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語文《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范文
一、教學目標
。、速讀課文,概述課文內容。
。病⒗斫庹f明的思路,掌握說明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探求科學的興趣和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繼續(xù)對說明方法進行學習和鞏固,理清作者思路并體會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個羅納爾多;假如你是音樂愛好者,你當然愿意再擁有一個貝多芬;再有一個愛迪生、愛因斯坦也是許多人所夢想的。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jīng)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換句話,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但是,現(xiàn)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二、整體感知
。、檢查預習:
請學生快速自讀課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內容,并出示課堂導問,供小組討論。
。、課堂導問:
⑴ 課文使用了四個小標題,有什么作用?
、瓶寺〉耐怀鎏攸c是什么?
⑶ 第二小節(jié)寫了許多實驗,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材料?
、 多利的誕生有什么重大的意義和影響?
、 克隆技術能夠給人類帶來哪些益處與弊處?
。ń處熝惨曊n堂,參與各小組討論,一方面掌握討論情況,一方面進行疑點點拔。學生小組討論后發(fā)言總結,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
明確:
、 課文使用四個小標題,使全文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fā)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⑵ 理解克隆的關鍵是: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
、 作者沒有用時間順序來介紹克隆實驗,而是用兩條線索來組織材料:一條是以中外科學實驗為線索,這樣寫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貢獻;一條是以實驗對象即由魚類、兩棲類到哺乳類為線索來安排材料,這樣寫便于認清克隆技術發(fā)展的脈絡。
、 多利的誕生標志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而且這個結果證明:動物體中執(zhí)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tài)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說,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
⑸ 課文從三方面來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于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并沒有沉浸在盲目的樂觀當中,而在結尾處提出了關于克隆牽涉到道德倫理問題的冷峻思考。
【八年級語文《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設計:奇妙的克隆09-14
《奇妙的克隆》優(yōu)質教學設計06-22
小學語文《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10-01
小學語文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07-27
關于《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07-14
《奇妙的克隆 》最新教案08-27
《奇妙的圓》教學設計09-19
《我們奇妙的世界》教學設計10-25
科學教學設計:奇妙的光線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