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導游考試《基礎知識》備考資料
作為一個導游員就要“與時俱進”,永遠保持積極的求知欲,以適應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需求,以下是小編整理2017年導游考試《基礎知識》備考資料,歡迎來學習,請各位考生持續(xù)關注yjbys網導游證欄目,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新最新動態(tài)!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業(yè)
1.古代“旅游”:在人類歷史上人們有意識的外出旅行是由產品和商品的交換引起的。
2.原始社會末期由于社會分工的出現(xiàn)、私有制的產生,特別是剩余產品的出現(xiàn),使得商品交換成為可能,于是出現(xiàn)了最早的旅游形式——外出經商旅行。
3.進入封建社會以后,隨著商品生產與交換的范圍及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在經商旅行迅速發(fā)展的同時,各種非經濟目的的旅游活動,如帝王將相的巡游、文人士大夫的宦游、騷人墨客的漫游、僧侶的云游、貴族子弟的游學等亦相繼展開。但古代由于參加者人數(shù)較少,旅游目的地單一,交通工具如馬車、牲畜、舟船等十分簡陋,游程有限,還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旅游”。
4.近代旅游興起的根本原因是產業(yè)革命的影響。
5.產業(yè)革命的意義:產業(yè)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產業(yè)革命改變了人們工作的性質;產業(yè)革命造就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蒸汽機輪船、蒸汽機列車面世。
6.1841年7月5日,托馬斯.庫克(世界旅行社之父)用包租火車的方式組織了一次從他的故鄉(xiāng)萊斯特前往洛赫伯勒參加英國禁酒大會的團體旅游,參加人數(shù)約570人。一般認為這一事件是近代旅游和旅游業(yè)產生的標志。
7.現(xiàn)代旅游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二戰(zhàn)”后緩和與發(fā)展一直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國際環(huán)境的促動。
8.“二戰(zhàn)”后緩和與發(fā)展的國際環(huán)境使得世界經濟飛速發(fā)展。
9.現(xiàn)代旅游產生的標志是噴氣式客機的誕生。
10.同近代旅游相比,現(xiàn)代旅游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眾旅游”,具有的特點是:普及性、持續(xù)性、集中性(體現(xiàn)出較強的地理集中性)、季節(jié)性(寒暑假)。
11.旅游泛指旅行游覽活動。
12.旅游是人們?yōu)榱颂囟ǖ哪康亩x開他們通常的環(huán)境,前往某些地方并作短暫停留(不超過一年)的活動,其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從訪問地獲得任何經濟利益。
13.“通常環(huán)境”:一是指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即使這個地方離他的居住地很遠,如某人的度假別墅或第二住房;二是指離一個人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
例:葫蘆島人去自己在海南的別墅,不算旅游
我們去古城,不算旅游
商務交流是旅游、商務談判不是旅游
14.旅游活動的類型:
(1)地域范圍:國內旅游和國際旅游(跨越國界)
(2)旅游目的:觀光娛樂、休閑度假、文化教育、商務交流、醫(yī)療保健和宗教朝拜。
(3)組織形式:團體旅游和散客旅游。
15.本質是事物內部的聯(lián)系,旅游的本質是由旅游的目的決定的。
16.旅游的目的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尋求一種內心的愉悅和精神上的滿足。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以追求愉悅為主要目的。
17.屬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質,取決于事物的本質。
18.旅游的屬性:消費屬性、休閑屬性、社會屬性。
19.旅游的基本特征:異地性、暫時性、綜合性。
20.游客:旅游者、一日游游客
21.游客是指任何一個到他通常環(huán)境以外的地方去旅游,連續(xù)停留時間不超過12個月,其旅游的主要目的不是通過所從事的活動從訪問地獲取報酬的人。
22.旅游者是指任何一個到他(她)通常環(huán)境以外的地方去旅行,其停留時間在24小時以上、一年以內,主要不是通過所從事的活動從訪問地獲取報酬的人。旅游者實際上是游客中那些在訪問地或訪問國的住宿設施中過夜的人,因此,又稱過夜游客。
23.一日游游客指那些不在訪問地或訪問國的集體或私人的住宿設施中過夜的游客。
24.國際游客:國際旅游者、國際一日游游客。
25.國內游客:國內旅游者、國內一日游游客。
【導游考試《基礎知識》備考資料】相關文章:
2017導游考試《基礎知識》備考資料07-02
2017導游證考試《基礎知識》備考資料05-25
2017導游考試《基礎知識》資料07-07
2017年導游考試《基礎知識》備考指南07-21
2017年理財規(guī)劃師基礎知識考試備考資料06-24
2017導游考試導游基礎知識習題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