聲凄苦。
譯文
郁孤臺下這贛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
我抬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見到無數(shù)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浩浩江水終于向東流去。
江邊日晚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傳來聲聲鷓鴣。
背景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作者為南宋時期的辛棄疾。這首詞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jié)贛州、途經(jīng)造口時所作。作者登臺望遠,“借水怨山”,抒發(fā)國家興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歷史回憶,抒發(fā)興亡之感。下片抒愁苦與不滿之情。全詞對朝廷茍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一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敘來,不瘟不火,蘊藉深沉,手法實為高超。
賞析
辛棄疾此首《菩薩蠻》,用極高明之比興藝術(shù),寫極深沉之愛國情思,無愧為詞中瑰寶。
詞題“書江西造口壁”,起寫郁孤臺與清江。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萬安縣西南六十里(《萬安縣志》)。詞中的郁孤臺在贛州城西北角(《嘉靖贛州府志圖》),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shù)丈”得名!疤评蠲銥轵荩蹿M州)剌史時,登臨北望,慨然曰:‘余雖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闕一也!挠艄聻橥I!保ā斗捷泟儆[》)清江即贛江。章、貢二水抱贛州城而流,至郁孤臺下匯為贛江北流,經(jīng)造口、萬安、太和、吉州(治廬陵,今吉安)、隆興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陽湖注入長江。公元1175—1176年(淳熙二、三年)間,詞人提點江西刑獄,駐節(jié)贛州,書此詞于造口壁,當(dāng)在此時。
南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辛幼安詞》條云:“其題江西造口壁詞云云。蓋南渡之初,虜人追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還,幼安因此起興。”此一記載對體會此詞意蘊,實有重要意義!端问贰犯咦诩o及后妃傳載:建炎三年(1129)八月,“會防秋迫,命劉寧止制置江浙,衛(wèi)太后往洪州,騰康、劉玨權(quán)知三省樞密院事從行。閏八月,高宗亦離建康(今南京市)赴浙西。時金兵分兩路大舉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黃州(今湖北黃岡)渡江,直奔洪州追隆祐太后!翱、玨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薄度泵藭帯罚ńㄑ兹晔辉露眨┹d:“質(zhì)明,至太和縣(去吉州八十里。《太和縣志》),又進至萬安縣(去太和一百里。《萬安縣志》),兵衛(wèi)不滿百人,滕康、劉玨皆竄山谷中。金人追至太和縣,太后乃自萬安縣至皂口,舍舟而陸,遂幸虔州(去萬安凡二百四十里。《贛州府志》)。”《宋史·后妃傳》:“太后及潘妃以農(nóng)夫肩輿而行。”《宋史·胡銓傳》:“銓募鄉(xiāng)兵助官軍捍御金兵,太后得脫幸虔。”史書所記金兵追至太和,與羅氏所記追至造口稍有不合。但羅氏為南宋廬陵人,又曾任江西撫州軍事推官,其所記信實與否,尚不妨存疑。況且金兵既至太和,其前鋒追至南一百六十里之造口,也未始無此可能。無論金兵是否追至造口,隆祐太后被追至造口時情勢危急,以致舍舟以農(nóng)夫肩輿而行,此是鐵案,史無異辭。尤要者,應(yīng)知隆祐其人并建炎年間形勢。當(dāng)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兵入汴擄徽欽二宗北去,北宋滅亡之際,隆祐以廢后幸免,垂簾聽政,迎立康王,是為高宗。有人請立皇太子,隆祐拒之!端问贰ず箦鷤鳌酚浧溲栽唬骸敖駨姅吃谕猓乙詪D人抱三歲小兒聽政,將何以令天下?”其告天下手詔曰:“雖舉族有北轅之恤,而敷天同左袒之心。”又曰:“漢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獻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獨在!薄耳Q林玉露·建炎登極》條云:“事詞的切,讀之感動,蓋中興之一助也。”陳寅恪《論再生緣》亦謂:“維系人心,抵御外侮”,“所以為當(dāng)時及后世所傳誦!惫适贩Q隆祐:“國有事變,必此人當(dāng)之。”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窮追隆祐,東路金兵則渡江陷建康、臨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此誠南宋政權(quán)出存亡危急之秋。故當(dāng)作者身臨造口,懷想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興”,題詞于壁,實情理之所必然。羅氏所記大體可信,詞題六字即為本證。
“郁孤臺下清江水!逼鸸P橫絕。由于漢字形、聲、義具體可感之特質(zhì),尤其郁(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獨立之感,郁孤臺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臺。詞人調(diào)動此三字打頭陣,顯然有滿腔磅礴之激憤,勢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筆也。進而寫出臺下之清江水!度f安縣志》云:“贛水入萬安境,初落平廣,奔激響溜!睂懗龃艘唤ち鳎~境遂從百余里外之郁孤臺,順勢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詞境之核心也。故又縱筆寫出:“中間多少行人淚!毙腥藴I三字,直點造口當(dāng)年事。詞人身臨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國脈如縷之危,憤金兵之猖狂,羞國恥之未雪,乃將滿懷之悲憤,化為此悲涼之句。在詞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為行人流不盡之傷心淚。行人淚意蘊深廣,不必專言隆祐。在建炎年間四海南奔之際,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無數(shù)傷心淚呵。由此想來,便覺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無疑此一江行人淚中,也有詞人之悲淚呵。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遍L安指汴京,西北望猶言直北望。詞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陸沉,獨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猶杜老之獨立夔州仰望長安。抬望眼,遙望長安,境界頓時無限高遠。然而,可惜有無數(shù)青山重重遮攔,望不見也,境界遂一變而為具有封閉式之意味,頓挫極有力。歇拍雖暗用李勉登郁孤臺望闕之故事,卻寫出自己之滿懷忠憤。卓人月《詞統(tǒng)》云:“忠憤之氣,拂拂指端!睒O是。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壁M江北流,此言東流,詞人寫胸懷,正不必拘泥。無數(shù)青山雖可遮住長安,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東流。換頭是寫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則似難以指實。若言無寄托,則遮不住與畢竟二語,又明顯帶有感情色彩。周濟《宋四家詞選》云:“借水怨山!笨芍^具眼。此詞句句不離山水。試體味遮不住三字,將青山周匝圍堵之感一筆推去,畢竟二字更見深沉有力。返觀上闋,清江水既為行人淚之象喻,則東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當(dāng)喻祖國一方。無數(shù)青山,詞人既嘆其遮住長安,更道出其遮不住東流,則其所喻當(dāng)指敵人。在詞人潛伏意識中,當(dāng)并指投降派!皷|流去”三字尤可體味!渡袝び碡暋吩疲骸敖瓭h朝宗于海!痹谥袊幕瘋鹘y(tǒng)中,江河行地與日月經(jīng)天同為“天行健”之體現(xiàn),故“君子以自強不息”(《息·系辭》)。杜老《長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盜賊爾誰尊?”“浩浩終不息,乃知東極深。眾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惫时匮约耐,則換頭托意,當(dāng)以江水東流喻正義所向也。然而時局并不樂觀,詞人心情并不輕松。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痹~情詞境又作一大頓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蒼茫又具封閉式意味之境界,無異為詞人沉郁苦悶之孤懷寫照,而暗應(yīng)合上闋開頭之郁孤臺意象。正愁余,語本《楚辭·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背}哀怨要眇之色調(diào),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圍。更哪堪聞亂山深處鷓鴣聲聲:“行不得也哥哥”!肚萁(jīng)》張華注:“鷓鴣飛必南向,其志懷南,不徂北也!卑拙右住渡晋p鴣》:“啼到曉,唯能愁北人,南人慣聞如不聞!柄p鴣聲聲,其呼喚詞人莫忘南歸之懷抱耶?抑鉤起其志業(yè)未就之忠憤耶?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耶?實難作一指實。但結(jié)筆寫出一懷愁苦則可斷言。而此一懷愁苦,實朝廷一味妥協(xié),中原久未光復(fù)有以致之,亦可斷言。一結(jié)悲涼無已。
梁啟超云:“《菩薩蠻》如此大聲鏜鞳,未曾有也!保ā端囖筐^詞選》)此詞抒發(fā)對建炎年間國事艱危之沉痛追懷,對靖康以來失去國土之深情縈念,故此一習(xí)用已久陶寫兒女柔情之小令,竟為南宋愛國精神深沉凝聚之絕唱。詞中運用比興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達到比興傳統(tǒng)意內(nèi)言外之極高境界。其眼前景不過是清江水、無數(shù)山,心上事則包舉家國之悲今昔之感種種意念,而一并托諸眼前景寫出。顯有寄托,又難以一一指實。但其主要寓托則可體認,其一懷襟抱亦可領(lǐng)會。此種以全幅意境寓寫整個襟抱、運用比興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實之藝術(shù)造詣,實為中國美學(xué)理想之一體現(xiàn)。全詞一片神行又潛氣內(nèi)轉(zhuǎn),兼有神理高絕與沉郁頓挫之美,在詞史上完全可與李太白同調(diào)詞相媲美。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5
原文:
半煙半雨溪橋畔。
漁翁醉著無人喚。
疏懶意何長。
春風(fēng)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
此意陶潛解。
問我去何之。
君行到自知。
譯文
一半的煙霧一半的雨滴呈現(xiàn)在那溪水橋旁,捕魚老人喝醉酒睡著了也沒有人前去叫喚一聲更沒有人去把他晃一晃。他那懶散而不受約束的意味兒是何等的深長啊,春風(fēng)吹拂著花草還散發(fā)著幽香。
山山水水如果有什么等待的話,這其中的意味兒也只有陶淵明理解得最明朗。你若問我離開要到什么地方去,你跟著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向往的地方。
注釋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
疏懶:懶散、悠閑,不習(xí)慣于受拘束。
有待:有所期待。
陶潛(qián):即陶淵明,名潛,東晉詩人。
賞析:
據(jù)此詞原序所說,這首《菩薩蠻》當(dāng)是戲擬王安石集句詩之作。
開首二句以極自然輕盈的筆法描繪了一幅閑適悠雅的溪橋野漁圖。一片氤氳迷蒙的山嵐水霧中,是煙是雨,叫人難以分辨,真是空翠濕人衣。溪邊橋畔,有漁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闃無聲息,沒有人來驚破他的好夢!笆钁幸夂伍L,春風(fēng)花草香”,化用杜甫“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西郊》)和“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絕句二首》)這句詩。兩句詩不僅從字面看放這里十分熨貼,而且從原作的意境看,也與這首詞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詩句的媒介,將讀者導(dǎo)向了杜甫的詩境,這些詩境又反過來豐富了這首詞本身的意蘊。這樣便活畫出整個風(fēng)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詩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卻推開自己不說,而從對面著筆,將自己熱烈的感情移植到無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xiàn)“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那種人與自然交流相親、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緒。這樣,詞上下片意境相應(yīng),只將前面“疏懶意何長,春風(fēng)花草香”詞意發(fā)展為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開隱逸風(fēng)氣的陶潛,遂又隨手拈來了杜甫的另一句詩“此意陶潛解”(《可惜》),將自己對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實到對這位拋棄榮利的田園先哲的景仰上,從而挑出了全詞隱逸的主題。
杜甫感嘆生不逢時,恨不能詞的最后二句“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詩意,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他不學(xué)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塵。作者決心歸隱,但到底去何方,卻無可告,不過如隨之而去,一定會明白他的蹤跡。這一結(jié)語將上面貫串下來的情志意趣,結(jié)束得非常工穩(wěn),飄逸而含蓄。
這首詞全靠直接剝錄他人詩句而成,雖非作詞之正道,卻也頗有移花接木之妙。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6
原文: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還起舞。管領(lǐng)風(fēng)光處。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詩詞賞析:
在唐宋時期,以送春感懷為題材的詞作相當(dāng)普遍。其構(gòu)思立意,大都是抒寫男女情思,春去撩入,離愁別恨,或者惜春冶的情景。比如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多謝洛陽人。”這首春詞是用少女眼光中的暮春景象展現(xiàn)她蹙眉惜春的心態(tài)。歐陽炯的《三字令》“春欲盡,日遲遲”一首,從春盡人不歸的藝術(shù)角度,運筆隨意而著重于刻畫佳人的無限相思。至于抒發(fā)青春難駐,臨老傷春的感覺,張先的《天仙子》具有代表性。上片云:“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青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边@種時光易逝的送春感觸,寫得神韻高妙,但詞人流露出的情緒卻是深沉和憂愁的,有著無窮的感傷。張元干這首詞的藝術(shù)構(gòu)思與上兩首不同,情調(diào)曠達酒脫,可謂別具一格。
首先從詞的組織結(jié)構(gòu)來看,詞人沒有采用上景下情的框架,而緊扣送春留春的主旨,直抒情懷,一氣呵成。起句“春來春去催人老”,即寫出了作者對春去的內(nèi)心感應(yīng)。春來春去,時光匆匆易逝。這對于垂老之人,最容易引起心情的'翻騰。張先詞的“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所流露的是一種人事紛繁、朱顏易改的感傷情調(diào)。這首詞中所承接的是“老夫爭肯輸年少”。詞人雖然已是“老夫”,但是心中沒有悲感,還具有年青人的活力。正是這種不服老的自在灑脫的襟懷,才能生發(fā)出插花起舞、把酒留春的勢態(tài),使上下片一氣呵成。
其次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張元干晚年遭逢厄運,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常寄情于山水之間,但是壯志依存。作者投閑的二十余年,并未忘掉中原遺恨,但又是抱著“心存自在天,腳踏安樂地”的曠達情懷。
詞中所寫“坐中偶書”的感受,似是信手拈來,實是胸襟情懷的真實流露。值得提出的是“醉后少年狂”一句,是借用蘇軾《江城子》詞“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意趣。而“管領(lǐng)風(fēng)光處”則是化用白居易《早春晚歸》“金谷風(fēng)光依舊在,無人管領(lǐng)石家春”的詩意。此處與“插花還起舞”相連接,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的真情實感,曠達樂觀的風(fēng)貌。周頤《蕙風(fēng)詞話》卷一說:“真字是詞骨!边@首詞中性靈的流露,具有一種真實、自然之美。
這首自抒情懷的詞作,語言樸質(zhì)自然,明白曉暢!白砗笊倌昕瘢作谑馕捶痢、“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語意顯露,造句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態(tài),又不落前人窠臼。這種個性化語言的傾吐,既是時光與生命相撞擊產(chǎn)生的火花,又疑聚著詞人“坐中”瞬間的真實感受,因而富有自然的風(fēng)韻。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7
原文
晶簾一片傷心白,云鬟香霧成遙隔。無語問添衣,桐陰月已西。
西風(fēng)鳴絡(luò)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
譯文
白得叫人心驚的月光,映照在水晶簾上;我倆遙遙相隔,看不到你如云的秀發(fā),嗅不到你似霧的濃香。想問候一聲要不要多添件衣裳,卻毫無辦法;月掛西天,梧桐的樹陰已經(jīng)拉得很長。
西風(fēng)起,蟋蟀聲聲鳴響;不讓憂愁的人兒睡下;秋天還是去年的秋天,可為什么面對秋景,淚水總想流上我的臉龐?
注釋
“晶簾”:水晶簾。傷心,極言之辭。傷心白即極白。李白詞:“寒山一帶傷心碧”,皆類于此。此句謂在月光的映襯下水晶簾看上去一片白。西風(fēng)鳴絡(luò)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云鬟香霧”句:語出杜甫《月夜》:“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這是杜甫寫給妻子的`詩,容若用此亦代妻子。此句謂頭發(fā)烏黑如云,香氣似霧濃,以此代指所愛所思的女子。“無語”句,承上句,謂所思的人不再身邊,即使天氣寒冷,也無法問她要不要加衣裳,照應(yīng)了前句的“成遙隔”。“添衣”兩字,平淡深情。“桐陰”:梧桐樹陰,此句謂月已西沉,即夜色已深!敖j(luò)緯”:蟋蟀
“桐陰”:梧桐樹陰,此句謂月已西沉,即夜色已深。制衣,如斯似是習(xí)以為常,總覺得天長日久,手中好光陰無從消磨。你我似陌上戲春的孩童,看見花開花謝都惘然歡喜心無凄傷。只是今日,你離開我以后,再沒有人為我添衣,管我寒暖,而我亦失去照顧疼惜你的機會?吹靡妴幔渴且粯拥那锷。秋風(fēng)月夜,我佇立在桐陰之下。仍似去年秋,你知我為何淚欲流?生死相隔,我如此地?zé)o能為力。
“絡(luò)緯”:蟋蟀。一說紡織娘。
“只是”句:謂秋色和去年秋天相同。
去年秋時人尚在,今年秋時,風(fēng)景不改,人已不在。這闋小令所截取的,不過是生活中“添衣”這么一個細小的事。除卻“云鬟香霧”的指代,言語極平實,上下闋折轉(zhuǎn)之間也是從容淡定,然而于小處極見真情,凄婉動人之處,似是眼前梨花飛舞,細碎地散落一地,讓人心意黯然。此詞當(dāng)是康熙十六年秋之作。亦是容若小令中的經(jīng)典之作。“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钡摹坝弊指怯玫那〉购锰帲坝笔菍⒊鑫闯,想流不能流,容若將那種哀極無淚的情狀寫地極精準。一說紡織娘。“只是”句:謂秋色和去年秋天相同。
賞析
李白《菩薩蠻》詞有“寒山一帶傷心碧”,指日暮之時,山色轉(zhuǎn)深。傷心是極言之辭。傷心碧即山色深碧,傷心白即極白。后人之詞多類于此。在月光的映襯下水晶簾看上去一片白。水晶簾內(nèi)端坐的美人已然不在。全詞除卻“云鬟香霧”的指代略露艷色之外,言語極平實。如果知曉這指代是化自杜甫《月夜》,明白杜甫藏在“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后面的相思凄苦,恐怕只有艷麗之后掩飾的惘然。
細讀“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薄坝弊指怯玫那〉胶锰帲坝笔菍⒊鑫闯,想流不能流,容若將那種哀極無淚的情狀寫地極精準。
年年秋日,看時光流轉(zhuǎn),如習(xí)以為常,總覺得日久天長,看見花謝都心無凄傷。待得一日光陰流盡,才醒轉(zhuǎn)過來。秋風(fēng)蟲鳴月色深濃,仍似去年秋,你知為飄渺孤鴻?感情的付出是相互映襯的。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8
五云深處蓬山杳。寒輕霧重銀蟾小。枕上挹余香。春風(fēng)歸路長。
雁來書不到。人靜重門悄。一陣落花風(fēng)。云山千萬重。
賞析
寫景的虛實相間,是此詞的主要特點。首句寫云寫山,這原是常見的自然景象,但此中的云是“五云”,此中的山是“蓬山”,句末下一“杳”字,平添一層夢幻般的氛圍。這不禁令人想起白居易“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云起”(《長恨歌》)的詩句,那么詞中“五云”、“蓬山”是指真實的山景呢,還是借仙山之名,表現(xiàn)意念中的境象。這一似虛若實的景象傳示出迷惘之氣,顯現(xiàn)了主人公內(nèi)心的惆悵和對希望的渺茫感。接著一句對月夜的描寫較實,但作者寫霧重,寫月小,以昏淡迷朦的景色特點,創(chuàng)造了和首句相同的氛圍,虛實景象交融一體,不僅形成畫面的和諧,而且進一步映襯出主人公的悲涼心情。
寫景的虛實相間,還表現(xiàn)為以充分的想象來充實畫面。詞中兩處寫到春風(fēng),作者抓住暮春的季節(jié)特點,依據(jù)春之將逝的自然規(guī)律,產(chǎn)生出春風(fēng)歸路漫長的想象。這一想象表現(xiàn)了主人公微妙的意緒轉(zhuǎn)換,是把意識中對出行之人歸途的揣想轉(zhuǎn)化而為對春風(fēng)歸途的深沉慨嘆,語涉春風(fēng),然意在歸人。另一寫春風(fēng)的詞句“一陣落花風(fēng)”也包含著想象的成份。女子身處閨中,又是夜間,并不能實見風(fēng)過花落的景狀,這只是她根據(jù)暮春花謝的特點所產(chǎn)生的推想,這一推想固然有其邏輯上的必然性,但更透露出內(nèi)心的'無限傷感,她的孤寂,她對青春流逝的嘆息盡在這一想象之中。
以人物的主觀情感作為結(jié)構(gòu)的經(jīng)絡(luò),是這首詞寫景的又一特點。從作品的總體結(jié)構(gòu)看,上下兩片都以寫外景大景為主,云、山、風(fēng)、霧、月、雁是整個環(huán)境的主要構(gòu)成,但是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中,又分別插入“枕上挹余香”和“人靜重門悄”兩句,展示了女主人公身邊的小環(huán)境,使人物主體形象比較明朗地顯現(xiàn)在畫面中,因而增強了大景中所孕含的主觀情感的清晰度。同時,大小景兩相映照,只覺得大景更迷茫凄清,而置于其中的閨房則更深邃孤寂,進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作品的首尾構(gòu)成也頗有深意,首句和末句所寫都是云和山,物景相同,但顯示的氣氛特點和感情色彩卻不盡相同,起首以悠渺之景寫出內(nèi)心的悵惘,結(jié)句卻以云山的層疊顯出心情的沉重,兩句遙相對應(yīng),可見出人物感情的發(fā)展。這首詞以抒發(fā)情感為前提,在景色的描狀或結(jié)構(gòu)上都顯出較強的主觀隨意性,因而雖無直接言情的辭句,卻又處處可感深深的情思。
李之儀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nóng)。漢族,滄州無棣(慶云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jiān)內(nèi)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兆诔鐚幊跆崤e河?xùn)|常平。后因得罪權(quán)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dāng)涂),后遇赦復(fù)官,晚年卜居當(dāng)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9
出自唐代韋莊《菩薩蠻》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dāng)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勸君今夜須沈醉,樽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洛陽城里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xiāng)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zhuǎn)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全文賞析
第一首寫他早年在洛陽時的一段美好的遇合。當(dāng)時他為了生計和前程不得不離開這個女子,而她曾彈了一曲琵琶贈別,并叮囑他早一日回來。
這首詞是寫離別之情的。“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掩流蘇帳”,“紅樓”“香燈”“流蘇帳”所構(gòu)成的是一幅何等溫磬旖旎的背景。溫庭筠的“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倭墮低梳髻,連絹細掃眉”諸詞,說它們寄托了極為深婉的珍重愛美的情意。這首詞開端兩句表面是寫閨房情事,似頗為香艷,試想如果不是離別,在有香燈和流蘇帳的紅樓之中,該是多么纏綿旖旎的情事。但是這里的“紅樓”緊接著“別夜”,“香燈”和“流蘇帳”之間隔有“半掩”二字。在平常休息睡眠的時候,香燈是可以熄滅的,流蘇帳是可以放下來的,而香燈一直亮著,帳子也掩著,就意味著今宵是離別之夜。這兩句淺直的敘寫中,有許多矛盾的對比,所以說“堪惆悵”,就因為他們不能歡聚在有香燈的流蘇帳的紅樓之內(nèi)安眠,而內(nèi)心之中滿是離別的悲哀。把紅樓別夜寫得如此值得珍重戀惜,是直要讀到第五首的“凝恨對斜暉,憶君君不知”才會真正體會出其中的深意的。《論語》上說過:“可與言而不與之言,謂之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謂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對于詩詞的欣賞,也應(yīng)該做到不失人也不失言。對于詩詞的作者,如果他有深意,而你不理會,你便對不起他,如果是他的作品沒有深意,你要強加于他,則是你的錯誤。尤其是對于含蓄委婉的作品更應(yīng)不失人也不失言。“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殘月”有兩種解釋,一是缺月,二是西沉的月。在《花間集》中有詞云“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可以為證。只有西沉的月亮才會與人的臉平齊,溫飛卿的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也點明了破曉是行人上路之時。從別夜的香燈到清晨的殘月,都透露作者對離別前時間點滴流逝的敏感!皻堅鲁鲩T時”,到了不得不與所愛的女子相別的時候,“美人和淚辭”,這一句在句法上有三種解釋之可能,第一種解釋是美人含著淚和我相辭,第二種解釋是我含著淚與美人相辭,第三種是我與美人都含淚而辭,這三種解釋可以并存!镀兴_蠻》的牌調(diào)是每兩句押韻!芭媒鸫溆,弦上黃鶯語”中的“羽”、“語”應(yīng)是韻字,換上“金翡翠”就不押韻了,可知此處不應(yīng)是“金翡翠”,這是很簡單的辨別方法!敖鸫溆稹笔茄b飾在琵琶彈撥部位上的飾物,是翡翠鳥的羽毛,這是極言琵琶之精美珍貴。“弦上黃鶯語”是說那琵琶弦上彈出的聲音猶如那婉轉(zhuǎn)的鶯啼。晏幾道(小山)詞云:“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可知琵琶是可以傳達內(nèi)心中深刻婉轉(zhuǎn)之情意的。韋莊要寫的便不僅是臨別時美人彈奏了琵琶這件事本身,而是著重在寫琵琶弦上所傳達出來的相思之情!跋疑宵S鶯語”是說琵琶彈奏的如鶯啼婉轉(zhuǎn)的聲音都是多情的叮嚀敘述,說的是什么?就是下邊一句:“勸我早歸家”,何以要早歸家?那理由非常充足,就是因為“綠窗人似花”,有如花般的美人在家中等待,你難道能不早歸家嗎?!花的生命是短暫的,一個女子的美貌也難以持久,如果你還想見到如花的人,就該早點歸來,若是晚了,既便你回來以后那人依然還在,可已經(jīng)沒有如花的美貌了。王國維寫過兩句詞:“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蔽覛v盡了天涯離別之苦,沒想到回來以后,花已經(jīng)這般的零落。總結(jié)起來,這第一首詞寫的都是離別珍重的感情,對于這首詞所傳達出的這種情感,當(dāng)以后講到第五首時,我們會有更深的體會。
第二首寫他到了江南,七八年中他求仕求食,行程萬里,依然一無所獲。人人都說江南好,在韋莊眼里,江南最好的莫過于那些胳膊雪白的賣酒女郎了?墒撬睦飬s惦著家鄉(xiāng),一心想回去,而北方此時正處于戰(zhàn)火之中。所以江南人勸他: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人人盡說江南好”,是與第三首詞的“如今卻憶江南樂”對應(yīng)的,“人人盡說”,這其間所隱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認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說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別人的勸說之辭,遠游的人就應(yīng)該在江南終老!爸缓稀,合者,該也,在江南是一個游人客子,而卻勸在江南終老,因為韋莊是在中原一片戰(zhàn)亂中去江南的,當(dāng)時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婦吟》中所描寫的是“內(nèi)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在這種情況下,江南人才這樣勁直的勸他留下來。下面則是對江南好的細寫,說江南確實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風(fēng)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綠,比天色的碧藍更美!爱嫶犛昝摺笔墙仙钪,在碧于天的江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和中原的戰(zhàn)亂比較起來,是何等的閑適自在。更進一步,江南又何嘗只是風(fēng)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壚,一作“罏”,又作“爐”,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云:“買酒舍乃令文君當(dāng)爐”。江南酒壚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攘袖舉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下面的“未老莫還鄉(xiāng)”,這么平易的五個字卻有多少轉(zhuǎn)折,佛經(jīng)上說“才說無便是有”,說“莫還鄉(xiāng)”實則正由于想到了還鄉(xiāng),他沒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囑口吻的“莫”字,細細地品味,表現(xiàn)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說“莫還鄉(xiāng)”是叮嚀囑咐的話,是你想還鄉(xiāng),而現(xiàn)在卻有不能還鄉(xiāng)的苦衷,“還鄉(xiāng)”是一層意思,“莫”是第二層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層意思,因為人沒有老,在外漂泊幾年也沒有關(guān)系,這里再回頭看“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么贊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了。
第三首寫的是“如今”——也就是他在西蜀的時候,這時他已經(jīng)老了,唐王朝也已經(jīng)滅亡了。不要說家鄉(xiāng)了,就連江南也成了永遠的過去。他的記憶中是“滿樓紅袖招”,可當(dāng)時他并沒有被這些“紅袖”招去,所以“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也算是彌補當(dāng)時的遺憾吧。
“如今卻憶江南樂”,“如今”是跟從前做對比的,是說我現(xiàn)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處,“卻”是反對之詞,“如今卻憶”四個字一筆勾銷了當(dāng)年的“人人盡說江南好”,再次突出他當(dāng)時并沒有認為江南好的'意思,據(jù)此也可以肯定這首詞是離開江南之后寫的。當(dāng)時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為快樂,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紅樓別夜”的中原,都在那“勸我早歸家”的美人,所以對那風(fēng)景如畫的江南,壚邊似月的酒女都并沒產(chǎn)生絲毫的留戀。但等他離開了江南,反而卻回憶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當(dāng)時年少春衫薄”,多數(shù)的詞所傳達的感發(fā)的力量不是靠形像,而是靠敘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賦的筆法!按荷辣 比志褪切蜗瘢瑢懮倌甑墓饩爸篮煤涂蓱涯。李商隱有過兩句詩:“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為陪襯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質(zhì)料的輕快和色澤的鮮明的形像,那使芳草都嫉妒的這樣的明快充滿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像!膀T馬倚斜橋”,更是形像,怎樣描寫男青年的英武瀟灑,西方文學(xué)作品里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像就是所謂的白馬王子,中國也有類似的傳統(tǒng),白居易的詩:“郎騎白馬傍垂楊,妾折青梅倚短墻,墻頭馬上遙相望,一見識君即斷腸。”這位中國青年騎的也是白馬。韋莊“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也是寫的這樣的男女之間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視他們共同所寫的這種遇合的傳統(tǒng),這種遇合都同時有一種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你最好的年華,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這種可貴的遇合。“騎馬倚斜橋”是英武與瀟灑的結(jié)合,“騎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橋”是風(fēng)流瀟灑的一面,“滿樓紅袖招”是說滿樓的女子都為之傾倒。韋莊的這兩句詞是說他當(dāng)年何嘗沒有才華,何嘗沒有遇合,何嘗沒有人賞愛,然而他那時對滿樓的紅袖鐘情嗎?真的看重那些人嗎?他沒有,因為他第一句就寫的是“如今卻憶江南樂”,所以他所說的“滿樓紅袖招”都是反面的陪襯,是說我當(dāng)年有那樣的年華、遇合、賞愛,但我沒有看重這些,而這一切現(xiàn)在都過去了。
至此為止,寫的都是對江南往昔的回憶。下半闋“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二句,一則可能仍是寫回憶中的情事,再則也可能是寫今日之情事,有兩種可能,也可以兼指!按淦痢笔氰傆恤浯涞钠溜L(fēng),“金屈曲”是屏風(fēng)上的金屬環(huán)紐,用“翠”“金”二字,意在寫明環(huán)境之美!盎▍病痹诠湃嗽娫~中,不單是指自然界的花叢,廣義的還指如花的女子,他說我當(dāng)年面對“滿樓紅袖招”都沒有鐘情,而現(xiàn)在要能再有像當(dāng)時那樣的遇合,“此度見花枝”,我便將要“白頭誓不歸”了,“誓”表示其態(tài)度之?dāng)嗳粓詻Q。“白頭誓不歸”這句與前首的“未老莫還鄉(xiāng)”是鮮明的對比,當(dāng)年是說沒有年老還可以暫時不回故鄉(xiāng),真正意思是說年老時一定要回鄉(xiāng)。
第四首寫他與西蜀主人對飲,為了不讓自己沉浸在回憶的痛苦中,還是一醉方休的好。
這首詞頭兩句說“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下半首又說“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四句之中竟有兩個“須”字,兩個“莫”字,口吻的重疊成為這首詞的特色所在,也是佳處所在,下面寫“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又表現(xiàn)得冷漠空泛。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勸客之語,一個“今夜”,一個“明朝”具有沉痛的含義,是說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說起明天的事情。人是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是未來希望的寄托,可是他現(xiàn)在用了一個“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你千萬別提起。為什么莫話明朝事呢?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訴說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這里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這是主人勸客之詞,如果聯(lián)想到他的“紅樓別夜”的美人勸他早歸家,則當(dāng)時他的希望原當(dāng)在未來,在明天,明天回去可以見到他“綠窗人似花”的美人,而現(xiàn)在主人勸他“尊前莫話明朝事”,是明天絕無回去的希望了!罢渲刂魅诵,酒深情亦深”,縱然是對紅樓別夜的美人還是這般的鍾情和懷念,但是沒有再見的希望,我就珍重現(xiàn)在熱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為主人敬給我的酒杯是深的,主人對我的情誼也是深的。李白有首詩是這樣寫的:“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蘭陵的美酒散發(fā)著郁金花的香氣,白玉碗中的酒漿閃泛著琥珀般的光澤,只要主人能使我沉醉,我就忘記了什么地方是他鄉(xiāng)。一般人只知道欣賞李白詩瀟灑飛揚的一面,其實李白詩也有非常沉痛的一面,李白寫飲酒的詩最多,而且多與“悲愁”聯(lián)系在一起,像“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都屬此類。在韋莊這二句寫的主人勸酒之情中,也隱含了深重的悲哀。下半闋的“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我以為此處乃是客人自勸之詞,我憂愁的是像今晚這般歡飲的春夜非常短暫,我不再推辭說你又將我的酒尊斟得太滿!坝鼍魄液呛恰,“呵呵”是笑聲,如果你認為是真的歡笑就錯了。因為“呵呵”兩個字只是空洞的笑的聲音,沒有真正歡笑的感情,韋莊所寫的正是強做歡笑的酸辛。如果你再不珍惜今天“春漏短”的光陰,今天的歡笑,今天這“酒深情亦深”的感情,明天也都不會再存在了。唐朝滅亡,當(dāng)時的韋莊已經(jīng)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了,所以他說“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第五首是對全組詞的總結(jié):現(xiàn)實是“洛陽才子他鄉(xiāng)老”,而這位在他鄉(xiāng)老去的才子并沒有忘記他早年的戀人。當(dāng)他看見桃花春水上成雙成對的鴛鴦,便想起那個遠方的心上人,可是對方知道這一切嗎?
這第五首詞是全組五首詞的總結(jié),是對紅樓別夜的回憶。這第五首詞可分為兩層意思來看:一是果然懷念的是紅樓別夜真正的女子;二是有喻托的含義。按第一層意思來講,可能是他在洛陽時確有一段遇合,因此而懷念洛陽的春光,更何況韋莊又真的見過洛陽的春光,《秦婦吟》的開頭就曾說“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是洛陽之春光果然美好,使人追懷憶念?墒钱(dāng)年的“洛陽才子”卻是“他鄉(xiāng)老”了,再也沒有回到洛陽去,而且以后也絕無回去的希望了。王建在蜀稱帝以后,與篡唐的朱溫成為對立的國家,韋莊因此便只能終老他鄉(xiāng),但他卻執(zhí)著地懷念著故鄉(xiāng),“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zhuǎn)迷”,洛陽城外的魏王堤上遍種楊柳,白居易曾這樣加以描寫說:“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春天還沒來而卻已經(jīng)使人有了春天的情思的,正是魏王堤上柔弱無力地垂拂的楊柳。韋莊這首詞開端四句,一方面是寫洛陽,一方面是寫他鄉(xiāng),“洛陽城里春光好”,“柳暗魏王堤”是洛陽;“洛陽才子他鄉(xiāng)老”,“此時心轉(zhuǎn)迷”是他鄉(xiāng),“洛陽城里春光好”是昔日,“此時心轉(zhuǎn)迷”是今日,四句是兩兩對比的呼應(yīng),都是今日此時對洛陽的回憶。我記得當(dāng)年的洛陽“柳暗魏王堤”,“暗”者是茂密的樣子,想起魏王堤上的柳樹,那千條萬縷的柳絲在我心中喚起了相思懷念的凄迷之情,所以說“此時心轉(zhuǎn)迷”。下半闋的“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又用了一個“春”字,代表著又一個春天的到來,但這句的春卻已經(jīng)不再是洛陽之春,而是今日此時在成都的春天了,杜甫當(dāng)年寫成都的景色,曾說“春流泯泯清”,韋莊所用的“淥”字也是清澈的意思,他說清澈的春水兩旁開滿桃花,杜甫在《江畔獨步尋花》一詩中也會描述過成都春天這種美麗的景色,他說是“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水上鴛鴦浴”也是當(dāng)年成都的景致之一,杜甫在成都也曾寫過“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當(dāng)然,韋莊用“鴛鴦”二字除寫實外,也有象喻之意,鴛鴛是成雙成對的,代表著相思的感情,韋莊看到水上的鴛鴦,就引起了他對故鄉(xiāng)故人的懷念之情!澳迣π睍煛,是說我內(nèi)心之中凝聚著不可排解的愁恨,“凝”是深發(fā)不散,不是短暫的愁恨,不是一時片刻的愁恨,而是深心凝聚著的愁恨。面對著落日的斜暉,“斜暉”也有兩層含意,一是果然是在黃昏的時候,黃昏最易觸動人們的相思懷念。二是象喻的意思,斜暉代表著一個王朝的敗亡消逝。辛稼軒的“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便有這層托喻之意。古人常說的落日、斜陽,都是慨嘆一個朝代的衰亡。而末句“憶君君不知”,則一下子打回到開頭的“紅樓別夜”的美人,他說你難道以為我說了“白頭誓不歸”,就真的不想念你了嗎?其實我何嘗不對你時時牽掛懷念,只是“憶君君不知”罷了。對他人的思念是需要以行動來加以證明的,不能只憑口說,而韋莊是不能用行動來向紅樓別夜的美人證明他的懷念了,所以他這五個字寫得極為沉痛,而聯(lián)系到前面的“勸我早歸家”一句美人的惜別之言,則更見其可悲了。韋莊這五首詞是同時可以有兩層含義的,第一層可以說他所寫的只是跟一個現(xiàn)實的女子離別的相思懷念,因為他畢竟漂泊江南,終老蜀中而不能重返中原與所愛之人重聚了。同時更可注意的是他可能還結(jié)合有兩層托喻之意,是暗寫對于唐朝故國的一份忠愛的感情,因為唐朝最后的滅亡是在洛陽,因為據(jù)《舊唐書·昭宗紀》所載,天佑元年正月朱溫曾脅遷唐都于洛陽,八月遂弒昭宗而立昭宣帝,未幾朱溫遂篡唐自立,所以唐朝最后的滅亡是在洛陽發(fā)生的,韋莊這首詞最后點明洛陽,以歷史背景和作者身世而言,其有托喻之意,自然是十分可能的。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10
銀河宛轉(zhuǎn)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
天憎梅浪發(fā)。故下封枝雪。深院卷簾看。應(yīng)憐江上寒。
譯文
河水曲折,河水彎彎,飛鷺雙雙對對,在那碧波上回旋。哪兒有他乘坐的歸舟?在夕陽的余暉里,我獨立江邊小樓。上天都憎恨梅花,開得太多太盛,用大雪封蓋梅的枝頭。在幽凄的'深院,卷簾看外邊,真痛惜寒江上正在歸來的那條船。
注釋
銀河:天河。借指人間的河。
浪發(fā):濫開。
賞析
此詞詠梅雪,而實為抒羈旅別情,并暗含飄零不偶之慨。首句大筆渲染,雪岸蒼茫,隨江蜿蜒,狀如銀河,"三千曲"極言其逶迤不絕。第二句呈現(xiàn)一幅臘去春盡的景色,晴光淑氣,凜冽中透露出生機。由此引發(fā)出歸思,化用柳永《八聲甘州》的詞,語淡情濃,耐人尋味。下片由雪下梅引出閨思。上天討厭梅花的縱情開放,所以降大雪將花封蓋。你卷簾既見院里雪下之梅,當(dāng)知江上寒中之我,你我心照可矣。表達了相思之苦。全詞八句,可謂句句景,亦句句情,景中寓情,情以景見。上下呼應(yīng)而無痕,情景渾融而莫辨,既工巧而又渾成,工巧之至,即為渾成。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詠梅雪,而實為羈旅別情之作,其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有人說作于周邦彥入太學(xué)時期,但沒有確證。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兆跁r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11
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沉
韋莊〔唐代〕
原文: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鑒賞:
這首詞頭兩句說“勸君今夜須沈(沉)醉,短前莫話明朝事”,下半首又說“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四句之中竟有兩個“須”字,兩個“莫”字,口吻的重疊成為這首詞的特色所紅,也香佳處所紅,下面寫“遇酒莫呵呵,人生能幾何”,又表現(xiàn)得冷漠空泛。有的選本因為這重疊和空泛而刪去了這首詞,葉嘉瑩教授認為這實際上等于割裂了一個完整的生命進程,都香未能體會出這首詞真正好處的緣故。
“勸君今夜須沈醉,短前莫話明朝事”,香深情的主人的勸客之語,一個“今夜”,一個“明朝”具有沉痛的含義。這兩句香說: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說起明天的事情。人香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香未來希望的寄托,可香他現(xiàn)紅用了一個“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千萬別提起!澳捗鞒隆,那必然香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訴說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這里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這香主人勸客之詞,如果聯(lián)想到他的“紅樓別夜”的美人勸他早歸家,則當(dāng)時他的希望原當(dāng)紅未來,紅明天,明天回去可以見到他“綠窗人似花”的美人,而現(xiàn)紅主人勸他“短前莫話明朝事”,香明天絕無回去的希望了!罢渲刂魅诵模粕钋橐嗌睢,意思香說:縱然香對紅樓別夜的美人還香這般的鍾情和懷念,但香沒有再見的希望,我就珍重現(xiàn)紅熱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為主人敬給我的酒杯香深的,主人對我的情誼也香深的。李白有首詩香這樣寫的:“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香他鄉(xiāng)!贝笠庀悖禾m陵的美酒散發(fā)著郁金花的香氣,白玉碗中的酒漿閃泛著琥珀般的光澤,只要主人能使我沉醉,我就忘記了什么地方香他鄉(xiāng)。一般人只知道欣賞李白詩莊灑飛揚的一面,其實李白詩也有非常沉痛的一面,李白寫飲酒的詩最多,而莫多與“悲愁”聯(lián)系紅一起,像“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都屬此類。紅韋莊這二句寫的主人勸酒之情中,也隱含了深重的悲哀。
下半闋的“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葉嘉瑩認為此處乃香客人自勸之詞:我憂愁的香像今晚這般歡飲的春夜非常短暫,而不會以你把酒杯斟得太滿作為推托之辭。“遇酒莫呵呵”,“呵呵”香笑聲,如果讀者認為香真的歡笑就錯了。因為“呵呵”兩個字只香空洞的笑的聲音,沒有真正歡笑的感情,韋莊所寫的正香強做歡笑的酸辛。他說:如果你再不珍惜今天“春漏短”的光陰,今天的歡笑,今天這“酒深情亦深”的感情,明天也都不會再存紅了。唐朝滅亡,當(dāng)時的韋莊已經(jīng)香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了,所以他說“遇酒莫呵呵,人生能幾何”。
韋莊
韋莊(約836年-約910年),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yīng)物四世孫。韋莊工詩,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并稱“溫韋”。所著長詩《秦婦吟》反映戰(zhàn)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dāng)時頗負盛名,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并稱“樂府三絕”。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輯其詞作為《浣花詞》!度圃姟蜂浧湓娙僖皇。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12
困花壓蕊絲絲雨,不堪只共愁人語。斗帳抱春寒,夢中何處山。
卷簾風(fēng)意惡,淚與殘紅落。羨煞是楊花,輸它先到家。
注釋
斗帳:小帳。形如覆斗,故稱。
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氣候。
卷簾:卷起或掀起簾子。
殘紅:凋殘的花,落花。
注釋
斗帳:小帳。形如覆斗,故稱。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氣候。
卷簾:卷起或掀起簾子。
殘紅:凋殘的花,落花。
鑒賞
這是一首閨怨詞。人在愁緒中,雨是借以訴請的最佳友伴。首句“困花壓蕊絲絲雨”,真切地寫出春雨的綿長輕潤。但這絲雨“困”花“壓”蕊,原來也像是了解了閨中女子的愁腸,一任默默地飄灑相伴!岸穾けТ汉保股盍巳嗽诩t羅繡帳里卻不能成寐,便更覺得春夜的清寒!氨А,寫出閨中人之孤單無助,惟有抱“春寒”而已!皦糁泻翁幧健保氉詫,夢里山重水遠,并不能遇見自己所思念的'人。下片,“卷簾風(fēng)意惡”,因心事凄迷,便覺得連吹卷起珠簾的風(fēng)也欺悔人。這是以“我”之眼觀物的寫法,此語看似極無理,實則極含情。惟究詞人心緒何以如此之壞,“淚與殘紅落”拖出了并不難猜的謎底:原來是看流水逝花,嘆歲月流轉(zhuǎn),恐年華不再,故而淚與殘紅落。結(jié)句乃把一段心事,付與自由飄舞的楊花,盼著遠人也如楊花般早日回家。全詞格調(diào)清新秀雅,雖寫一般閨情,而不一味抑郁不歡,能于詞中獨賦一種綿渺深情,令人味之而意愈長。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13
菩薩蠻·玉皇宮殿高無
洪亮吉〔清代〕
原文
玉皇宮殿高無極,東西龍虎更番值。天上事偏多,仙人鬢亦皤。
麻姑空一笑,偶自舒長爪。掐破碧桃花,花光照萬家。
賞析
古代詩歌中,向有“游仙”一體,常借描述神仙境界,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亦有借以表現(xiàn)男婦愛情或政治生活的。遠自晉郭璞的《游仙詩》,近到龔自珍的《小游仙詞》,都是此體的代表作品。南朝梁鐘嶸《詩品》評郭璞云:“《游仙》之作,詞多慷慨,乖遠玄宗!耸强矇霸亼,非列仙之趣也!焙笕艘捕家詾槠浯_系“有托而言”。至于龔的《小游仙詞》,論者更以為是“既談?wù)乒剩从嘘P(guān)清朝軍機處的遺聞軼事),也抒感慨(即龔氏幾次考軍機章京均告落選的憤懣之情)”(參見近人劉逸生《龔自珍詩選》)。洪亮吉這首詞,雖然未標“游仙”之題,但從內(nèi)容看,也屬此體,而且也是借天宮生活,仙人舉止來表達某種政治寄托。
這首詞收在《更生齋詩余·冰天雪窖詞》中。詞集自序云:“歲戊午(清嘉慶三年,1782)自京邸乞假回,東箱無事,輒填至數(shù)十闕。及自塞外回里,亦時時作之。遂滿一卷,名曰《冰天雪窖》”,從其后言之也。從集中的`編次看,此詞排在“時欲乞假南回”的幾首詞之間,可以推斷,它作于洪氏寫出“力陳內(nèi)外弊政”的奏疏前不久。當(dāng)時,詞人五十三歲,已任翰林院編修,又出任貴州學(xué)政,期滿返京,充咸安宮總裁,在上書房行走。此時他似乎頗為春風(fēng)得意,但又屢有歸志。據(jù)惲敬《前翰林院編修洪君遺事述》:“君初第時,大臣掌翰林院者網(wǎng)羅人才以傾動聲譽。君知其無成,欲早自異,遂于御試《征邪教疏》內(nèi)力陳中外弊政,發(fā)其所忌!边@也許只是個表面現(xiàn)象,而關(guān)鍵在于洪亮吉是個有見識、有抱負、有責(zé)任感、正義感的知識分子,他目擊當(dāng)時官僚制度的腐敗、經(jīng)濟的危機以及苗民、白蓮教民的起義,不肯默爾而息,當(dāng)“立仗馬”,所以早就醞釀著要冒風(fēng)險出來說話,寧可丟官回老家。應(yīng)考作疏,不過是適逢其全罷了。因其疏中慷慨陳辭,無所忌諱,被“抑置三等”。這就是此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或者說是“本事”。
現(xiàn)在我們具體來談詞的正文!坝窕蕦m殿”分明是指當(dāng)時朝廷;“無極”者,“天高皇帝遠”也!皷|龍西虎”,猙獰可怕。這是皇帝左右的權(quán)貴、親信;“更番值”,無疑是把持朝政、輪流坐鎮(zhèn)了。“天上事偏多”二句點出了朝中矛盾重重,危機四伏,連逍遙自在的“仙人”也要愁白了頭發(fā)!跋扇恕敝刚l?可以是泛指朝中的有識之士,也不妨看作詞人的自喻。他供職翰林院,屬于“詞臣”和“閑官”,仿佛是天上的“散仙”。他雖無言事之責(zé),決策之權(quán),但由于憂國傷時,不禁愁思滿懷,大有“區(qū)區(qū)之心,不能自已”(見洪我以后所作的《極言時政啟》)之慨。上片全寫天上情事,頗有點戲劇性和幽默感。
下片由前面泛說的“仙人”具體到了“麻姑”。她是有名的仙女,曾多次看到滄海桑田的變化,她的手指纖細似鳥爪,有人想讓她來搔背癢,結(jié)果吃了苦頭。這里說她粲然一笑,輕舒長爪,掐破碧桃花,讓美艷的花光照遍千家萬戶。假如我們對上片的理解可以成立的話,那么這里應(yīng)是表明作者不能再保持沉默,無所作為了。他將傲然一笑,無所顧忌地去揭一揭時弊,捅一捅“馬蜂窩”。事情未必有成,所以用個“空”字;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所以用個“偶”字。但不管怎樣,總能引起點轟動,沖破“萬馬齊喑”的沉悶空氣。所以結(jié)拍以樂觀自豪的調(diào)子唱出“掐破碧桃花,花光照萬家”。下片集中寫麻姑,設(shè)想甚奇,可稱“神來之筆”。
由于此詞采用的是游仙詩的形式,因此詞中的情事都比較朦朧,在理解上不宜過分落實。但結(jié)合其創(chuàng)作背景看,說詞中有作者自己在,有一定“本事”在,該不是牽強附會。從藝術(shù)角度說,它形象生動,構(gòu)想神奇,充滿浪漫主義的情調(diào),堪稱古代游仙詩詞中的佳作。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經(jīng)學(xué)家、文學(xué)家。初名蓮,又名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晚號更生居士。陽湖(今江蘇常州)人,籍貫安徽歙縣。乾隆五十五年科舉榜眼,授編修。嘉慶四年,上書軍機王大臣言事,極論時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詔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釋還。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駢體,與孔廣森并肩,學(xué)術(shù)長于輿地。洪亮吉論人口增長過速之害,實為近代人口學(xué)說之先驅(qū)。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14
風(fēng)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沈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詩詞賞析:
“春猶早”是說春天剛到,雖然陽光還較微弱,但風(fēng)已變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樣剛猛,天氣已漸漸暖和起來。南方早春人們換著夾衫,欣喜萬分。三、四兩句接寫晝寢醒后。“覺微寒是因為剛剛”睡起“,仍扣早春。鬢發(fā)上插戴的梅花已經(jīng)殘落。冬去春風(fēng)閑適恬靜,情緒基調(diào)是歡欣的。
下片轉(zhuǎn)寫思鄉(xiāng),情調(diào)突變。“故鄉(xiāng)何處是”不僅言故鄉(xiāng)邈遠難歸,而且還含著“望鄉(xiāng)”的動作,也就是說,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頸北向,遙望故鄉(xiāng)。“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話,卻極深刻沉痛。借酒澆愁,說明只有醉鄉(xiāng)中才能把故鄉(xiāng)忘掉,清醒時則無時無刻不思念故鄉(xiāng)。“忘”正好表明不能忘。這里正話反說加一層轉(zhuǎn)折,把此意表現(xiàn)得更加強烈:正因為思鄉(xiāng)之情把作者折磨得無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暫時忘卻,可見它已強烈到何種程度。而作者之所以會有“忘”的'念頭和舉動,不僅是為了暫時擺脫思鄉(xiāng)之苦,還同回鄉(xiāng)幾乎無望有關(guān):如果回歸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會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鄉(xiāng)無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覺得不如忘卻。真是不敢想?yún)s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記起。這種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環(huán)往復(fù),不會完結(jié)。結(jié)尾二句具體描寫上句的“醉” 字!俺了奔闯料愕膭e稱,是一種名貴的熏香。睡臥時所燒的熏香已經(jīng)燃盡,香氣已經(jīng)消散,說明已過了長長一段時間,但作者的酒還未醒,可見醉得深沉;醉深說明愁重,愁重表明思鄉(xiāng)之強烈。末句重用“消” 字,句調(diào)圓轉(zhuǎn)輕靈,而詞意卻極沉痛。不直接說愁,說思鄉(xiāng),而說酒,說熏香,詞意含蓄雋永。清照生當(dāng)宋金對峙之際,她主張抗戰(zhàn),切望收復(fù)失地,對故鄉(xiāng)的刻骨懷念,即包含著對占領(lǐng)故鄉(xiāng)的金國統(tǒng)治者的憤恨,對因循茍且、不思收復(fù)失地的南宋統(tǒng)治者的譴責(zé),滲透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 篇15
原文:
菩薩蠻·落花迤邐層陰少
宋代: 沈蔚
落花迤邐層陰少,青梅競弄枝頭小。紅色雨和煙,行人江那邊。
好花都過了,滿地空芳草。落日醉醒問,一春無此寒。
注釋:
落花迤(yǐ)邐(lǐ)層陰少,青梅競弄枝頭小。紅色雨和煙,行人江那邊。
迤邐:曲折連綿。紅色雨和煙:形容落花在夕陽輝映中的'景色。
好花都過了,滿地空芳草。落日醉醒問,一春無此寒。
賞析:
這首詞著意描寫暮春景色。落紅如雨,青梅似豆。斜陽夕照,遍地芳草。而醉醒之間,“好花都過”,春光已暮。全詞通過景物的描繪,委婉含蓄地抒寫詩人的惜春情懷。清新和婉,平易自然。
【《菩薩蠻》的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2-18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01-17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03-09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09-03
菩薩蠻·春閨原文及賞析12-17
菩薩蠻的原文賞析及翻譯07-27
菩薩蠻·春閨原文賞析10-17
(精品)菩薩蠻原文及賞析02-17
[集合]菩薩蠻原文及賞析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