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廣東高考化學必背知識點歸納
上學的時候,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說吧!知識點就是一些?嫉膬(nèi)容,或者考試經(jīng)常出題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fā)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東高考化學必背知識點歸納,歡迎大家分享。
高考化學推斷題知識點
一、含量與物理性質(zhì)
1.O是地殼中質(zhì)量分數(shù)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殼中質(zhì)量分數(shù)最大的金屬元素。
2.H是最輕的非金屬元素;Li是最輕的金屬元素。
3.Na是焰色反應為黃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應為紫 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觀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純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質(zhì)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5.N是氣態(tài)氫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O是氫化物沸點最高的非金屬元素。
6.常溫下,F(xiàn)、Cl是單質(zhì)具有有色氣體的元素。
7.C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最高價氧化物的含量增加會導致“溫室效應”的元素。
8.Cl是單質(zhì)最易液化的氣體、最高價氧化物的 水化物酸性最強的元素。
二、化學性質(zhì)與用途
1.F是單質(zhì)與水反應最劇烈的非金屬元素。
2.N是氣態(tài)氫化物與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能起化合反應的元素。
3.S是氣態(tài)氫化物與其低價氧化物能反應生成該元素的元素。
4.P是在空氣中能自燃的元素。
5.F是氣態(tài)氫化物的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的元素。
6.O是有兩種同素異形體對人類生存最為重要的元素。
7.Mg是既能在CO2中燃燒,又能在N2中燃燒的金屬單質(zhì)。
8.Li、Na、F的單質(zhì)在常溫下與水反應放出氣體的短周期元素。
高考化學實驗知識點
實驗中導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1.氣體發(fā)生裝置中的導管;在容器內(nèi)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許或與其平行,不然將不利于排氣
2.用排空氣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氣體時,導管都必領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底部附近這樣利于排盡集氣瓶或試管內(nèi)的空氣,而收集到較純凈的氣體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管只需要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口部原因是“導管伸入集氣瓶和試管的多少都不影響氣體的收集”,但兩者比較,前者操作方便
4.進行氣體與溶液反應的實驗時,導管應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這樣利于兩者接觸,充分發(fā)生反應
5.點燃 H2CH4 等并證明有水生成時,不僅要用大而冷的燒杯,而且導管以伸入燒杯的 1/3 為宜若導管伸入燒杯過多,產(chǎn)生的霧滴則會很快氣化,結(jié)果觀察不到水滴
6.進行一種氣體在另一種氣體中燃燒的實驗時,被點燃的氣體的導管應放在盛有另一種氣體的集氣瓶的中央不然,若與瓶壁相碰或離得太近,燃燒產(chǎn)生的高溫會使集氣瓶炸裂
7.用加熱方法制得的物質(zhì)蒸氣,在試管中冷凝并收集時,導管口都必須與試管中液體的液面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液體經(jīng)導管倒吸到反應器中
8.若需將 HClNH3 等易溶于水的氣體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須在導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邊沿稍許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應器而導致實驗失敗
9.洗氣瓶中供進氣的導管務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雜質(zhì)氣體與溶液充分反應而除盡供出氣的導管則又務必與塞子齊平或稍長一點,以利排氣
11.制 H2CO2H2S 和 C2H2 等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裝一長頸漏斗,且務必使漏斗頸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氣
12.制 Cl2HClC2H4 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應器的塞子上裝一漏斗但由于這些反應都需要加熱,所以漏斗頸都必須置于反應液之上,因而都選用分液漏斗
高中化學常考知識點
1、半徑
、 周期表中原子半徑從左下方到右上方減小(稀有氣體除外)。
、 離子半徑從上到下增大,同周期從左到右金屬離子及非金屬離子均減小,但非金屬離子半徑大于金屬離子半徑。
③ 電子層結(jié)構(gòu)相同的離子,質(zhì)子數(shù)越大,半徑越小。
2、化合價
、 一般金屬元素無負價,但存在金屬形成的陰離子。
、 非金屬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價。且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絕對值之和為8。
③ 變價金屬一般是鐵,變價非金屬一般是C、Cl、S、N、O。
、 任一物質(zhì)各元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能根據(jù)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并能根據(jù)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分子結(jié)構(gòu)表示方法
、 是否是8電子穩(wěn)定結(jié)構(gòu),主要看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共價鍵數(shù)目對不對。鹵素單鍵、氧族雙鍵、氮族叁鍵、碳族四鍵。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jié)構(gòu)。
、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間結(jié)構(gòu):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
、 掌握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極性共價鍵、非極性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概念。
② 掌握四種晶體與化學鍵、范德華力的關系。
、 掌握分子極性與共價鍵的極性關系。
、 兩個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 常見的非極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數(shù)非金屬單質(zhì)。
化學高考必背知識點
一、化學平衡常數(shù)
(一)定義:在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shù)比值。符號:K
(二)使用化學平衡常數(shù)K應注意的問題:
1、表達式中各物質(zhì)的濃度是變化的濃度,不是起始濃度也不是物質(zhì)的量。
2、K只與溫度(T)有關,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無關。
3、反應物或生產(chǎn)物中有固體或純液體存在時,由于其濃度是固定不變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有水參加,水的濃度不必寫在平衡關系式中。
(三)化學平衡常數(shù)K的應用:
1、化學平衡常數(shù)值的大小是可逆反應進行程度的標志。K值越大,說明平衡時生成物的濃度越大,它的正向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即該反應進行得越完全,反應物轉(zhuǎn)化率越高。反之,則相反。一般地,K>105時,該反應就進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標準,判斷正在進行的可逆反應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時向何方進行建立平衡。(Q:濃度積)
Q〈K: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
Q=K: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
Q〉K: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3、利用K值可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若溫度升高,K值增大,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若溫度升高,K值減小,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二、等效平衡
1、概念:在一定條件下(定溫、定容或定溫、定壓),只是起始加入情況不同的同一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這樣的化學平衡互稱為等效平衡。
2、分類
(1)定溫,定容條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類: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改變的可逆反應:必須要保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與原來相同;同時必須保證平衡式左右兩邊同一邊的物質(zhì)的量與原來相同。
第二類: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的可逆反應:只要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的比例與原來相同即可視為二者等效。
(2)定溫,定壓的等效平衡
只要保證可逆反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相同即可視為等效平衡。
【廣東高考化學必背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化學高考必背知識點歸納06-11
高考化學必背知識點歸納03-24
中考化學必背知識點歸納06-05
廣東高考化學必背知識匯總05-22
高考英語必背的知識點歸納03-01
化學高考必背知識點03-14
2017高考化學必背推斷題歸納11-19
初中化學必背知識點的歸納06-14
初中必背化學知識點歸納大全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