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語文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在通讀課文和復習文體知識的基礎上,較快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大意。
2.抓住對題目、重點段和中心句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結構特點。
3.借助文中的關鍵詞句和中心句,概括各部分的內(nèi)容大意。
4.了解科學知識,發(fā)揚科學精神,反對“數(shù)字”迷信。
5.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總分結構;舉例子和擬人化的說明方法;明確、豐富而生動的語言。
學習側重點
1.對題目的分析;對重點段的分析;對三部分中心句(兼有過渡作用)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結構特點。
2.文章體現(xiàn)出的科學精神。
3.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
(解說:本文在思想上體現(xiàn)出強烈的科學精神,并具有較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具體為:1.科學源于生活實踐的需要,科學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
2.要敢于創(chuàng)造,要有不斷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科學精神;
3.反對現(xiàn)代“數(shù)字”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現(xiàn)象。
在藝術上,該文亦有獨到之處:1.結構清晰嚴密:①采取總分式;②全文分四部分,第1段是“綱、”;③第2、3、4部分開頭的句子均為該部分的中心句,概述了該部分的內(nèi)容,且起到上下過渡的作用。2.擬人化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把“數(shù)字”當作生命體來解說,從“身世、情趣、遺憾”三個方面,使解說顯得親切、易懂。在說明中舉了大量的例子,使不易了解的古代數(shù)字知識變得通俗好懂。3.語言準確、豐富而生動,充分顯示了科普小品的藝術特色,具有趣味性和可讀性。
基于這些特點,我們安排了上述的“自讀要求”和“學習側重點”。)
【自讀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學習“自讀提示”,了解學習該課的基本要求。
②快速閱讀課文一遍,了解文章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讀,不出聲,不回視,記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并且計時。
、郛嫵稣n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自讀提示”中所列的),查閱字典,弄清它的讀音和意義,并讀熟寫熟記牢。
2.理解分析
、俳忉屨n題《數(shù)字雜說》,了解‘“雜說”的含義。
②分析第一部分。熟讀(三遍以上);把該段分成兩層;畫出全文的關鍵詞:“數(shù)字的身世……遺憾”;批注該段:總說,全文的綱。
③依據(jù)數(shù)字的“身世、情趣、遺憾”三方面,把第一部分后的課文劃分為三部分。
、芫x第二部分。
A.將課文讀一遍。
B.依據(jù)該部分內(nèi)容,設計“數(shù)字的發(fā)展過程”圖表,項目有時間、地點、創(chuàng)造者、稱謂、主要表現(xiàn)形式和評價等六項,并完成填表任務,在課文中畫出相關的詞句。
C.研究第9自然段的語言,體會說明語言簡明準確的特點。一是指出詞的含義,二是分析它是否可以省略或被置換。這些詞語依次是:廣泛、迄今、尚、獨特而悠久、很可能、隔位字、又、大同小異。
、菥x第三部分。
A.將課文朗讀一遍,再默讀一遍。
B.“數(shù)字的情趣”表現(xiàn)在哪兩方面?畫出有關句子。
C.研究句子:“此處聊舉以五行和五方與十個數(shù)字相對,巧妙地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舊聯(lián)一則,以為助興。”指出它的主謂賓,解釋“聊、五行、五方、以為助興”等詞。
D.體會說明文中舉例子的好處
、蘧x第四部分。
A.將課文默讀一遍,再朗讀一遍。
B.畫出該部分的中心句。
C.查詞典,弄清“占星術”的意思,由此推出“占數(shù)術”一詞的意
D.熟讀最后一段,舉出“占數(shù)術”的兩個新例子,并加以批判。
、咝〗Y遷移。
A.簡要概括全文各部分的內(nèi)要點,寫在筆記本上。
B.完成后面的練習題。
C.寫一篇學習心得,內(nèi)容可包括以下一項或數(shù)項內(nèi)容:①數(shù)字發(fā)展過程給我的啟示;②總分式的說明結構有何好處;③科普小品的語言特色;④列出與數(shù)字有關的成語、燈謎和對聯(lián)各五個。
(解說:上述自讀程序是一個淺入深、由表入里的過程,也是一個整體與部分、面與點不斷交錯結合的過程,符合認識規(guī)律,而且突出主攻方向,可收到很好效益。)
【自讀點撥】
1.背景說明
課文選自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夢天集》,可見時代感較鮮明。在“科教興國”的今天,普及科學知識和強化科學精神是強國大計。本課講科學反迷信,批判了“占數(shù)術”,有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
2.總體把握
、僬n題《數(shù)字雜說》中的“雜”,原意為“多種多樣”,此處可理解為“幾方面”。課文正是從三方面來說的,正好對應。
、诮Y構上的總體把握詳見前“自讀導言”中的“解說”部分,不重復。
、鄣诙糠值闹行木錇椋骸皵(shù)字的發(fā)展走過了漫長的路程!钡谌糠值闹行木錇椋骸皵(shù)字之妙遠遠不局限于數(shù)字王國本身。它的概括力使人易于記憶,便利交談。……更何況它在文化生活中還給人以無窮的樂趣。”第四部分的中心句為:“然而,數(shù)字卻也有自己的苦惱,本來和它毫不相干的事情,偏偏總有人硬往它身上安!
3.重難點分析
、僦攸c:課文的結構方式;大量使用成語;科學精神的體現(xiàn)。
、陔y點:對古代各種記數(shù)法的理解;與數(shù)字有關的成語、燈謎和對聯(lián);“占數(shù)術”,即通過數(shù)字來推斷吉兇的方法。
(解說:本處點撥主要針對“自讀程序”中的一些疑難問題而發(fā)。)
【自讀思考】
1.把課題換成《數(shù)字趣談》或《數(shù)字解說》,行不行?為什么,
2.把課文第五段放到最后,行不行?為什么?
3.把課文第1段中數(shù)字的“身世、情趣、遺憾”分別換成“歷史、趣味、不足”三個詞,行不行?為什么?
4.用課文中的成語造句。
5.模仿課文最后一段的句式,以《少數(shù)人不講公共衛(wèi)生》為題,寫一段話。
6.若要寫一篇科普小品《月亮雜說》,請列出寫作提綱,并寫出第1段。
1.嘗試自讀課教學的第三個層面:活動式自讀,即借鑒活動課的模式進行自讀課教學。
2.探索課內(nèi)外銜接的途徑,特別是如何利用課堂教學來促進課外閱讀的開展。
3.嘗試語文活動課的.開展。
自讀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把握重要信息,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
2、開展一次與數(shù)字有關的活動,在活動中體會數(shù)字的有趣、神奇。
自讀重點: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
自讀難點:領會數(shù)字的情趣
教學時數(shù):一教時
課前準備:
1、自讀課文,填寫”數(shù)字發(fā)展一覽表”;
2、發(fā)動學生找與數(shù)字有關的成語、謎語、歇后語、對聯(lián)、趣事等,為活動課的開展做好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有關數(shù)字的趣事導入。
二、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
引導學生閱讀”自讀提示”,了解主要內(nèi)容及要求,確定學習目標。
三、積累詞語
1.抄寫”自讀提示”中的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
2.齊讀兩遍,教師正音。
3.課外給六個成語各造一個句子。
四、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概括要點。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用”△”標出第一段中能統(tǒng)領全文內(nèi)容的三個短語。
3、給課文劃分段落,并用橫線畫出能概括各部分內(nèi)容要點的關鍵詞句。
4.填表
5.本文作者是按怎樣的說明順序來說明數(shù)字的身世的?
6.第一段的全文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
五、教師總結
CAI板演課文內(nèi)容的要點。
六、開展與數(shù)字有關的比賽活動(由學生主持)
(一)宣布比賽規(guī)則(CAI)
1、以小組為單位參賽、計分;
2、題目分定組回答和自由回答兩種,定組回答題如遇到該組無人回答時,其它組的同學也可回答;
3、每答對一題得1分,答錯不計分,也不倒扣分;
4、累計得分者為比賽的優(yōu)勝者。
(二)比賽的內(nèi)容(CAI)
定組回答主要內(nèi)容:猜謎語、按要求說出成語、巧接歇后語等;
自由回答主要內(nèi)容:根據(jù)對聯(lián)、趣事回答問題等。
七、總結活動,評出優(yōu)勝組。
八、布置作業(yè)
1、課后收集與數(shù)字有關的奇聞趣事,講給周圍的人聽。
2、完成《練習冊》。
九.板書設計(見”課文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掌握下列詞,給加點字注音
盡識 上 目不識丁 學之土 不 舉 雅俗共賞
然天成 無 之談 拍案叫絕 如癡如醉
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德育訓練點
讓學生對身邊常用的數(shù)字有進一步的了解。破除迷信,科學地認識和運用數(shù)字。
教學重點、難點:
1.閱讀課文,并復述課文內(nèi)容。
2.給文章劃分層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內(nèi)容。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認真準備,進行與數(shù)字有關的成語、燈迷、對聯(lián)的比賽。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掌握生字生詞的注音及意思。
2.復述課文內(nèi)容。
3.給文章劃分層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內(nèi)容。
二、整體感知
指導學生通讀課文,包括自讀提示和課文下的注釋,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掌握下列詞,給加點字注音。
qiàn。
盡識——完全了解。
上 —— ,chéng。本為佛教用語,就是“大乘”,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目不識。骸杜f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睋(jù)說“丁”字應寫作“個”,因字形相近而誤。后來形容人不識字說“目不識丁”或“不識一丁”。
飽學之士——指學識豐富的人。
不 舉——勝shèng; ,無法一個一個全舉出來,形容同一類的人或事物很多。
雅俗共賞——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賞。
然天成—— ,hún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無 之談—— ,jī,查考。沒有根據(jù)的言論。
拍案叫絕——用手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贊賞。案:幾案,桌子。絕:少有的,罕見的。
如癡如醉——形容人的精神狀態(tài)失常,神思恍惚。
2.復述課文的內(nèi)容,要求抓住文中關鍵的字、詞、句。
3.給文章劃分層次,概括各部分內(nèi)容。
第一部分(1)點題,總領全文。
第二部分(2—9)具體介紹數(shù)字的身世。
第三部分(10—12)具體介紹數(shù)字的情趣。
第四部分(13—14)具體介紹數(shù)字的遺憾。
全文結構靖晰,過渡自然巧妙,內(nèi)容渾然一體。
4.文章對數(shù)字的介紹形象生動,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動的?
★運用了許多概括性和形象性極強的詞語,如“目不識丁”,“飽學之土”,“不勝枚舉”,“拍案叫絕”。
★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來介紹數(shù)字。如第一段中的“縱然是飽學之士,倒也未必盡識數(shù)字的身世、數(shù)字的情趣、乃至數(shù)字的遺憾”,把數(shù)字當作人一樣來介紹,數(shù)字也如人一樣有身世、有情趣、有遺憾。
★運用舉例的方法來說明。如第十自然段介紹數(shù)字的情趣時,列舉“二十四史”“四項基本原則”,列舉燈謎,列舉對聯(lián)“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四、總結、擴展
本文作者形象生動地向讀者介紹了數(shù)字的身世、數(shù)字的情趣和數(shù)字的遺憾,讓我們對身邊的數(shù)字有了更多的了解,從而破除對數(shù)字的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現(xiàn)象,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對待數(shù)字,建立科學的數(shù)字觀。
讓學生課外作些相關準備,進行與數(shù)字有關的成語、燈迷、對聯(lián)的比賽,使學生的知識得以擴展,認識得到提高。
五、布置作業(yè)
縮寫全文的內(nèi)容。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則寓言寫的是印度挑水工,用兩只水罐挑水。一只完整無損,另一只有裂縫。后來當有裂縫的水罐感到慚愧的時候,挑水工與其對話,揭示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世上每個人、每樣東西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價值,既不要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充分發(fā)揮作用,同樣能給人類以美的享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接受教育。
2.能自主學習課文,并通過合作拓展思路發(fā)展交流能力,抒發(fā)自己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這則寓言故事或深或淺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四年級的學生可能有些困難,應對的策略是精心設計,形成讀書系列活動,并通過合作、交流能有所領悟。
教具準備:1.掛圖 2.關于“鮮花”的動畫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嘗試著進行分角色朗讀。
教學過程:
一、讀題、說題
1.讀題:一路花香
2.說題:(1)說到花,我們腦海里會自然浮現(xiàn)怎樣的一幅圖畫?會用什么詞來 來描繪?
。2)老師也送給大家一組有關花的詞語。
(3)說到“花香”,我們又會想到哪些詞呢。
。4)老師也送給大家一組關于“花香”的詞語。
3.請學生扣住“路”字設置疑問。
二、讀通課文。
1.談話:那就讓我們打開課本來讀讀這個故事吧。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3.讀完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學習第二小節(jié)。
1. 談話:剛才同學們都說到這只破水罐很慚愧,他慚愧的是什么呢?請大家去讀一讀第二小節(jié)后,我們再來交流。
2. 學生讀文討論:
(1) 是啊,這只破水罐為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挑水任務而慚愧,為連累了挑水工而慚愧,你們看,他多傷心!
。2) 你能通過你的朗讀把破水罐此時的心情讀出來嗎?自己練練。學生自由讀,指名讀,(評議:1.我覺得他讀得還不夠傷心;2.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難過、傷心的水罐。3.這是一只充滿歉意的水罐。)齊讀。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只破水罐的話。/sjbwz/
。3) 齊讀第二小節(jié)。
四、作業(yè):
1.找學習伙伴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拓展思路發(fā)展交流能力,抒發(fā)自己感受。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一、復習導入
引讀第二小節(jié)。這是一只充滿歉意的破水罐。
二、學習第三小節(jié)。
1. 引讀:可挑水工卻不這么認為,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挑水工的話讀一讀,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自主——合作(先考慮,后小組討論)
2. 師生交流:體會挑水工說話的藝術性,他循循善誘,從破水罐的'角度出發(fā),用事實說話,讓破水罐從生活實踐中去感知自己存在的價值。(適當設計一個學生提問: )
3. 小結:是啊,挑水工真聰明,他知人善用,恰倒好處地利用了破水罐的裂縫,澆灌了一路鮮花,使這條路上充滿了鳥語花香,給自己,給破水罐,給主人,更給所有從這條路上走過的人,帶來了 —— 一路花香,帶來美的享受。
板貼:
4. 讓我們一起來把挑水工的話讀一讀,再次體會挑水工的聰明和良苦用心。
三、抒發(fā)感受。
1. 聽了挑水工這番話,這只有裂縫的水罐,他會怎么想,怎么說呢?你能把他的想法寫下來,再跟大家交流,好嗎?
2.學生寫,交流。
3.指名一人讀(對破水罐自己說) 你寫得真好,不過這時瓦罐會以什么樣的心情來說這些話呢?(自信 快樂 高興)
4.你能快樂地、自信地把你寫的話再讀一遍嗎?
還有很多同學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那把他說給你的同桌聽,好嗎?)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說清自身喜歡的生日形式和原因。
2.進行語言規(guī)范化訓練,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說具體。
3.鼓勵學生大膽陳說自身的見解,積極參與言語實踐活動。
設計理念: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里進行的,口語交際教學也應在生活實際或者符合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所以在教學中注意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組織活動?谡Z交際的核心是“交際”,強調(diào)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推薦,所以在教學中要求推薦的雙方處于互動的狀態(tài),聽與說的雙方都是主動的,雙方的角色是隨時互換的。要求人人參與,實行“點面結合”的組織形式。
教學準備:
讓學生搜集有關過生日的圖片以和本地過生日的習俗。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今年幾歲了?(絕大局部學生9歲,本地有逢1、3、6、9、15歲大慶的習俗)你是怎樣度過你的6歲或9歲生日的?你都收到過哪些生日禮物?
學生踴躍發(fā)言,老師要求學生說完整話。
師小結:剛才老師聽了大家的發(fā)言,感慨很多,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生日過得熱熱鬧鬧,有的甚至風風光光,收到的生日禮物也是非常的精美甚至高貴。當然也有的同學生日過得平平淡淡,收到的禮物也是平平經(jīng)常。盡管過生日各不相同,但生日都飽含著親友對我們的愛和希望。那么我們學生究竟應該怎樣過生日呢?過生日要不要送禮物?送什么樣的禮物合適呢?請看情景劇。
二、創(chuàng)設情境,為口語交際作準備
情境l:一學生過生日,大擺宴席,熱鬧非凡。(課件出示)
情境2:一學生過生日,要求家長送這送那,但迫于條件,家長沒答應,該生與家長慪氣。(學生扮演)
情境3:一學生過生日,與家長一道,在院子里種下一棵小樹苗。(課件出示)
討論:你喜歡哪種過生日的方式?為什么?
三、自主參與,小組內(nèi)大膽陳說
1.幻燈出示推薦的話題:
(1)我們學生應該怎樣過生日才有意義?
(2)過生日要不要送禮物?送什么樣的禮物?
2.學生在學習小組內(nèi)推薦討論,要求小組內(nèi)選出一名記錄員,記下組內(nèi)成員的意見,選出一名代言人,代表小組在班上陳說意見。教師巡視并認真聽取個別小組的發(fā)言,進行恰當?shù)?指導。
四、班內(nèi)匯報推薦
1.各小組整理自身的意見,理清條理。
2.各小組代言人上臺發(fā)言,要求聲音洪亮,吐詞清楚,說話有條理,其他同學認真聽,做到不插言,等他人的話說完了再發(fā)表自身的見解,以養(yǎng)成良好的聽話說話習慣,對每個代言人的表示還要作出公正的評價。
3.給沒有上臺的同學一個大膽陳說的機會:針對個別小組的發(fā)言,大膽發(fā)表自身不同的見解。
4.民主評議,選出最佳代言人,并陳說理由。
5.教師給最佳代言人頒發(fā)獎品,以鼓勵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口語交際活動。
五、拓展交際
1.我們這里過生日都有些什么習俗?推薦課前搜集的資料。
2.師針對過生日鋪張浪費大擺宴席的現(xiàn)象,發(fā)表自身的看法,請學生回家后與家長推薦討論:怎樣過生日才有意義?這樣做,能達到減少“紅色名片”的目的。
3.學生將與家長推薦情況寫在日記本上。
教學反思:
《生日和生日禮物》是語文樂園七“語文生活”的內(nèi)容,這個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在課前準備階段,我要求學生搜集本地過生日的一些習俗,學生非常有興趣,完成得很好,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教師角色的轉變,充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勝利地建立了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等學習模式,較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示的機會。
2.利用創(chuàng)設的交際情境,有效地組織交際活動。我創(chuàng)設了3個情境,兩個是課件出示,一個是學生模擬扮演,這3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自如地表達和交際。
3.注意點面結合,要求人人參與。人人參與是提高每個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保證,為了讓每個學生參與,我設計了小組活動,為了發(fā)揮典范的作用,我還設計了全班性的活動。這堂課學生的參與面達到了100%。
4.注意雙向互動。在教學中,我強調(diào)了聽與說雙方的互動,尤其關注了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的應對能力,要求聽的學生不能被動地聽,要隨時準備發(fā)表自身的意見,要求說的學生和時調(diào)整自身的講話,防止重復他人說過的話。
5.學生精彩的語言再現(xiàn)。例如:“我喜歡過生日時去照相,因為它能記錄我的生長。”“我過生日喜歡
里來許多客人,因為那天家里很熱鬧,而我是主角,我有眾星捧月的感覺!薄拔移綍r老是一個人玩兒,很無聊,但我過生日時家里會來幾個小伙伴,我就不覺得孤單了!薄凹依飦砹丝腿耍艜@示出我熱情好客。”“我不喜歡家里來很多大人,因為他們一來就打牌!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掌握孟子的文學常識及其政治主張,準確把握文章的寫作意圖推行孟子心中的仁政。
理清論證思路,掌握通過類比論證、正反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觀點的方法。
體會論證過程中雙重否定句、排比句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掌握通過類比論證、正反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觀點的方法。
教學難點:準確把握文章的寫作意圖,掌握通過類比論證、正反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觀點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復習: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
儒家學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你認為什么叫做“仁”?
2、孔子處于春秋末期,春秋之后就進入了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國”二字體現(xiàn)了當時怎樣的時代特點?你認為戰(zhàn)國的國君最關心的是什么?
3、身處戰(zhàn)國的孟子是繼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面對一心只想通過戰(zhàn)爭征服他國的戰(zhàn)國君王們,智慧又擅長辯論的孟子會用什么辦法來推行儒家“行仁政,愛百姓”的政治主張呢?他是怎么把齊桓公、晉文公、梁惠王、滕文公等各國君主 “騙”得一愣一愣的呢?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與其叫《天時不如地利》,不如叫做“狡猾的孟子”
二、初讀課文、翻譯疏通
1、自讀課文,讀出孟子向君王游說說理時的自信。
2、集體朗讀,讀出說理的氣勢,注意排比句的朗讀方法。
3、同學互譯,圈劃不理解的字詞句,互助解答
4、指名翻譯,重點強調(diào)。
城、郭、是、池、環(huán)、兵、委、去、域、親戚、至、順
畔、夫
三、把握中心
1、你認為孟子寫這篇文章的真實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教君王如何攻擊別的國家嗎?)從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讀出孟子的真正想法?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道”的本意是“道路”,后來引申為“方法、法則”的意思。結合孟子的政治主張,你認為孟子這里談到的“人和”之“道”具體指什么?
施仁政、民貴君輕——愛百姓
這是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yè)的'“道”
3、本文的論證中心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要表達的道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寫作的意圖是規(guī)勸當時的統(tǒng)治者施行仁政。
4、作為一篇議論文,一般會有提出論點、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的議論過程。本文孟子是如何提出論點、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的?再讀文章。
四、論證過程
1、在戰(zhàn)亂不止,各國之間你死我活的戰(zhàn)國時代,如果說施行仁政的大道理,君王會不會采納呢?善辯又有些“狡猾”的孟子采用了什么辦法?
通過軍事引起君王的興趣,再通過層層說理慢慢將君王引入自己設下的“仁政”的“圈套”。
2、孟子是如何從軍事角度說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第二小節(jié)、第三小節(jié)與第一小節(jié)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舉出事實論據(jù),分別舉例論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第二小節(jié)與第三小節(jié)論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孟子在這里使用雙重否定句想要起到怎樣的表達效果?
正反論證,加強說服力。 雙重否定句增強語氣。
4、你認為為什么在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中,人和的作用?
內(nèi)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依據(jù),外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條件。 內(nèi)因決定外因。
有了“人和”,其他問題能夠通過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迎刃而解。
5、孟子講完軍事之后,將“人和”最重要的道理類比到了治國的領域之中,在第四小節(jié)作者主要采用了講道理的方法,屬于道理論證。文中的排比句起到怎樣的表達效果?
道理論證;增強語勢,更有說服力
6、那么孟子認為怎樣才能“人和”呢?孟子又是如何進一步論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的?
正反論證。
7、至此你認為孟子的道理說清楚了嗎?請理出孟子的論證過程。
8、“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這句話是主張打仗的還是不主張打仗的,為什么?
看似教君王怎么打仗,其實文字背后的意思是說,真正的君子是不會隨隨便便打仗的,君子愛好和平,只有萬不得已才打仗,如果君王熱衷于打仗,那你就不是君子——可見孟子的“狡猾”
五、復習總結
1、請同學們回顧以下,孟子是怎樣從吸引君王的興趣開始一步一步引導君王,最終把君王引向孟子實行“仁政”的政治主張的?
君王聽說孟子要談論打仗的辦法,一定認真聆聽,經(jīng)過孟子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論證,以及從軍事類比到治國方略,便會被孟子嚴密的論證牽著鼻子走,打心底里認為要打勝仗,治理好國家確實需要“人和”。這時,落入孟子事先布置好的圈套的君王自然而然就要追問“人和”的方法到底是什么了。孟子提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并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論述。
2、通過這篇文章,你學到了哪些論證自己觀點的方法?
3、聯(lián)系實際生活,談談你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獲得了哪些啟示?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二》教案10-13
小學語文《夕照》 教案09-05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案05-28
小學語文《松鼠》教案09-08
小學語文《燕子》教案06-05
小學語文《荷花》教案10-03
小學語文教案10-07
小學語文教案11-15
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案09-21
小學語文的優(yōu)秀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