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財政部:會計職稱增加正高級會計師的評審
導讀: 今天從財政部得到另外一個消息,會計職稱增加了正高級會計師的評審,也就是說,會計職稱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和正高級。
前幾日,各大媒體紛紛轉載了對財政部某部門負責人的采訪,雖然財政部至今沒有明文下發(fā),但是會計從業(yè)資格取消已是板上釘釘,不可避免。沒有正式公布的原因主要是需要修改會計法的相關條款,需要一定的時間。
今天從財政部得到另外一個消息,會計職稱增加了正高級會計師的評審,也就是說,會計職稱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和正高級。從人社部改革的脈絡來看,取消會計從業(yè)資格,未來只涉及水平評價類為主的職稱考試,也就是說,以前會計人的最低門檻是會計從業(yè)資格,而現如今是初級職稱起步。以前高級就是最高級別了,如今是正高級。如此看來會計職稱的貶值也是既成事實了,初級、中級職稱的小伙伴們是不是感到了緊張?
小編看來,會計證改革背后傳遞著三個強烈信號:
一、會計行業(yè)洗牌已經到來
由于經濟發(fā)展,經濟組織膨脹,會計人才急缺,會計群體迅速壯大。據統(tǒng)計全國約有4000萬會計從業(yè)人員,有證的大約2000萬左右,但是真正在財政部門備案從事會計的人員是非常少的,就是因為大家在實操能力上的欠缺,以為考個會計證就可以從事會計了,但事情證明,會計證考了這么多年,很多人都是通過死記硬背或專業(yè)機構刷題通過的,并沒有真正學懂。而且只有個證是理論知識,實際從事會計工作,是沒有工作能力的。這一點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認同,尤其是考了證出去后碰壁的、通過實戰(zhàn)能力的提升找到會計工作的、以及憑借學到的經驗快速升職加薪的朋友最有發(fā)言權。
“背題庫就能過”、“通過中介可以買證”、“會計證泛濫”等這些問題造就了“會計證取消”這個多米諾骨牌的倒下,一場會計行業(yè)的洗牌在所難免,大浪淘沙,危機已經逐步逼近還在原地踏步、固步自封的財務人。
二、會計轉變?yōu)橐环N能力的稱呼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考證成為主流,而忽視了真正技能的培養(yǎng)制度。我們學習會計的初衷,肯定不僅是為了一張紙,更是為了學到會計的技能與經驗,假如我們之前還夢想著考個證就可以當會計(雖然這個夢想不對,但人數還是挺多的),那現在不需要這個證了,你認為你現在可以做會計了嗎?很顯然還是不會。
另外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想一想,用人單位愿意用一個毫無證書、毫無財務工作能力的人?不可能!絕大多數用人單位招人一定是以能力為主,怎么證明你有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獲得相應的證書,以前財務會計領域常用證書有:會計從業(yè)資格證、中級職稱證書、注冊會計師證;而管理會計領域目前只有國外頒發(fā)的證書。
三、財務人向管理會計轉型勢在必行
企業(yè)對會計的需求不會因為取消會計證而減少,反而對高端會計人才需求增加,全國缺乏上百萬中高端會計人才,也就是管理型會計人才。從2016年起,財政部就不斷引導財務人向管理會計進行轉型。
2016年10月,財政部發(fā)布《會計改革與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介紹了“十三五”時期會計改革與發(fā)展面臨的形勢,并提出“十三五”時期會計改革與發(fā)展的總體要求,指出“十三五”期間會計改革與發(fā)展的總體目標之一就是會計工作轉型升級取得實效,以建設管理會計體系為抓手,引導、推動管理會計廣泛應用。同時提出,“十三五”時期會計改革與發(fā)展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推進管理會計廣泛應用。
關于如何推進管理會計廣泛應用,《會計改革與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指出:
1.加強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建設。
2.推進管理會計廣泛應用。
3.提升會計工作管理效能。
小編認為,就算所有職稱都取消了,只要你具備了企業(yè)要求的能力,就無需過份擔心。會計人需要的是能代表自身能力的資質,而不是一個又一個的職稱證明?荚嚳嫉脑俸茫瑢ζ髽I(yè)沒有任何幫助,如何能獲得高薪?有著職業(yè)追求的財務人應該抓住這一契機,堅持夢想,堅持學習,堅持從企業(yè)的要求出發(fā),我們再不需要擔心一個從業(yè)的門檻去日夜刷題,去考一個沒有多大含金量的從業(yè)證,只需踏踏實實掌握會計這門技能,我們就可以改變自己未來的命運。
透過會計證改革的現象看本質,不管會計行業(yè)如何變革,我們仍以不變應萬變,加強專業(yè)知識學習與充電,夯實會計知識基礎,增加實務操作的經驗,讓自身的價值匹配社會需要,升級換代才是最后的出路。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而這一切都取決于你自己!
【財政部:會計職稱增加正高級會計師的評審】相關文章:
2016年吉林正高級會計師評審通知07-15
2016年吉林會計網正高級會計師評審通知03-26
高級會計師評審標準07-24
高級會計師評審技巧04-20
高級會計師的評審技巧04-05
高級會計師申報評審攻略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