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峽》原文及賞析
《三峽》原文及賞析1
三峽原文:
三峽
酈道元 〔南北朝〕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釋:
、偃龒{:指位于湖北、重慶這兩個省份之間的一段長江上游部 分,總長度約二百公里,是從上至下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合 稱。②略無:一點兒也沒有,完全沒有。略,一點兒。③闕:通假 字,通“缺”,空缺,中斷。④嶂:屏障,在文中用來形容山峰像屏 障一樣高聳險峻。⑤自非:同“若非”,如果不是。⑥亭午:晌午, 正午,中午。⑦夜分:子夜,午夜,半夜。⑧曦:日光,古文中多為 單音節(jié)詞,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此處便指太陽。⑨陵:山丘,小山包,
丘陵。⑩沿:順流而下,文中指順流而下的船只。?溯(“):與 “沿”相對,逆流而上,文中指逆流而上的船只。?或:表假設,偶 爾,有時。?王命:皇上的詔令,同“皇命”,一指圣旨。?宣:傳 達,昭告,宣告,宣布。?白帝:城池名,在今重慶奉節(jié)東。?雖乘 奔御風,不以疾也:這樣的話,如果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駕飛奔 的快馬,駕馭疾風,也不一定會被認為是比行船快。?素湍:白色的 急流。素,白色的。湍,流速很快的水,一指急流。?清榮峻茂:均 是形容詞的活用,可譯為“水清,樹榮,山高,草盛'一指三峽的美 好自然景色。?晴初:天剛剛放晴。⑩霜旦:有霜的清晨,下了霜的 早晨。?屬引凄異:指(猿聲〉接連不斷,讓人感覺怪異凄涼。屬, 連續(xù),連接。弓I,延續(xù),綿長。?哀轉(zhuǎn)久絕:形容猿叫聲悲哀婉轉(zhuǎn), 很久才消失。絕,斷絕,停止,消失。?三聲:虛指,多聲,幾聲。 @裳((^叩):衣裳。
三峽拼音解讀:
zì sān xiá qī bǎi lǐ zhōng ,liǎng àn lián shān ,luè wú què chù 。zhòng yán dié zhàng ,yǐn tiān bì rì ,zì fēi tíng wǔ yè fèn ,bú jiàn xī yuè 。
zhì yú xià shuǐ xiāng líng ,yán sù zǔ jué 。huò wáng mìng jí xuān ,yǒu shí cháo fā bái dì ,mù dào jiāng líng ,qí jiān qiān èr bǎi lǐ ,suī chéng bēn yù fēng ,bú yǐ jí yě 。
chūn dōng zhī shí ,zé sù tuān lǜ tán ,huí qīng dǎo yǐng ,jué yǎn duō shēng guài bǎi ,xuán quán bào bù ,fēi shù qí jiān ,qīng róng jun4 mào ,liáng duō qù wèi 。
měi zhì qíng chū shuāng dàn ,lín hán jiàn sù ,cháng yǒu gāo yuán zhǎng xiào ,shǔ yǐn qī yì ,kōng gǔ chuán xiǎng ,āi zhuǎn jiǔ jué 。gù yú zhě gē yuē :“bā dōng sān xiá wū xiá zhǎng ,yuán míng sān shēng lèi zhān shang 。”
相關翻譯
一葉扁舟,順流而下,700里的三峽風光盡覽眼中,兩岸青山巍峨 而連綿,毫無藕斷絲連的牽扯,渾然一體。縱目遠眺,層層疊疊的山 峰,猶如一簾屏風懸掛天間,遮蔽了遠方的藍天與太陽。如若不是晌 午便難見太陽;如若不是子夜,便看不見月亮高掛銀河。
荷花初露芳香,峽里人便知夏季臨至,冰雪消融大半,江水暴 漲,漫上兩岸的山嶺,阻斷了航路。在那時,無論你是順流而下,抑
或溯流而上,小小的船只都被阻絕,停滯不前。但有時遇到皇帝的詔 令,亟須火速傳達,皇命難違,早晨起身于白帝城,乘蕩急流,傍晚 時分即可抵達江陵,估算著這兩地相距〗200多里,縱使騎著奔馳的快 馬,駕馭疾風而行,也不如船行這么快啊。
春冬季節(jié),就可以看那白色的湍流,回旋著清波;碧螺般的深 潭,映襯得兩岸石壁山水,五色交輝,倒影泛起層層漣騎。遠方,巍 峨高聳的山峰上,各種奇形怪狀的柏樹,競相生長。巖石山澗中,懸 掛的一川瀑布沖蕩其間,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每逢秋雨初晴或者寒露霜降的時候,樹林山澗寂靜幽邃,而又常 有猿猴于高處長嘯,聲音綿續(xù)延長,怪異中夾帶絲絲凄涼,在這空蕩 的山谷里傳出回聲,那猿啼悲哀婉轉(zhuǎn),良久才消散。因而這兒打魚的 人在歌謠里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相關賞析
名句賞析: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由于“兩岸連山,略無缺處”,三峽江道迂曲,水勢湍急,是著名 的險境。在古代的簡易條件下,漁者或行人乘舟經(jīng)過此地,都不能不 臨其境而提心吊膽,而此地偏偏多猿,猿聲凄異哀轉(zhuǎn),又是“空谷傳 響”,回聲相蕩,由此及彼,至于“哀轉(zhuǎn)久絕”。在行人志疋心靈的火
花閃現(xiàn)時,就不能不產(chǎn)生驚懼之情,從而備感凄楚,深覺行路之難。 此情此景,雖鐵石之心,亦不忍離別傷情,淚沾裳矣,從而產(chǎn)生“懷 士”之心,后悔為何而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涉險至此!
此處就猿聲和人淚取象,既切其地的特點,又合行人、漁者之心 境,融意于象,歌不言三峽行路之險之難,以及行人、漁者之悲凄心 境,但其“意”已自在其中矣,文簡而意豐,含蓄深婉,詩意雋永。
今人作文中敘述外出游子漂泊、凄涼、孤獨、落寞等情景,皆可 引用此句作為“懷士”傷情表達;而或游覽幽寂風景,亦可表現(xiàn)“山 水雖佳,可世上猶有勞貧”的憂傷。
全文賞析: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
第一段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shù)筆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峽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就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第二段開始寫水。作者按照自然時令,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俺l(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夸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第三段寫春冬三峽之景。“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tài),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扒鍢s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極為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導出了作者的心境。
第四段寫秋天三峽之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以“霜”暗指秋季,以實景補足前意。這時已無江水喧騰,卻也不見草木爭榮,而是充滿了凄清肅殺之氣。寫秋峽用猿來表現(xiàn),寫猿又分兩層,一是直接敘述,一是引漁歌為證。寫猿又圍繞著“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天三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翱展葌黜憽保毖栽谏街!熬媒^”,回應“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也讓人從這句漁歌中體會到了,漁者們的辛苦和生活的艱苦。
凡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峽》全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只都被阻絕了!按憾畷r,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xù)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zhuǎn)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jié)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jié)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zhuǎn)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詩句表現(xiàn)了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凄涼的氣氛。
作者介紹
酈道元酈道元(約466—527〉,祖籍范陽涿州酈亭(今河北涿州〉,字善 長,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雖然生于官宦之家,但他的仕途 坎坷,在朝堂上終究沒有施展出自己的才華。
酈道元幼時隨父親游訪山東水道,從此產(chǎn)生對大自然風光的美好 向往,想要以文字記載下來。而他不僅博覽群書,且游歷中囯廣大地 區(qū),據(jù)記載的有淮河以北、秦嶺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qū),并且均有游 記散文記錄。酈道元考察河道溝渠,搜集各地與此有關的風土民情、 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合撰為《水經(jīng)注》40卷!端(jīng)注》被評價為 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yōu)美生動的山水散文集。也因 此,酈道元被稱為我國游記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
《三峽》原文及賞析2
三峽
作者:酈道元
朝代:漢朝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溯同:泝)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巘寫作:山獻)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三峽兩百千米中,兩岸連綿不絕的高山,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疊的山峰,層層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見月亮。(合敘句)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緊急召見,最快早晨就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不像這樣快。
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則是雪白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合敘句)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姿態(tài)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刷。水清,樹榮(茂盛),山峻,草茂,實在是有很多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山澗顯出一片凄涼和寂靜,經(jīng)常有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啼,聲音持續(xù)不斷,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所以漁人歌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釋
自:在。七百里:約現(xiàn)在的二百千米。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jié)和湖北宜昌之間。略無:毫無。闕(quē):通“缺”,缺口。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自非:如果不是。自,若,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xī):日光,這里指太陽。襄:漫上。陵:丘陵。沿:順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或:有時。宣:宣布,傳達。白帝:即白帝城,在重慶奉節(jié)東。江陵:即今湖北江陵。雖:即使。奔:這里指飛奔的馬。御:駕。不以:不如。疾:快。素:白。湍:急流的水。回:旋轉(zhuǎn),這里是回旋、回蕩的意思。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飛漱(shù):急流沖蕩。良:真,實在。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屬(zhǔ)引:接連不斷。屬,動詞,連續(xù)。引,延長。凄異:凄慘悲涼哀轉(zhuǎn)(zhuǎn)久絕: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能消失。絕,停止,消失。巴東:現(xiàn)在重慶云陽、奉節(jié)、巫山一帶。沾:浸濕
重點語句翻譯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譯: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孔g: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見月亮。(合敘句)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孔g: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譯:這中間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風,也不如它快。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孔g: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姿態(tài)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刷。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孔g: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茂,實在是有很多趣味。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孔g:經(jīng)常有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啼,聲音持續(xù)不斷,格外凄涼,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舅赝模╰uān)綠潭,回清倒影。】譯:雪白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合敘句)
【林寒澗肅】譯:樹林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合敘句)
賞析:
一詞多義
①自:自三峽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若,如果)
②絕:沿溯阻絕(斷絕)絕巘(寫作“山獻”)多生怪柏(極高的)哀轉(zhuǎn)久絕(消失,停止)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清榮峻茂(水清)
通假字
略無闕處(“闕”通“缺”,空隙,中斷,這里指缺口)
詞類活用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奔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狀語,降霜的)
④空谷傳響(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⑤素湍綠潭(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急流)
特殊句式
1、兩岸連山:省略句,省略定語“三峽”。
2.重巖疊嶂:省略句,省略主語“兩岸”。
、场⑶鍢s峻茂:省略句,省略主語“(水)清(樹)榮(山)峻(草)茂”。
、础⒆苑峭の缫狗郑灰婈卦拢鹤苑峭の,不見曦,自非夜分,不見月。
5。、林寒澗肅:林澗寒肅“合敘”又叫“并提”、“分承”,并起來提,合起來敘。它的特點是將兩件相關的事合并在一個句子里來表達,但在理解時卻又要從文意入手,分別找出同句中的有關的詞或詞組之間的相互搭配關系。運用合敘這種修飾方法,能使文字精簡,結構單純,對比強烈。
作者情感
已是“沿溯阻絕”,卻因“王命急宣”,而“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這些漁夫能拒接嗎?當然不能~以至“猿鳴三聲淚沾裳”。漁民聽到凄涼的猿叫聲,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悲慘過去,潸然淚下。這也抒發(fā)了作者同情漁民的經(jīng)歷的情感。
寫作手法
本文運用了夸張互文動靜結合,使文章很有條理。
《三峽》原文及賞析3
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溯同:泝)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巘寫作:山獻)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詩詞賞析:
一詞多義:①自:自三峽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若,如果)②絕:沿溯阻絕(斷絕)絕巘(寫作“山獻”)多生怪柏(極高的)哀轉(zhuǎn)久絕(消失,停止)③清:回清倒影(清波)清榮峻茂(水清)
通假字:略無闕處(“闕”通“缺”,空隙,中斷,這里指缺口)
詞類活用: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奔馬)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狀語,降霜的)④空谷傳響(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⑤素湍綠潭(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急流)
特殊句式:1、兩岸連山:省略句,省略定語“三峽”。 2、重巖疊嶂:省略句,省略主語“兩岸”。⒊、清榮峻茂:省略句,省略主語“(水)清(樹)榮(山)峻(草)茂”。⒋、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非亭午,不見曦,自非夜分,不見月。5、林寒澗肅:林澗寒肅“合敘”又叫“并提”、“分承”,并起來提,合起來敘。它的特點是將兩件相關的事合并在一個句子里來表達,但在理解時卻又要從文意入手,分別找出同句中的有關的詞或詞組之間的相互搭配關系。運用合敘這種修飾方法,能使文字精簡,結構單純,對比強烈。
作者情感:明明已是“沿溯阻絕”,卻因“王命急宣”,而“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這些漁夫能拒接嗎?當然不能~以至“猿鳴三聲淚沾裳”。漁民聽到凄涼的猿叫聲,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悲慘過去,潸然淚下。這也抒發(fā)了作者同情漁民的經(jīng)歷的情感。
寫作手法:本文運用了夸張互文動靜結合,使文章很有條理。
《三峽》原文及賞析4
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溯同:泝)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巘:山獻)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拼音解讀:
zì sān xiá qī bǎi lǐ zhōng,liǎng àn lián shān,luè wú què chù 。zhòng yán dié zhàng,yǐn tiān bì rì 。zì fēi tíng wǔ yè fèn,bú jiàn xī yuè 。
zhì yú xià shuǐ xiāng líng,yán sù zǔ jué 。huò wáng mìng jí xuān,yǒu shí cháo fā bái dì,mù dào jiāng líng,qí jiān qiān èr bǎi lǐ,suī chéng bēn yù fēng,bú yǐ jí yě 。(sù tóng:sù )
chūn dōng zhī shí,zé sù tuān lǜ tán,huí qīng dǎo yǐng 。jué yǎn duō shēng guài bǎi,xuán quán bào bù,fēi shù qí jiān,qīng róng jun4 mào,liáng duō qù wèi 。(yǎn xiě zuò:shān xiàn )
měi zhì qíng chū shuāng dàn,lín hán jiàn sù,cháng yǒu gāo yuán zhǎng xiào,shǔ yǐn qī yì,kōng gǔ chuán xiǎng,āi zhuǎn jiǔ jué 。gù yú zhě gē yuē:“bā dōng sān xiá wū xiá zhǎng,yuán míng sān shēng lèi zhān shang!”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譯文:
三峽兩百千米中,兩岸連綿不絕的高山,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疊的山峰,層層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見月亮。(合敘句)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緊急召見,最快早晨就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不像這樣快。 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則是雪白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合敘句)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姿態(tài)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刷。水清,樹榮(茂盛),山峻,草茂,實在是有很多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山澗顯出一片凄涼和寂靜,經(jīng)常有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啼,聲音持續(xù)不斷,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所以漁人歌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釋:
自:在。七百里:約現(xiàn)在的二百千米。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jié)和湖北宜昌之間。略無:毫無。闕(quē):通“缺”,缺口。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自非:如果不是。自,若,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xī):日光,這里指太陽。襄:漫上。陵:丘陵。沿:順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或:有時。宣:宣布,傳達。白帝:即白帝城,在重慶奉節(jié)東。江陵:即今湖北江陵。雖:即使。奔:這里指飛奔的馬。御:駕。不以:不如。疾:快。素:白。湍:急流的水;兀盒D(zhuǎn),這里是回旋、回蕩的意思。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飛漱(shù):急流沖蕩。良:真,實在。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屬(zhǔ)引:接連不斷。屬,動詞,連續(xù)。引,延長。凄異:凄慘悲涼哀轉(zhuǎn)(zhuǎn)久絕: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能消失。絕,停止,消失。巴東:現(xiàn)在重慶云陽、奉節(jié)、巫山一帶。沾:浸濕
重點語句翻譯: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孔g: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咀苑峭の缫狗郑灰婈卦。】譯: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見月亮。(合敘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孔g: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譯:這中間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風,也不如它快!窘^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譯: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姿態(tài)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刷。【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孔g: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茂,實在是有很多趣味!境S懈咴抽L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孔g:經(jīng)常有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啼,聲音持續(xù)不斷,格外凄涼,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素湍(tuān)綠潭,回清倒影!孔g:雪白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合敘句)【林寒澗肅】譯:樹林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合敘句)
賞析: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jīng)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區(qū)區(qū)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情景交融,情隨景遷,簡潔精練,生動傳神。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shù)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俺l(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夸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后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tài),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扒鍢s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傲级嗳の丁保謸饺肓俗髡叩膶徝酪馊,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并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凄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xiàn)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凡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只都被阻絕了!按憾畷r,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毖┌椎募ち,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xù)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zhuǎn)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jié)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jié)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zhuǎn)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詩句表現(xiàn)了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凄涼的氣氛。
《三峽》原文及賞析5
這篇用彩筆描繪了三峽的地貌,再寫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壯麗景色。作者融景入情,以憂傷的漁歌做結,表現(xiàn)了“山水雖佳,可世上猶有勞貧”的思想感情。文篇雖小,但展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奇麗、無限壯觀的景象。下面我們來看看三峽課文原文賞析。
【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翻譯】
三峽七百余里(的水路)之中,兩岸都是連綿不絕的高山,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和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住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斷了。有時候皇帝的命令需要緊急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兩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不像這樣快。
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姿態(tài)怪異的柏樹,懸掛在高處的泉水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刷。流水清澈,樹木茂盛,群山峻峭,綠草豐茂,實在是有很多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凄涼和寂靜,經(jīng)常有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啼,聲音連續(xù)不斷,凄涼怪異,在空蕩的山谷里回傳,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所以漁人歌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鑒賞】
本文是《水經(jīng)注·江水》中的“(江水)又東過巫縣南,鹽水從縣東南流注之”的一條注。該文記敘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能激發(fā)人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只都被阻絕了!按憾畷r,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毖┌椎募ち鳎叹G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xù)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zhuǎn)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jié)分別Www.SLkJ.ORg著墨。在文章的節(jié)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zhuǎn)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詩句突出表現(xiàn)了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凄涼的氣氛。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shù)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兇險氣勢所吸引。也是為了增加趣味性。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笨倢懭龒{的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自三峽七百里中”,交代峽之長,接著指出兩岸山的特點在于“連”。“略無闕處”,毫無殘缺的地方,進一步寫“連”。下面接著寫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復疊,山上壘山,說明山高。山隱,遮蔽住太陽匿于天空,從另一個角度寫山的高!爸亍焙汀隘B”,就山本身的狀態(tài)寫其高,是俯瞰而得;“隱”和“蔽”,以天和日來襯其高,乃仰視所見。下面兩句,則以特定條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綜合表現(xiàn)以上特點。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時候才能見到太陽和月亮。如果不是“兩岸”連山,哪怕只有一岸連山,也不會形成這種狀況;如果連山有缺,其他時間于缺處也能見到日月;如果連山不高,也不必待到這時才見日月;如果三峽不窄,其他時候也可見到日月。正午見日,夜半見月,由特定條件充分顯示了三峽特點。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俺l(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夸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后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八赝摹薄熬G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tài),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睂懴募救龒{情景:水漲流速,交通阻斷。夏季水漲,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絕了。這里所寫的是水勢大水流速情況下的通例。下舉一特例,以進一步證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緊急命令要向各地傳達時,才會有航船。這一方面照應了平常情況下是“沿溯阻絕”的,同時借此可寫出船行之快。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補筆交代“其間千二百里”,則時速約為百里,加上更用奔馬和疾風作比較,給人的感受也就更為形象而深刻了。
本節(jié)承上段而來。上段寫三峽山的特點,為本節(jié)寫水設置了條件。山高,則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連,則水不得他泄,必然盡在漕中。峽窄,則斷面小,單位面積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漲”的因素和峽的特點及條件,構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為寫水勢,先寫山勢,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并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凄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xiàn)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睂懘憾瑫r三峽情景:水退潭清,風景秀麗。以“春冬之時”領起,很自然地轉(zhuǎn)換了描寫對象,時易則景異,鏡頭中搖出了另外一種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著清光,綠色的水潭倒映著景物的影子。這里先寫俯視江中所見!巴摹笔莿討B(tài),“潭”為靜境。以“素”飾“湍”,水如白練,明凈輕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間青,水光變幻。深水為潭,以“綠”飾“潭”,益見深沉寧靜。水中有影,則水平如鏡,倒影入潭,更覺風光秀麗。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堪稱秀麗雋逸。下文即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以“絕”狀山,以“怪”寫柏,道出了當?shù)氐淖匀惶卣鳌I綆r陡削,高聳入云,故為“絕”。山上的柏樹,托足于巖石之間,正午之時方見日光,它要曲體向陽,加之峽窄風大,自然枝干扭曲,何況年代久遠,當然要變成“怪”形。在這人跡罕至、鳥獸少見的境地,“怪柏”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投進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頓覺生意盎然。作者寫此,還只是給“懸泉瀑布”勾勒出一個背景。山靜、泉飛、柏怪、水奇,靜中有動,聲色紛沓,山水相配,構成了一幅挺拔超脫的圖畫,這和“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又大為異趣。最后作者總括說:水清、木榮、山峻、草茂,實在富有趣味。以極為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導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將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寫,要兼及兩季的特點。冬季水竭,才會出現(xiàn)“素湍綠潭”,春天物鮮,始有草木“榮茂”。本節(jié)所寫與上節(jié)所述,意趣迥異。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險,春水富趣。作者認為三峽風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qū)θ龒{“悉以臨懼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徑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開筆多變。接著以實景補足前意,林澗之間,清冷肅穆。這時已無江水喧騰,也不見草木爭榮,而是充滿了凄清肅殺的氣氛。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xiàn),寫猿又分兩層,一是直接敘述,一是引漁歌為證。寫猿又圍繞著“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翱展葌黜憽,直言在山中。“久絕”,回應“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寫最后兩句再次突出了三峽山高峽長的特點,進一步渲染凄清悲涼的氣氛,增加了詩的意境。
本文雖屬節(jié)選,但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一體,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見功力。由于作者曾“踐躋此境”,有具體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峽的特點和不同季節(jié)的風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總后分的辦法,按季節(jié)分層次,寫得起訖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選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幾筆,使境界全出,叫讀者恍如身臨其境。如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表現(xiàn)水流湍急,以“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風光嫵媚,以“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渲染猿鳴幽凄、山谷空曠,都言簡意賅,情景交融。再次,各個部分,各有側重,互相映襯,互相補充,從不同角度寫出了三峽特色,而下面的三個部分,又都圍繞著首段關于三峽總的特點來寫。最后,作者運筆富于變化,有正面落筆,有側面烘托,有粗線勾勒,有工筆細描,有明言直寫,有隱喻暗示,有全景鳥瞰,有特寫鏡頭,有仰觀遠景,有俯察近物,有繪形寫貌,有摹聲錄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語,雖只幾百字的短文,卻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清猿怪柏,真可謂片言敵萬語,尺素羅千里。
《三峽》原文及賞析6
南北朝酈道元《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溯 同:泝)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巘 寫作:山獻)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jīng)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釋
(1)自:在,從
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個省級行政單位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里。
。2)略無:毫無,完全沒有。闕:通“缺”,空缺。
。3)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這里指太陽。
。7)襄(xiāng):上,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這里泛指山陵。
。8)沿:順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時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傳達。
(10)朝發(fā)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白帝:城名,在重慶奉節(jié)縣東。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
。12)雖:即使。 奔:奔馳的快馬。御:駕著,駕駛
(13)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比船)快,或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jīng)注刊誤》)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綠潭:碧綠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絕:極。巘:高峰
(17)懸泉:懸掛著的泉水瀑布。飛漱:急流沖蕩。漱:沖蕩。
。18)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19)良:實在,的確,確實。
。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剛剛放晴的時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屬引:連續(xù)不斷。屬(zhǔ):動詞。連接。引:延長。凄異:凄涼怪異。
(22)哀轉(zhuǎn)久絕:悲哀婉轉(zhuǎn),猿鳴聲很久才消失。絕:消失,停止。轉(zhuǎn):通“囀”鳴叫。
(23)巴東:漢郡名,在今重慶東部云陽,奉節(jié),巫山一帶。
(24)三聲:幾聲。這里不是確數(shù)。
(25)沾:打濕。
(26) 裳(cháng):衣服。
全文賞析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jīng)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區(qū)區(qū)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情景交融,情隨景遷,簡潔精練,生動傳神。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shù)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俺l(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夸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后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tài),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扒鍢s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并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凄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xiàn)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凡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只都被阻絕了!按憾畷r,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xù)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zhuǎn)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jié)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jié)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zhuǎn)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詩句表現(xiàn)了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凄涼的氣氛。
《三峽》原文及賞析7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0.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學家 (1分)
1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雖乘奔御風( ) (2)屬引凄異( )
12.文章第1段描寫群峰占據(jù)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見日月光輝。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2分)
答:
13.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三峽夏、秋兩個季節(jié)“水”的特點。(2分)
答:
14.春冬之時,三峽清奇秀脫,深幽雋逸,趣味良多。請從第3段中找出一處描寫“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來。(3分)答:
【答案】10.酈道元(1分)
11.(1)飛奔的馬 (2)延長(共2分,每小題1分)
【解析】試題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要注意辨析詞義用法的變化,如本題中“奔”動詞作名詞,意為“奔馬”,要根據(jù)語境仔細辨析。
12.圍繞“側面描寫及其作用”回答即可。(共2分,側面描寫手法1分;作用1分,答出一點即可)示例:作者這樣寫是為了側面烘托出三峽山高(嶺連、山多、峽窄)的'特點。
【解析】試題分析:本文為所學課文,根據(jù)所學所記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作文描寫的文字中不難理解作者是用只有正午、半夜才見日月光輝這一現(xiàn)象來側面烘托山高谷峽,點明側面描寫,說明作者突出三峽的山峰的特點即可。
13.圍繞“三峽夏季水大(急、兇險、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涼、凄寒等)即可(共2分.每方面1分)
【解析】試題分析:本文是所學課文,本問題是學習的重點問題,根據(jù)所學所記理解文章內(nèi)容,找到作者描寫夏秋江水的句子即“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林寒澗肅”理解子的內(nèi)容,抓住其中的字詞來概括.
14.找出原文語句,適當描寫即可。(共3分。原文語句1分,描寫2分)
示例1: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看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樹木的影子,真是美極了。
示例2:絕 生怪柏。怪柏把根扎在懸崖螭壁上,傾斜著軀干,真是情態(tài)百出。
示倒3: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那些掛在山崖上的大大小小的瀑布,正帶著歡的笑聲,從高處飛沖而下。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是擴寫題,本題要求“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來”,白領所示文段中景物描寫中的句子,發(fā)揮想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我角度的描寫山、水、樹的特點,表達自己的感受。
翻譯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中間沒有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遮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兩岸的丘陵的時候,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時皇上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掛著的瀑布沖蕩在巖石山澗中,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許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時候,樹林山澗一片清涼寂靜,經(jīng)常有猿猴在高處長嘯,叫聲不斷,聲音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了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三峽》原文及賞析03-18
三峽原文賞析09-06
三峽原文賞析07-23
《三峽》原文翻譯及賞析04-29
三峽原文及賞析大全07-18
三峽原文、翻譯及賞析07-12
《三峽》原文及翻譯06-03
《三峽》原文翻譯01-09
三峽原文及翻譯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