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地理

高三地理復習的思維

時間:2021-06-21 16:20:28 地理 我要投稿

高三地理復習的思維

  在高三地理復習中,如采用過去“死”方法、“死”模式,顯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本人在復習時遵循:讓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的原則。著重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加強技能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養(yǎng)成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為目的。把“發(fā)散型”思維方式作為復習的首選模式,并作了初步嘗試,通過幾次測評,效果頗佳。

高三地理復習的思維

  一、以“果”帶“因”

  現(xiàn)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四重”,即“重過程教學”、“重學法指導”、“重技能培養(yǎng)”、“重實際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時,不要“授人以魚”而要“授人以漁”,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復習“河流與湖泊”一節(jié)時,書中講到“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而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這一結論是無可厚非的,讓學生記住它,也并非難事,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而不是“第二大河”?這就要讓學生知道“大”不單單是指其長度,而且還要從其徑流量、流域面積等多角度來分析,因為珠江位于我國華南地區(qū),流經降水較多的濕潤地區(qū),而黃河則位于我國降水較少的北方地區(qū),珠江的流量是黃河的6-7倍,故黃河只能被稱為第二長河,而不能稱第二大河。爾后再舉一反三,讓學生分析: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而不能稱之為第一大河?通過以上分析,學生不但加深了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了對問題的遷移和分析能力。

  二、以“線”帶“點”

  通過對《地理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的研究分析:高考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多而“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太緊密。如果讓學生單純地去識記,學生會感到既枯燥又無味,同時遺忘率又高。即使學生記住了,也很難應付靈活性、綜合性強的高考模擬試題,從而給學生產生一種莫名的感覺:我下了功夫,卻考不出好成績。使學生對地理學習逐漸失去了信心,進而產生一種恐懼感,真可謂:見“地”而無理,有“理”講不清。為此,本人在復習時,設置了多條“線”,如:經線、緯線、交通線等,用這些“線”把一些“素不相識”的知識點串連起來。如在復習《世界地理》知識時,本人以赤道為“紅線”,要求學生回答:

 、僮晕飨驏|,赤道所經過的大洲、大洋的名稱?

 、诔嗟浪涍^大洲的主要氣候類型?成因?特點?

 、鄢嗟浪涍^大洲的主要地形區(qū)?成因?特點?

 、艹嗟浪涍^的國家?首都?經濟?特有的農產品、礦產品?近年來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民族?文化?宗教?

  通過以上復習,學生不但了解了相關的地理知識,而且學會了如何看圖、識圖以及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提高了自學的`能力。

  三、以“點”帶“面”

  在小比例尺的地圖上,我們可以把一座城市或一個地區(qū)看成一個“點”,以“點”為中心,向外畫“圓”,輻射其它地理知識,形成一個“面”。例如:講“北京”時,要求學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引出北京的氣候類型、成因、特點?進而引出北京的“沙塵”天氣:爆發(fā)的時間?源地?原因?解決的措施?以及2008年的“北京奧運”幾月份舉辦可避免“沙塵”的襲擊?等一些問題)、歷史的變革、城市職能(引出城市職能的種類?以及我國主要城市的職能?)、人口(引出今后北京的人口政策?)、經濟的發(fā)展(引出目前主要的工業(yè)部門?今后應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北京的經濟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等。課后讓學生再了解一下倫敦、巴黎、紐約、舊金山等世界重要的城市,以及一些“熱點”城市。這樣,不但使學生識記了相關的地理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

  四、以“圖”帶“文”

  古人云:學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左書右圖”,由此可以看出地圖對于地理來說是何等的重要。這種強調把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再把圖像信息儲存?zhèn)溆玫淖鞣,可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多樣而豐富的地理表象。由于圖像信息比文字信息容易直接記憶和再現(xiàn),所以通過圖像建立起來的地理表象,在記憶心里活動中具有特殊意義。再說有些地理知識用文字表述比較抽象,而用圖表表示則比較直觀形象。更何況高考要求考生對“圖”的能力不斷提高:不但要求學生學會識圖、讀圖、分析圖,還要求學生能繪制圖表。因此,在復習時,就要重視“圖”。如:在復習“世界氣候”時,本人采用了以“圖”帶“文”的復習方法,先出示圖表,然后讓學生根據圖表回答問題:

  ①判斷該圖是何種氣候類型示意圖?判斷的依據?該氣候主要分布的位置?該氣候形成的原因及其特點?植被及其特點?

  ②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上,找出該氣候類型分布面積最廣的地區(qū)?世界上還有哪些地區(qū)有該氣候存在?

 、奂偃缭摰厥悄戏堑拈_普敦,此圖中的“氣溫和降水”情況是否與實際相符合?如不符合,該圖應如何改動?(多媒體演示該氣候類型的其它圖表)

 、芗偃绨褕D中的“氣溫和降水”改成:“高溫多雨,低溫少雨”,那么,該圖表示的又將是何種氣候類型?

  由此引出另一種氣候類型的復習,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圖”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等方面的綜合思維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發(fā)散型”思維方式在高三地理復習中運用,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今后,我將繼續(xù)努力,不斷研究探索,靈活地將“發(fā)散型”思維方式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去,不斷創(chuàng)新,更新教育觀念,為黨的教育事業(yè)而努力奮斗。

【高三地理復習的思維】相關文章:

高三地理復習經驗的五個思維03-20

發(fā)散型思維方式在高三地理復習中的運用03-23

如何在高三地理復習中運用發(fā)散性思維方式03-23

關于區(qū)域地理復習課的設問策略與思維訓練03-23

高三地理復習策略05-19

高三地理復習要點03-25

高三一輪地理復習攻略03-17

談高三數(shù)學復習:重基礎重思維08-23

高三地理關于區(qū)域地理復習方法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