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懶惰的智慧》教案設計范文
【教學構想】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天才出于勤奮”,自古以來,“勤”便被人們所推崇和贊美,相反“懶”卻被人們所反對所鄙視,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20課《懶惰的智慧》。
但是美國作家凱利卻別出心裁、富有創(chuàng)意地為懶漢正名,為“懶惰”辯白。他運用逆向思維,一反傳統(tǒng)和世俗的眼光,充分肯定了“懶惰”和“懶惰者”對于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fā)展的作用,觀點奇妙而新穎。
為了充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作者從古代到現(xiàn)代,從日常生活到技術改造到科技發(fā)明,列舉了大量的典型性事例,證明了懶惰在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與文明上的巨大作用。而且在例證的同時,作者還反復運用對比論證,將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懶惰者和勤快者的不同表現(xiàn)和結果進行對比,將懶惰者發(fā)明創(chuàng)造前后對文明程度的不同影響進行對比。這樣的論述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與感染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個目標上,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反彈琵琶、富有創(chuàng)新的立意。同時結合學生的所見所聞及實際生活,把文中作者的觀點加以拓展延伸,在課內外的學習與運用中拓展語文課程的內涵。在教學方法上,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分析論據(jù)、歸納論點的能力,學習本文運用例證法和對比論證法來證明觀點的論證方法。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會運用心智去“偷懶取巧”,去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
2.學習作者的創(chuàng)新思想,培養(yǎng)求異思維品質。
3.學會準確提煉文章觀點。
4.理解例證法和對比論證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運用心智去懶惰;培養(yǎng)求異思維品質。
難點:例證法和對比論證的作用。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故事導入新課:一家世界知名的賓館年終評選了十位“最懶惰”的工作人員作為“年度最優(yōu)秀的員工”,為什么呢?
賓館經(jīng)理說:“他們的懶突出表現(xiàn)在總是一次性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習慣一次性把餐桌收拾干凈,一次性就把工作千完,討厭做第二次,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20課《懶惰的智慧》》。因為他們懶,連一個多余的動作也懶得去做,而勤快的員工整天在為多余的事情忙碌。所以他們是最優(yōu)秀的!
同學們可能覺得很奇怪,千百年來,人們都贊美勤勞,反對懶惰,這個賓館經(jīng)理卻反其道而行之,這是為什么呢?這樣做有沒有道理呢?無獨有偶,美國作家凱利也和這位經(jīng)理一樣,一反常理,對懶惰和懶惰者有著自己的詮釋。
(這樣導入新課有利于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感知課文,歸納論點
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圈點出作者對“懶惰”與“懶漢”議論性的文字。
(這樣做是使學生能準確、快捷地理清思路,提煉觀點,初步分析文章結構。)
明確:1.沒有我們這些懶漢,就沒有社會的進步;沒有我們這些懶漢,即使勤勞的人一生中也會充滿單調乏味的勞作。
2.人類的一切進步想必都出自懶漢們想少走幾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懶惰激勵了發(fā)明。
4.精神的懶惰也同樣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5.其實,正是懶漢承擔了促進文明發(fā)展的重任。
在討論的基礎上,歸納中心論點:正是懶漢承擔了促進文明發(fā)展的重任。其他的便是證明論點的分論點。
(古人說“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教師與其告訴學生文章的論點,不如教給學生提煉論點的方法。我們知道,因為論點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對某個話題的見解和主張,在形式上應是一個完整的議論性的語句。一般說來,它所處的位置相對固定,常常出現(xiàn)在文章的開頭、中間或者結尾。因此,我們雀提煉論點時,只要從這些固定的位置上去尋找和琢磨,仔細加以辨別,就能快速而正確有效地提取論點。告訴學生這個提取論點的方法,可以讓他們做到舉一反三,對以后自主閱讀議論文,自主提取論點有很大的幫助。)
三、再讀全文,學習例證法
1.再讀文章,從中找找作者運用了哪些事例來使說理更充分,我們也可以用來幫助那位經(jīng)理更有依據(jù)地說服員工。
2.學生自己尋找事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懶惰的智慧》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小班藝術活動《懶惰蟲》教案06-29
《勤快人和懶惰人》大班教案09-24
勤快人和懶惰人音樂教案05-24
大班音樂勤快人和懶惰人教案10-17
中班音樂教案懶惰蟲教案反思11-11
雙語智慧美文精選08-03
《天凈沙》教案設計10-11
《麻雀》的教案設計08-20
《童趣》的教案設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