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有關(guān)三年級語文說課稿合集九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小學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章描寫我國西南邊疆地區(qū)的一所民族小學,在學校里,各民族的小學生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xiāng)村氣息和民族特色。來自不同民族的學生,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羨慕。這體現(xiàn)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jié)。體現(xiàn)了學校團結(jié)的氛圍,反映了學校的歡樂、祥和氣氛。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里對所提示的內(nèi)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后以自豪贊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于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戲、招引、熱鬧、古老、銅
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病⒂懈星榈乩首x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jié)的教育。
。础⒊瓕懨鑼懘巴獍察o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說教法、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xiàn)訓練的層次性。我設(shè)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安靜、熱鬧這兩個詞,并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組織學生從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些句子中體會當時的安靜;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校園里為什么這么安靜?,從而懂得這些表現(xiàn)安靜的句子的含義。在讓學生體會熱鬧中,通過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外,還有可能作什么?通過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下課后的熱鬧與上課時的安靜形成強烈的對比。
。、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為建立在文章內(nèi)容基礎(chǔ)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復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fā)情感。
。、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表現(xiàn)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jié)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敘述了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fā)一個小男孩放鳥歸園的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對孩子的愛以及孩子改正錯誤由喜歡鳥到真正愛鳥的變化過程。課文以生動具體的語言,簡短、含義深刻的對話描寫,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語言文字訓練材料。
三年級上冊閱讀的學習目標開始學習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注意加強詞、句訓練;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結(jié)合本單元的實際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
A、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有關(guān)詞語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到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和小男孩城實的品質(zhì)。
2、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鼓勵學生運用結(jié)合語境,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誠實的可貴,使學生受到思想上的'凈化,愛鳥類,熱愛大自然,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教育。
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列寧發(fā)現(xiàn)灰雀消失之后,通過耐心、得體的交談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jīng)過。 教學難點:如何使學生透過他們的言語和神態(tài)來領(lǐng)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二、說教學方法
本課時的主要內(nèi)容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這一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有關(guān),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教學知識與學生感悟的結(jié)合。
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三、說學生
三年級學生處于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階段,他們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qū)W生滲透“讀中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向?qū)W生傳授“學法”,是讓學生“會學”,這是教學這節(jié)課的真正目的。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等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會學”的智慧。
四、教學流程及設(shè)計意圖
。ㄒ唬┱勗拰耄走進中外名人的世界。本文涉及到人物是偉人列寧,我在設(shè)計時,從學生身邊熟悉的名人講起,既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身邊的名人,又自然而然地導入了新課。在讓學生了解名人時,我既突破了以往介紹的慣例,既不是老師說,也不是讓學生直接來介紹,而是采用了出示名片的方式,在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素材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說,避免了學生對名人了解甚少,而不會說或亂說的情況出現(xiàn)。
(二)走進文本,感受灰雀的可愛及列寧對它的喜愛。
1.課文是怎么描寫這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在這里,我是抓住了“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zhuǎn)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 、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相機理解“婉轉(zhuǎn)”“來回跳動”、 !叭侨讼矏邸 通過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及課件展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的歌唱的畫面來引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真切地感受到灰雀的惹人喜愛,為接下來的文本理解不經(jīng)意地設(shè)好了鋪墊。
2.這幾個詞的使用來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通過“每次、都要、仰望、 經(jīng)!弊x第一自然段。讀出對灰雀的喜愛。
。ㄈ┡段谋,感受列寧高超的育人之道。以此,我利用課件導入場景,并利用這一契機,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并通過教師參與讀,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分地讀。有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朗讀準備,便讓學生來細細地研讀課文,以當小偵探的形式,了解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并體驗人物內(nèi)心,接著抓住列寧自言自語的話,來感受列寧那種循循善誘及對兒童的保護的品質(zhì),也給大家展示了小男孩改正錯誤的過程。
1、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興趣 引讀: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有一天,列寧發(fā)現(xiàn)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不見了,它到哪兒去了呢?
2.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 3-10 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3..讀課文 3.5.7.9 自然段,請大家再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相機引導讀 多 好的灰雀啊,可惜再……從這句話你讀出了列寧什么樣的心情?惋惜,著急,擔心,關(guān)心) b.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guān)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板書: 愛。
4.聰明的孩子,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讀 4.8.10 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 強語氣。 b.讀后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為什么要捉走這只灰雀?列寧喜歡這只灰雀嗎?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 同?小組討論、發(fā)表看法,相互補充,匯報體會。
5.小結(jié):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 3-10 自然段,
(四)深入體會,在此我又以課件再次帶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想象灰雀在對誰唱歌,唱得又是什么歌,從而使學生明白,我們應該向列寧那樣真正地愛鳥,美麗應與大家共享,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做錯了事應該改正的道理。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幻燈片展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學習課文 11-13 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么要問鳥?鳥怎么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guān)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 孩子,他可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5.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 后三個自然段。
6.小結(jié)板書,總結(jié)課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尊敬的專家、評委們:
本節(jié)課的設(shè)計其來有二:一是結(jié)合我校的《加強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自讀自悟能力》,第二,本課位于第一單元,學生已經(jīng)學過,所以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定位在上一節(jié)“大閱讀課”上,而這正是符合課標要求,加強學生課外閱讀量,讓學生在課內(nèi)得法,課外受益。
說說教材: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我國著名兒童作家金波爺爺?shù)囊黄挥姓芾淼纳⑽脑姡恼抡Z言優(yōu)美,但蘊涵的道理對于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當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一下子被文章的意韻深深吸引,越讀越喜歡,盡管知道這篇文章有好多名教師執(zhí)教過,自己的教學構(gòu)思很難超越他們,但因喜歡還是選擇這篇課文作為自己閱讀課的文本。
說說目標:
1.在讀中品詞品句,感受葉和樹的和諧美。
2.在讀后片段仿寫,體驗讀和寫的和諧美。
說說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币虼耍n堂上除了讓學生美讀課文,還欣賞了金波的另外一篇相類似的美文,通過朗讀體會到文章的美,努力實踐以學生的“美文朗讀”替換教師的“繁講冗析”,用師生間充滿靈性的朗讀、對話營造詩情新課堂,讓學生樂學愿學。針對教材,針對目標,這堂課的教學我們從三個版塊推進:
版塊一:賞讀舊文,悟情悟理
我一直認為,語文課堂教學是離不開詩意的學習氛圍的,因此,開課伊始,我說:“同學們,金波爺爺最喜歡小朋友了,這一輩子為我們寫了很多優(yōu)美的詩歌,編寫了好多好多好聽的童話故事,其實,同學們也讀過金波爺爺?shù)奈恼,就是我們學過的《做一片美的葉子》就讓我們再次來贊美這片美的葉子吧!碑斀鸩ó嬅娉霈F(xiàn),當學生身置此景,話語便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門似春之柴扉,輕輕洞開。
接下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讓學生圍繞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最能引起自己共鳴的句子反復品讀,用自己小小的心靈去感受文字背后深邃的意境。在這里攫取一小片段與大家分享:
當學生找出這句話時,我通過課件展示葉在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形態(tài),比如“肥美”、“嫩綠”、“飄零”,然后把文本的這段話變?yōu)樨Q行,成為了詩的格式。色彩鮮明的畫面、與書本不同的句型,都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喚起孩子們內(nèi)心對美的向往和追求。
版塊二:品讀新文,陶情冶性
當學生閱讀的欲望完全被調(diào)動起,我及時推薦金波老人在《做一片美的葉子》系列散文詩中的另一篇文章《綠葉》,讓孩子們運用剛才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此時,當學生“零距離”觸摸、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閱讀轉(zhuǎn)化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末尾,當學生充分品讀后,在樹葉的片片繁茂中,我說:“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片美的葉子,班集體、學校、家鄉(xiāng)、祖國就是一棵美的大樹,就讓我們努力去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版塊三:動手實踐,拓展延伸
品讀完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能按照課文第一部分仿寫一段話,此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目的是讓學生在仿寫中感受文字的美,體會文章的內(nèi)涵。
說說自己的幾點感受:
今天我所向大家闡述的,是自己和學校同事在這半個月來研究這節(jié)課,在研究信息技術(shù)如何有效地與學科整合的痛并快樂著的蟬蛻過程。
正如開始所說,文章語言優(yōu)美,但蘊涵的道理對于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那么,如何讓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從文字中去品味文章內(nèi)涵,在大家的共同學習中,我慢慢悟出其深刻的內(nèi)涵:1、“整合”中的“整”,有“調(diào)整”、“重整”、“整治”、“整改”等豐富內(nèi)涵。2、“整合”的目的和意義不僅是為了發(fā)揮信息技術(shù)的工具功能,而是賦予了新的教育意義。3、通過“整合”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整合”,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信息技術(shù)教育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基于這樣的認識,反思之前的教學設(shè)計,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教師在牽引學生,學生在教師預設(shè)的情景中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探究。當初的設(shè)計意圖,就是想通過運用信息技術(shù)營造詩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意韻,感悟文章的內(nèi)涵,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該如何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整合與優(yōu)化課堂教學相結(jié)合。
于是,有了現(xiàn)在呈現(xiàn)給大家的這節(jié)課。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陶罐和鐵罐》是九年義務(wù)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經(jīng)常奚落它。而陶罐卻沒有與它計較,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繼續(xù)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在例文本課教學時,能夠依據(jù)新課程理念,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觀念,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并把學生的發(fā)展做為課堂追求的目標。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及小組合作學習。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懂得做人應該謙虛謹慎,不應該驕傲自滿。
2、不要以己之長比別人之短,我們要多看別人的長處的道理。
《陶罐和鐵罐》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從而理解課文所講的道理。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要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為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例文了如下四大板塊:
。ㄒ唬 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ǘ 進入文本,品讀理解;
。ㄈ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四)表達感受,深化感悟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四、教法
。保笇в^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并茂,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玻硌萁虒W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表演讀,旨在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誘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shè)置的情境中。
。常膭钚蕾p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五、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chǔ)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同時,能聯(lián)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玻雷x訓練法
以“看”“聽”“說”“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xiàn)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煉。
五、教學過程例文:
第一板塊: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假如你有一個陶罐和一個鐵罐,你喜歡誰?為什么?從學生的發(fā)言中總結(jié)出他們倆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從而使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興趣。
第二板塊: 進入文本,品讀理解;
這個板塊主要抓住課文1---9自然段來展開教學。首先使學生了解“這9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而后抓住重點詞“奚落”進行挖掘,“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面對鐵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讓學生找一找、劃一劃,加深對文本的印象,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接下來,課件兩次出示四個重點句子,重點進行品讀。在師生、生生對話中構(gòu)建話題,以讀為本,在朗讀中內(nèi)化感悟。從而了解鐵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點。
第二板塊: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了解了陶罐和鐵罐的不同性格特點,再深入的探究是不是真的像鐵罐說道那樣,陶罐破成了碎片,而他自己堅固得什么也不怕?他們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抓住重點句子(1、2)知道陶罐不僅像原先一樣光潔、樸素、美觀,而且還成了文物。抓住最后一段,知道鐵罐并不刑他自己說的那樣堅固得什么都不怕,而是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佟⑴跗鹛展,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凈,它還是那樣光潔,樸素,美觀。
、、 “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兒,千萬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第三板塊: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過“你想對鐵罐說些什么?”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從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訴我們?nèi)魏问挛锒加虚L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否則驕傲必敗。我例文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我們學習上、生活中有哪些驕傲必敗的事例,今后要怎樣做才對?借此進行思想教育。
第四板塊:表達感受,深化感悟
1.從陶罐和鐵罐的不同表現(xiàn)以及最后不同的結(jié)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2.學到這里,同學們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們想說什么呢?請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說的話寫上去,寫后再交流交流。
。1)我想對陶罐說:
(2)我想對鐵罐說:
。3)我想對自己說: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教材簡析
這個故事改編自阿拉伯民間故事。人物有兩個: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著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的準確分析和判斷,使商人終于找到了駱駝。老人的觀察、分析、判斷,對人很有啟發(fā),令人拍案叫絕。
課文以“找駱駝”為線索進行敘述,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十分清楚。在敘述中巧設(shè)懸念,引人人勝。文章開頭并不急于講明老人是根據(jù)什么知道駱駝特點的,而是講老人十分詳盡地描述駱駝的特征,激起讀者往下讀的欲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仔細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么發(fā)現(xiàn)這些特點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老人為什么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丟失駱駝的特點的'。
3、培養(yǎng)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樣發(fā)現(xiàn)這些特點的。
重點難點
弄清老人為什么能幫助商人找回駱駝。
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題
。ㄒ唬┎轮i語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只動物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猜猜它的名字。(出示謎面)同學們都很聰明。
二、談話揭題,整體感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找駱駝》。這是一則讀后會讓人變得更聰明的故事。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前面作了提示,指名學生朗讀
4、學習提示讓我們思考什么問題?
5、這節(jié)課,我們就圍繞這兩個問題來研究課文。
三、根據(jù)學習提示,自學課文
1、現(xiàn)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老人和商人談駱駝特點的對話勾畫出來,邊讀邊想: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請標上記號。
(生自讀并標注)
2、全班交流:老人說出了走失駱駝的幾個特點?
分角色讀讀商人和老人的對話。
3、細讀老人的話。
4、聽了老人的話,商人忿忿地說:“別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駱駝藏起來的!边@里的“忿忿地”是什么意思?老人怎么回答的?從“不緊不慢”種體會到了什么?(很冷靜,胸有成竹)
5、老人是怎么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再讀課文
老人看見了什么?用“———”畫出來,老人看見了這些現(xiàn)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畫出來。
師:我想要知道你們畫得對不對,該怎么辦?請兩人分讀“看見”的內(nèi)容,“知道”的內(nèi)容。
。猩⑴謩e讀課文)
6、句式訓練
1、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是因為()。
2、路的左邊有一些蜜,右邊有一些米,是因為()。
3、老人說駱駝缺了一顆牙齒,是因為()。
根據(jù)老人這一串的推測,最后總結(jié)出:應該順著()去找,才能找到駱駝,后來,商人果然()
四、說話
假如你是一個旁觀者,看到找駱駝這一幕,你想對商人和老人分別說什么?
五、總結(jié)
遇到問題,不能光著急;要冷靜,要動腦筋思考
板書
課后小結(jié)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亡羊補牢》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本課的教學目標,以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wù)。所以,我把本次說課的主題確立為了:強化自主合作學習輕松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強化自主合作學習
縱觀本堂課,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有一處,如下:
1、“通讀故事,會講故事”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出示了自主學習提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把預習時勾畫出的難讀的生字、生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故事讀熟;不知道意思的詞語借助注釋和圖畫理解一下。并設(shè)計了自主學習檢測的三個環(huán)節(jié):(1)開火車認讀生詞。(2)抽讀句子,要求讀準句中紅色的輕聲字、生字、多音字。(3)聯(lián)系生活、結(jié)合圖片理解“街坊”“窟窿”“結(jié)結(jié)實實”的意思。這一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掃清了字詞障礙,為后面的順利學習做好了鋪墊。
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有二處,如下:
1、合作問答
師:講故事是有一定順序的?粗}目,大家先來提提問題。我們就知道故事的順序了。
生:怎么會丟羊的?
生:丟了幾次羊?
生:怎么補牢的?
生:后來怎么樣?
師:(隨機板書學生的問題)按照這樣的思路把故事整理一下,默讀課文后同桌兩人合作問答。
學生讀課文后互問互答。這一合作交流,為的是人人都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為順利講好故事做鋪墊。
2、合作講故事
師提示:有了思路,可以自己練習講故事了。同學們可以一個人根據(jù)板書講這個故事給小組成員聽,也可以小組合作講,講故事時可以配上動作。學生練習講故事后,小組匯報講故事。當然,展示時有的小組選擇了個人匯報,有的選擇了合作匯報。不管方式如何,孩子們合作得都很好!
二、輕松突破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3個:
1、認記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點,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2、難點: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關(guān)于教學重點“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我采取了根據(jù)板書提問,同桌互問互答,理清故事順序,然后小組合作講故事的方式輕松突破。
而教學難點“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又采用了逐層提問,順勢引導的方法,如:
一問:養(yǎng)羊人的心情變化。一開始她一點也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無所謂的樣子,后來趕快補羊圈的時候,心里很不平靜?赡茉趺聪肽?
二導:一個“趕快”,說明他想馬上改正自己的錯誤。我們可以表揚表揚他吧!
三延伸:這個故事流傳到現(xiàn)在一千多年了。養(yǎng)羊的人不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讀了這個故事自然會想到自己,想到身邊的人,是不是也有“亡羊補牢”的事情呢?和同桌相互交流,想一想,說一說。
在孩子們交流后,課件出示: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并揭示了這個故事的出處,學習了相關(guān)的八字成語。
反思這堂課,還有諸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懇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讓我更加進步,謝謝!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答應樹的請求—————回來再唱歌給它聽?墒堑诙甏禾欤旞B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只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于是,鳥兒在燈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但本人覺得:運用本文來進行誠信教育不是最好。面對越來越現(xiàn)實、理性的`四年級學生來說,進行誠信教育最好選擇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成語、寓言故事等,這些在中國便有很多。所以,本人想輕講本文教材,重在誠信教育。
二、教學目標:
1、能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能讀懂本文。
3、深刻明白要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四、教時安排:2教時
第一教時
一、教時目標:
學會生字詞,能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明白要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引入: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2、初讀課文,要求把文章讀正確,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詞,對于剛才的疑問多讀幾遍。
3、課文按什么順序?qū)懙?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去年的事?理由是什么?試著分段。
4、深入閱讀課文:
。1)帶著課后習題1的問題細讀課文。
。2)請學生說說自己能解決哪些問題,討論后完成口頭填空聯(lián)練習: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為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鳥兒從南方飛回來卻發(fā)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鳥兒在火柴點燃的燈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體會課文情感:
。1)課文最后一段中鳥兒唱歌時,前后兩次"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它在想什么?
。2)樹被伐木人砍倒前,會對伐木人說些什么?
6、朗讀指導:
。1)你喜歡課文中的鳥兒嗎?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動的句子找出來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再說說選擇這一句的理由。
7、總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
收集有關(guān)誠實守信的故事,寓言、事例等
第二教時
一、教時目標:深刻明白要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二、教學形式:開一個故事介紹會。
分頁標題
1、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2、四人小組內(nèi)自由介紹故事內(nèi)容,相互評議。
3、請學生自愿向全班同學介紹故事內(nèi)容,然后集體評議。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一、說教材
本課是小學三年級蘇教版第六冊的第一篇課文,主演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辛苦,還要讓學生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說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辛苦,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說教法
這里主要說說我的教法:
首先,讓學生看圖,介紹長城和運河,讓他們有個大致的了解。
其次,讓學生熟讀課文,講解課文大意,讓學生理解課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再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印象。通過聽課文磁帶,讓學生欣賞,然后跟讀。在讀中讓學生更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
最后,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輕松的背誦課文。
四、說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句話讀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這部分結(jié)構(gòu)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lián)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
5、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6、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qū)別。
7、同座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9、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guān)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guān)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jié)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師總結(jié)。
四、布置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后習題第三題。
2、課后作業(yè)。
五、說反思
通過教學,發(fā)現(xiàn)圖文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學生很喜歡,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多利用這樣的形式進行教學。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西門豹》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課文,該組的專題是“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魏王派西門豹去管理鄴這個地方。他看到那里“田地荒蕪,人煙稀少”,于是就進行調(diào)查并摸清底細,巧施妙計破除迷信,帶領(lǐng)老百姓興修水利,使莊稼年年得到好收成。我發(fā)現(xiàn)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對話,它通過對人物語言的生動描寫,來體現(xiàn)人物的品質(zhì),刻畫出一個為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地方官形象,贊揚他反對迷信、崇尚科學的品質(zhì)。
2、基于對教材的理解,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會認7個字,能正確讀寫“管理、人煙稀少、田地荒蕪”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感悟鄴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正確理解三個“鬧”字的意思。
3、教學重難點:
(1)感悟鄴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
。2)正確理解三個“鬧”字的意思。
二、說教法
1、探究學習法: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注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從而理解課文內(nèi)容,解決學習重點。
2、朗讀體會法:抓住關(guān)鍵句,指導學生誦讀,在誦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以讀促情,從而感悟鄴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
三、說學法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找找、讀讀等多種方式,學生進入文本角色,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鄴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了解大意
1、出示課題: 了解“西門”是個復姓。
2、簡單介紹西門豹。
。ㄗ寣W生對西門豹有簡單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ㄗ寣W生帶著要求自學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指導學生讀準生字、詞語
。ㄍㄟ^指名讀、齊讀等形式,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3、課文主要講了西門豹的什么事?(以填空的形式)
。ū酒n文較長,讓學生概括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的難度,以填空的`形式出現(xiàn),降低了難度。)
三、研讀第1-9段
1、通過研讀西門豹和老大爺?shù)膶υ,感悟鄴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p>
學習第1段,理解“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ㄔ诶斫狻疤锏鼗氖,人煙稀少”時,讓學生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詞語的意思。
找出西門豹問了老大爺哪些問題?老大爺又是怎么回答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ㄗ寣W生用劃一劃的方法找出西門豹問了老大爺哪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讀書動筆的好習慣。)
(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訓練,學生在讀懂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能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
2、理解三個“鬧”字的意思。
四、做作業(yè)本
。ò巡糠肿鳂I(yè)設(shè)計進去,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yè),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
五、講板書設(shè)計
30、西門豹
田地荒蕪 給河伯娶媳婦鬧的
人煙稀少 年年鬧旱災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語文》說課稿03-18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07-22
語文說課稿05-29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說課稿03-23
小學三年級語文《趙州橋》說課稿06-17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03-16
小學語文《荷花》說課稿08-12
語文玲玲畫說課稿01-06
語文《懷念母親》說課稿02-20
小學語文《畫》說課稿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