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達嶺長城》的教案范文
教學內容:攝影作品欣賞《八達嶺長城》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攝影作品《八達嶺長城》,使學生對八達嶺長城有進一步了解,對中國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形象記憶能力。
3、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形象記憶能力。
教學難點:
認識和了解長城的雄偉氣勢。
教學用具:
1教師:錄像、圖片、磁帶、
2學生:美術書。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1:你知道我們國家都有哪些聞名世界的建筑嗎?
提問2:你知道我們北京都有哪些聞名世界的建筑嗎?
二、講授新課:
簡介長城
長城是我國古代的一項偉大建筑,也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軍事防御工程。它顯示它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堅毅模修筑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的萬里長城。其規(guī)模之大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名震中外的明長城。明長城全長12700多華里,沿線上修筑御敵臺1017座,城墻平均高7.8米,底部寬6.5米,頂部寬5.5米,可以五馬并行。如果用修筑長城的磚石筑一條高3米、厚l米的大墻,它的長度可繞地球一周。萬里長城每段的體制是相同的。它雖不高大卻盤直萬里,連綿于群山峻嶺之顛,像巨龍
一樣作永恒的飛舞。長城是中華民族偉大活力的象征。長城就整個建筑來看,它結構方正,透選交叉,氣勢雄渾,以非常簡單的基本單位組合成復雜的群體結構。形成在嚴格對稱中有變和高度智慧,反映出我國古代建筑工程技術的偉大成就。
因此,被稱為世界一大建筑奇跡。
長城始建于戰(zhàn)國時代,當時六國中的燕、趙、秦三國與匈奴、東胡接壤,為了防御些民族南擾筑起了高大的城墻和堡壘。另外,當時齊、燕、魏各國之間互相防御也修起了城墻。因此,長城應建于戰(zhàn)國。秦始皇的功績是統一六國并把上述各國分散的城墻連接起來,形成了西起甘肅臨挑,穿越祟山峻嶺,東達遼東的萬里長城,稱秦長城。
漢代用百余年時間修筑了一條西起新疆,經蒙古直至黑龍江的全長近20000里的長城。為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的長城奠定了基礎。14世紀中葉,明朝為防御北方民族侵犯,大規(guī)化,在多樣變化中又保持統一的風貌。長城修建在北方萬山峭壁間,其艱難程度是很難想象的,歷代勞動人民付出的血汗代價也是無法計算的。山海關姜女廟及“孟姜女千里尋夫”等傳說作為歷史的見證,已深深地印刻在歷代人民的心目中。
學生看書并認真聽教師講解我國的古建筑長城。。
教學意圖:讓學生了解長城的各方面知識。
三、學生作業(yè):欣賞錄像《游長城》
板書設計:《八達嶺長城》
教學反思:
【《八達嶺長城》的教案】相關文章:
八達嶺長城導游詞10-20
八達嶺長城導游詞范文06-12
長城八達嶺景區(qū)觀光旅游09-06
北京八達嶺長城導游詞范文07-09
八達嶺長城導游詞經典范文07-12
八達嶺殘長城解說詞201709-17
關于長城教案10-13
長城磚教案08-12
《長城磚》的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