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品社教學計劃范文
一、課程目標
3-6年級品德與社會是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學校、家庭、班級、個人、國家、歷史、地理、自然、人文、生物科技、生態(tài)環(huán)保等相關知識都有涉及。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內在統(tǒng)一,尤其關注正確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
二、現(xiàn)狀分析
3-6年級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興趣濃厚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與老師呼應。對于教師傳授的知識點,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理解并且掌握。教學實踐活動中,有學困生,他們理解能力、學習能力、感受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等方面與其他學生相比有一定距離。我將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幫助他們,使他們與全體同學共同進步。
三、教學措施
。ㄒ唬┳杂X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要想確實上好品社課,還需做到以下幾點:
1.堅持學習。作為品社老師就要養(yǎng)成看新聞關注時事的習慣,還有多看看歷史文學方面的書,讓自己知識面擴大這樣能教給學生的知識也就廣泛。相信學生也更喜歡知識淵博的老師。
2.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教師要吃透教材,靈活運用教材,走進兒童的世界,聽聽他們在說什么;看看他們在做什么,想想他們有什么困惑,才是我們老師應該做的事情。
3.勇于反思。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經驗+反思=成長。由此看出小學品社教師的自身發(fā)展,離不開品社教師自身的教學反思。只有通過反思,才可以不斷超越自我——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品社教學現(xiàn)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見解 。
4.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如:不遲到,不早退等!镀返屡c社會》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老師都不重視,上課沒精神,學生怎能喜歡?因此,對品社這門課程一定要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ǘ┌l(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逐步完善"讀、議、講、演、評"的有效教學方法,多樣性地選用教學活動形式,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通過聽講來學習,而是直接參與的,以調查、觀察、討論、制作、表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積累直接經驗。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舞臺的主人是學生,我只作為一名引導者和組織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探究搭建一個廣闊的舞臺。
。ㄈ├煤蒙鐣笳n堂,與社會生活相結合,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教材中蘊含的道理都是要通過生活實踐才能體現(xiàn)出來的,單純枯燥的說教,強行學生接受,效果是不好的。結合實際、回歸生活、親近社會,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小學品社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四年級品社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計劃范文09-17
思品的教學計劃09-27
思品教學計劃10-01
六年級下冊品社的教學總結07-25
品生課堂教學計劃09-09
小學學年度下學期品生品社教學計劃09-16
小學五年級思品教學計劃范文06-28
關于小學第十冊思品教學計劃09-19
思品上冊教學計劃錦集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