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地理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復習資料

時間:2022-10-26 14:41:18 地理 我要投稿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復習資料

  學好地理首先要培養(yǎng)自己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其次課前認真預習,然后特別強調理解記憶,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復習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復習資料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復習資料1

  一、地球與地圖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球體。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為6371km

  最大周長為4萬km

  表面積約5.1億km

  3.地圖:

  a.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

  b.方向:看指向標或經緯網。當指向標與經緯網都沒有時(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c.比例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分類:數(shù)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圖像比例尺。

  二、經緯線和經緯度

  1.東經E西經W北緯N南緯S

  2.緯線呈圓圈所有的緯線都相互平行,長度不等。指示東西方向。

  3.經線呈半圓狀又稱子午線,長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4.特殊的經緯線

  赤道(0°緯線):南北半球分界線,最長的緯線20°W,160°E所組成的經線圈分東西半球。

  0°經線是東西經起始點。

  四、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1.自轉產生晝夜更替,公轉產生四季更替。

  2.二分二至日(北半球)

  節(jié)氣

  時間

  太陽直射點

  晝夜現(xiàn)象

  春分

  3月20或21日

  赤道

  晝夜平分

  夏至

  6月21或22日

  北回歸線

  晝長夜短

  秋分

  9月22或23日

  赤道

  晝夜平分

  冬至

  12月22或23日

  南回歸線

  晝短夜長

  五、溫度帶

  名稱

  范圍

  氣候

  有無太陽直射

  有無極晝極夜

  熱帶

  22.5°N–23.5°S

  全年皆夏

  有(兩次)

  無

  北溫帶

  22.5°N–66.5°N

  四季分明

  無

  無

  南溫帶

  22.5°S-66.5°S

  四季分明

  無

  無

  北寒帶

  66.5°N–北極點

  全年皆冬

  無

  有

  南寒帶

  66.5°S–南極點

  全年皆冬

  無

  有

  六、地形圖

  1.海拔:地名某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

  2.相對高度:某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3.山峰:等高線閉合,數(shù)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降低。

  4.盆地:等高線閉合,數(shù)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升高。

  5.山谷: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

  6.山脊: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

  7.陡崖:等高線重疊。

  8.鞍部:兩座山峰之間的部分。

  七、大洲和大洋

  1.三分陸,七分海:海洋占71%,陸地占29%。陸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東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西半球,南半球。南極為陸地四周圍繞著海洋,北極為海洋,四周被陸地包圍。

  2.七大洲

  名稱

  特點

  位置

  亞洲

  面積最大

  合稱為亞歐大陸

  北冰洋以南、印度洋以北、太平洋以西

  東半球

  歐洲

  海拔最低、發(fā)達國家最多

  北冰洋以南、大西洋以東

  非洲

  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礦產最豐富、熱帶大陸

  大西洋以東、印度洋以西

  大洋洲

  面積最小的大洲

  太平洋以西、大西洋以東

  北美洲

  合稱為美洲

  大西洋以西、太平洋以東

  西半球

  南美洲

  南極洲

  跨經度最廣、海拔最高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南

  3.按面積從大到小的排列: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4.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黑海、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5.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6.北美、南美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7.歐、北美分界線:丹麥海峽

  8.歐、非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

  9.亞、北美分界線:白令海峽

  10.南美、南極分界線:德雷克海峽

  11.太平洋:面積最大最深、島嶼最多

  12.大西洋:面積第二,外形呈S形

  13.印度洋:面積第四,唯一一個全部都在東半球的大洋

  14.北冰洋:面積最小,位置最北、氣溫最低、跨經度最廣。

  八、海陸變遷

  1.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假說。

  2.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

  3.板塊張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4.辦款碰撞擠壓,形成山脈

  九、天氣與氣候

  1.天氣是指一個地區(qū)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短時間,時刻在變。

  2.氣候是指一個地區(qū)多年天氣平均狀況

  3.影響氣候的因素:海陸因素、緯度因素、地形地勢

  4.熱帶的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5.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

  6.寒帶氣候:寒帶氣候。

  7.地形氣候:高原山地氣候。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復習資料2

  一、地圖的基本要素

 、賵D例和注記:介紹每個地理事物的標志。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網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表現(xiàn)形式:a.數(shù)字式 b. 文字式 c. 線段式。性質: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單;反之則相反。

  二、地形圖的判讀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線來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山地五種不同形態(tài):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圖的類型: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3、陸地地形: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tài),總稱為地形。

  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點: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徊煌氖瞧皆0蔚,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huán)繞,中部相對低平。

  5、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shù)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三、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應用學過的知識,根據(jù)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得有用的信息。

  通過上面對地圖復習資料的講解內容學習,希望同學們對上面的知識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學們要加油哦。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復習資料3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 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guī)則的球體。

  2、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地球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3、葡萄牙航海學家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月食現(xiàn)象、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地球的衛(wèi)星照片。觀察月食的陰影區(qū),其邊緣呈圓弧(圓弧、直線),由此可推知地球的形狀可能為圓形。

  二、地球儀

  1、定義: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特點: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2、作用:①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

 、诹私獾厍虮砻娓鞣N地理事物的分布。

  3、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 顏色、符號和文字 來表示 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4、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區(qū)別?

 、俚厍騼x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確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經緯網和經緯度。(表示地理事物的顏色、符號和文字等)

 、诘厍騼x上還有一個能使地球模型轉動的地軸,而這個地軸在地球上卻沒有。

  ③地球儀比地球大大縮小了。

  5、地球儀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地軸。

  6、地球儀的組成部分:底座、固定架、球、地軸。

  三、經緯線

  1、緯線:在地球儀上,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①所有的緯線都是圓,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后成一點。

  ②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鄢嗟琅c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2、經線: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線。

  ①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诘厍騼x上有無數(shù)條經緯線。

  3、地軸:地球的自轉軸。(與經緯線一樣,在地球表面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南極:地軸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北極:地軸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4、經、緯度:為了區(qū)別各條經線和緯線,人們?yōu)榻浘暰標明了度數(shù),分別叫經度和緯度。

 、俪嗟朗堑厍騼x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相同緯度的緯線用南S、北N來區(qū)分)

 、诘厍騼x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屬于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屬于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③本初子午線是東西經的分界線。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國際日期變更線)

 、芙洝⒕暥仍诘厍蛏系姆植迹

  緯度:以赤道為中心,往南北兩極逐漸增大,最大值90度,在南北極。

  經度:自西向東,度數(shù)逐漸增大的是東經,度數(shù)減小的是西經。最大值180度。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復習資料4

  1、經緯線特點

  南北為經線,相對成等圈。

  長度都相等,形狀是半圓。

  東西為緯線,獨成平行圈。

  長度不相等,形狀是圓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地球形狀大小

  地球是個大球體,面積5.1億平方千。

  半徑六千三百七十一,赤道周長約四萬。

  地軸:地球的自轉軸

  緯線: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赤道是的緯線圈。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經緯度判定

  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

  向西增大是西經,向東增大是東經。

  判斷好后添字母,東E西W北N南S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北緯是北球,南緯是南球。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替,時間差異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xiàn),五帶劃分。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北逆南順。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自轉中心,

  地球地軸。公轉中心,就是太陽。

  地球公轉示意圖,時間一定要牢記。

  兩至日期二十二,兩分日期減加一。

  冬至陽光射南回,晝短夜長北極夜。

  夏至太陽射北回,晝長夜短北極晝

  春分秋分射赤道,全球晝夜一樣長。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復習資料5

  1、撒哈拉以南的經濟屬于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人口、環(huán)境、糧食三者成為當?shù)匕l(fā)展經濟重點考慮的問題。美國的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平原占全國的一半以上。

  2、歐洲西部的面積是500萬km2。從經濟發(fā)展水平看,絕大部分屬于發(fā)達國家。

  3、中東地區(qū)的地形以高原為主,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埃及的首都是開羅。長絨棉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農業(yè)集中于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4、歐洲有世界上最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沿岸的氣候屬于地中海氣候。

  5、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屬于黃色人種。通常所說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是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6、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日本的四大島中,位于最南邊的是九州。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復習資料6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以風車而的國家是荷蘭。

  2、阿拉伯人的傳統(tǒng)服裝多是身穿白色長袍,頭戴頭巾,這種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陽光、抵擋風沙。

  3、地平面上有東(E)、西(W)、南(S)、北(N)四個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又分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共八個方向。

  4、在沒有方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j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

  5、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6、比例尺分為數(shù)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略。

  8、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記和圖例。

  9、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①查閱地理辭書;②咨詢有關人士;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1、經過測量,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2、曾經對地球形狀的兩種說法是“蓋天說”和“渾天說”。

  3、麥哲倫環(huán)球_路線是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4、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半徑是6371千米;赤道周長是4萬千米。

  5、地球的自轉方向是由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方向旋轉。

  6、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

  7、赤道的緯度是0°,赤道以北稱北緯,以南稱南緯,北緯和南緯各有90°。

  8、北極和南極分別是北緯90°寫作(90°N)和南緯90°寫作(90°S)。

  9、人們規(guī)定,0°~30°為低緯度地區(qū),30°~60°為中緯度地區(qū),60°~90°為高緯度地區(qū)。

  10、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是赤道。

  11、連接南、北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叫做經線。

  12、經度的起點是本初子午線,或者稱0°經線,東、西經度數(shù)為180°。

  13、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

  14、全世界共有7個大洲,分別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積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順口溜:亞非北美南;南極歐大洋】。

  15、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16、各個大洲的分界線:【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7、太平洋跨越南北兩個半球,約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深,島嶼也最多。

  18、大西洋跨越南北兩個半球,形狀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19、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淺的大洋。

  20、地形類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1、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2、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shù)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達1萬多米。】

  23、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24、板塊內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碰撞擠壓。

  25、板塊與板塊交接處會產生火山與地震。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1、出生率=出生人口數(shù)÷總人口數(shù)×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數(shù)÷總人口數(shù)×100%;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區(qū),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qū),人口更為集中,如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3、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也屬于黃種人。

  4、亞洲和非洲一些國家人口數(shù)量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人口數(shù)量處于負增長。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復習資料7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地球是一個球體。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xiàn)了人類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2、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周長4萬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3、地球儀上與南、北極距離相等的大圓圈叫赤道,赤道是的緯線圈,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4、赤道緯度為0°,是緯度起始線。赤道以北叫北緯,用“N”表示;以南叫南緯,用“S”表示。

  5、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緯線的線叫經線,也叫子午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6、本初子午線經度為0°,是經度起始線。向東和向西各分180°,稱為東經(E)和西經(W)。

  7、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8、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為24小時,也就是一天,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

  9、地球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地球在公轉軌道不同位置上產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季節(jié)變化,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

  10、根據(jù)各地獲得太陽光熱多少,把地球表面分為熱帶、南、北溫帶和南、北寒帶共五個溫度帶。

  11、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是地圖的語言,閱讀地圖要學會測量距離,辨認方向、識別圖例。

  12、辨認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按照指向標判讀方向。

  13、地圖種類很多,根據(jù)不同目的,正確選擇地圖。公園游玩要用導游圖,外出旅行參考交通圖。

  14、地面某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海拔,把地圖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線,就是等高線。

  15、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正確判讀不同的山體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山脊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山谷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

  16、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態(tài)和海底的起伏狀態(tài);陸地表面的地形類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種。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1、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海洋彼此相連,陸地被海洋分割。陸地主要集中北半球,但北極周圍是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南半球,但南極周圍是大陸。

  2、全球陸地分為七大洲,按面積排列是: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的島嶼。亞、歐、非和大洋洲主要在東半球,北、南美主要在西半球,合稱美洲。

  3、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是一個整體,合稱亞歐大陸,蘇伊士運河是亞洲、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絕大部分在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huán)繞。

  4、地球上的海洋彼此相連,四大洋按面積排列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5、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在大陸漂移說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

  7、全球大致分六大板塊,板塊在不斷運動中;板塊內部地殼穩(wěn)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帶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如環(huán)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

  8、世界上高大的山脈主要在板塊碰撞擠壓地帶,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復習資料】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復習資料06-14

七年級地理部分復習資料03-28

地理復習資料整理01-26

初中地理復習資料03-27

中國地理復習資料01-26

初一地理上冊(湘教版)復習資料03-19

七年級地理復習資料之地圖06-15

七年級英語上冊復習資料01-20

七年級上冊的歷史復習資料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