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司馬光》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司馬光》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遇事要像司馬光一樣沉著機智。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3.通過朗讀第四、五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課前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3.分別抄有第四、五兩段課文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師述: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2、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并相機出示掛圖。生思考故事主要講的是誰?
3、生回答,師板書:司馬光(齊讀課題)
4、師簡介司馬光。(司馬光是宋朝的文學家,司馬是復姓,光是名。)
設置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為什么要救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看圖,初步了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三、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
。2)畫出本課的生字。
。3)標好自然段
2.說說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四、精讀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為課題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借助圖畫學習第2句話,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diào)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園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思考:
、倌莻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里的?
、诘暨M缸里的小朋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2)學生回答思考題后,教師略作小結(jié),為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再次自由認讀生字詞。
2.不看拼音,直接認讀生字詞。教師檢查:開火車讀。
3.看到課后字表里的字,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住?你記住了嗎?你是怎樣記的?你已經(jīng)記住了哪些生字?
4.指導書寫“幾、個”兩個生字。
第二課時
一、學習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討論:從哪里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4)在學生讀文想象后,讓學生表演第4段的內(nèi)容。
。5)小結(jié):別的小朋友心里著急,動作忙亂,司馬光表現(xiàn)怎么樣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用筆畫出司馬光砸缸的動作。
。2)出示卡片: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討論:
、偎抉R光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凇芭e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么?
、壑该寣W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堋皫紫伦印备嬖V了我們什么?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偎抉R光為什么要砸缸?
、谀苡脛e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嗎?
。5)小結(jié):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得(dé)”的讀音。
。2)讓學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馬光說一句感謝的話。
二、朗讀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三、發(fā)散學生思維。
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做呢?司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還有什么辦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膽想象。
學生踴躍講出自己的辦法。
四、說話訓練。
夸夸司馬光。(你真是個好孩子!)
五、小結(jié)。
學了司馬光砸缸救人,我們懂得了遇到緊急事件,要沉著冷靜、動腦筋、想辦法。
第三課時
一、總結(jié)全文。
1.指名朗讀。
2.看圖復述故事。
3.讓學生說說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完成課后作業(yè)第2題。
1.卡片出示兩組句子:
(1)他跟幾個小朋友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
。2)司馬光砸缸。司馬光用(石頭)砸缸。
2.要求學生找出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組的第2句寫明在什么地方玩,并體會表示地點的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組的第2句寫清楚了司馬光用什么東西砸水缸。
三、指導學生識記字形并書寫
1.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
2.自己描生字,記字形,相互交流記字方法。
3.指導寫字。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候:不要漏寫第三筆“豎”。
孩:第三筆是“提”,右邊要寫緊湊。
都:指導雙耳旁的寫法,第一筆“橫撇彎鉤”,不要誤寫成2筆。
哭:不要漏寫最后一筆“點”。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兩個“月”組成。
跑:“足字旁”,右邊是書包的“包”。
四、作業(yè)布置。
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設計
20 司馬光
都慌了
掉進缸里
別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沒慌
司馬光———————拿砸(幾下子)
得救了
。ㄓ鍪虏换艡C智勇敢)
《司馬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登”等7個生字。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插圖等方法理解課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講故事,感受司馬光的優(yōu)秀品質(zhì)。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以歌曲《司馬光砸缸》激趣,接著介紹故事出處;復習文言警句,為學文做準備。
2、板書課題,指導書寫“司”字。
3、交流復姓。
二、讀準字音,讀出韻味
1、讀準字音。
(1)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明確多音字“沒”在文中的讀音,并學會根據(jù)字義選擇正確的讀音。
2、讀出節(jié)奏、韻味。
。1)教師范讀,強調(diào)停頓,做到“聲斷氣連”。學生跟讀,讀出文章的節(jié)奏、韻味。
。2)學生自由練讀,體會文章內(nèi)在的'邏輯停頓。
(3)教師指名朗讀,相機指導停頓要自然。
三、讀懂意思,讀出思考
1、方法遷移,自主學習。
。1)學生交流總結(jié)理解古詩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釋理解、借助插圖理解。
。2)學生根據(jù)學習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學習,交流解疑。
。1)學生帶著理解或疑問,根據(jù)學習提示進行合作學習。
。2)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相機指導。
(1)群兒戲于庭
、俳處熖崾,“于”可以理解為在。
、趯W生仿說。孩子們還會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說?
。2)“甕”與“缸”。
圖片對比區(qū)別“甕”與“缸”。
。3)“跌”與“登”
、賹W生找出這句話中與足有關的動作詞。
②運用拆字法理解“跌”!暗笔且粋“足”加“失”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
、弁ㄟ^字理識記、理解“登”。
、芾脤懽指瑁笇鴮憽暗恰。
⑤指導朗讀,讀出當時情況的緊急。
。4)眾皆棄去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危險,你會怎么做?那文中的小朋友離開去干什么了?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解釋呢?(大家都被嚇壞了,連忙離開跑去找大人幫忙。)
教師小結(jié):理解文言文的時候,可以結(jié)合生活實際添加自己合理的理解。
。5)光持石擊甕破之
、偾榫潮硌荩由罾斫。
、谶\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之”。
4、交流表達,感受人物品質(zhì)。
落水的孩子獲救了,你覺得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四、走近古文,發(fā)展語言
1、文白對讀,體會文言文特點。
。1)出示古今文章,師生文白對讀。
。2)交流、總結(jié)文言文的重要特點:言簡義豐。
。3)學生朗讀無標點、豎排版的課文,深化理解。
2、角色體驗,靈活講故事。
。1)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講給爺爺奶奶聽嗎?
(2)如果要把它講給弟弟妹妹,你會用什么形式講呢?
(3)如果你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給講課的老先生講這個故事,又該怎樣講呢?
教師提示:給不同的人講述,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五、豐滿形象,延伸課外
司馬光七歲砸甕;十二歲斬殺巨蟒;二十歲時考中進士,從此便開始步入仕途。后來成為了北宋時候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文學家。他主持編纂了著名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司馬光的故事,可以讀一讀白話文版本的《宋史·司馬光傳》。如果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喜歡上了文言文,可以讀一讀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書中有中兩千多個有趣、充滿智慧的文言小故事,書中有原文,有注釋,相信你們能讀懂它們,也會喜歡它們。
六、板書設計
24、司馬光文言文
借助注釋借助插圖
機智勇敢沉著冷靜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上下文
《司馬光》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戲。一個小孩爬上甕,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甕。甕破了,水一下子噴涌出來,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圍繞“司馬光砸缸”這一核心事件,全文僅用30個字,就清楚地介紹了司馬光砸缸的原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并通過抓住主要人物的動作描寫,用一系列“動詞”,生動再現(xiàn)了一兒失足落水及司馬光“持石擊甕”那一瞬間的場景,語言極富形象感、畫面感。面對“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的緊急情況,眾皆棄去”,而司馬光卻選擇了“持石擊甕破之”。在這行為對比中,司馬光富有愛心,遇事沉著冷靜的品質(zhì)顯露了出來。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對應著故事的結(jié)局:甕被砸破水從中噴涌而出,司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插圖有助于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課文,感受司馬光愛護同伴的美好品質(zhì)。
學情分析: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這種文體,教學時一定要降低難度,消除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畏懼心理?梢韵茸寣W生聯(lián)系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簡單地講述“司馬缸砸缸”的故事,使其對本課的學習產(chǎn)生期待。要運用多種方法充分引導學生朗讀,邊讀邊加深對文言文的感受,但對朗讀的要求不能拔高,只要能跟著老師讀出正確的詞句停頓即可,至于朗讀的語氣、情感,不作要求。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借助注釋、插圖,借助文白對照的方法來理解詞句的意思。從中段孩子認知出發(fā),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適當展開想象,從而在走進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內(nèi)容、領悟人物品質(zhì),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重新組織語言講述故事。除此之外,由于是首篇小古文的學習,可以在學習中適當總結(jié)閱讀小古文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字。
2、正確跟讀課文,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講故事。背誦課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1、正確跟讀課文,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講故事。背誦課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感受不同
1、揭示課題,學寫“司”字。今天,我們的教室里也來了一個小朋友,他就是——司馬光。司馬是一個復姓,他姓司馬,名光。指導寫“司”字,三筆起筆成一條斜線。
2、聯(lián)系舊知。關于司馬光,你了解多少?交流:如愛讀書,很聰明,支持編纂《資治通鑒》。聯(lián)系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你能說一說這個故事嗎?
3、感知特點。(出示古文)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這篇古文跟平時學的課文哪里不一樣?交流:短小,難讀難懂。
4、學習注釋。你還在哪里看到過這樣的注釋?今天學古文時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去請教注釋這個不說話的老師。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初讀正音。至少試讀兩次,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指名讀,相機正音。
2、指導難讀字。關注兩個后鼻音的.字:甕,迸。借注釋、看插圖理解“甕”,了解甕和缸的區(qū)別。
3、指導朗讀。個讀、齊讀等多形式朗讀,要求讀正確。
三、再讀課文,讀出味道
。ㄒ唬┳x出節(jié)奏
1、教師范讀,學生劃出停頓。匯報交流,劃錯了的同學趕緊改過來。對的小朋友自己讀一讀,注意讀出停頓讀出節(jié)奏。
交流: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2、指導朗讀,讀出節(jié)奏。
。ǘ┳x出拖音
1、拖音地讀。部分音節(jié)適當拖音,學生練讀,指名讀。
2、搖頭晃腦地讀,入情入境。
四、讀懂課文,理解文意
。ㄒ唬┑谝痪洌喝簝簯蛴谕,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1、隨機交流學生不理解的地方。
(1)根據(jù)字形理解“跌”。
(2)聯(lián)系生活理解“庭”“群兒”。什么是庭?你家有庭院嗎?你的庭院里有什么?課文的庭院里有什么?群兒是什么意思?拓展群山、群鳥、群馬。這個群兒里邊里都有誰呀?交流:司馬光、掉進缸里的小孩子,司馬光的朋友等等。
。3)想象拓展理解。群兒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哪個字的意思就是玩耍嬉戲?在庭院里嬉戲叫戲于庭,在樹林里呢?在公園里呢?在水池里呢?
(3)指導寫“登”字。
2、文白對照理解。小朋友,第一句話你讀懂了嗎?我來考考你們,我來說白話文當中的句子,你們就說小古文當中意思和它一樣的相對應的句子。
。ǘ┑诙湓挘罕娊詶壢,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1、同桌合作貼一貼。文白對照是學習古文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請小朋友們拿出抽屜里的學習紙,同桌兩兩合作,把小古文當中的句子貼到和白話文意思相對應的地方。上臺匯報交流,說說理由。
2、師生合作讀一讀。教師讀現(xiàn)代文,學生讀小古文。
3、理解“棄”字。眾是誰呢?就是群兒嗎?全部都在里面嗎?司馬光也在里面嗎?一個小孩一不小心掉水甕里,他們在干什么?哭,丟下缸里的小朋友光在哭了。在喊救命,丟下水缸里的小朋友去找大人來救命了。丟下水缸里的小朋友跑了。丟下他,其實就是哪個字“棄”。
4、聚焦司馬光的行為。司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請你用課文中的句子告訴我。交流:光持石擊甕破之。
5、理解拓展“之”的用法。光持石擊甕破之。在這里,“之”是指什么?持石擊甕破之,之就是“甕”,(手拿碗)那持石擊碗破之的之呢?——碗,(手拿杯)那持石擊杯破之的之呢?——杯,(手指教室的墻壁)持石擊墻破之呢?——墻。總結(jié):呀,這個“之”字可真有趣!以后咱們在讀文言文時還會經(jīng)常讀到它。
6、小朋友們,現(xiàn)在這個小古文你讀懂了嗎?你能借助注釋借助插圖,把這個故事講下來嗎,自己試試看,然后講給你的同桌聽聽。
五、總結(jié)學法,嘗試背誦
1、總結(jié)學習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小古文跟其他課文不一樣的地方,我們還用了借注釋、看插圖、聯(lián)生活、文白對照、演動作的方法來讀懂小古文,以后我們還會學到更多的方法。
3、背課文。現(xiàn)在你能把課文背下來嗎?來,我們一起來看著板書試一次。自己試試看。
4、寫字指導。接下去請小朋友們翻開語文課堂作業(yè)本,開始寫字,先把我們課內(nèi)指導過的這幾個字寫起來。課堂作業(yè)本,寫字:登、跌。還沒寫好的帶回教室寫。
作業(yè)布置:
晚上回家以后把這篇小古文背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要求,一要背正確,二要背出記節(jié)奏,三要背出味道,如果你還會搖頭晃腦地背,爸爸媽媽一定會表揚你!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繼續(xù)學習
1.回顧背誦。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司馬光》這篇文言文,誰能背一背?
2.回顧故事。誰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講一講這個故事?
二、走進現(xiàn)場,感悟品質(zhì)
1.小組合作表演,再現(xiàn)故事場景。
全文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句話,可司馬光砸缸的場景卻好像發(fā)生在我們的眼前。我們可以通過表演來重現(xiàn)當時的場景。
表演分工建議:一人當旁自;一人演登甕落水者:一人當司馬光;2~3人演“眾皆棄去”的“眾”。
同學們先選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然后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怎樣依據(jù)課文的描述,準確而生動地演出情境現(xiàn)場人物的所做所思?在默讀思考的基礎上,教師請一組同學到講臺前即興合作表演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2.教師演中采訪,聚焦人物品質(zhì)。
。1)教師在學生表演后隨機采訪。
采訪觀看表演的同學:你們覺得“落水者”和司馬光都演得對不對?依據(jù)是什么?(應依據(jù)文本中的“動詞”描寫,評論“演員”演得是否準確從中感受到這篇小古文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可以隨機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動詞,如:“沒水中”的孩子:“登一跌一沒”:司馬光:“持一擊一破”)
采訪眾人:當時你們?yōu)槭裁炊寂芰搜剑浚A設:驚慌害怕、沒有辦法、想找大人幫忙等)。
采訪司馬光。司馬光,你呢,你慌嗎?那你也太鎮(zhèn)定了,人都掉水里去了。你怕嗎?真的不怕嗎?我可是很害怕的。你為什么不跑啊?(預設救朋友,是呀,時間就是生命呀,在水里多呆一秒就多一分危險。你真勇敢,講義氣,聰明等)。
。2)說說你眼中的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
交流:機智、勇敢、講情義等等。
3.鏈接相關資料,深化人物形象。
出示補充資料,組織討論:說一說你對司馬光又有了怎樣的認識?
交流:司馬光遇事不慌、沉著應對、機智果敢的特點。
三、角色體驗,發(fā)展語言
1.司馬光破甕救友的故事很開就傳開了,在京城和洛陽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以至于“其后京洛間畫以為圖”,讀讀看,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嗎?交流:在這以后京洛兩地把這個故事畫成了畫記錄下來。
2.假如現(xiàn)在學校的文化墻也出現(xiàn)了這幅圖,想讓你向低年級的小朋友介紹介紹,你會怎么講這個故事呢?注意可以加入恰當?shù)南胂螅尮适碌膩睚埲ッ}聽起來更清楚、更生動!自己講一講,將給同桌聽一聽,全班展示。
四、補充資料,推薦閱讀
1.補充課外資料,擴充人物形象認識。
交流:聰慧,愛讀書。
2.推薦閱讀《宋史·司馬光傳》。主要記載了司馬光的一生,既有他幼年的故事,也有他成年后在朝為官的事跡。
《司馬光》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認讀生字、詞語,讀懂課文。
2、教育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要沉著、冷靜,只有動腦筋,才能想出好辦法。
【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讀通課文。
2、認讀、拼讀詞語。
【教學過程】
1、定向
⑴ 讀通課文,提出要求。
⑵ 思考:誰砸缸救人,請介紹一下這位名人。
2、自學課文
要求劃下新詞,思考問題。
(老師來回巡視,指導困難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幫助解決)
3、練習
(說話練習)
、 讀通長句。
只聽撲通一聲,一個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腳下一滑,掉進了旁邊一個盛滿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沒了頭頂。
⑵ 給課文標段號。
⑶ 理解誰砸缸救人?介紹司馬光。
(清楚“復姓”兩個字)
、 說話練習:“司馬光是……”。
4、詞語認讀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撲通 急中生智 嘩夸 機智 勇敢
5、作業(yè)
、 讀課文1遍。
⑵ 認讀詞語,完成練習1。
、 抄寫詞語1遍。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復習生字、新詞,訓練朗讀。
2、分析課文,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紹司馬光。
3、復習生字、新詞。
二、讀講1~2段:
1、讀讀劃劃: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維訓練:師:為什么要砸缸?為什么會來不及?
4、讀1、2段。
三、讀講3~4段:
1、自讀第三段,圈詞:體現(xiàn)別的孩子驚慌的詞。(驚叫,高聲喊道,嚇傻了,趕緊)
2、朗讀訓練,讀出孩子們的驚慌。
3、思維訓練,理解“沒有慌神”和“急中生智”這兩個詞。
⑴ 師:沒有慌神,說明他怎么樣?(很鎮(zhèn)定)
、 急中生智!凹薄保抉R光遇到什么緊急情況。(第二段最后一句話)“智”,哪個詞突出了智?(砸)
4、說話訓練,說清楚司馬光救人的原因。
5、讀讀演演第四段。
6、思維訓練,師:為什么要使勁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氣小)
四、詞語訓練:
1、師:水多嗎?哪個詞說明水多?(嘩嘩)
2、師:大家都夸司馬光是個機智勇敢的孩子,機智體現(xiàn)在(想出辦法),勇敢體現(xiàn)在(沒有慌神)。
五、說話訓練:
夸夸司馬光。(你真是個好孩子!)
六、小結(jié):
學了司馬光救人,我們懂得了遇到緊急事件,要沉著冷靜、動腦筋、想辦法。
七、作業(yè):
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復習詞語,朗讀課文,聽寫生詞。
【教學過程】
1、復習詞語:
強調(diào):亭子、捉迷藏、嘩、夸,這四個詞的讀音。
2、朗讀課文。
3、聽寫詞語:
強調(diào):稻的第十二筆、藏的第六筆、第十一筆、砸的第七筆、慌字中間沒有—點。
《司馬光》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認讀課文中的13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一兩句話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能提出問題,并圍繞問題主動探究。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懂得遇到困難時,不能慌張,只有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設計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按著雞吃米,它怎么也不肯吃;把它放在地上,它會主動地去找著吃。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課堂上,隨時關注學生的學情,抓住教學過程中隨時生成的'教學資源,順著學生的思路走,讓課堂自然生成,將會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出示課題,讀題、質(zhì)疑。
1、出示課題,指名讀、齊讀。
2、正音:司、光。
3、學生質(zhì)疑。司馬光是什么時候的人?是怎樣一個人?
。▽W貴有疑。讓學生學會提問,一半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二、讀通課文,把握整體。
1、帶著問題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檢查自讀情況。指名讀生字,并聯(lián)系課文組詞、說句。
3、結(jié)合課文說說對司馬光的認識。
。ㄗ衷~的教學仍不可放松,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來學,不但學得有趣,而且有效。)
三、研讀課文,朗讀感悟。
1、司馬光是什么時候的人?找找課文哪一小節(jié)交待了這一內(nèi)容,讀一讀。
2、司馬光是怎樣一個人?學習課文2----6小節(jié),重點學習4、5、6小節(jié)。
。1)自由讀課文的2、3小節(ji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事情發(fā)生后,在場的小朋友是如何表現(xiàn)的?你覺得誰做得比較好?為什么?
。3)對比朗讀4、5小節(jié)。注意讀出慌張急切的心情,讀出司馬光的冷靜沉著,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4)課本劇表演《司馬光砸缸》。
3、感情朗讀課文。
。▽φn文的研讀緊緊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探究性,使學習成為了學生的主動需要。)
四、拓展訓練,主動內(nèi)化。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課文中的小朋友說些什么?想對身邊的小朋友說些什么?
。ㄍㄟ^說話的形式,進一步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使“遇到困難時,不能慌張,只有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的思想真正得到內(nèi)化。)
《司馬光》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識記8個要求會寫的字,認識14個要求會認的字,掌握兩個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3、感受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時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zhì)。
4、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
教學難點:
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馬光沉著、勇敢、果斷的品質(zhì)。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學生或老師簡要介紹司馬光——姓司馬,名光。學習“司”字,字謎:這個同學真馬虎,“同”字丟掉一小豎。司馬光是北宋時期的人,離現(xiàn)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2、設置懸念:今天我們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二、指導看圖,初步了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三、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展開圖上畫的故事的。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聽準字音。
2、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
。2)畫出本課的生字。
3、說一說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四、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識記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從前”是什么意思?
(3)在這一自然段,發(fā)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個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里的?掉進缸里的小朋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討論:從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還可能有什么樣子的`?
。3)相機學習“叫”“跑”,請學生列舉其他帶有“足字旁”字,說說它們都與什么有關。
。4)小結(jié):別的小朋友慌了,動作忙辭職,司馬光表現(xiàn)怎樣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畫出描寫司馬光砸缸動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馬光沒有跑。他拿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討論:
司馬光沒有跑,他是怎樣做的?
指名讓學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幾下子”告訴了我們什么?
。3)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中的小朋友嗎?
。4)相機學習“使、勁、砸、破”。學習“石字旁”,說一說帶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與什么有關?
。5)結(jié)果怎樣了呢?
。6)學習“出”、“終”、“于”、“救”。
。7)通過這件事,你能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8)讓學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馬光說一句感謝的話。
五、朗讀課文
六、課后作業(yè)
把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第二課時
一、總結(jié)全文
1、指名朗讀。
2、復述課文。
3、讓學生說一說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復習字詞
1、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2、完成課后活動——連線。
3、完成課后活動二,涂色。
4、完成課后活動三,讀詞語。
三、指導書寫。
司:注意第一筆先寫“橫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寫法。
出:注意筆順
四、課后作業(yè)。書寫生字。
《司馬光》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把課文讀準、讀通,讀出停頓和節(jié)奏,并嘗試背誦。
2.通過借助注釋、結(jié)合插圖等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沉著冷靜。
3.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古今對比揭示課題
。ㄒ唬┏鍪緢D畫,引出課題。
1.出示司馬光砸缸圖片。提問: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哪個故事?(司馬光砸缸)讀過這個故事的同學請舉手。
2.出示現(xiàn)代文《司馬光》:你們以前看到的司馬光的故事可能是這樣的。
3.出示古文《司馬光》:但在六百多年前,司馬光的故事卻是這樣的。引出課題。
4.一起寫課題。(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司馬光姓什么?名什么?像這樣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姓,叫做復姓。你能說出幾個這樣的'復姓嗎?其實咱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姓氏歌》里就曾經(jīng)接觸過復姓,一起讀一讀。(PPT出示《姓氏歌》)
(二)感受文言文語言特點。
1.第一次看到這篇課文,你覺得它和我們以前學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
。A設:字數(shù)少、句子短、語言不同)
2.揭示文體。
像這樣,用幾十個字就能表達幾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意思的語言,稱為“文言”。用這樣的語言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這個故事最早被收錄在《宋史司馬光傳》里。
二、初讀文言文
(一)教師范讀課文。
。ǘ⿲W生自由讀文。
(三)字音指導:“甕”和“迸”。
1.引導學生借助注釋,理解“甕”和“迸”。
2.把這兩個字放進句子里面,再讀一讀。
。ㄋ模┙柚nD符號,同桌練讀,讀出節(jié)奏。
讀文言文,不僅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得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jié)奏。請同學們借助停頓符號,跟同桌一起練一練,看看怎樣才能把這篇小古文讀的更好聽,更有節(jié)奏和韻味。
。ㄎ澹┡錁啡嘧x。
(一)圖文對照。
1.出示三幅圖片,請學生把這三幅畫的內(nèi)容跟課文中句子對應起來,并拿出學習單連一連。
2.指名反饋。
。ǘ⿲W習課文第一句。
1.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這個故事是怎么發(fā)生的?(“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2.這個“戲”字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讀懂的?(組詞、看圖片)(板貼“戲”)
3.“群兒戲于庭”是什么意思?(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1)我們平時說“誰在什么地方玩!,古人卻偏偏說“誰玩耍在什么地方”,這也是文言文的一個語言特點。
(2)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是“群兒戲于庭”,一群孩子在公園里玩耍是?(群兒戲于園)
一群小鳥在樹林里玩耍是?(群鳥戲于林)
4.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本來應該是很開心的,可是忽然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5.生字教學“登”。
。1)出示“登”的古體字,根據(jù)字形理解字義。
。2)“登”字書寫指導。
板貼“登”,教師師范書寫,并強調(diào)書寫要點,然后讓學生在學習單上寫兩個。
6.有孩子掉進了水缸中,現(xiàn)在的情況是怎樣的?(危險,危急)
7.從哪個字看出現(xiàn)在情況“很危險”?(沒,貼板書“沒”)
8.怎么讀出這種危急的感覺?
。ㄒ唬﹦偛抛x的這一句,其實就是這個故事的起因。(板貼:起因)
。ǘ┯谜n文中的句子回答,這個故事的經(jīng)過是怎樣的?(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1.這兩句話,一句說的是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時其他小朋友的表現(xiàn),還有一句說的是司馬光的表現(xiàn)。你能分清楚嗎?
2.其他小朋友都嚇壞了,他們可能會做什么?(一兒呼救、一兒大哭、一兒受驚,呆若木雞)
3.司馬光有沒有一同“棄去”?
4.采訪一下司馬光:“你何不呼救?何不棄去?”(指名作答)
結(jié)論:真是一個冷靜、鎮(zhèn)定的司馬光,原來你早已經(jīng)想到救人的辦法了。
5.想到辦法以后,司馬光一連用了三個動作,請把它們找出來。(板貼:經(jīng)過、持、擊、破)
6.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讀這句話。(邊做動作邊讀“光持石擊甕破之”,讀出一氣呵成的感覺)
7.最后把什么砸破了?(水甕)
“破之”的“之”,就是指水甕。
。ㄈ⿲W習課文最后一句。
這個故事最后怎么樣了?
水迸,水流出來了,那個孩子得救了。這就是故事的結(jié)果。(板貼:迸、活)
。ㄒ唬┰僮x課文
再把這個文言文故事連起來讀一讀。齊讀課文。
。ǘ┲v述故事
誰能把它當成故事來講一講?可以借助注釋,也可以借助圖片。(指名反饋)
(三)嘗試背誦課文
1.填空式背誦。
2.借助板書背誦。
3.配樂背誦。
1.今天我們學習了文言文故事《司馬光》,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冷靜、鎮(zhèn)定、勇敢、機智)
2.我們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群英薈萃。歷史上還有很多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孩子。老師還要給大家介紹一位,他就是“灌水”取球的文彥博。
這也是一篇文言故事,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學習到的文言文學習方法細細品讀。
《司馬光》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
1. 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以及他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zhì)。
教學 過程:
一、揭示課題,了解人物
1 . 導言: 今天這堂課,我們要一起去認識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他就是司馬光。
2.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22,說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個(平舌音),我們一起讀好它。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同"字少一豎)
4、(出示圖片)你瞧,這就是長大后的司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嗎?老師告訴你啊,司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馬,這是復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師還告訴你:司馬光曾經(jīng)做過宰相。他花了19年的時間主持編修了有名的歷史著作《資治通鑒》。
二、初讀課文
過渡:那課文又寫了什么呢?同學們打開語文書,讀讀課文吧。
學生自讀
1.讀生字詞
。1)出示"一".同學們,這個字,你會讀嗎?
。2)你再看,這些詞你能讀準嗎?(誰來讀前兩個?)
后兩個你來讀。你瞧,在不同的情況下,一的讀音會發(fā)生一些變化,我們一起讀準它們。(齊讀)
。3)除了一,課文中還有些生字寶寶,F(xiàn)在請你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詞兒連讀。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指名讀)
3.去拼音,開火車檢查
4.初讀課文
。1)這些生字寶寶你都會讀了,把它放回到課文里,你還能讀好它嗎?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書本,雙手捧書,要求: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5. 學生 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
(1)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勢)
。2)你喜歡哪個自然段?就請你來讀。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來聽聽,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我們一起來幫著他們讀讀課題吧。(課文22,司馬光)
。3)課文說了一個什么故事呀?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ㄒ唬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聽得很仔細,誰愿意來讀讀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學仔細聽,想想,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圖,你瞧,孩子們玩得多開心啊。
。ǔ鍪揪渥樱┠隳芡ㄟ^朗讀把他們的高興表達出來嗎?
3.出示第三句話。再讀讀,花園里還有什么?
。1))(出示"水缸"詞)這個缸是一個(后鼻音),我們讀準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時候的人不像我們現(xiàn)在都用自來水,他們用水需要挑水,這種水缸就是用來裝水的。
。ǔ鍪緢D片)你看,這口水缸和我們小朋友比比個子,還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誰能讀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還裝滿了水。
。3)誰能通過朗讀把這口水缸的大和滿表達出來呢?(1個)
4.概括第一段的內(nèi)容
。1)誰愿意來讀讀第一節(jié)?
。2)課文第一段有三句話,告訴了我們事情發(fā)展的起因,我們一起來讀讀。
。ǘ 學習課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吧。
2.發(fā)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進了 水缸里 .
。2)剛才我們知道了,這是一口又大又裝滿了水的缸,掉進缸里的小朋友會怎么樣?
。ǔ鍪镜谝痪洌┠隳茏x好這句話嗎?
3.那其他孩子怎么樣?
。ǔ鍪镜诙湓挘┪覀円黄鹱x讀。
。1)什么叫"慌"呀?你瞧這個"慌"字。(出示)是一個(豎心旁)的字。說明(和心理活動)有關。想想看,你在場,心情怎么樣?
。槭裁磿@么擔心啊?因為情況緊急。)
。2)情況危急呀,孩子們怎么做的?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出示有的~~有的~~還有的~~)
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ǔ鍪緢D片)是的,你看這個小朋友他(摸著腦袋,不知道該什么辦),他慌了;這個小朋友他(嚇得都哭了),他慌了;那這個小朋友(他喊著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們都慌了。
。3)孩子們都慌了,誰能用朗讀,把你的感受傳遞給我們?
你為什么讀得這么急?你在擔心什么?
。4)是的,我們都很著急,很擔心,人命關天呀。一起讀讀這一節(jié)。
。ㄈ⿲W習課文第 三 自然段。
過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讀讀文章的第三段。
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馬光卻(沒有慌),(出示第一個斷句)。他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鎮(zhèn)靜。這就叫"從容不迫".一點兒也不慌亂,這也叫"方寸不亂".方寸就是一點兒的意思。我們讀好這兩個詞。(齊讀、男生讀、女生讀)
板貼兩個詞,并說:此時的'司馬光是從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亂的。司馬光他沒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
。1) 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石頭很重,司馬光很費力氣。
。2)指名讀第一句。
4.結(jié)果怎么樣呢?
面對危險,司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辦法。這就叫"臨危不懼".
誰來讀讀?你讀,你讀,全班讀。
5.孩子得救了,讀到這兒,你有沒有其他的辦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許,當時的司馬光也和我們一樣,他的腦子里有許多的辦法,可他果斷地選擇一個辦法,這就是"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他想出了這個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這就叫"多謀善斷".出示詞卡。你讀,你讀,全班讀。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馬光的旁邊,你會怎么夸夸他?
。ê茫迷谀睦?聰明,聰明在那里?)
讓我們通過朗讀再來夸夸司馬光吧!一起讀讀第三段。
8.你瞧,想出這樣一個好辦法的司馬光,當時也就只有7歲,和你們一樣大。在你的心目中,這是一個怎樣的司馬光呢?(四個成語)
四 、總結(jié)全文。
1.最后讓我們捧起書本,用朗讀來把這個故事呈現(xiàn)出來。男生讀第一節(jié),女生讀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我們一起讀。
2.出示課文填空
《司馬光》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智慧,是人類的一種特殊品質(zhì)?茖W家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科學的園地里有無數(shù)偉大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軍事家運用自己的智慧,在戰(zhàn)爭的舞臺上導演了一出出有聲有色的話。黄髽I(yè)家在市場經(jīng)濟的運作中,創(chuàng)造了數(shù)不清的財富。智慧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智慧給生活增添了許多瑰麗的色彩。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fā)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學情分析】
識字:這些小朋友經(jīng)過第一個學期的學習,絕大部分能認漢字400字左右,對偏旁部首的認識不成問題。通過上學期如“日、月、火”等象形字,“日月明、人木休”等會意字的學習,已經(jīng)初步感知到漢字構(gòu)字的奇妙,掌握了“熟字加部首”、“數(shù)筆畫”、“熟字減部首”、“換部首”等識字的方法。在識字的過程中,收獲了自主識字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有了主動識字的愿望,在生活中去識字,并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閱讀去鞏固識字,增加識字量。這樣,通過上學期的學習,以及寒假時學生自主識字,有部分學生的識字量不斷提升,有一半左右的學生識字量達到了600-700字,還有少數(shù)同學能認800——1000字左右。
寫字:在上學期的寫字教學中,老師從學生的坐姿,握筆的姿勢,字的筆畫書寫上都進行了非常嚴格指導和要求。大部分學生在寫字時,姿勢能做到:右手握筆背挺直,眼離書本約一尺。手離筆端約一寸,胸離桌子約一拳。三個“一”,要做到,字寫工整視力好。老師們也利用兒歌不斷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兩個手指頭碰頭,中指乖乖低下頭。抬抬頭,踢踢腿,點點頭,擺擺尾;小小筆桿臥虎口。通過一個學期的不斷指引和強化學生寫字的坐姿和握筆的姿勢,大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書寫姿勢和握筆姿勢。
聽:經(jīng)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小朋友能聽完別人的講述才舉手發(fā)言,在聽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養(yǎng)成了認真聽的好習慣。
說:普通話是九洲基小學的校園用語,課堂講普通話,課間課后老師們自覺說普通話,學生和老師了用普通話交談,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他們絕大部分能表達清楚一件簡單的事情,能說簡單的故事,能看懂簡單的圖畫,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句完整的話,有的甚至能說兩三句完整連貫的話。
【設計理念】:
體現(xiàn)“情趣”教學理念,將學習過程進入認知與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的軌道,讓語文學習更具生機與活力。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都能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直觀生動的形象感受,把學生帶入故事之中,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發(fā)展思維。
【設計特色】:
以學習漢字及語言文字為重點,運用形象有趣的教學手段和情景教學法,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救護的意識。
《司馬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從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
一、揭示課題。
1、教師:今天,我們要去認識一位朋友。他生活在古時候,離現(xiàn)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馬光”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重點指導“司”的筆順、結(jié)構(gòu)。
2 教師采訪學生:你姓什么呀?學生回答后,告訴學生“司馬”是復姓。你還知道哪些復姓呀?
3 齊讀課題,注意詞的節(jié)奏:司馬——光
【設計意圖:在揭示課題時,落實好一個生字的教學,既是解題的需要,同時也結(jié)合介紹了人物的生活背景。在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的過程中,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豐富了學生對姓氏的認識。】
二、初讀故事。
1 自由讀故事,遇到生字,結(jié)合拼音多讀幾遍。標好自然段。
2 同桌倆人互相認識課文后的生字,拿筆把對方有困難的`字圈起來。想想用什么識字方法記住這些難認的字。倆人交流識字方法。
3 教師了解學情后,課件出示本課生字。針對學生普遍難認的字進行重點指導。鼓勵學生采用聯(lián)想法、熟字加減偏旁的方法識字。
如:砸——拿著石頭砸裝了毛巾的箱子(三框兒)。
破——小心石頭割破皮。
4 回到文中再把課文讀一讀 ,爭取讀流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充分發(fā)揮孩子互幫互助互動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和能力,最后達到熟能成誦的目的。教師的指導做到重點突出,有的放矢,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游戲鞏固。
1、去拼音開火車讀。
2、摘桃子游戲。
【設計意圖:游戲是兒童接受知識最喜歡的方式,在玩中學習,有的放矢,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分段導讀。
1、同學們,我們的朗讀接力又開始了,誰愿意第一個站起來讀?
2、前面同學讀完,由學生自愿請另外一位學生讀,直到課文讀完,每位學生讀完都請另外一位同學評價。
【設計意圖:走進教材,充當故事中的人物,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
五、指導寫字。
1、觀察兩個“口”字旁的字,說說發(fā)現(xiàn)什么?
2、怎樣把兩個字寫漂亮?
3、師范寫,學生描紅。
《司馬光》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字。
2、正確跟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等方法了解課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4、學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富含情趣的朗讀形式,讓學生熟讀背誦文言文。
教學難點:
通過學法遷移,讓學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和其他課文在語言上的不同。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導入: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人的文章
2、板書課題:司馬光齊讀
3、提問:知道司馬光姓什么嗎?
他姓司馬,是一個復姓。
4、指導書寫“司”字。
讓學生觀察。想寫好這個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里邊的橫和口要寫在框外。
5、通過課前預習,你對司馬光有哪些了解?用一兩句話給大家介紹一下。
6、指名答。
他是北宋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政治家。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小時候有砸缸救人的故事。
二、了解學情
1、提問:昨天預習時,你發(fā)現(xiàn)這一課和平時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呢?
2、指名答,歸納總結(jié)。
字數(shù)比較少,內(nèi)容很短
特別難讀,讀后還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這是一篇文言文,和以前學的現(xiàn)代文不一樣;
有些字右上角還標有數(shù)字。
3、那你知道這些數(shù)字有什么用?
對,下面就有這個字的解釋,這是一個很大的.發(fā)現(xiàn),如果不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就可以往下看注釋
三、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練讀,要求碰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解決難讀字音,提問:你覺得哪些字音比較難讀?
出示生字,誰愿意來當小老師,帶大家來讀讀這些生字呢?
3、指名領讀
4、比較“甕”和“缸”。
出示兩者不同的圖片,解釋這兩種都是裝東西的容器,只是在形狀上有所不同,你發(fā)現(xiàn)了嗎?收口為甕,敞口為缸。
5、這些難讀的字音你都會讀了,相信這個難讀的文言文也會讀了,那么誰愿意第一個站起來展示讀一讀呢?
6、指名讀。提示:讀文言文不僅要讀得正確,還要讀出節(jié)奏來。指導學生根據(jù)魔法小棒讀出停頓
7、再指名讀,最后齊讀一遍。
四、理解感悟
1、了解起因‘群兒戲于庭’
2、學生試著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3、以‘戲’字引出組詞法
4、感悟運用“于”
提示:在庭院里嬉戲,古人說是“戲于庭”
如果在田野里嬉戲,古人會說“戲于野”
如果在庭院里學習,古人會說“學于庭”
5、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戲,你覺得他們的心情一定特別開心。指導朗讀這句話。
6、過渡:正玩得開心時,突然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7、學習經(jīng)過
8、出示句子:
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9、學生自由練讀。
10、思考:句中意思不懂的字怎么解決?你有什么好辦法。
11、指名答。歸納總結(jié):
12、組詞法、注釋法、聯(lián)系上下文等。
13、根據(jù)這些方法自學理解不懂字的意思。
14、個人匯報交流。
15、重點學習代詞“之”
這里指甕,可以聯(lián)系上文理解。
若持石擊缸破之,那這“之”指的就是缸
若持石擊鼓破之,那這“之”指的就是鼓
小結(jié):原來后面這個之就是指代前面的詞語。
16、不懂字的意思都明白了,那句子是什么意思就不難理解了
17、學生自己試著翻譯這兩句話。
18、同桌相互練習講,再指名講。
19、再指名有節(jié)奏地讀。持石擊甕加快語速
沉著冷靜 機智勇敢
20、指導背誦。
出示提綱:
群兒( ),一兒( ), ( )。 眾( ),光( ),( ),兒( )。
六、拓展延伸
1、運用本節(jié)所學理解字的方法,同桌合作,讀懂古文。
2、出示《道邊李苦》
3、學生自學,匯報交流文
《司馬光》教學設計11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fā)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導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生字。
2、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
【能力素養(yǎng)點】:
1、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zhì)。
【導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
2、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
【導學設計理念】:
的學習重點是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案時,在關注到這方面。指導學生識字時,讓學生邊讀文,一邊記認生字,通過給黑板上的生字著色,加強色彩化,讓學生整體感知生字,再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找到漢字規(guī)律,然后采用問答和對唱的方式鞏固生字,效果會更好。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先示范,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后,試著朗讀,再在小組間進行評價,抓住司馬光不同表現(xiàn)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通過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司馬光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了解人物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借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新詞。
2、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請同學們認讀。
紅色卡片:(會認的字)
黃色卡片:(會寫的字)
3、指導學生看圖。
(1)通過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圖上有個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nèi)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古時候”是指什么時候?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結(jié)合書上的內(nèi)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么樣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們的心情怎樣?情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什么危險呢?
。4)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5)小組內(nèi)練讀后,全班交流。
。6)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小司馬光是怎么做的?請你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5、學習課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們?yōu)槭裁催@么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nèi)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5)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6)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其他人一們嗎?為什么?
。2)試著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么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5)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里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聳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7)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發(fā)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小孩嗎?
五、總結(jié)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如何去做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
1、練習背誦課文。
2、同學們相互評議。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書寫。
1、學習生字“我會認”
2、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記住本課的生字、新詞?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3、學生交流學習。
4、匯報學習體會。
5、學生反復認讀生字。做游戲。
3、學習“我會寫”,指導書寫本課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學習“我會認”
。2)仔細觀察本課在寫的生字,說出規(guī)律:均為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
。3)指導書寫“別、到”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
。4)學生仿寫、描紅,教師相機指導。
。5)教師進行評價,并及時鼓勵。
三、課堂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救()勁()司()
球()徑()同()
2、擴詞。
司()()假()()
使()()別()()
四、課堂總結(jié)。
一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背誦課文。
2、感受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zhì)。
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它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二、朗讀感悟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古時候”指什么時候?
3、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
(3)結(jié)合書上的內(nèi)容和圖上的圖畫,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么樣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開想象: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的心情怎樣/?請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什么危險呢?
(4)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5、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們?yōu)槭裁催@么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nèi)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5)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5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落,思考: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其他人一樣嗎?為什么?
(2)試著做司馬光砸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么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說句話。
(3)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5)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里為什么要有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他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三、發(fā)散思維訓練
如果你在場,你還有別的辦法救出小孩嗎?
四、總結(jié)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應如何去做呢?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曲折,反映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閱讀這類課文有濃厚的興趣。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jié)生動,敘事性強,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課文淺顯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這篇課文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nèi)容相對熟悉,在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在課文學完,我設計讓學生討論:
1、從司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說句話。
2、如果你在場,你還會有什么好辦法救那個小朋友嗎?
3、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應如何去做呢?
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想象,并結(jié)合生活實際開發(fā)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司馬光》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多種形式朗讀,把課文讀準、讀通,讀出停頓和節(jié)奏,嘗試背誦。
2.通過借助注釋、結(jié)合插圖等方法理解字詞意思,理解這篇文言文的內(nèi)容,感悟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沉著冷靜。
3.通過觀看微課,反復朗讀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有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讀準、讀通,讀出停頓和節(jié)奏,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初讀,感知文本特點
1.同學們,你知道嗎?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長河里,有一些少年,他們智慧的光芒點亮了我們的童年,想認識他們嗎?逐次出示圖片,學生說出故事。(課件出示——圖1:孔融讓梨;圖2彥博灌水取球;圖3曹沖稱象;圖4司馬光破甕救友。)
2.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生說。(板書:司馬光)司馬是姓,光是名。親切地叫一叫。大聲喊喊他。生讀課題。像這樣由兩個字組成的姓,你還知道嗎?生說。聽說過“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嗎,哪位同學來給我們講講。
3.如果把剛才同學講的原原本本寫下來,就是白話文。那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描述這個故事的嗎?翻開課本102頁,自己大聲地讀一讀。
4.讀過了嗎?和平時的課文有什么不同?生自由說。
5.師小結(jié):你們發(fā)現(xiàn)得真好,這是古人寫的文章,我們把它叫做——文言文(板書:文言文)。那什么是文言文呢?讓我們簡單了解下。生觀看微課視頻,初步了解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齊讀課題。
第二板塊:細讀,把握停頓節(jié)奏
1.朗讀生字。小老師帶讀!爱Y”字的讀音強調(diào),“甕”長什么樣子?圖片出示甕和缸,讓學生來猜,說出理由。(板書:插圖)補充和甕有關的成語:請君入甕,甕中之鱉。
2.一讀,意在正音。
要求:兩分鐘時間,用自己的速度,朗讀課文,能讀幾遍就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自由讀。指名讀。師相機引導正音。
3.二讀,重在停頓。
引言:讀古文講究“斷句”。我們知道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的,課文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加上了標點。有標點的地方當然要停頓,但一些句子中,根據(jù)它的意思,沒有標點的地方需要拖個長音。這樣讀,你自己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聽懂。請大家拿出筆來,聽老師讀一遍,注意聽我讀到哪里沒有標點卻拖長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畫一條斜線。(板書畫斜線“/”)為了便于大家聽和畫,我讀的慢一點,拖音也放長一些,明白嗎?師范讀。指名讀。
課件出示: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生校對修正。
按照這樣的停頓方法,自己再試著讀一讀課文,要求:不但要讀正確,更要注意句子的停頓。男女生讀。
2.三讀,貴在節(jié)奏。
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jié)奏晃動。(師示范)讀出滋味來的人都是這樣,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
自由讀。齊讀。
第三板塊:品讀,理解文本含義
1.課文讀通讀順了,那你是否讀懂了呢?我來考考大家?出示電子課文。
老師剛才讀了課文內(nèi)容,發(fā)現(xiàn)沒有司馬光這個名字?(生說)光就是司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說,師板書:注釋)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借助注釋,我們還理解了這些字的意思。(課件出示注釋)
文中就只有司馬光一個孩子嗎?還有哪些人,用橫線劃一劃。(群兒、一兒、眾、兒)生說,并理解意思。
這些孩子在干什么?請用筆圈出文中人物的動作。(戲、登、跌、去、持、破)指名說。師圈畫。
2.品讀句一: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戲”是什么意思?生說。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戲、玩耍,用古文來寫就是——群兒戲于庭。那么,如果一群孩子在園中玩耍呢?就叫——(群兒戲于園),在樹林中嬉戲呢?叫——(戲于林),在池塘里嬉戲呢?原來,這“戲于什么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嬉戲、玩耍!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戲、玩耍,玩得多開心哪!讀——群兒戲于庭。
“足跌沒水中”,一不小心,腳下一滑,“呯——”地一聲,掉進了甕中,水很深,一下沒過了頭頂!這一切發(fā)生得太快了,一眨眼的工夫哪!所以,“跌沒/水中”你不妨讀得快、急。
3.品讀句二: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猜猜看這一句大致是什么意思?生說。當看見有人掉進甕中,其他的小孩有怎樣的反應?能想象一下他們當時的樣子嗎?有的孩子……有的孩子……還有的`孩子……小朋友們,讓我們穿越時空,也來當一回古人,把剛才的話用簡短的文字說一說。試著用“眾皆棄去,一兒XX,一兒XX……”的句式說一說。(一兒呼救,一兒大叫,一兒驚走,一兒狂叫,一兒大哭……)
當小伙伴們驚慌失措的時候,司馬光在干什么?生說。這“持石擊甕”要讀得迅速有力,才能顯得司馬光做事果斷、利落!“破之”呢?你就長舒一口氣吧,緊張的氣氛一掃而光,所以讀地慢些——破——之——,結(jié)局皆大歡喜,所以要緩,語氣上揚,兒——得活——。
4.師生合作帶著語氣讀課文。
5.從司馬光破甕救友這件事上,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指名說。生說師板書。
6.司馬光真了不起,想記住這個故事嗎?自己先試著背一背。生自由背誦。填空形式集體嘗試背誦。
小結(jié)延伸
小結(jié):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司馬光》這篇課文,從司馬光破甕救友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一個機智勇敢、沉著冷靜的孩子;我們還第一次學習了文言文,初步了解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釋、插圖,碰到難句反復多讀幾遍。
延伸:還記得以前學過的《曹沖稱象》的故事嗎?老師這兒有一篇用文言文寫的《曹沖稱象》,想不想讀一讀?(下發(fā)課外閱讀:文言文的《曹沖稱象》)喜歡的話課后去讀一讀吧!
板書設計
司馬光文言文
機智勇敢插圖
冷靜沉著注釋
《司馬光》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②掌握重點字義,理解課文的意思。③能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司馬光的聰明智慧和仁愛之心。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字義,理解課文的意思。能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司馬光的聰明智慧和仁愛之心。
教學方法:
1.品讀法。
2.點撥討論法。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文言文的有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D:司馬光砸缸)
1.看見大屏幕上的這幅畫,大家會想起哪個故事呢?生:司馬光砸缸
2.對,這個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記錄在我國元代的一本歷史書——《宋史》里面,(板書:文言文)也叫做司馬光救友.請大家齊讀課題——《司馬光》。
3.同學們在課前都進行了預習,應該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到了不少資料吧!你了解到了文言文的哪些知識?知道它有什么特點嗎?(提示:簡、韻……)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的預習完成得不錯,F(xiàn)在,請先自讀課文,希望大家遇到生字詞能多讀兩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開始吧!
2.課文比較短,請大家再讀一遍.這次試著讀出停頓,讀懂句子。
3.看大屏幕,把本課生字讀一讀,每個生字讀兩遍。
4.生字解決了,誰能把這篇古文給大家讀一讀?(抽讀)
請其他同學注意聽,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讀得不夠好,等會兒提提意見。(學生點評)
5.剛才幾位同學都能做到“音準”,“文順”,但老師覺得你們的停頓還掌握得不太好,F(xiàn)在,請聽老師的范讀,可以拿出鉛筆,一邊聽一邊體會,哪里該斷句,哪里該重讀,作上記號。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6.這次,請大家跟著老師小聲讀,看作下的停頓和重音的記錄是否合適。
7.現(xiàn)在的感覺和剛開始自己讀不一樣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讀,反復讀,才能讀出味道來!再試試……(齊讀)
三、看注釋,自解句意文意
大家的課文都讀得很不錯了,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出示自學指導:小組同學一起,結(jié)合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記號,向老師提出。(5分鐘后,比一比哪一小組講得好。)
1.小組合作學習。弄不懂的語句記下來,全班同學交流不懂的字詞。
2.各組推薦代表說每句話的意思,互相評議,每句意思的說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錯。學生說不準,教師予以點撥。
3.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全文大意。
4.講故事比賽。
四、朗讀課文,感悟人物
下面我們一起感悟課文。出示自學指導:
1.課文里司馬光做了什么事嗎?(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2.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學做司馬光的動作。(光持石擊甕破之)
3.司馬光持石擊甕時,心里怎么想?
4.砸缸的結(jié)果怎么樣?
5.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學生交流、反饋,反復朗讀,理解感悟。
小結(jié):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
6.當堂訓練
從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你想對他說什么?寫下來。
五、總結(jié)文言文學法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哪些好方法?
六、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ㄎ叶昧耍何覀儾荒艿轿kU的地方玩耍,遇到危險時,我們要急中生智,動腦筋想出好辦法……)
七、拓展延伸
由于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后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寫下了著名的《資治通鑒》。同學們想進一步了解司馬光的話,課后就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一讀吧。
《司馬光》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積累一些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啟發(fā)學生遇到問題時,開動腦筋想辦法,養(yǎng)成積極動腦的良好品格。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并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揭題走近人物
1.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課題,讓學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產(chǎn)生親近感,并從中認識生字“司”)
2.司馬光自我介紹:我是古時候的宋朝人,姓司馬,名光,比你們早出生幾百年呢!
。1)聽了他的自我介紹,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指導了解復姓,理解“古時候”)
。2)把寫這個意思的句子讀讀。(出示第一自然段)
(3)對司馬光你還想知道些什么?(鼓勵質(zhì)疑,梳理問題,板書:事?人?)
3.司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來和我們見面,如果我們想要認識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從讀懂課文開始。
二、初讀觀察人物
1.自讀課文:邊看插圖邊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多讀幾遍,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2.同桌交流會認的生字,挑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相互讀讀評評。
三、朗讀感悟人物
1.我們讀了幾遍課文,應該逐漸開始認識司馬光小朋友了?磮D,這里誰是司馬光?你是怎樣認出他的?
2.說說在課文里司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機動)
△砸缸救人(重點):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讀讀,根據(jù)句子的意思你會做做動作嗎?
(2)討論:你學著司馬光做了什么動作?(師走到學生群中,詢問了解學情)
(3)情景感悟:請一學生上臺做做。
、倌阕鲞@樣的動作想說“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學生再作補充。
②通過朗讀體會,讓學生提建議怎樣把砸這個動作做得再好些。(如要舉雙手,要對準了,要用力等)
(4)司馬光這樣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僖雽W習第3自然段,得出結(jié)論:這時候不救人,一件危險的事就要發(fā)生了。
、谥笇ёx出擔心、焦急的語氣。(5)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缸時,心里怎么樣?對照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說說怎樣做是“慌”了?
、俳Y(jié)合學習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現(xiàn)。
、谙胂笠幌拢麄兓艔埖臅r候會一邊哭一邊喊些什么?
③讀出他們慌的樣子來。
。6)繼續(xù)探尋司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結(jié):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結(jié)果,引讀第6自然段。
。9)學著司馬光的樣子,把他遇事不慌、奮力救人的心情和樣子讀出來。
3.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 (引導動腦筋想辦法)
4.從他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他是怎樣一個小朋友?想對他說什么話?
。ò选皶朕k法”、“聰明”、“勇敢”等星送給他。)
四、延伸走進人物
由于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后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幾百年后我們也一直記得他。課后你們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你會更加了解司馬光。
板書設計:
沒有慌
司馬光────舉石頭砸缸救人
想辦法
《司馬光》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nèi)的11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識寫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具準備和輔助活動: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書:
沒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積極動腦→決問題
作業(yè)安排和設計:
課內(nèi):抄寫字詞、填空、看拼音寫漢字、組詞、練習說話。
課外: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司馬光
2.告訴學生司馬是復姓,光是名。司馬光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大文學家,大史學家。本課介紹的是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二.范讀課文,了解大致內(nèi)容
。保蹲x課文。
2.思考:本課寫的'是司馬光小時侯的什么事?
三.看圖答問,出示生字新詞
1.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時候)
。玻畧D上畫的是什么地方?花園是個什么樣兒?(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常畧D上畫了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這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
。矗莻小孩掉進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馬光各有什么表現(xiàn)?(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勁、救)
四.教學生字詞
1.自學生字詞。要求看板書,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詞義。
。玻畽z查自學情況。
。ǎ保z查讀音。
a.指名讀,讀后討論:哪些字音容易讀錯。
b.去拼音讀。
c.開火車讀卡片上的生字。
(2)檢查字形。
a.指名說說哪些字可以用數(shù)筆畫的方法記憶。
b.指名說說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記憶。
c.師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學生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讀,想想詞義。
五.作業(yè)
。保瓕懮。
2.練讀課文。
【《司馬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司馬光的教學設計07-27
司馬光教學設計08-18
《司馬光》教學設計09-16
《司馬光》教學設計06-15
《司馬光救友》教學設計09-18
司馬光教學反思07-05
《司馬光》教學反思05-25
《司馬光》教學反思09-12
《司馬光》語文教學反思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