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園詩情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田園詩情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優(yōu)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田園詩情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田園詩情說課稿1
說教材分析
《田園詩情》是蘇教版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有四篇課文,分別是《》《》《》《》,全部是寫景的文章,景色描寫優(yōu)美,段落整齊,非常適合兒童學習。本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作者描寫了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田園風光圖,洋溢著寧靜悠閑的情趣。
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最終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理解,運用祖國文字的能力,基于此點,我制定了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其中重點放在第二,三,四自然段上,讀出形,讀出味,讀出神,邊讀邊想象,與作者情感相融。
積累xxxxxx等詞語,幫助學生感受課文描繪的詩情畫意,體會作者對荷蘭田園風光的贊美和向往之情。
能使用課后第三題所提供的詞語,結(jié)合錄像,圖片進行對文章的復述。通過欣賞,品味,積累優(yōu)美詞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感受及運用語言的能力。
說重點難點
重點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體會第二自然段xxxxx
難點是如何使學生面對文本引導品味,理解,感悟xxxxx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有助于理解課文重點語句的錄像,圖片。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在第一課學完生字詞語的基礎(chǔ)上,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說教學過程
整體感知
生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指名分節(jié)讀。
交流:通過朗讀,你看到了那些田園風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如:草原奶牛圖,低地駿馬圖,傍晚圖,夜晚圖)
交流感悟
通過剛才的閱讀,你最喜歡哪一處的'田園風光呢再多讀幾遍,想一想作者寫了什么景物。(生自讀課文,思考。)
生默讀課文,品讀句子,找重點詞語,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
你喜歡哪些句子,畫了哪些詞語為什么怎樣讀好它們呢(生做交流準備)
同位交流:你最喜歡哪一處的風光呢把你喜歡的地方讀給同位聽一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全班交流,重點理解:(相機出示錄像)
"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簡潔的語言,概括了荷蘭這個低地之國最具特色的田園風光:水,花,牧場,引出全文描述的重點。)
"牛犢跑前跑后,活像頑皮的孩子;老牛儀態(tài)端莊,好似牛群的家長。"(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對照著寫牛犢和老牛,并把它們分別比喻為"頑皮的孩子","牛群的家長",生動形象,特征鮮明,也寫出了牛群之間的和睦和溫情,非常富有生活情趣)
"成群的駿馬剽悍強壯,腿粗如樁,鬃毛隨風飛揚。"(具體描摹成群的駿馬,從整體到局部素描式地寫來,突出駿馬的剽悍強壯。"隨風飛揚"一詞給人無限遐想,流露出作者對強壯的原始生命力及自由的向往和熱愛之情。)
魏書生曾說過: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將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在交流時,不要做過多過深入的分析,學生品讀時,只需做整體的感知即可,鼓勵學生對語句有個性感悟,各抒己見。
6,理解"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你是如何理解這一句話的呢"真正的"究竟有什么含義呢(啟發(fā)學生回憶真正的荷蘭是什么樣子的)
積累運用
帶著對荷蘭風光的向往之情,再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以及畫出的優(yōu)美詞語。
假如你是一名導游,你想怎樣介紹荷蘭的風光呢
以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為內(nèi)容,練習介紹。
。ㄉ吔榻B邊播放相應的錄像)
作業(yè):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能力,設(shè)計一項喜歡的作業(yè),如:畫一幅荷蘭風光圖;配樂有感情讀課文;當小導游介紹荷蘭風光;收集并觀看有關(guān)荷蘭的影片……
田園詩情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描寫荷蘭田園美景的文章,全文圍繞“牧場之國的荷蘭”來寫:碧綠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安謐的夜晚,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體會和感受到荷蘭田園那詩情畫意的美以及作者內(nèi)心深處溢發(fā)的對荷蘭田園風光的贊美和向往之情。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體會優(yōu)美恬靜而又充滿生命氣息的田園風光。
2、有感情地朗讀,體味草原、牲畜與人的和諧交融及詩情畫意。
教學重點、難點:
在朗讀過程中,領(lǐng)略荷蘭作為牧場之國的田園風光,體會草原、牲畜與人的和諧交融。
二、說教法
在《泉城》、《九寨溝》兩篇課文教學之后再來教這篇課文,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體味。教師的責任重在組織學生開展好活動,激勵學生讀好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幾個鮮明、生動的畫面描寫了荷蘭優(yōu)美寧靜的田園風光,在教學中不必過多分析,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chǔ)上理解字詞,找到自己感受比較生刻、比較喜歡的部分讀一讀,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通過交流加深印象,體會課文所展示的`詩情畫意。教師在組織交流的過程中,抓住重點,知道整體感知,讀懂課文。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朗讀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段落,背誦一兩部分,積累優(yōu)美詞句。然后安排小導游活動,進行遷移性訓練,促進學生積累內(nèi)化課文語言。最后,設(shè)計拓展性的練習,找一找有關(guān)荷蘭的資料。
三、說過程
(一)、情景激趣
學生欣賞多媒體展示的畫面:畫面中有運河、草原、郁金香、奶牛、駿馬、長毛山羊、燈塔┄┄同時配以清遠悠閑的音樂。學生在享受音像帶來的美妙感受之余,很想知道課文是怎樣描寫這充滿情趣的田園風光的。
《田園詩情》所描繪的是荷蘭的異國風情,學生在這方面的感性積累較少,創(chuàng)設(shè)情景渲染,給予學生感官的體驗,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需求。學生在享受音像帶來的美妙感受之余,一定很想知道課文是怎樣描寫這充滿情趣的田園風光的。這就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chǔ)。
(二)、個體自學、整體感知
出示自學要求:自由輕聲地讀讀課文,想想荷蘭給你留下的印象,找找在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把它們劃出來,再試著把你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基礎(chǔ),給予了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保護了學生獨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時通過個體的自我學習、整理、歸納,為集體交流作準備。
(三)、交流感悟、指導朗讀
1、交流:你最喜歡哪一處美麗的風光呢?為什么?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啟發(fā)學生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感情,悟出新的見解。
重點理解下列語句:
(1)牛犢跑前跑后,活像頑皮的孩子;老牛儀態(tài)端莊,好似牛群的家長。
(2)碧綠色的低地鑲嵌在一條條運河之間。成群的駿馬驃悍強壯,腿粗如樁,鬃毛隨風飛揚。
(3)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遠處的幾座燈塔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2、怎樣理解“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里啟發(fā)學生從整體上回顧課文內(nèi)容,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作好了準備。
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同學習風格、思維方式、表現(xiàn)形式的學生個體,通過各種方法進行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他們既主動獲取了知識,又實現(xiàn)思維、智慧上的碰撞,促進其個性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四)、積累遷移
假如你是一名導游,你想怎樣介紹荷蘭的風光呢?
荷蘭的鄉(xiāng)村十分迷人,充滿了詩情畫意,人們把它稱作——。我們首先來到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接著又來到碧綠的低地——。到了傍晚,我們上了小船,航行在運河之中——。啊,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讓學生想象成為導游,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與課文內(nèi)容貼得更近,促進了學生積累內(nèi)化課文語言。
(五)、拓展延伸
荷蘭這么美,你還想了解它更多的情況嗎?課后以小組為單位上網(wǎng)去找一找有關(guān)荷蘭的資料、圖片。
學生學了課文意猶未盡,這部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合作精神,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感性積累。
板書設(shè)計
田園詩情
美麗迷人的
真正的荷蘭 天堂般的動物世界
寧靜安謐的
田園詩情說課稿3
一、說教材分析
《田園詩情》是蘇教版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有四篇課文,分別是《》《》《》《》,全部是寫景的文章,景色描寫優(yōu)美,段落整齊,非常適合兒童學習。本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作者描寫了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田園風光圖,洋溢著寧靜悠閑的情趣。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最終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理解、運用祖國文字的能力,基于此點,我制定了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其中重點放在第二、三、四自然段上,讀出形,讀出味,讀出神,邊讀邊想象,與作者情感相融。
2、積累XXXXXX等詞語,幫助學生感受課文描繪的詩情畫意,體會作者對荷蘭田園風光的贊美和向往之情。
3、能使用課后第三題所提供的詞語,結(jié)合錄像、圖片進行對文章的復述。通過欣賞、品味、積累優(yōu)美詞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感受及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體會第二自然段XXXXX
難點是如何使學生面對文本引導品味、理解、感悟XXXXX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有助于理解課文重點語句的錄像、圖片。
2、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在第一課學完生字詞語的基礎(chǔ)上,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五、說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指名分節(jié)讀。
2、交流:通過朗讀,你看到了那些田園風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如:草原奶牛圖、低地駿馬圖、傍晚圖、夜晚圖)
。ǘ┙涣鞲形
1、通過剛才的閱讀,你最喜歡哪一處的田園風光呢?再多讀幾遍,想一想作者寫了什么景物。(生自讀課文,思考。)
2、生默讀課文,品讀句子,找重點詞語,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
3、你喜歡哪些句子,畫了哪些詞語?為什么?怎樣讀好它們呢?(生做交流準備)
4、同位交流:你最喜歡哪一處的風光呢?把你喜歡的.地方讀給同位聽一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5、全班交流,重點理解:(相機出示錄像)
。1)“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保ê啙嵉恼Z言,概括了荷蘭這個低地之國最具特色的田園風光:水、花、牧場,引出全文描述的重點。)
。2)“牛犢跑前跑后,活像頑皮的孩子;老牛儀態(tài)端莊,好似牛群的家長。”(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對照著寫牛犢和老牛,并把它們分別比喻為“頑皮的孩子”、“牛群的家長”,生動形象,特征鮮明,也寫出了牛群之間的和睦和溫情,非常富有生活情趣)
。3)“成群的駿馬剽悍強壯,腿粗如樁,鬃毛隨風飛揚!保ň唧w描摹成群的駿馬,從整體到局部素描式地寫來,突出駿馬的剽悍強壯!半S風飛揚”一詞給人無限遐想,流露出作者對強壯的原始生命力及自由的向往和熱愛之情。)
魏書生曾說過: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將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在交流時,不要做過多過深入的分析,學生品讀時,只需做整體的感知即可,鼓勵學生對語句有個性感悟,各抒己見。
6、理解“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你是如何理解這一句話的呢?“真正的”究竟有什么含義呢?(啟發(fā)學生回憶真正的荷蘭是什么樣子的)
。ㄈ┓e累運用
1、帶著對荷蘭風光的向往之情,再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以及畫出的優(yōu)美詞語。
2、假如你是一名導游,你想怎樣介紹荷蘭的風光呢?
以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為內(nèi)容,練習介紹。
(生邊介紹邊播放相應的錄像)
。ㄋ模┳鳂I(yè):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能力,設(shè)計一項喜歡的作業(yè),如:畫一幅荷蘭風光圖;配樂有感情讀課文;當小導游介紹荷蘭風光;收集并觀看有關(guān)荷蘭的影片……
田園詩情說課稿4
本課是蘇教版第七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是一首散文詩,描寫的是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課文以作者對荷蘭的田園風光的贊美與向往之情為線索,描寫了一幅運河,草原,郁金香,奶牛,綿羊,豬群,小雞,長毛山羊,小船,擠奶人,燈塔等構(gòu)成的和諧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圖,全詩仿佛是介紹荷蘭的影視風光片的解說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設(shè)計理念:
1、以學定教,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親歷閱讀過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組織者"的作用,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和建構(gòu)文本的意義,引導學生從感知領(lǐng)悟語言的精妙,步步深入,積累,習得。
2、發(fā)揮電教媒體的作用,突破學習的時空限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
一、借景回顧"荷蘭印象"。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第十課《田園詩情》,有一個名字已經(jīng)深深印在我們心底,那就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荷蘭。(播放荷蘭的圖片)
看著畫面,你聯(lián)想到上節(jié)課學過的哪些詞,能用其中的詞語說說對荷蘭的印象嗎
【借助媒體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情導入,激發(fā)學生帶著濃厚的探知欲望去探究文本,為學習本課奠定了情感基礎(chǔ)。】
二、精讀品味"田園詩情"。
請大家自由讀課文二——四自然段,一邊品讀文字,一邊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獨特的田園風景。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串講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讓學生自讀自悟,從課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田園風景,討論和交流感悟到的內(nèi)容。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力求讓學生親歷閱讀的過程!
你看到了哪些獨特的田園風景
交流,點撥:
(1)第二自然段:
a、"極目遠眺……"
多美呀!你見過絲絨嗎,那是怎樣的,能讀出這種感覺嗎(讀好"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上")
想象一下,假如草原是綠色絲絨,那么上面黑白兩色的奶牛是什么
巧妙的比喻!這就是荷蘭草原獨有的色彩,誰能讓這風景再現(xiàn)在我們眼前
b、多么獨特的風景!誰接著說。
迷人的草地上,情態(tài)各異的牛群,咱們走近瞧瞧!
c、(指圖)看,那頭就是——背上蓋著…的牛。這頭!玖⒉粍樱路稹呐D,跑前跑后,活象…的牛犢在哪里,,你來指!(這就是牛犢)它身邊的就應是那——儀態(tài)端莊的老牛啦!
有意思!讓我們讀出這有趣的畫面。你們覺得該怎么讀
d、指導點撥:
"有的……有的……"它似乎在思考呢,能讀出不同的感受嗎,再讀讀。(齊讀)
牛犢和老牛的動作神態(tài)也截然不同,誰來試試(一生讀)
e、讀得真好!草原上的奶牛還會有那些不同的神態(tài),動作呢,誰能仿照課文的形式說上一句(散步,遠望,回首,閉目,交談……)
f、你們的精彩想象使牧場更迷人,更有田園的情趣了!
(圖片演示)我們看著圖,在音樂聲中試著背背這段美妙的文字好嗎
好悠閑好愜意的田園生活!如同一首田園詩。
【在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借助媒體創(chuàng)情境,引發(fā)思維。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兒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認識轉(zhuǎn)而得到思維能動性的。及時創(chuàng)設(shè)情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例如,引導學生體會奶牛的.情態(tài)各異時,促其觀圖,讓學生從圖中體會到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并啟發(fā)想象,練習仿說!
第三自然段:
學生說"成群的駿馬……"
a、(出示圖)
瞧!"驃悍強壯,腿粗如樁"是怎樣的體魄!"鬃毛隨風飛揚"又是怎樣的英姿!誰能通過讀表現(xiàn)這種氣魄可以自己讀,還可以邀請同學一起讀。
(點評:你真是一匹神氣的小馬!哇!你很力量!……)
來!讓我們這些小駿馬們齊聲誦讀!讀出群馬在草原奔騰的氣勢!
讀出了自由!讀出了豪情!誰能試著背誦這段,練習一下。
b、"除了……",能不能換個方式說說這句話,為什么說"深深的掩映的運河"
(因為荷蘭是水之國,碧綠色的低地鑲嵌在一條條運河之間?闯鲴R的自由。)
c、是呀,遼闊無垠的原野似乎歸它們所有,它們是這個自由王國的主人!引讀:即使前方出現(xiàn)了低矮的圍欄,它們依然——(生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
即使前方出現(xiàn)了淺淺的澗水,它們依然——(生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
即使前方出現(xiàn)了小丘,泥沼,它們依然——(生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
這是多么令人驚嘆的颯爽英姿!現(xiàn)在,你們就是這奔騰的草原上的駿馬!讓我們面對這遼闊無垠的大草原,讀出我們的豪邁!
(學生齊讀這節(jié)。)
【設(shè)情境,化抽象為表象。對學生而言,荷蘭是遙遠的國度,學生對文中描寫一些情景難以感知或產(chǎn)生共鳴,我在教學中借助電教手段能使其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變抽象為生動有趣,使學生充分鮮明地感知。如馬的"剽悍強壯,腿粗如樁",多媒體技術(shù)的運用,更是將這些詞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勝似教師千言萬語的空洞說明,有助于語言文字的訓練和學生的理解。】
(3)第四自然段:
"天堂般的草原上……"
引讀:……天堂般的草原上不只是白色的綿羊,還有……,……
真是一幅自由祥和的圖畫呀!
(4)(音樂響起,播放flash)
此時的荷蘭真像一首詩,碧綠的……,……。的奶牛,……的低地,……的駿馬,……如果你來到這里,你想怎樣贊美它呢
(板書:自由,美麗……)
白天的荷蘭,是美麗的,自由的,是令人神往的充滿詩意的國度,在這碧綠的遼闊無垠的草原上,看著安閑的牛羊,看著奔馳的駿馬,你會總想吟上一首詩,或是唱起一首抒情的歌,那么,讓我們拿起書,齊讀2——4節(jié),讀出草原的美,讀出內(nèi)心難以抒發(fā)的情懷。
(齊讀2——4節(jié))
【感情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刺激作用。學生只有融入情境,與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產(chǎn)生共鳴,才能真正使教學成為學生的內(nèi)部需要,達到讀懂課文,養(yǎng)成能力,升華情感的目的。情境再現(xiàn),以境激情。直觀,鮮明的圖像,生動而抒情的語言,再現(xiàn)了白天荷蘭的美。學生目睹了這美的畫面,贊美之情油然而生。】
4、白天的荷蘭是自由安閑的,到了晚上又是怎樣的閉上眼睛,仔細地聆聽……
(1)老師輕輕范讀。
(2)你感受到什么(板書:寧靜)
(3)哪些語句使你感受到這份"寧靜"呢,先自己讀讀,再和小組同學分享自己的體會。
(4)誰愿意用讀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寧靜(生讀,師扣住"靜"字評價。
重點指導:
"車船過后,一切又歸于平靜。最后一抹晚霞……閃爍著微弱的光。"
"平靜"還可以換成什么詞,可是為什么不用"寂靜"或"安靜"呢
(心的安寧,內(nèi)心平靜似水。一切都沉睡了,如此恬靜,安詳。就連遠處的幾座燈塔也仿佛將睡了一般,只是"閃爍著微弱的光"……)
誰能讀出這種意境
這就是荷蘭的夜,寧靜,安逸,可是我們再讀讀這句"車船過后,一切又歸于平靜。"你又讀懂了什么荷蘭的晚上僅僅是寧靜的嗎(可插入資料介紹)
傍晚的荷蘭,靜靜的牛羊,靜靜的草原,靜靜地忙碌著的人們;
夜晚的荷蘭,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遠處的燈塔閃爍著微弱的光芒……(板書:傍晚寧靜、忙碌)
夜晚、平靜、沉睡
(音樂聲)共同讀出這種夜色荷蘭的田園詩情。
【制造氣氛,渲染氛圍。濃郁的氛圍是情感共鳴的基礎(chǔ)。教師動情的范讀,小夜曲輕柔得旋律,使孩子們?nèi)硇牡厝谌肓苏n文中,自然地感受到夜的寧靜!
三、回味領(lǐng)悟"真正荷蘭"。
沉醉于荷蘭的牧場,內(nèi)心無限安寧,讀到這里,你有怎樣的感受
這篇文章的作者捷克作家恰佩克在游歷荷蘭之后也感慨道:"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出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你覺得真正的荷蘭是怎樣的呢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積極發(fā)揮電教媒體的作用,恰當?shù)厥褂枚嗝襟w的電教手段,不僅能多渠道地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而且能使教學內(nèi)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學生對學習的時空限制,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內(nèi)化學生的素質(zhì),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益非一日之功,但實踐證明,恰當?shù)剡\用電教媒體,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學生興趣濃厚,教學效益高,教學效果好。它,無疑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益的一種有效手段。
田園詩情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本課是一篇散文,描寫了水之國,花之國,牧揚文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洋溢著寧靜悠揚的情趣。
本文共7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紹荷蘭。第二至六自然段以分鏡頭特寫的形式,展示荷蘭田園風光,其中第二自然段,著重描寫草原業(yè)流動的奶牛和村野鄉(xiāng)間的鮮艷的郁金香。第三、四自然段,著重描寫了低地上的駿馬自由的馳騁,家畜在草原上悠然自得。第五至第六自然段,主要描寫了傍晚擠奶時的寧靜和牛奶運走以后夜晚的平靜。第七自然段,以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總結(jié)全文。
作者以描繪荷蘭的自然景物為主要內(nèi)容,精心選擇一系列意象,營造出寧靜優(yōu)美的意境,抒發(fā)了對荷蘭田園風光以及自由安靜生活的贊美和向往之情。全文仿佛是介紹荷蘭的影視風光片的解說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說教目標,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兩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8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田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4、通過誦讀,體會課文所展示的詩情畫意,并有意識地積累優(yōu)美詞句這是本課的重難點。
三、說教法
現(xiàn)代課堂教學追求的就是讓學生在良好的社會氛圍條件,自然和諧自由成長發(fā)展的一種教學環(huán)境。而本次研討的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園,也是牧場之國。這就是要求我們要建立一個自然和諧地,自主地發(fā)展,從而體現(xiàn)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對本課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shè)一些情境,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課文進行探究。因為童話情境貼學生生活實際,以實實在在事物,展示形式能激起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2、閱讀法與自學輔導法相結(jié)合,出了自由閱讀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抓住重點詞句來初步理解:“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的聯(lián)系。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語文教學的價值就是讓學生經(jīng)歷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學習過程,并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成長。聊天方式的課堂氛圍,結(jié)伴式的探究活動。有利于給學生一個心理愉快的自由空間,去大膽思考相互交流,去不斷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去品味語言,探究課文內(nèi)容,去總結(jié)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四、說學法
以上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掌握以下學法:
1、養(yǎng)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并掌握從中篩選信息的能力。
2、學會自學,學會品味語言,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yōu)美的詞句,提高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
3、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這種學習方法,符合新課程中“以學為主體,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钡慕逃砟睿抡n程標準要求我們在課堂上多給予學生探究的方法,給予學生合作的機會,給予學生選擇的權(quán)利,給予學生成功的喜悅,那么在教學設(shè)計時,我們就應該融入新理念,適時更新學生學習方法。
4、學會聯(lián)系實際,并有所感悟,以開拓眼界進一步感悟“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钡乃枷敫星椤_@是對文章的進一步理解,能培養(yǎng)學生說議的能力。
田園詩情說課稿6
說教材:
這是一篇描寫荷蘭田園美景的散文。描寫了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碧綠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安謐的夜晚,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洋溢著寧靜悠閑的情趣,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一、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憑借語言文字感受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2、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背誦自己喜歡的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并說出文章所展示的詩情畫意。
說教法、學法: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
學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學生的表象,激活他們的思維、情感、聯(lián)想、想象,因此,“游覽荷蘭田園風光——招聘小導游——設(shè)計宣傳畫”這一情境,使課文中靜止的語言文字活動起來,把學生深深卷入到這一真實的情境中去,成為其中一個積極的參與者,主動的探索者,教師的教育意圖巧妙地滲透其中。
二、朗讀感悟法
重視有感情地朗讀訓練,采用多種形式調(diào)動學生自覺能動性,使學生在讀書中逐步悟出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同時對學生的朗讀要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三、自主探究法
教育應當使學習者成為他們獲得知識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極的知識接受者。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廣闊的探究時間,充分的.探究自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讀、悟悟、品品,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fā)展,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于是,學生能自覺調(diào)整自己的認知策略,運用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自行解決問題。
說教學過程:
一、游覽荷蘭田園風光
1、假想旅游: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好!我是荷蘭風光旅行社的特約導游,今天,我將帶大家去一個被稱為水之國,花之園,也是牧場之國的迷人的地方——荷蘭的鄉(xiāng)村!讓我們一起踏上荷蘭之旅,出發(fā)吧。ㄕn件播放荷蘭風光片,讓學生欣賞)
2、美麗的荷蘭風光,怎能不令人駐足觀賞,流連忘返呢?你們喜歡荷蘭嗎?就讓我們跟隨課文,再次細細游覽。
3、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想想這個迷人的田園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假想旅游把學生以游客的身份帶到了荷蘭,身臨其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了這次“旅游”中,自主地觀賞、品味,迷人的荷蘭深深地印入了同學們的腦海,了解它、探索它的愿望也油然而生。
讓學生充分讀,意在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情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整個課堂教學以學生的自主探究貫穿始終。
二、招聘小導游
過渡:因為來荷蘭旅游的游客較多,所以要招聘一批小導游,只要過“三關(guān)”,你們也能成為像老師一樣的特約導游。
(一)第一關(guān),深情誦讀
談話:迷人的田園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把它誦讀給大家聽,讓人們在你的誦讀中流連忘返,陶然欲醉。
指名配樂朗讀,老師啟發(fā)學生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并在誦讀得較好的學生中選出三名導游候選人。
誦讀可以讓學生動用各種感官,全方位、多層次地整體觸摸語文所展現(xiàn)的言語現(xiàn)象,從而讀出聲音,悟出形象,讀出喜怒哀樂的情態(tài),對語文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
同學們深情誦讀后,從朗讀中讓你感受到了怎樣的詩情畫意呢?
交流賞讀:
1、第2自然段
(1)“牛犢跑前跑后,活象頑皮的孩子;老牛儀態(tài)端莊,好似牛群的家長”
(學生讀 說喜歡的理由 指導讀 誦讀)
是啊,這句概括出了牛犢與老牛各自的特點;瞧,牛群這一家子多么溫馨和睦,其樂融融。
(2)不僅是牛犢和老牛,草原上的奶牛也各具情態(tài),有的——(師引讀)
這句話生動地描寫了奶牛的活動或姿態(tài),刻畫了各自的特點,老師也很喜歡這句,準愿意與老師一起讀好它。
那我們能不能仿照課文,發(fā)揮想象,也來描述一下各具情態(tài)的奶牛?同桌可以相互說。
(3)相信這片牧場,會因為大家精彩的想象而分外迷人,令人心馳神往的。描述得好,讀得可要更好哦!讓我們齊讀第2自然段,讀出奶牛生活的悠閑、有趣。
2、第3自然段
(同樣是學生讀 說理由 指導讀 齊讀)
剽悍強壯是怎樣一種體魄!鬃毛飛揚又是怎樣一種速度啊!遼闊無垠的原野沒有了這些駿馬,會怎樣?
如果說剛才我們所欣賞的奶牛還是以靜態(tài)、安閑為主的話,那么這里駿馬則是揮灑了陽剛和奔放,請我們班的男子漢一起來讀好這段。
3、第4自然段
(1)不止是駿馬和奶牛,綠色草原還是其他許許多多動物們的天堂般的王國,你是怎么理解“天堂般的”、“它們自己的王國”的?
。2)學生交流感悟
(3)請一小組同學帶著喜歡之情讀好這一自然段,讀出動物們的悠然自得!
4、第5、6自然段
。1)相比之下,荷蘭牧場的夜就另有一番獨特的豐韻了,請同學們前后比較一下,你能說說荷蘭牧場的白天和傍晚、夜晚有什么不同嗎?
。2)板書:
白天 生機勃勃
傍晚、夜晚 寧靜安詳
。3)找找這兩段中哪兒寫出了傍晚、夜晚的寂靜?你能讀好它嗎?
5、總結(jié):白天,是生機勃勃的;夜晚,是寧靜安詳?shù)模话滋,是熱鬧富有動感的;夜晚,是優(yōu)美獨具韻味的。帶著這種感覺,請女生一起朗讀第4、5自然段。
6、選擇自己喜歡的兩個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配樂朗讀,并試背!!
7、現(xiàn)在,你能說說真正的荷蘭是怎么樣的?
出示“( )的荷蘭”,先用一個詞來概括,再用一兩句話來敘述敘述。誰想試試?
8、真正的荷蘭是一個如詩如畫(板書)、充滿詩情畫意的國度,是動物們自由的天堂,是優(yōu)美恬靜而充滿生機的人與自然的完美和諧。
9、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荷蘭流露出一種怎樣的感情?
。ㄈ┑谌P(guān),導游荷蘭鄉(xiāng)村
如此迷人的荷蘭鄉(xiāng)村,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三名導游候選人,你們準備好了嗎?只要順利通過這一關(guān),你們就能成為特約導游啦!
我們首先來到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請一位學生做導游介紹),接著又來到碧綠的低地(請一位學生做導游介紹)。到了傍晚,我們上了小船,航行在遠河之中(請一位學生做導游介紹)。啊,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X學生對語文教材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個別差異,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shè)學習的最佳情境,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他們在讀中感知,理解課文內(nèi)容,自然而然地體驗到課文的中心思想。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理解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X還有另外一個讓學生做”導游”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我從學生出發(fā),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介紹荷蘭的田園風情,在介紹的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提供了機會。學生自然而然地將課文中的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東西,并加以運用。背誦自己喜歡的兩個自然段這個重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設(shè)計宣傳畫
其實,荷蘭還有更多的美麗之處課文沒一一提到。如風車、郁金香……在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找更多的資料、圖片,制作一張荷蘭旅游宣傳畫,讓更多的人了解荷蘭,喜歡荷蘭!
X為荷蘭設(shè)計宣傳畫,可謂是語文與美術(shù)、與生活的有機整合,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達到知識與情感的綜合。
田園詩情說課稿7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描寫荷蘭田園美景的文章,全文圍繞“牧場之國”的荷蘭來寫:碧綠的草原,黑白的奶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安謐的夜晚,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體會到荷蘭那充滿詩情畫意的美以及作者對荷蘭田園的贊美和向往之情。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綠色通道里的字只識不寫,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荷蘭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說教法
在《泉城》、《九寨溝》兩篇課文教學之后再來教這篇課文,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體味。教師應重在組織學生開展好活動,激勵學生讀好課文。教學本課第一課時,可以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chǔ)上展開自主學習,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三、說過程
1.釋題導入。
談話引出課題,讓學生談談看到“田園”,看到“詩情”分別想到了什么。利用已經(jīng)學習的課文《泉城》、《秋天》進行比較,理解“田園詩情”的意思。
。ㄍㄟ^學生的交流,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田園”和“詩情”的理解情況,從而在與學生的交流對話中幫助學生準確全面地理解課題。)
指導學生明確,在本課中“田園”就是指荷蘭的牧場,然后來談談對荷蘭的了解。
(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搜集有關(guān)課文的資料,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交流,既是對課前預習的檢查,同時也肯定了學生的預習成果。此外,學生搜集到的關(guān)于荷蘭地理特點,經(jīng)濟特點的資料都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一定幫助。)
2.初讀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先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指名學生認讀,及時糾正讀音,然后齊讀詞語,為課文閱讀打好基礎(chǔ)。學生通過預習,已經(jīng)在詞典的幫助下理解了一些詞語的意思,所以,讀準詞語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來談談明白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接著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先讓學生練習朗讀,然后指名學生分段朗讀,了解學生朗讀課文的情況,從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更快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要求。
(2)感知課文內(nèi)容。
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采用“××××圖”的形式來高度概括課文內(nèi)容。然后,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了解課文也是按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寫的。
(本單元的課文結(jié)構(gòu)都十分清晰,是學生開始學習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練習素材。有了之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在感知本課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時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請學生再次讀課文,劃下自己喜歡的句子。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說說為什么喜歡。
(預設(shè)這一補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朗讀時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邊讀邊感受體會,對荷蘭能有大概的了解。)
3.寫字指導。
。1)復習認讀生字,給“頑、穩(wěn)、牲”擴詞,進一步鞏固生字的學習。
(2)提出生字書寫的注意點。主要是“肅”的筆順,“偶”的最后三筆,“抹”右邊兩橫的長短。
。3)學生描紅、臨寫。
4.作業(yè)。
(1)完成習字冊,抄寫詞語。
。2)讀熟課文。
四、板書設(shè)計
總介紹荷蘭
草原奶牛圖
低地駿馬圖
田園詩情分牲畜王國
傍晚擠奶圖
田園夜景圖
總真正的荷蘭
田園詩情說課稿8
一、說教材
荷蘭一向以“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聞名于世。本文是一篇描寫荷蘭田園美景的散文,全文圍繞“牧場之國的荷蘭”來寫:碧綠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安謐的夜晚,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體會和感受到荷蘭田園那詩情畫意的美以及作者內(nèi)心深處溢發(fā)的對荷蘭田園風光的贊美和向往之情。
課時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清文章脈絡、感知課文。
3.學習第2自然段,憑借語言文字,感受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4.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對荷蘭的國花郁金香進行擴寫練習。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體會文章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方式。
2.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對荷蘭的郁金香進行擴寫練習。
二、說教法
在《泉城》、《九寨溝》兩篇課文教學之后再來教這篇課文,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體味。教師的責任重在組織學生開展好活動,激勵學生讀好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幾個鮮明、生動的畫面描寫了荷蘭優(yōu)美寧靜的田園風光,在教學中不必過多分析,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chǔ)上理解字詞,找到自己感受比較生刻、比較喜歡的部分讀一讀,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通過交流加深印象,體會課文所展示的詩情畫意。教師在組織交流的過程中,抓住重點,知道整體感知,讀懂課文。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對荷蘭的國花郁金香進行擴寫練習。進行拓展性訓練,促進學生積累內(nèi)化課文語言,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三、說過程
。ㄒ唬┙翌}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談話引出課題,讓學生談談看到“田園”,看到“詩情”分別想到了什么。利用已經(jīng)學習的課文《泉城》進行比較,理解“田園詩情”的意思。
【設(shè)計意圖:通過學生的交流,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田園”和“詩情”的理解情況,從而在與學生的交流對話中幫助學生準確全面地理解課題!
2.指導學生明確,在本課中“田園”就是指荷蘭的牧場,然后來談談對荷蘭的了解。
【設(shè)計意圖: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搜集有關(guān)課文的資料,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交流,既是對課前預習的檢查,同時也肯定了學生的預習成果。此外,學生搜集到的關(guān)于荷蘭地理特點,經(jīng)濟特點的資料都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一定幫助!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自讀課文,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遇到難讀的詞句或讀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讀兩遍。
2.檢查預習情況。
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指名學生認讀,及時糾正讀音,然后齊讀詞語,為課文閱讀打好基礎(chǔ)。學生通過預習,已經(jīng)在詞典的幫助下理解了一些詞語的意思,所以,讀準詞語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來談談明白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設(shè)計意圖: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為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打下堅實基礎(chǔ)。】
。ㄈ┱w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先讓學生練習朗讀,然后指名學生分段朗讀。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采用“××××圖”的形式來高度概括課文內(nèi)容。
【設(shè)計意圖:本單元的.課文結(jié)構(gòu)都十分清晰,是學生開始學習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練習素材。有了之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在感知本課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時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寫作方法。
指導學生重點學習下列句子的寫作方法:
。1)極目遠眺,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上,是一頭頭黑白兩色的奶牛。
。2)有的牛背上蓋著防潮的毛氈,正低頭吃草;有的站立不動,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3)牛犢跑前跑后,活像頑皮的孩子;老牛儀態(tài)端莊,好似牛群的家長。
【設(shè)計意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使學生會運用比喻和擬人兩種寫作方法進行今后的習作!
。ㄎ澹┩卣寡由,培養(yǎng)寫作興趣。
1.郁金香是荷蘭的國花,在荷蘭隨處可見。但是在這里,作者具體描繪了草原上奶牛的畫面,卻只用了一句話略寫了郁金香。你們能否也象作者一樣,將荷蘭郁金香的美麗畫面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
2.就以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為開頭,大膽展開想象?梢詮幕ǖ臄(shù)量、顏色、姿態(tài)等方面進行描寫,也可以模仿文中描寫奶牛的方法。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模仿文中描寫奶牛的方法對荷蘭的郁金香進行擴寫練習!
四、板書設(shè)計
草原奶牛、郁金香
低地駿馬家畜
水、花、牧場之國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傍晚擠奶
夜晚平靜
田園詩情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本課是一篇散文,文章以詩一般的語言向人們描繪出具有“牧場之國”稱號的荷蘭的美麗的田園風情。你看,碧綠的草原,黑白的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的夜,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作者以描繪荷蘭的自然景物為主要內(nèi)容,精心選擇一系列意象,營造出寧靜優(yōu)美的意境,抒發(fā)了對荷蘭田園風光以及自由安詳生活的贊美和向往之情。全文仿佛是荷蘭風光片的解說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說教法:
這篇課文通過幾個鮮明、生動的畫面描寫了荷蘭優(yōu)美寧靜的田園風光,課文描寫的景美、語言美,這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不必過多分析,采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chǔ)上以“詞語引路”為突破口,采用品讀感悟,口語練說,再現(xiàn)情境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全方位、多層次地品味、感悟課文,體會牧場的美景。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將語言文字轉(zhuǎn)換成生動形象的圖像,將課文的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言語。
三、說學法:
本篇課文雖然描述的是外國的異域風情,但是課文所描寫的田園風光和我們學生的生活還是比較接近的,成群的牛羊、黑色的豬群、成千上萬的小雞……這些都是我們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所以在這方面的理解學生還是比較容易的。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一契機來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荷蘭王國寧靜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不添字漏字,不重復,不破句。了解文章脈絡,品味、感悟課文語言,體會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積累學生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對荷蘭美景的贊美與向往。品味、感悟課文語言,體會文中的美景和語言美,豐富積累學生的語言。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行У芈鋵嵶衷~教學、整體感知。
本課本課是《田園詩情》的第一課時,一上課,我就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并提出讀書的具體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而沒有先進行字詞教學。其實在試教時,我是這樣設(shè)計的,把文中的生字、新詞和課后四字詞語分層出示,引導學生從字詞的音、形、義三個方面進行學習。如哪個字在書寫時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等等。我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朗讀、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和查閱工具書等方法進行預習后,大部分字詞都能理解、掌握,無須教師過多地引導,而且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如何有效地落實字詞教學呢?薛法根老師曾說過,語文教學中有幾個不講:學生已經(jīng)懂的不講,學生能自己讀懂的不講。所以在字詞教學方面,我沒有對每個生字、新詞逐個分析指導,因為通過預習,學生對字詞已經(jīng)有了一個認知、理解的過程。我們只要抓住學生容易讀錯、易寫錯的字詞進行指導,也可與以前學過的字詞進行聯(lián)系、比較,來加深對生字的理解,還復習了舊知。在教學課后四字詞語時,我重點指導了“驃悍強壯”的“驃”,從這個字的音、形、意三方面進行學習。因為“驃”字容易誤讀為biao,這個詞的意思學生也很容易理解,是形容馬兒體魄強健,跑得快,所以借機強調(diào)是“馬”字旁。然后用換偏旁的方法復習了形聲字的構(gòu)字特點,強調(diào)不同的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并把“驃悍強壯”的“驃”,和肥膘的“膘”作比較,突出讀音的異同,使學生印象深刻。當學生個別朗讀課文時,我對其他同學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一邊聽朗讀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田園風光,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讓學生整體感知,進入文本。學習課后四字詞語后,再讓學生用上這些詞語說說對荷蘭的印象,這其實也是學生對文本的一個回歸,一個整體感知。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既讓老師了解到學生對文本的把握程度,同時也為學生的遷移運用文本語言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情境,盡最大努力落實課堂教學中字詞教學的有效性。
(二)有效地引導學生品讀文字。
這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如何引領(lǐng)學生品讀文字,感受荷蘭牧場的詩情畫意呢?教學第2自然段時,我以“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為切入點,先讓學生欣賞圖片,從“極目遠眺”感受到什么?然后想一想“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讓你感受到什么?腳踩上去有什么感覺?再親手摸一摸絲絨,感受到碧草的柔軟舒適,最后讓學生讀出感覺。通過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讀一讀這些方法來引導學生感悟荷蘭草原的大、綠、美和柔軟舒適,最后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讀出荷蘭牧場美麗如畫的詩意。
教學“駿馬圖”時,我先讓學生談談草原上的駿馬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然后出示三幅駿馬圖,學生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感受到了駿馬的`“驃悍強壯、自由馳騁”,感受到了駿馬的強健體魄和颯爽英姿,也看到了馬兒在
草原上自由自在奔跑的情境。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即使前方出現(xiàn)了低矮的圍欄,它們依然(引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即使前方出現(xiàn)了溝渠、小溪,它們依然——(引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即使前方出現(xiàn)了小山丘、泥沼地,它們依然——(引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此時,學生情緒高漲,充滿了對草原、駿馬的向往之情,完全進入了情境。最后想象自己就是這些奔騰在草原上的駿馬!讀出馳騁在草原上的豪情。以圖激情,以讀促悟,有效地引導學生品讀文字。
。ㄈ╆P(guān)注文章的表達方式。
這篇文章是總分總的構(gòu)段方式,而“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是全文中的中心句,其中“牧場之國”則是作者重點描寫的。所以教學時,我先出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荷蘭牧場所展示的詩情畫意。教學結(jié)束時再以“到了晚上,荷蘭的牧場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你又從哪里感受到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呢?”引出第二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最后回歸總結(jié)“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保黄鸶惺芸偡挚偨Y(jié)構(gòu)的妙處,這就是這篇課文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本堂課重點學習的是荷蘭白天的牧場風光,也就是課文的2、3、4自然段,這三個自然段的構(gòu)段方式基本一致,因此教學時具體分析指導第2自然段,從具體的詞句中引導感悟,以讀促思,以讀促悟,讀出感情。然后學法遷移,學習3、4自然段,體現(xiàn)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
對文本的解讀除了要知道“寫了什么”之外,還應了解“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這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運用了想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也要引導學生好好體會。如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把牛犢比作頑皮的孩子,突出了小牛的頑皮可愛;把老牛比作牛群的家長,寫出了老牛的儀態(tài)端莊,這樣寫使文章更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因此,在學習描寫奶牛不同姿態(tài)的語句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草原上的奶牛還會干什么呢?你能像作者一樣用“有的奶牛,仿佛!眮碚f一兩句話嗎?學生掌握了構(gòu)句方式和規(guī)律,說起來有章可依,就不覺得難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后還落實到寫,真正做到了課堂教學的讀寫結(jié)合。
五、說教學得失:
(一)“讀”領(lǐng)風騷,“讀”中生情。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應該重視朗讀的訓練”。在課堂上,當學生通過默讀,自主學習,充分自讀體會后,我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讓他們讀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說說自己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我順勢引導“能把你的這種體會讀出來嗎?”學生再讀時已經(jīng)有了些許進步。接著其他同學可以再補充自己的體會,再讀,這樣,學生們讀得越來越好,而且可以根據(jù)自己不同的體會進行個性化的朗讀。這樣,一節(jié)課就在美妙的朗讀聲中度過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感悟到了荷蘭的田園美景。
。ǘ┳プ£P(guān)鍵詞語悟情。
我們知道,很多時候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xiàn)出來。在教學中,老師如果抓住重點詞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摒棄繁瑣的分析,取得的教學效果相當好。因為讓學生面對課文一遍一遍地讀書,自感自悟,這種教學手段既簡單,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在教學本課時,當讓學生讀詞語“剽悍強壯”時,剛開始孩子們不理解詞語的意思,我就展示了一幅駿馬奔馳的圖片,接著我繼續(xù)問:“你體會到了什么叫剽悍強壯?”學生說駿馬有力、強壯等,然后我引導他們把自己的這些體會讀出來,他們一下子就讀好了……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從讀中感悟到了荷蘭這個國家的美,連動物都生活得如此愜意,真好!
。ㄈ┱n件費時,準備不足。
開始的課件播放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讓學生感受體會荷蘭的美麗、祥和、寧靜,但是對學生學習的幫助不大,而且使第一課時的時間更加緊張,以至于到最后有部分環(huán)節(jié)在下課鈴聲響了以后才完成。板書時也出現(xiàn)了問題,“田園”寫成了“田原”,這些都說明我在做課件和整個教學過程中還不夠仔細,對教學設(shè)計還不是很熟悉,沒有做到熟記在心。特別是過渡語和評價語言還比較欠缺,需要向大家學習。
田園詩情說課稿10
《田園詩情》文章很美,兩位老師從課題入手,抓住了“田園”“詩情”兩個關(guān)鍵詞來引導教學,把這種美的意境帶入了學生心田,她們用優(yōu)美的語言,親切的語態(tài),引領(lǐng)這學生來到了美麗的荷蘭,兩堂課上都充滿著濃濃的詩意,尤其在以下幾個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課的伊始,曹老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荷蘭的圖片。由于受學生閱歷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文本所描繪的畫面對學生來說有些陌生,光從文本中感悟有一定的局限性,圖片的出示,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兩處提煉更是獨具匠心,剛開始把分散在課文中描寫草原的短語提煉出來,讓學生讀一讀,再體會寫法,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幫助學生積累好詞。結(jié)尾處更是把文中的重點內(nèi)容梳理之后,提煉成一首優(yōu)美的小詩,再配以音樂朗誦,把學生帶入了詩的意境。這兩處的設(shè)計巧妙,令人耳目一新。
高老師的課上,以文章的關(guān)鍵句“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币I(lǐng)全文,再以白天的牧場三個自然段的`教學串聯(lián)成一個教學目標群,每個自然段的教學方法、側(cè)重點又各不相同。第二自然段,注重引導學生品讀文本,明確文本的寫作手法,第三自然段了解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一遍遍地指導學生讀好句子,讀出駿馬的力量、速度之美。為讀為主,循“文”品悟。第三自然段,注重學習遷移,選取典型的事物,讓學生仿寫。品讀語言,想象畫面,寫話訓練,把學生帶入了真正的荷蘭。
感謝兩位老師給我們呈現(xiàn)了兩堂精彩的語文課,讓我感悟到了:語文教學應與智慧一路同行。
田園詩情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田園詩情》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位有四篇課文,分別是《泉城》、《九寨溝》、《故鄉(xiāng)詩情》和《木樨雨》,全部是寫景的文章,景致形貌優(yōu)美,段落劃一,非常得當兒童學習《故鄉(xiāng)詩情》處于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足可見其承先啟后的緊張作用。
這是一篇形貌荷蘭故鄉(xiāng)美景的散文。形貌了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故鄉(xiāng)風景:蔥蘢的草原,好壞花牛,乳白色的綿羊,玄色的豬群,金色的晚霞,冷靜擠奶的人,平靜安定的夜晚,閃耀的燈……優(yōu)美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故鄉(xiāng)畫顯如今我們眼前,洋溢著平靜清閑的情趣,全文好像是先容荷蘭的影視風景片的教學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抒發(fā)了作者對荷蘭故鄉(xiāng)風景以及自由寧靜生存的向往之情。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是一節(jié)課的精髓和靈魂。小學階段,中年級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低年級是以識字教學為重點,中年級的教學重點要逐步向加強閱讀感悟轉(zhuǎn)移。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階段目標,結(jié)合本冊教材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能識會寫本課9個生字,只識不寫兩條綠線內(nèi)的8個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課標對應目標: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小學階段閱讀教學的一個總目標,三個學段要求的層次不同,第一學段是“學習用……”,第二學段是“用……”,第三學段為“能用……”。三個學段螺旋上升,逐層提升。本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所以制定“正確、流利”的目標,將“有感情”放在第二課時精讀感悟中完成。)
3、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初步感受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體會作者的情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學段的一個重點訓練項目)
這樣,就構(gòu)成了識字、讀書、理解三位一體的三維教學目標網(wǎng)絡,便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3
二、說教法、學法: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
學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學生的表象,激活他們的思維、情感、聯(lián)想、想象,因此,上課伊始,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營造氛圍,舒緩的音樂,優(yōu)美的視頻,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帶到充滿詩情畫意的荷蘭……達到“課未始,情已生”的效果。
2、朗讀感悟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本節(jié)課我重視朗讀訓練,采用多種形式調(diào)動學生自覺能動性,使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正音,讀中把握內(nèi)容,讀中理清層次,讀中體驗美感……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力求讓學生親歷閱讀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三、說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風靡全國,影響深遠,就在于這種方法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因此本節(jié)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欣賞多媒體展示的畫面:畫面中有運河、草原、郁金香、奶牛、駿馬、長毛山羊、燈塔┄┄同時配以清遠悠閑的音樂。學生在享受音像帶來的美妙感受之余,很想知道課文是怎樣描寫這充滿情趣的田園風光的。
再者,《田園詩情》所描繪的是荷蘭的異國風情,學生在這方面的感性積累較少,創(chuàng)設(shè)情景渲染,給予學生感官的體驗,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需求。學生在享受音像帶來的.美妙感受之余,一定很想知道課文是怎樣描寫這充滿情趣的田園風光的。這就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ch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nèi)容
1、出示自讀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作者在荷蘭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色。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充分地、自由地與文本對話,意在繼續(xù)讓學生認認真真地讀書,培養(yǎng)語感,增加其規(guī)范化語言的積累,同時有利于在朗讀課文中初步感知)
(三)師生互動,檢查自學情況
孩子初讀之后設(shè)計一個形勢新穎的闖三關(guān)來檢查學生的讀書效果,可以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第一關(guān)老師檢查學生生字詞的掌握情況。第二關(guān),依據(jù)“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策略理解詞語。第三關(guān)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師生相機正音,指導讀通讀順,初步感知各自然段內(nèi)容。這三關(guān)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體現(xiàn)了學習的螺旋上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因此,我著重指導學生寫好易錯字“頑”和“肅”,以一字帶多字,讓學生扎扎實實地練好寫字基本功。
(四)誦讀課文,初步感受“詩情”
1、聽課文錄音(或自由誦讀),在自己認為具有詩情畫意的地方或優(yōu)美的詞句下畫線,不懂處做上記號。
2、小組交流。
3、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段落先美美地讀一讀,然后讀給大家聽一聽。
(“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是第二學段的一個重點訓練項目,讓學生嘗試練習美讀課文,是為下節(jié)課分散難點。)
(五)課堂小結(jié)
老師豪情形貌:“廣闊無垠的草原,儀態(tài)端莊的奶牛,自由馳騁的駿馬,悠然得意的羊群,荷蘭的牧場就如統(tǒng)一幅幅滿盈詩情的故鄉(xiāng)風物畫。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承通過誦讀去咀嚼那邊奇特的故鄉(xiāng)詩情。”這樣的竣事語既總結(jié)講堂,又為下節(jié)課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到達“課已盡,情未了”的結(jié)果。
四、說板書計劃
有人說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是課文英華的表現(xiàn)。本節(jié)課我偏重板書課文的布局,引導學生掌握“總—分—總”的某篇布局的要領(lǐng),這樣板書函潔扼要,起到一語道破的作用,為學生的習作有用導航。
【田園詩情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田園詩情說課稿10-15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07-03
《四時田園雜興》說課稿08-20
富有詩情畫意的說說08-29
美麗的田園教學反思08-10
《美麗的田園》 教學反思10-17
田園生活說說09-02
《美麗的田園》教學反思07-25
《美麗的田園》教學反思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