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整理1-5的乘法口訣,并能應用口訣進行相關的計算。
2,進行乘加,乘減式題計算,形成相應的乘法計算技能。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熟練口訣,并進行相應的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乘法意義,正確計算乘加乘減。
教學過程:
一、鞏固練習背誦1---5的'乘法口訣。
1、同桌合作練習
2、全班交流
3、板演寫口訣
二、練習應用口訣進行計算
1、了解題意:
。1)教師指導:每朵花中間的數要分別與花瓣上每個數相乘。
(2)學生各自試練習。
。3)指名分別說出每朵花的每個乘式的得數。
三、練習第三題
1、指名讀要求,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并說說是怎樣填的?
四、運用口訣進行計算
1、要求:看算式說得數,并說是用了哪句口訣。
2、指名開火車口答。
3、各自完成余下的練習
五、練習第五題
1、指導:讀算式,說說分成哪兩部分?每部分是什么意思,整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如33+3,33表示3個3 ,+3再加上一個3,3個3再加上1個3表示一共是4個3相加得12。
2、同桌討論每個算式含義。
3、全班交流。
4、學生獨立完成
六、總結談話
本節(jié)課我們練習了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二三得六 ( )
。ǎ ()=6 45=20
() ()=6 54=20
作業(yè)設計:
34 53-5
45 24-8
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主備教師:董洪偉 使用教師:
備課時間:20xx.9.4 上課時間:
教學內容:教材15 ---16頁,6---11題目
教學目的:
1、綜合練習,應用乘法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訓練學生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正確地看圖列出算式。
教學難點:通過看圖,歸納出是幾個幾相加。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檢查乘法口訣。
2、板演:
111 111 11 11 11 11
。總?個
乘法算式是( ) 乘法算式是( )
3、計算
42-2 35+5 44-8
二、綜合練習6---11題
1、練習:6題
a、指名說圖意 b、各自列算式 c、集體交流 d、學生獨立完成 e、指名說算式說出為什么
小結:解決實際問題,要先弄清楚求什么,如果是求一共有多少?就要弄清楚是幾個幾相加,再列乘法算式。
2、練習7、8、9題
第七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明列式理由。
第八、九題方法同上。
3、練習第十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教師問:一輛汽車幾個輪子?2輛汽車幾個輪子?想想5輛汽車有多少個輪子就是求()個4是多少,怎么列乘法算式?
(2)學生看圖,思考后回答問題。
。3)各自列式、交流
4、練習11題
。1)指導觀察情境圖
圖中有哪些景物?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2)學生觀察圖意,指名說圖意,指出問題。
。3)學生各自列式,并解答。
(4)集體交流
三、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1、弄清求什么
2、弄清是求幾個幾
3、列出乘法算式。
作業(yè)設計:
寫乘法算式:
3+3+3+3=( )( )
5+5+5=( )( )
6 個2 相加( )
1乘5 ( )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計算、討論,使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過程,鞏固統(tǒng)計基礎知識,培養(yǎng)數感;
。2)通過真實的數據,結合自然知識的滲透,使學生認識到白色污染的嚴重危害,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改變學與教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4)發(fā)展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觀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創(chuàng)造意識。
教學準備:
。1)硬件方面:網絡教室(40臺以上計算機并連接Internet)
。2)軟件方面:WEB課件、《聚焦環(huán)!肪W站、多媒體教學網監(jiān)控系統(tǒng)
教學過程:(以下字體加粗的內容突出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角色轉換為記者,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
2、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網監(jiān)控系統(tǒng)向學生廣播一些實地拍攝的照片,并提問:同學們,看完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
3、學生匯報感想,教師根據其回答的情況做適當的點評,滲透有關環(huán)境知識,引出課題白色污染(板書),同時提出要和學生合作完成一篇有關白色污染調查報告。
二、師生互動,合作學習。
1、過渡:要使這篇調查報告更有說服力,必須從身邊的事情入手,了解我們周圍的白色污染情況。
2、教師現場采訪學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況。
3、學生根據課前填寫的調查表一,在線繪制統(tǒng)計圖一(課件支持)。教師及時點播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這是一次實踐活動,活動內容是用加和減(一)、(二)中學習的口算解決假日活動中的具體問題。因此,熟練掌握100以內加減法是學習本課的基礎,通過本課的學習,也是對100以內加減法的復習與鞏固,并且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在場景圖中安排了表演文藝節(jié)目、拍照、澆樹、拾廢電池等內容。每幅圖都創(chuàng)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前三幅根據圖的內容設計了相應的對話以及數學問題,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問題之后,還可嘗試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并解答。在拾廢電池這項活動中,教材只給了三名學生拾的節(jié)數,把問題留給學生提?梢,假日小隊給學生留下了較多的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機會。教材還要求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假日小隊活動提出能解決的問題。
。劢虒W目標]
1.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感受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
2.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意識,發(fā)展數學思考。
3.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談話:我們已經開展了假日小隊活動,你喜歡嗎?你參加了哪些活動?
學生談體會,教師贊許并鼓勵學生多參加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春蕾小學也開展了假日小隊活動,我們一起去參觀,高興嗎?
出示課題假日小隊。
。墼u: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愉快情緒和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很有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去。]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整體感知。
提問:觀察假日小隊的場景圖,你看到春蕾小學的同學在假日里開展了哪些活動?
在學生回答后板書:表演節(jié)目、拍照、澆樹、收集廢電池。
2.表演節(jié)目。
出示表演節(jié)目情境圖(一)。
提問: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fā)現了什么?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學生分析題意,并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先獨立想一想這些問題,再分組解決。在分組學習的基礎上進行集體交流。
表揚:同學們善于思考、樂于合作,順利解決了問題,真棒!
出示表演節(jié)目情境圖(二)以及部分文字這是第19個節(jié)目,后面還有4個節(jié)目。引導學生讀一讀這句話,并讓學生體會這是第19個節(jié)目就是連同這個節(jié)目在內共演了19個。提問:你能根據這句話提出哪些問題?怎樣回答?(分組學習,再集體交流。)
表揚:同學們大膽思考,想出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真了不起。
3.拍照。
出示拍照情境圖以及文字已經照了29張,還有9個小朋友沒有照。
提問:根據這兩句話,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接著出示問題:剩下的膠卷夠其余每人照一張嗎?
提問:要解答這個問題還需要知道什么?你能在圖中找到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分組交流,匯報交流情況。
表揚:同學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真是聰明的孩子
4.澆樹。
出示澆樹場景圖,再相應出示對話和問題:一共有35棵小樹苗,還有8棵樹苗沒有澆,已經澆了多少棵?
提問:怎樣解答這個問題呢??
學生獨立思考,在小組里交流想法,再集體交流。
5.收集廢電池。
出示收集廢電池情境圖以及三個女孩的對話。讓學生給這三個女孩分別取名字。
提問: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自己會解答嗎?先想一想,在小組里說一說。
學生匯報交流的情況。
談話: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問題,都是智慧小博士。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和思考,會發(fā)現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問題呢
。墼u:這一環(huán)節(jié)注重讓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小組學習中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適時的、富有激勵性的評價,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與歡樂。]
三、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
談話:我們也開展了假日小隊的活動,你能解決活動中的哪些問題?
每個小組發(fā)一張活動統(tǒng)計表:
參加跳繩比賽的有12人
參加迎面接力的有31人
參加拔河比賽的有20人
學生A收集了27張圖片
學生B收集了9張圖片
學生C收集了30張圖片
學生分組學習,根據活動統(tǒng)計表,提出用加法或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并自己解答。比一比,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解答也正確,評出冠軍組。
談話:想一想,在學習和生活中,你還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并正確解答。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
。墼u:把學習數學再一次和學生熟悉的活動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可以用到數學,并使學生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競賽形式的小組學習,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把小組內的學生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增強了他們的團隊意識。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數學,拓寬了學生學習的領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四、總結
談話:今天的學習,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快樂。想一想,你有哪些收獲?
先說給同桌同學聽一聽,再說給老師聽一聽。
。墼u: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習的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愉快。讓學生自己談收獲,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起到鞏固、深化、總結的作用。]
[總評]
在課改理念的指導下,這節(jié)課的設計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1. 把學生熟悉的活動和數學學習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2. 善于引導學生根據熟悉的情境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眼光;3.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會思考、會探索、會合作,能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4. 教師的評價適時、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2-8頁。
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自然數、小數和分數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對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擴展,是對今后學習有理數及其運算的基礎。本單元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素材,以“中國的熱極—吐魯番”為現實背景,從溫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溫度計來學習正、負數的知識,并且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新知。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了解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借助溫度計比較正、負數的大小。
2、在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過程中,體會正、負數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素材
師談話: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領略一下我國最熱的地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盆地的`奇異風光。(師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認真觀察)
師談話:你看到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與本節(jié)課學習有關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素材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提出與正、負數有關的問題,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從而產生求知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小組合作探索第一紅點問題。師談話:誰能說一說零上13度與零下3度表示什麼意思?怎樣用數學符號表示呢?請同學們動動腦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好嗎?(學生分組交流)
師談話:哪個小組愿意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交流結果)
師小結:用一組相反的符號表示出零上與零下的溫度,通常這樣表示:(教師板書)+13℃-3℃。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動獲得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借助素材,總結概念
1、小組自主探索第二紅點問題。師談話: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樣表示?(請各小組自己解決,并交流解決辦法)
師談話:地勢高度稱為海拔高度,是相對于海平面來說的,一般的以海平面為分界線,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為“-115米”。
師歸納總結:像+13℃、+38℃、+49℃都是正數,“+”是正號,通常省略不寫,像-3,-10,-155都是負數,讀作負三,負十“-”是負號;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獨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師談話:看小電腦中的問題,你能用正、負數來描述生活中的現象嗎?(學生討論,師提醒學生要從生活中找)全班交流。
師談話:同學們都能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嗎?學生再次討論。交流總結:描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負數。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探索,教師適時總結,幫助學生建立了正、負數的概念、對生活中的一些鮮活的數學問題,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教師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見解,使課堂氣氛、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四、鞏固拓展,應用概念
1、自主練習第一題:這是一道認識正負數的基本練習題。(練習時,可讓學生讀出正、負數,再將正負數填寫在相對應的集合圈里,提醒學生注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自主練習第3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分析題意,然后獨立填空,再集體交流。
3、自主練習第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主要看學生能否正確運用正負數的意義解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有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
五、反思總結,提升認識
談話: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種新的數,你有什么收獲?能和大家分享嗎?學生談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fā)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lián)系,感受圖形美。
4.通過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教法設計: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一個風車,并以談話引入: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你們喜歡風車嗎?誰動手做過這樣的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要用哪些東西?
二、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提問:你們說得很對,作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過面了,是個老朋友了,回憶一下,上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圖形?
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最相似?為什么?
2.提問:它們都有四個角,四條邊,先來看看長方形,它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
上面的.邊對著下面的邊,這樣相對的邊我們把它叫做對邊。
3.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長方形的邊。
提問:我們能想辦法證明長方形對邊相等嗎?
生可以自由選擇證明方法,如對折、測量等,并請用不同的方法的學生上臺演示。(教師板書:對邊相等)
4.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發(fā)現?
你能證明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嗎?
5.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你的觀察,動手驗證了兩種圖形邊的特點,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師發(fā)給你的長方形的紙做一個風車呢?(全班同學動手做風車,教師給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說一說你在做風車的過程中發(fā)現了哪些圖形?
6.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讓我們發(fā)現了這么多的圖形,你能試著用這些圖形來拼更多的圖形嗎?大家來試試!
三、動手實踐
1.學生獨立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2.第6頁的第4題。
3.第6頁的第5題。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進行了圖形的拼擺,同學們學得很投入,課下請大家留心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圖形拼成的圖案,說不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發(fā)現。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 教學目標
1、 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培養(yǎng)有條理思考的習慣。
2、 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二、 重點難點
找因數的方法。
三、 教學過程
。ㄒ唬 游戲引入新課
1、
、佟⒂12
、、再與其他同學交流。
2、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312的因數。
4、 總結:
、12的全部因數有:1、2、3、4、6、12。
、隗w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5、 練習:用同樣的方法,分別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數。
。ǘ 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無紙化備課教學設計
1、 練一練。1、填空。
2、 第2題:讓學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數和21的因數,并用不同
的符號作好記號,然后讓學生說說找因數的方法。最后,說說哪幾個數既是18的因數、又是21的因數。
3、 第3題:利用數形結合,進一步體會找因數的方法。
4、 第5題:可以引導學生用找因數的方法進48=1×48=2×24=3×16=4×12=6×8,48有1010種裝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37只有2個因數,只有兩種裝法。
。ㄈ 總結
四、 板書設計
找因數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12的`全部因數有:1、2、3、4、6、12。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們初步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但在具體實施時很難正確得出結果,即使得出了結果,書寫不規(guī)范。比如:48=3×16=6×8=1×48=4×12=2×24。48的全部因數有:1、48、2、24、3、4、6、8、12、16。不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書寫的;找因數的時候不準確。在經后的練習中應及時糾正。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31
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11-29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5-11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0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8-12
小學數學教案05-14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08-22
小學數學教案[集合]07-23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