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數學找春天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班數學《找春天》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數學《找春天》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數學《找春天》教案 1
活動目標:
1、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
2、發(fā)展觀察及點數能力,體驗數數的快樂,進一步感知春天特征。
活動準備:
PPT課件,一副春天的大畫,春天里各種動植物的貼紙圖片,數字寶寶貼紙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數數來了幾位小朋友,說說自己能數到多少。
二、觀看幻燈片數數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故事里也有數數,我們邊看邊數吧。
。1)春天來了,冰都融化了,看看誰來了?(小蝌蚪)數數有幾只蝌蚪,(6只蝌蚪),它們要干什么去呢?(找媽媽)它碰到了誰?(小金魚)有幾條?(7條魚)我們用數字7表示,這是小蝌蚪的媽媽嗎?(不是),小蝌蚪很禮貌的跟小金魚說了聲再見。
。2)小蝌蚪又游啊游,這次它們排了幾個隊伍?(兩個隊伍)這次小蝌蚪碰到了誰?(烏龜)烏龜有幾只?(9只)用數字9表示,小烏龜是小蝌蚪的媽媽嗎?(不是)小蝌蚪很禮貌的跟小金魚說了聲再見
。3)小蝌蚪又游啊游,這次它們排了幾個隊伍?(三個隊伍)這次小蝌蚪碰到了誰?(小鴨子)小鴨子有幾只?(10只,11只……)
到底是幾只,我們應該用什么辦法數?可以先固定一只小鴨子,按順序往下數,最后數出是10只鴨子。用數字10表示,小鴨子是小蝌蚪的媽媽嗎?(不是)小蝌蚪很禮貌的跟小鴨子說了聲再見
。4)小蝌蚪又游啊游,變成了小青蛙長大了,找到了青蛙媽媽了,所以都很高興。
總結:
我們來看看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總共排了什么隊形。
第一次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是排了什么隊形的?(一橫排)
第二次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是排了什么隊形的?(兩橫排)
第三次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是排了什么隊形的'?(三橫排)
第四次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是排了什么隊形的?(排了一個圓)
總共換了幾次隊形?(四次)小蝌蚪的數量有沒有變化?(沒有)
小蝌蚪們找媽媽找了這么久,青蛙媽媽干什么去了呢?
三、找春天
1、青蛙媽媽去找春天了,它把找到的春天藏在了這副圖里,你在這幅圖里發(fā)現了什么呢?(小花,池塘,風箏……)
找出春天里的秘密,燕子、柳樹、蝴蝶
2、我們把青蛙媽媽找到的春天的秘密都找出來了,你們說春天有什么秘密呢?(春天花開了,草綠了,燕子來了……)
四、動手操作
1、出示大畫,找找春天里的秘密。
這里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春天的圖片,每人找一組你喜歡的,把它粘在這副畫上,記住我的要求,給它排出各種不同的你喜歡的隊形,并數一數它總共有多少個,來這邊找到相應的數字朋友貼到它的旁邊。
2、幼兒動手操作
3、共同觀看小朋友們的操作結果,檢查是否有錯誤。
中班數學《找春天》教案 2
一、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數,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
2、進一步感知春天的特征,發(fā)展幼兒觀察點數能力和思維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活動準備:
1、課件
2、圖形卡片若干
三、活動重點:
幼兒能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
四、活動難點:
讓幼兒理解數的守恒。
五、活動過程:
。ㄒ唬、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題,引導幼兒感知春天的特征,復習10以內的點數。
師:孩子們,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
師:美麗的春天來了,誰知道春天都有哪些美麗的景色?
師:春天來了,春姑娘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請看大屏幕,看上面有什么?它們的數量是幾?
(二)、播放課件,啟發(fā)幼兒觀察感知10以內物品的數量及守恒。
1、排除物體大小的干擾,正確感知數的守恒。
師:春姑娘還帶來了什么?出示課件(花)什么花?(桃花)
師:請小朋友觀察這兩排桃花,有哪些不同?(大、。
大桃花有幾朵?小桃花有幾朵?是不是一樣多?都用數字幾來表示?
教師:"盡管他們大小不同,但數量相同,都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
2、排除物體排列方式的干擾,正確感知數的守恒。
師:春天來了,天氣漸漸變暖和了,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出示課件,飛來幾只小燕子?(數完后,出示數字10)它們排著什么隊形飛來的?
師:(一橫排)小燕子飛呀飛呀,飛成什么隊形了?(半圓形)數一數,小燕子的數量變了嗎?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隊形變了,但數量沒變,出示數字10),小燕子繼續(xù)飛呀飛呀,又飛成什么圖形?(三角形),提問內容形式同上。
教師:盡管它們的排列方式發(fā)生變化,但都可以用數字10來表示?
。ㄈ、玩一玩,做一做:進一步體驗10以內物品數量的`守恒。
1、游戲:小燕子變隊形,體驗物體的數量與物體排列方式無關。
師:你們想不想玩小燕子變隊形的游戲?幼兒分兩組玩小燕子變變變的游戲。大家邊說兒歌,幼兒邊變隊形,形式無論怎樣變,幼兒人數始終不變。
2、拼擺圖形卡片,體驗物體的數量與大小、排列方式無關。
師:剛才小朋友變隊形變得真好,春姑娘為小朋友帶來的好玩的禮物,你們看是什么?(圖形卡片)
師:小朋友都會用圖形卡片拼擺好看的圖案,老師把小朋友分四組,每組卡片都不一樣,看看哪組的小朋友拼擺的圖案最漂亮(注:每位幼兒最多用10張卡片)。完成之后,幼兒欣賞每組的作品,猜一猜是什么圖案?用的圖形卡片的數量是多少?尋找數量相同,但是圖案不同的圖形。
教師:"盡管它們的排列方式不同,但圖形卡片的數量不變。
教學活動一:找春天活動目標:
復習10以內的數,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的物品的數量。
進一步感知春天的特征,發(fā)展幼兒觀察點數能力和思維的抽象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的桃花形狀的粘貼卡片各10朵,柳葉形狀的粘貼卡片20個,青蛙、蝌蚪等粘貼卡片各10個。
每位幼兒10朵小紙花和一張白紙。
幼兒用書第2冊第41~42頁。
活動過程: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數字要跟小花、柳葉、青蛙、蝌蚪交朋友,請你們幫幫它們吧。
。1)引導幼兒由觀察小花、柳葉、青蛙、蝌蚪組成的圖片。為它們與數字配對,感知10以內的數。
(2)鼓勵幼兒能夠說出春天的基本特征。
感知物體的數量與大小無關。
(1)將大小不同的桃花各擺成一排,引導幼兒觀察比較。
。2)請幼兒說出他們的數量各是多少,是不是一樣多。
觀察感知物體是數量與排列方式無關。
。1)將柳葉按不同的方式排成兩組,或一組散開,一組集中,或排成各種不同的幾何圖形。
。2)引導幼兒發(fā)現無論怎樣變化排列的方式,但柳葉的數量是不變的。
引導幼兒玩粘貼"花園"的游戲。
。1)請幼兒將各自的10朵小花貼在白紙上,排列成自己喜歡的形狀。
(2)引導幼兒互相比較自己花園里的花是不是一樣多。
閱讀幼兒用書第2冊第40-41頁,引導幼兒思考說出畫面中的物品的數量。
活動評析:
新鮮的事物對孩子們來說很吸引,拿出剪好的花之后,他們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堂課下來,他們時時刻刻跟著思路走。連平時不太認真的孟令杰都很認真。
中班數學《找春天》教案 3
活動意圖: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在幼兒周圍的大自然中,處處表現出生機勃勃、萬千變化的美麗景象,暖暖的陽光、柔柔的春風和細雨,到處充滿春天特有的景象。帶著親近和喜愛大自然的情感開展了此次數學《找到的春天》的`活動。數學活動比較抽象,枯燥,幼兒難以理解和運用的。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時逐步地愿意親近數學喜愛數學。用多種途徑學習感知和體驗數學。找到數學知識與幼兒生活經驗的結合點,有效地促進幼兒對數學的探索興趣和認知發(fā)展。
活動目標:
1、 在看看、說說、做做中,嘗試數一數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
2、 從不同的現象中把握春天的季節(jié)特征。
3、發(fā)展幼兒觀察能力及思維抽象概括能力。
活動重難點:
嘗試數一數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
活動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 操作材料包。
活動過程:
一、再現情景: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都在尋找春天,那請你告訴大家你找到了哪些春天的朋友?
教師根據幼兒說的進行小結歸類:
1、當我們找到小蝌蚪、蝸牛、蚯蚓、鴨子和剛孵出的小鳥,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2、當我們看到花園里五顏六色的花越開越大,嫩嫩的小草越長越高,樹葉發(fā)芽了,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3、當人們脫掉了厚厚的冬衣,換上了輕便的春裝,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二、觀察:
它們都是怎么排列的?和我們以前數數時看到的東西排列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數得準確呢?
小結:我們在數這種圓圈式(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時,一定先要確定一個起點(可以去觀察它們的不同特征出發(fā)),之后記住它的位置后,逐個數到起點前一個物體為終止點,這樣我們就不會重復數也不會漏數。
三、嘗試操作:
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粉色的花兒越開越大,蝴蝶圍著花朵翩翩起舞,小蝌蚪也在找自己的媽媽呢,鴨司令帶著小鴨們去池塘游泳,現在你們去找一找春天的朋友,你們能幫忙數一數嗎?
中班數學《找春天》教案 4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9個字。積累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春天的美景,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
3.激發(fā)學生熱愛春天的情感,調動學生主動去觀察、發(fā)現。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積累詞語,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春光的美好,體驗投身大自然的情趣,養(yǎng)成主動觀察發(fā)現的習慣。
教學準備:
歌曲磁帶、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隨機板書:春天。
隨著樂曲,師生回顧積累的有關春天的詞句。
2.揭示課題:找春天。
師:春天來!春天來!我們就和這幾個新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二、感知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
2.在小組交流自學生字的方法。
3.出示句子,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A.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C.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D.春天來,我們看到她,我們聽到她,我們聞到她,我們觸到她。
E.她在柳枝上蕩秋千,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她在喜鵲、杜鵑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
讀通句子,檢查生字讀音情況。相機指導書寫:探、躲
再讀句子,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
三、朗讀課文,感悟積累
師:春天真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我們趕快和這幾個小朋友一起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去尋找春天吧!
1.學生讀課文,結合圖,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全班交流,讀通課文。
2.把你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再讀給同位聽。
3.指名讀喜歡的句子,相機指導朗讀,感悟積累
(1)“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讀讀演演: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讀懂這一句,理解“害羞”
(2)4—7自然段
A.指名讀句子,相機出示填空題: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那是春天的眼睛吧?(),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是春天的琴聲吧?
B.師: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嗎?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不是春天的眼睛呢?再讀四個句子,有什么疑問,在小組里提出來,討論討論。(感受語言的準確,想象的豐富。)
引導學生進行問答式的口語訓練:
例:
問: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C.多種形式的朗讀,積累背誦
引讀、表演讀等
(3)第8自然段
我們繼續(xù)去找春天,她還會在哪里呢?
朗讀第3句!八诹ι鲜幥锴В陲L箏尾巴上搖啊搖;她在喜鵲、杜鵑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
由這幾句話,老師想到一些古詩:
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
黃鶯鳴翠柳,紫燕剪春風。
春風一拂千山綠,南燕雙歸萬戶春。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你們也能像老師一樣說幾句春天的詩出來嗎?
感受詩情畫意,再來讀讀第8自然段,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自主積累,練習背誦
多媒體畫面演示春天五彩斑斕、百鳥爭鳴的美景,伴隨優(yōu)美的.輕音樂,學生自由根據畫面背誦有關段落。
五、走進校園,尋找春天
春天來,讓我們到校園里去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觸摸春天的腳步吧。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喜好,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在春天里的發(fā)現。
六、課外拓展,遷移運用
出示朱自清《春》中有關段落,讓學生閱讀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叮]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ㄏ鲁汕С砂俚拿鄯湮宋说佤[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里,像眼睛,還眨呀眨的。
這是怎樣的一幅山花爛漫,百鳥爭鳴的美景啊,只要大家用心去觀察,就會發(fā)現美好的事物就在我們身邊。
中班數學《找春天》教案 5
教學目標:
1.能不受物體的影響,正確感知5~10的數。
2.能理解數的意義,有良好的操作習慣,并積極與材料互動。
3.在操作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教學準備:
數卡、實物卡若干,信封若干(其中的大信封上貼有動物頭像和數字5一10)。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人活動師:春天到了,花兒開了,公園里的小動物想請我們去玩,你們高興不高興?
那請小朋友想一想帶什么禮物給它們呢?
春姐姐手捧信封來到活動室:小朋友.前天我在動物園聽動物們說,它們最想看你們把數與實物配對的本領,瞧,我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份禮物。
師:那我們先來看看,準備的是什么禮物(信封)。
二、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數與實物的配對
1.這個信封上有幾個三角形?用什么數字來表示呢?(信封上是幾個三角形就放數卡幾)請一幼兒到前面來操作。
2.我們再來看這個信封,上面是數字.里面放了許多實物,它要我們做什么呢?請小朋友動腦想一想,幼兒相互討論。(數字是幾就放幾個實物)
3.喲.這個信封上有數字,里面放了筆和紙,要我們做什么呢?(要我們看數在紙上畫上相應數量的自己喜歡的東西)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操作。
三、幼兒分組操作
1.介紹做法及要求:幼兒每人拿一封信,先看清信封上是幾個圖形就放幾的數卡,是數字幾就放幾個實物卡。
2.教師個別輔導。(教師可用抽卡片形式幫助幼兒將數與實物配對)
3.幼兒互相交流、檢查。(說說信封上是數字幾或是幾個實物卡,里面就放幾個實物卡片或數字幾。)
4.教師與幼兒共同檢測。(請幾個幼兒到前面來講講為什么這樣放,其他幼兒幫助檢測操作得對不對,如不對幫助糾正。)
5.獎勵每人一顆五角星。
四、游戲:送信
1.教師講解游戲的玩法及要求:全體幼兒帶上自己準備好的禮物坐“火車”去動物園。
2.幼兒根據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動物身上的數一樣多)。
3.教師與幼兒共同檢查信送得是否正確。
4.全體幼兒隨音樂《逛公園》,和小動物一起做游戲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反思:
幼兒期的孩子年齡較小,因此對周圍的一切環(huán)境和物品都充滿著好奇,都想去探索研究一下。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喜歡一些零碎的小東西,比如一張彩色的小紙片,掉在桌子上的橡皮泥屑,就連一根短短毛線頭也會成為他們喜歡玩的物品?傁矚g拿在手中捏捏,在嘴巴旁吹吹,甚至還要與同伴分享一下。有的小朋友羨慕,也想玩,拿不到,他就會跑到老師的跟前告狀:某某小朋友他有什么?小班小朋友告狀是經常性的行為,他們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反復幾次的來到老師的'面前,直到老師出面解決,沒收小朋友的東西為止。
在操場上活動或者是課上,他們會將看到的東西,如整理時丟落的小積木,玩具,紐扣,小朋友家中帶來的東西等物品撿起來交到老師手里。作為老師,把小朋友拿過來的東西不理睬,幼兒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來跟老師說,馬上處理的話就防礙活動的開展,直接扔在垃圾筒讓幼兒覺得老師太不當回事,那只能課后或者活動接束時再做處理。而我平常最多的做法就是把小朋友撿回的物品放在口袋中,等到了教室或者活動完后再進一步的處理。每次活動結束后,我不會把口袋里的東西全扔掉,而是和小朋友一起將他們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找出有價值的東西,處理沒有用的物品,這樣既讓小朋友感受到老師對其的重視又不會打擾到正常教學活動。
我的口袋就成為了專裝幼兒小東西的場所,如果哪天不穿有口袋的衣服就覺得特不順,好象缺了什么。
當然我的口袋也不是專門裝小朋友撿到的物品,里面也會放一些有用的物品。例如在幼兒感冒的多發(fā)季節(jié),孩子們的鼻涕不斷,我就會從口袋中拿出柔軟的紙巾,讓孩子們把鼻涕擦干凈;做數學練習時當一組上橡皮正好有人在使用,有其他孩子需要時,我就會遞上橡皮,讓小朋友及時改正錯誤;教學活動中,為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我把一些小的操作卡片或者小玩偶放在口袋中,操作時突然的跳出來,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在利用自己口袋的同時,我也經常關注孩子們口袋中的物品。有的寶寶會將家中的物品帶到幼兒園,有的從家中帶了食品,乘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就偷偷的拿出來品嘗,帶得多的會給好朋友分享?诖羞有好多。有的會帶一些危險的物品,如彈珠、夾針等,我們發(fā)現立即處理。還有的會帶錢,曾在小皓小朋友的口袋中發(fā)現一塊帶硬幣等,一經發(fā)現我們都會沒收,暫時由老師保管,來接送的時候給他們的父母,提醒家長來幼兒園的時候檢查孩子的口袋,不要讓危險物品帶來幼兒園。有的小朋友會把幼兒園中自己喜歡的物品帶回家,碰到此類事情,我們會和家長進行溝通,并告訴小朋友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玩的,如果拿回家后就會越來越少了到沒有,大家以后就沒有玩具可玩了。
幼兒教師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事事處處做個有心人,注重觀察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注每一個細節(jié)。俗話說:“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幼兒間的個性和品質也各不相同,要使幼兒的潛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教師就應以發(fā)現“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賞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從細微處關注孩子的成長,細微處才能見真情,更多地要看到幼兒的可愛之處,還要接納幼兒的不足。在教師寬容、欣賞、微笑里,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到發(fā)展。
中班數學《找春天》教案 6
活動意圖: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在幼兒周圍的大自然中,處處表現出生機勃勃、萬千變化的美麗景象,暖暖的陽光、柔柔的春風和細雨,到處充滿春天特有的景象。帶著親近和喜愛大自然的情感開展了此次數學《找到的春天》的活動。數學活動比較抽象,枯燥,幼兒難以理解和運用的。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時逐步地愿意親近數學喜愛數學。用多種途徑學習感知和體驗數學。找到數學知識與幼兒生活經驗的結合點,有效地促進幼兒對數學的探索興趣和認知發(fā)展。
活動目標:
1、 在看看、說說、做做中,嘗試數一數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
2、 從不同的現象中把握春天的季節(jié)特征。
3、發(fā)展幼兒觀察能力及思維抽象概括能力。
活動重難點:
嘗試數一數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
活動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 操作材料包。
活動過程:
一、再現情景: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都在尋找春天,那請你告訴大家你找到了哪些春天的'朋友?
教師根據幼兒說的進行小結歸類:
1、當我們找到小蝌蚪、蝸牛、蚯蚓、鴨子和剛孵出的小鳥,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2、當我們看到花園里五顏六色的花越開越大,嫩嫩的小草越長越高,樹葉發(fā)芽了,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3、當人們脫掉了厚厚的冬衣,換上了輕便的春裝,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二、觀察:
它們都是怎么排列的?和我們以前數數時看到的東西排列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數得準確呢?
小結:我們在數這種圓圈式(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時,一定先要確定一個起點(可以去觀察它們的不同特征出發(fā)),之后記住它的位置后,逐個數到起點前一個物體為終止點,這樣我們就不會重復數也不會漏數。
三、嘗試操作:
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粉色的花兒越開越大,蝴蝶圍著花朵翩翩起舞,小蝌蚪也在找自己的媽媽呢,鴨司令帶著小鴨們去池塘游泳,現在你們去找一找春天的朋友,你們能幫忙數一數嗎?
中班數學《找春天》教案 7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春天的特征,幫助幼兒感受春天的到來。
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發(fā)現能力,以及數學分類和計數的能力。
通過游戲和實踐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
教學準備:
準備與春天相關的圖片、實物或模型,如花朵、蝴蝶、小鳥等。
準備數學游戲材料,如數字卡片、顏色分類盒等。
準備教學PPT或教學用具,以輔助教學。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春天的音樂,與幼兒一起欣賞,并詢問幼兒對春天的感受。
教師展示春天的圖片或實物,與幼兒一起討論春天的特征。
二、觀察春天
教師帶領幼兒到校園或附近的公園觀察春天的景象,讓幼兒親身感受春天的氣息。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植物、動物等,并提問:“你們看到了哪些春天的特征?”
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觀察到的春天特征,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記錄能力。
三、數學游戲
教師準備數學游戲,如顏色分類游戲、數字排序游戲等,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數學。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游戲規(guī)則進行分類、排序等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數學思維和動手能力。
四、總結回顧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觀察到的`春天特征,并引導幼兒用數學語言描述春天。
教師總結本次教學活動,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繼續(xù)觀察、發(fā)現和學習數學。
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數學思維能力,通過游戲和實踐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同時,教師也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在感受春天的美好中學習數學,增強了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繼續(xù)探索適合幼兒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全面發(fā)展。
【中班數學《找春天》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數學找春天教案06-19
中班數學操作找對應教案06-29
找春天教案06-30
找春天教案模板07-08
小學《找春天》教案05-12
有關找春天教案05-02
找春天教案優(yōu)秀04-22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精選10篇)04-26
幼兒中班數學教案《找相鄰數》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