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第三節(jié)地圖知識點小結
學習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題,更多的是要從題目中掌握知識的漏點,鞏固地理方面的知識點。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篇初一上冊第三節(jié)地圖知識點總結吧!
一.地圖的基本要素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疟壤撸罕硎緢D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表達方式:文字式,數(shù)字式,線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比較:表示范圍,表示內容的關系:
大小:①分子確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趫D符相同:比例尺大→范圍小→內容詳;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略
⑵方向:在地圖上辨別方向①指向標定向:指向標箭頭指示北方。②經(jīng)緯網(wǎng):經(jīng)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方向。③一般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無指向標,經(jīng)緯網(wǎng)的情況下)
⑶圖例:地圖的語言,包括各種符號和文字說明,地理名稱和數(shù)字。
二.地形圖的判讀
⑴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
⑵相對高度: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堑雀呔:把各個點的海拔標注在地圖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接成線,就叫做等高線。
、俚雀呔的特性:a.同一等高線的點海拔高度相同。b.等高線是閉合的曲線。c.在同一幅圖內,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線不能相交。
、诘雀呔地形圖的判讀:
a.山頂: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線成封閉曲線,內高外低。
b.山脊:山嶺的頂部,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中間海拔低,兩邊海拔低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間的低洼處,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凹進(山谷處能形成河流,中間海拔低,兩邊海拔高為山谷)。
d.鞍部:相鄰兩山之間相對低下的部分,有一對等高線組成的中間部分。
e.陡崖:近似垂直的山坡,多條等高線重疊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間低,閉合曲線,外高內低。
③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确謱釉O色地形圖:在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藍色表示海洋。
⑸等深線:把海洋中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線,叫做等深線。從等高線或者等深線的疏密狀況可以判斷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的坡度的大小。
三.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1.地圖的種類:自然地圖:①地形圖②水文圖③氣候圖④植被圖;社會經(jīng)濟圖:①人口圖②交通圖③工業(yè)圖④農業(yè)圖(新浪博客)
這篇初一上冊第三節(jié)地圖知識點總結就介紹到這里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初一上冊第三節(jié)地圖知識點小結】相關文章:
人教版初一上冊英語知識點10-16
初一英語上冊課本內容知識點04-06
最新人教版初一語文上冊知識點總結11-05
初一數(shù)學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07-02
小升初銜接-新初一上冊數(shù)學基礎知識點預習03-19
初一上冊政治期中考試生命最寶貴知識點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