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外國詩二首》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 《外國詩二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外國詩二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了解詩人的生平及作品;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詩歌內(nèi)容;
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勇敢慎重地面對人生的各種重大選擇。
【教學重點】
了解詩人的生平及作品;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詩歌內(nèi)容;
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勇敢慎重地面對人生的各種重大選擇。
【時間安排】
一課時
【學習過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項目一:課前預學,知人論詩
1.作者簡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同時也是俄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
代表作:《自由頌》《致大!贰吨虑∵_耶夫》等。
2.寫作背景
本詩選自《普希金詩集》(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戈寶權譯。這首詩寫于作者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當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那樣的處境下,詩人并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3.字詞學習
憂郁(yù)瞬息(shùn)
。╦iǎ)假如(qīn)親切
假親
(jià)放假(qìng)親家
憂郁:憂傷愁悶。
鎮(zhèn)靜:情緒穩(wěn)定或平靜。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
懷戀:懷念。
項目二:課堂導學,含英咀華
1.初讀感知
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注意節(jié)奏,感受詩人的情感。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zhèn)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xiàn)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2.詩歌精講
。1)詩歌的兩部分各表現(xiàn)了怎樣的內(nèi)容?
第一部分:勸慰人們在生活里遇到挫折時,要保持鎮(zhèn)靜、樂觀面對。
第二部分:寫要相信未來的美好。在美好的.未來,今日的痛苦將變?yōu)橛谰玫膽褢佟?/p>
(2)“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指的是什么?
【明確】指在生活中遭受挫折或身處逆境。結合作者寫這首詩時被流放的經(jīng)歷,也是指當時正義被沙皇專制所扼殺的社會現(xiàn)實。
。3)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人給予了怎樣的叮囑?
【明確】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4)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一句的含義?
【明確】詩人在這里強調(diào)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詩人認為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表現(xiàn)出詩人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5)再讀詩歌,思考:這首詩可以送給什么人?作者認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該怎么做?
【明確】可以送給遭遇困難、身處逆境的人。應該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
仿寫:拿起你手中的筆,試著寫一寫:
假如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_!
_________須要_______:
相信吧,_______________。
例如: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
不要驚慌,不要沮喪!
陰暗的日子里須要自信:
相信吧,開心的日子定會到來。
3.寫作特色
語氣和緩,直抒胸臆。
語言精練,內(nèi)涵深刻。
這首詩沒有具體鮮明的形象,但詩歌語言精練,短短幾句,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詩人以平等的語氣將生活哲理娓娓道來,語氣親切和婉,熱誠坦率,詩人似乎是在和讀者交談,如“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4.思維導圖
詩人向我們傳達出樂觀追求、永向未來的人生真諦,這也是很多人把這首詩作為座右銘的原因之一。接下來請欣賞這首詩的歌曲,嘗試著背一下吧。
《外國詩二首》教學設計2
【教學安排】
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了解超現(xiàn)實主義、意象派詩歌流派及其對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和都市文明弊端的反思與對抗。
二、理解詩中有關意象的象征意義及內(nèi)涵。
三、領會這兩首詩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
【預習導航】
一、預習課文,與文本對話,默讀、朗讀相結合,初步感知詩歌的意象和內(nèi)容。
二、請學生通過網(wǎng)絡或圖書館查找“超現(xiàn)實主義”和“意象派”詩歌流派,了解作者詹姆斯迪基和瑪麗奧利弗。
【知識教學點】
超現(xiàn)實主義詩歌、意象派詩歌、象征手法。
【能力訓練點】
訓練學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感悟詩歌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
【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難點:
體會《誕生》運用超現(xiàn)實主義手法,把現(xiàn)實看到的東西和內(nèi)心感悟到的、思考所得的東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產(chǎn)生的讓人震驚、令人深思的藝術效果。
理解《蛇》將生命力、自由、美和愛結合在一起所創(chuàng)造的動人場景,進一步理解詩歌的主題和情感。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工業(yè)文明和都市文明的不斷發(fā)展,工業(yè)流水線把人當成了工具,各種思想和觀念給人戴上了無形的枷鎖,競爭激烈的都市生活使人們長期處于高度緊張與煩躁之中,心理疾病患者與日俱增,因而一批關注著現(xiàn)代文明下人的生存和意義的詩人應運而生。他們用詩歌表達了對現(xiàn)代文明的反思和對抗,唱出了對生命和自由的熱愛和向往。今天,讓我們學習這樣兩首詩,來感受他們的這種情感和思想。
二、鑒賞《誕生》
1.了解作者
請學生根據(jù)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進行介紹,教師補充,并引導學生對作者的相關信息進行篩選,對重要信息進行確認。
詹姆斯迪基,1923年生于美國亞特南大(出生時間和籍貫),畢業(yè)于范德比爾特大學(學歷),美國新超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詩人之一(在文壇或文學史上的地位)。1960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進入石頭》(處女作),詩集《踢踏舞者的選擇》獲全國圖書獎(代表作)。他的詩似夢似幻,超現(xiàn)實的圖景總是和現(xiàn)實的景象融合在一起,但又能夠深入人的內(nèi)心,引人深思(作品風格)。
2.了解超現(xiàn)實主義
超現(xiàn)實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在法國興起的一個文學藝術流派。認為只有“下意識的領域”、夢境、幻覺、本能、囈語等“超現(xiàn)實”的生活,才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故在創(chuàng)作中主張“無意識的書寫”,強調(diào)對幻覺和夢境的記敘。
3.默讀這首詩,說說你從這首詩里找到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那些象征意義。
。ㄗ⒁獍盐找庀蟮母拍,引導學生摘出詩中的有關詞語,并分析它們的'象征意味。)
本詩的有關意象如:一匹馬、鐵絲、籬笆樁、草地、陽光、孩子、母親等。
。▽@些意象象征意義的分析,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想像和聯(lián)想,通過討論,趨于相近即可。)
一匹馬:是“我”編造的故事中的一個形象,它離開“我”之后,自由自在,不受約束,象征著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思想。
鐵絲、籬笆樁:是“我”試圖用來約束這匹馬的東西,象征人類人為地給自己加上的思想和觀念的枷鎖。
草地、陽光:象征著擺脫束縛后自由美好的新天地。
孩子、母親:象征著美好的親情。
4.將這些意象的象征意義聯(lián)系起來,分析全詩的象征意義及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ú槐匾髮W生分析得多么深刻全面,只要能從某一角度分析得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歸納總結:
“一匹馬”從“我”編造的故事里誕生,卻擺脫了我的束縛,盡情地享受著嫩草、陽光和自由,使“我”也像一匹新的小馬誕生一樣獲得了新生,這象征著人類只有擺脫思想和觀念的枷鎖,擺脫現(xiàn)代文明對人的束縛,才能過上自由美好的生活。
全詩蘊含著詩人關于誕生的感悟和對這種感悟的贊美欣悅之情,流露出對現(xiàn)代文明的反思和對自由、和諧、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5.聯(lián)系本詩,談談你對“超現(xiàn)實主義”的認識。
(此問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三、布置作業(yè)
請你試寫一首短詩,用一個生動的場景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鑒賞《蛇》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從詹姆斯迪基的《誕生》一詩中,體會了超現(xiàn)實主義詩人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了解了他們反思現(xiàn)代文明、希望擺脫精神枷鎖的思想。這一節(jié)我們要欣賞另一個流派、另一位詩人的作品,看看她對現(xiàn)代文明是什么態(tài)度。
二、了解作者
依照我們上節(jié)課介紹詹姆斯迪基的內(nèi)容,介紹瑪麗奧利弗。
。ㄏ扔梢幻麑W生根據(jù)自己查找的資料介紹,其他同學補充,教師評價。)
三、由幾名學生分別朗誦這首詩,然后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能表現(xiàn)出快樂、昂揚、贊美之情者為優(yōu)秀。意在引導學生欣賞詩歌時能夠把握詩的感情基調(diào)。
四、引導鑒賞
。ú捎脦焼枴⑸鸬男问,啟發(fā)、引導學生對詩的理解和鑒賞。下面“生答”的內(nèi)容為預設答案,不可拘泥。)
師問1: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什么?
生答:是蛇。是兩條蛇。是兩條并行穿越荒野的蛇。
師問2:詩中表現(xiàn)了詩人對這兩條蛇的什么樣的態(tài)度?
生答:喜愛(不夠確切)。感嘆和贊美。
師問3: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詩人對它們的感嘆和贊美?
生答:作者說“它們在旅行,像一次競賽,像一種舞蹈,像一場愛情”這些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它們的感嘆和贊美。
師問4:為什么說這些詩句就是詩人對它們的感嘆和贊美呢?
生答:“像一次競賽”,說明它們非常有活力,生命力旺盛。“像一種舞蹈”,
說明它們的形體和行為都非常美!跋褚粓鰫矍椤睂懗隽怂鼈兿鄲巯嘤H、歡樂到極點的狀態(tài)。
師問5:詩人為什么要贊美這兩條蛇呢?
生答:因為它們生命力旺盛,自由自在,它們是愛和美的完美結合。
師問6:從哪些詩句能夠看出你們所說的這些特點呢?
生答:“疾速掠過叢林”、“像兩根黑皮鞭,舉起來向前抽打”是生命力旺盛的體現(xiàn);“穿過花的田野,它們在旅行”,是自由的表現(xiàn);“像一場舞蹈”、“像一場愛情”是美和愛的結合。
師問7:作者寫這首詩只是為了對自己所看見的兩條蛇進行贊美嗎?
生答:不是。作者所贊美的這種生存狀態(tài)――生命力、自由、愛和美的完美結合,正是現(xiàn)代文明下的人們所缺乏的。所以,詩人對這兩條蛇的贊美,實際上是對現(xiàn)代文明的一種反思與反抗,有著與迪基的詩《誕生》相類似的主題。
師問8:詹姆斯迪基的詩《誕生》用超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表現(xiàn)了這一主題,你覺得這首詩和上一首詩屬于同一流派嗎?
生答:應該不是同一流派。從課本76頁的“相關連接”可知,這首詩應屬于“意象派”詩歌。
師問9:你能根據(jù)這首詩的特點和“相關連接”中的《意象派詩選》序言的內(nèi)容,談談你對“意象派”的認識嗎?
生答:(略)
五、布置作業(yè)
用一段文字(可以是詩,也可以是散文)描寫某種動物的活動,來表達自己的一種思想感情。
【 《外國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詩的材料教學設計08-11
木蘭詩教學設計05-29
《七步詩》教學設計06-25
詩海拾貝教學設計11-07
兒童詩教學反思07-13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10-24
教學教學設計09-23
外國經(jīng)典名人語錄09-04
詩海拾貝教學反思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