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期中考試復習要點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一些化學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初初一地理期中考試復習要點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一地理期中考試復習要點1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俚厍蚴且粋球體。
、谄咸蜒篮胶<饮溦軅惵暑I的船隊首次實現(xiàn)了人類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鄣厍虮砻娣e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倬暰: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诮浘: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倬暥鹊淖兓(guī)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诔嗟酪员钡木暥冉斜本暎谩癗”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垡猿嗟罏榻,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guī)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荼境踝游缇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迻|、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東到160°E屬于東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運動
、
地球運動:自轉/公轉
繞什么轉:地軸/太陽
方向:自西向東/自西向東
周期:約24小時/一年
產生的自然現(xiàn)象:晝夜交替/形成四季
、诒卑肭蚺c南半球的季節(jié)相反(春——秋;夏——冬)
、鄣厍虮砻嫖鍘У膭澐郑罕焙畮(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熱帶:有陽光直射現(xiàn)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xiàn)象,又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四季變化明顯
、艿途暎0°--30°;中緯:30°--60°;高緯:60°--90°
、葑晕飨驏|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俚貓D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shù)字比例尺
、郾壤叽笮〉呐袛啵悍帜赣,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臺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范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初一地理期中考試復習要點2
1.地球緯線的最大周長是赤道,長約4萬km。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km。
2.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緯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地圖上如果比例尺大,則表示的范圍小,但內容詳細。比例尺的三種形式是數(shù)字式、線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經度最廣的是南極洲。
4.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世界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
5.陸地地形一般有五種形態(tài),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有地殼變動和海平面升降。五帶中,地面得到太陽光熱最少的是北寒帶和南寒帶。
6.世界上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加加林。我國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楊利偉。地球表面上,陸地總面積占總表面積的29%。
7.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8.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極洲,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南極洲。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來的。20世紀60年代人們又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10.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亞馬孫河。世界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qū)是亞馬孫河流域。
11.地球上的陸地從南半球和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地球兩半球的劃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劃分的`,東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劃分的。
初一地理期中考試復習要點3
1、位置與領土: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和墨西哥,北臨加拿大。地跨熱帶(夏威夷州)、溫帶(“本土”部分)、寒帶(阿拉斯加州)
領土由本土和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共50個州和一個特區(qū)組成。
2、發(fā)達的經濟:
(1)工農業(yè)生產總值世界首位。
(2)農業(yè)生產實現(xiàn)了機械化和生產專門化(如五大湖附近的乳畜帶等,是世界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但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等需要大量進口。
(3)工業(yè)分布: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運輸發(fā)達?萍剂α啃酆瘢怪蔀槭澜缟系墓I(yè)大國
、贃|北部地區(qū)(發(fā)展最早)-—鋼鐵、機械、汽車、化工等工業(yè)。
、谀喜康貐^(qū)(新興工業(yè)區(qū))-—石油、飛機、宇航、電子工業(yè)等。
③西部地區(qū)(硅谷分布地區(qū))-—宇航、電子、信息技術等工業(yè)。
3、對外貿易:美國是輸出工農業(yè)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4、人口和城市:
(1)居民主要是歐洲白人移民的后裔,有色人種主要是黑人。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大部分生活在城市里。美國境內的華人、華僑主要分布在洛杉機和舊金山。
(2)城市:
①、首都-華盛頓;
、谧畲蟪鞘,也是再大的港口(聯(lián)合國總部)—-紐約;
、厶窖笱匕蹲畲蟮某鞘小-洛杉機(好萊塢和迪斯尼樂園);
、苡小肮韫取狈植嫉某鞘,天然良港-——舊金山;也是華人最多的地區(qū)
、葜ゼ痈-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車工業(yè)中心;匹茲堡-鋼鐵工業(yè)中心;休斯頓-宇航工業(yè);西雅圖-飛機制造。
初一地理期中考試復習要點4
【降水與生活】
1.降水是人們熟知的大氣現(xiàn)象,學生也都已有認識。因此,教學時可請學生發(fā)言,補充降水的形式(雨、雪、雹等),而對于降水的成因和條件不必多講,對于降水的概念也不需要作嚴謹?shù)慕忉尅?/p>
2.降雨等級的教學,不必講解嚴格的劃分標準,而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描述各等級降雨的情況及人們的感受。同學們描述的即使不太準確,也不必細究,因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根據經驗判斷降雨等級。
3.人們講到某地的降水量,和氣溫一樣,一般都指觀測的數(shù)據。因此,與“氣溫的觀測”相對應,教材也安排了閱讀材料“降水量的觀測”。由此,學生能加深對降水量的理解。
4.活動第1題,教學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讓學生閱讀第一項教材給出的影響案例,以此做參照,思考降水從哪些方面影響人類的活動。
(2)把學生分成三組,每組討論剩余三項中的一項,并形成共同意見。
(3)各組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讀本組的結論。
教學時需要注意,對于學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說出兩三個方面就很不錯。關鍵是由此項活動使學生加深認識降水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本著這一原則,對于活動第2題,學生在相互討論中,要能認識到:降水適時、適量,對農作物生長非常有利。
【降水的變化】
1.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可從降水柱狀圖上作直觀判讀。主要應抓住兩點,其一是全年各季節(jié)降水分配是否均勻;其二是哪個季節(jié)多,哪個季節(jié)少。
2.閱讀活動中的圖3.20,在完成教材要求后,還應提醒學生將圖3.20與圖3.19A、B相比較,認識到不同地區(qū)降水季節(jié)變化的不同。此外,還可補充幾例讓學生判讀。該活動的答案:10、11兩個月份降水多,5、6、7三個月份降水少;或10~3月降水較多,4~9月降水較少;或該地降水夏半年少,冬半年多。
3.繪制降水柱狀圖活動的教學,可參照上一節(jié)繪制氣溫曲線圖中的教學建議。
【降水的分布】
1.降水空間分布的規(guī)律不如氣溫的明顯,但因主要影響因素與氣溫的一樣(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所以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上,仍然能看出明顯的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教材通過活動設問引出。這些問題可引導學生逐一讀圖回答。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3)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
(4)在溫帶地區(qū),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qū)降水較多。
(5)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qū)即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降水量最貧乏的地區(qū)即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初一地理期中考試復習要點】相關文章:
精選初一上冊地理期末復習要點06-30
初一上冊地理期末復習要點歸納06-30
初一第一學期地理復習練習要點04-26
粵教版初一上冊地理復習要點01-19
復習區(qū)域地理有哪些要點03-26
初一政治期中考試復習要點07-03
初一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復習要點07-01
初一上冊地理期末復習要點:天氣預報03-29
初一政治復習要點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