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聽聽那冷雨》優(yōu)秀教案
一、導入
“雨”在我們中國文學尤其是古典文學中,是一個涵義十分豐富的意象,我們大家都學過很多和“雨”有關(guān)的詩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說的是清新的春雨;“亂雨跳波濺入船”,“密雨斜侵薜荔墻”,這則寫了夏天的急雨;而說到蕭瑟的秋雨,我們就會想到“秋風秋雨愁煞人”,“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那絲絲細雨中,包涵著多少悲喜苦樂,蘊藏著多少無盡的回憶和向往,“雨”,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種天氣現(xiàn)象,也不僅僅代表著某個季節(jié),“雨”更是一種情感,一種心境,在不同的人的筆下,“雨”,有著不同的味道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一個游子,一個詩人的筆觸,來同他一起,“聽聽那冷雨”
二、作者簡介
這個聽雨的人,這個詩人,這個游子,就是余光中,讓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他(投影介紹)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隨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遷居臺灣,之后,就一直在臺灣、香港和美國之間輾轉(zhuǎn)漂泊曾任臺灣師范大學與政治大學外文系教授、系主任現(xiàn)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及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
余光中是臺灣現(xiàn)代派“十大詩人”之一,一生從事詩歌、散文、翻譯和評論讀創(chuàng)作,他自稱為自己的“四維空間”,涉獵廣泛他的詩和散文多以抒寫鄉(xiāng)愁和思鄉(xiāng)之情為主
他的散文雍容華貴他的寫作接續(xù)了散文的古老傳統(tǒng),也汲取了諸多現(xiàn)代元素感性與知性,幽默與莊重,頭腦與心腸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他獨特的散文路徑他淵博的學識,總是掩飾不了天真性情的流露,他雄健的筆觸,發(fā)現(xiàn)的常常是生命和智慧的秘密他崇尚散文的自然、隨意,注重散文的容量與彈性,他探索散文變革的豐富可能性,同時也追求漢語自身的精致、準確與神韻
三、文章題目叫做“聽聽那冷雨”,那么作者是從哪一部分開始寫“聽雨”的呢?請從課文中寫“聽雨”的部分,劃出你認為寫的很好的句子(依據(jù)學生劃出的認為好的句子,師生共同鑒賞,分析其語言特色)
【以下是教師課前準備的內(nèi)容】
1、 第五自然段
“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凄涼,凄清,凄楚,于今在島上回味,則在凄楚之外,再籠上一層凄迷了”
。1)“疏雨滴梧桐”、“驟雨打荷葉”,句式工整,意境優(yōu)美,強調(diào)了雨的聲音這其實是作者化用的古人的詩句(投影)
“疏雨滴梧桐”:(唐)孟浩然《省試騏驥長鳴》“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驟雨打荷葉”:(元)元好問《驟雨打新荷》“驟雨過,瓊珠亂撒,打遍新荷”
。2)“凄涼”“凄清”“凄楚”“凄迷”,四個近音近義詞的運用,首先使得文章具有了一種音韻美,同時也營造了一種凄涼的氛圍,使得讀者仿佛置身凄迷的雨中
2、第五自然段
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三打白頭聽雨的僧廬下,這更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化用詩句的例子此句化用了南宋蔣捷的《虞美人 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3、第五自然段
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按照我們習慣的說法,這句話本該為“雨在窗外喊誰”,而作者在這里運用了一個倒裝句,倒裝句一般在歐式的語言中運用較多且這個句子還可以引發(fā)人的聯(lián)想:“在窗外喊誰”,“窗外誰在喊”,這樣,作者運用了歐化的句式,使句式靈活新穎,增加了閱讀的樂趣
4、第六自然段
王禹偁在黃岡,破如椽的大竹為屋瓦據(jù)說住在竹樓上面,急雨聲如瀑布,密雪聲比碎玉,而無論鼓琴,詠詩,下棋,投壺,共鳴的效果都特別好
這段文字引經(jīng)據(jù)典,化用詩文,文白夾雜而不顯晦澀,自然隨意,渾然天成
王禹偁《黃岡竹樓記》:“夏宜急雨,如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diào)和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助”
5、第七自然段
“雨天的屋瓦,浮漾濕濕的流光,……至于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wǎng),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下雨了”,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shù)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
。1)“雨天的屋瓦,浮漾濕濕的流光”
化用詩句:
馮延巳《南鄉(xiāng)子》:“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
。2)“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
運用了疊詞,抑揚頓挫,仿佛使人聽到那由遠而近,由輕而重的雨聲
。3)“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
運用了通感的修辭,將聽到雨聲仿佛有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用觸覺比喻聽覺,其共同點是舒服
。4)“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shù)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
順著前文中雨天的屋瓦、雨滴、雨是感性的女性、雨如敲打樂等意象,拈出這個絕妙的比喻,極富詩意的描繪出“細雨綿綿,落于屋瓦”的景象尤其是“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生動而貼切的點出雨中昏暗的天色,“奏”字則呼應(yīng)前面纖手彈鍵的比喻
6、第九自然段
“到七月,聽臺風臺雨在古屋頂上一夜盲奏,千層海底的熱浪沸沸被狂風挾挾,掀翻整個太平洋只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壓下,整個海在他的蝸殼上嘩嘩瀉過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煙一般的紗帳里聽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撲來,強勁的電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彈動屋瓦的驚悸騰騰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墻上打在闊大的芭蕉葉上,一陣寒潮瀉過,秋意便彌濕舊式的庭院了”
(1)“到七月,聽臺風臺雨在古屋頂上一夜盲奏”
盲奏: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
。2)“掀翻整個太平洋只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壓下,整個海在他的蝸殼上嘩嘩瀉過”
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風之狂浪之巨,“蝸殼”則強調(diào)屋之小,澎湃激揚,使原本單純的大雨,多了一層壯闊的聯(lián)想,顯得有聲有色,氣勢磅礴
。3)“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煙一般的紗帳里聽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撲來,強勁的電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彈動屋瓦的驚悸騰騰欲掀起”
以“羯鼓一通又一通”比喻雷電交加的雨夜,“電琵琶”則形容閃電,“忐忐忑忑忐忑忑”則又令人聯(lián)想到電子樂器的演奏,以此描繪滂沛碩大的雨滴擊打在屋瓦上的聲音,以及作者雨夜傾聽雨勢而隨之起伏不定的心情
7、第十自然段
“雨是一種回憶的音樂,聽聽那冷雨,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谷咕咕的啼聲”
此處作者刻意將文句拉長,造成文字稠密,意象繁復的效果,“滿地是江湖”,原為“雨下得滿地是江,滿地是湖”,而作者這樣寫就更能營造出一種滂沱的景象,且句式新穎“下肥了嘉陵江,下濕了布谷咕咕的啼聲”,就更顯得新鮮有趣
8、第十一自然段
“因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樂從記憶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樂器灰蒙蒙的溫柔覆蓋著聽雨的人,瓦是音樂的雨傘撐起”
原為“雨是從記憶的彼端敲起的最原始的敲打樂,瓦是覆蓋著聽雨的人的最低沉的樂器,瓦是撐起音樂的傘”,而作者在這里運用的歐化的句法、活潑的句型與特意的倒裝,加上不完全的句子,使得文章顯得錯落有致
【總結(jié)】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在本文中所表現(xiàn)出余光中先生的語言特色
總結(jié)余光中在本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語言特色:(板書)
靈活的句式:文白夾雜,整散結(jié)合,化用詩句
繁復的意象
豐富的技巧:疊詞、修辭
余光中先生自己將這幾條用物理的專業(yè)語言進行了總結(jié),他們分別為:彈性、密度和質(zhì)料
四、剛剛我們分析的是文中寫“聽雨”的一部分,那么其他的部分又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
。▽W生分析,教師總結(jié))
。12)思
。3)嗅
(311)雨 (4)觀
。5~11)聽
。12)感
五、無論是怎樣的語言和結(jié)構(gòu),歸根結(jié)底都是為了作者的感情服務(wù)的,那么,在這篇文章中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請找出你認為能夠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
1、第一自然段
“不過那一片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卷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不能撲進她懷里,被她的裾邊掃一掃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那一片土地”,是指大陸
“二十五年”指作者離開大陸已有二十五年(注意課后所標注的寫作時間)
孺慕之情:小孩子仰慕母親的感情
2、 第二自然段
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nèi),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
這里表現(xiàn)的是作者對漢字的向往和依戀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對漢字的依戀,其實就是對中華文化的依戀
3、第11自然段中,作者說水泥侵蝕了屋瓦,聽雨的意境不再,感覺不再,其實是在說古老的文化被現(xiàn)代化的文明所侵蝕,含蓄的表達了作者對于古老文化的向往,對現(xiàn)代文明對不滿
4、二十五年,沒有受故鄉(xiāng)白雨的祝福,或許發(fā)上下一點白霜是一種變相的自我補償吧
“白雨”即雪臺灣是沒有雪的,只有故鄉(xiāng),只有大陸才有雪
臺灣的雨中,作者懷念的是家鄉(xiāng)故土的雪而發(fā)上的白霜,則是在說,少年的青絲已經(jīng)變成了白發(fā),有了一種滄桑之感
5、廈門街的雨巷走了二十五年與記憶等長,一座無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盞燈在樓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記憶前塵隔海古屋不再聽聽那冷雨
“與記憶等長”,是說余光中再廈門街走里二十五年,回憶里二十五年回憶是青苔深深的記憶,可見得這種記憶是很久很久里的
前塵隔海,是指自己與故鄉(xiāng)、與前塵往事已經(jīng)隔了無法跨越的海洋
古屋不再,是指聽雨的意境已經(jīng)不再,古老的文化也不再整個的文章,就是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對古老文化對依戀和向往,表現(xiàn)了作者的鄉(xiāng)愁
【總結(jié)】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了,在本文中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投影)
故土
文化
思
雨 鄉(xiāng)愁
感
感
六、其實,余光中對于故鄉(xiāng)的眷戀,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我們在初中時曾經(jīng)學過他的一首詩,在詩中作者表達了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濃濃的思念(投影《鄉(xiāng)愁》,并欣賞《鄉(xiāng)愁》的朗誦)
【《聽聽那冷雨》優(yōu)秀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06-04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03-23
《聽聽,秋的聲音》的教案02-19
聽聽秋的聲音精選教案03-19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06-16
聽聽秋聲音的教案05-09
聽聽聲音教案04-27
《雨說》優(yōu)秀教案12-19
《秋天的雨》的優(yōu)秀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