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偉大的人性美。
2、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2、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一、談話導入,構建閱讀背景。
1、導入: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隨作家劉章一起認識了搭石,我們反復詠嘆了這句話——出示:(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小組內(nèi)自由朗讀)。
2、提出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寫成一個片段全班交流展示。
二、展示學習成果。
1、我能從“上了點年歲的人……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边@句話中體會到淳樸鄉(xiāng)風,豐滿人物形象:看見上了年歲的老人還如此善良,我覺得中年人也會這么做,一身風霜的中年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真是——淳樸鄉(xiāng)風,代代相傳啊!所以作者深情地寫道——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寫滿善良的風景。
2、我能從這句話中“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边@是一道布滿和諧的風景。所以作者深情地寫道——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3、我能自由讀課文,尋找“美”。生一邊讀一邊畫出最能體現(xiàn)搭石美麗,是一道風景的句子或段落。
4、我能美讀佳句,背誦積累。
5、我能從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是理所當然的。比如:穿衣服自己穿;一日三餐自己吃;每天自己上學等等。
6、我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知道“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什么樣子?
生1:小溪潺潺地流著,人的影子在搖晃。
生2:清澈的溪水在蕩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動,看不大清楚。
生3:我能讀得讓溪水動起來,讓心中有清波在蕩漾,有人影在晃動。
三、課外知識拓展延伸。
師:欣賞了搭石上的一幅幅樸實動人的畫面,相信同學們的心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種子。
1、我收集雕塑大師羅丹的名言:“這個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2、我能說說身邊平凡事物的美。
3、美無處不在,我能把發(fā)現(xiàn)的身邊的美寫下來,把“美”留住。
4、一塊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調(diào)優(yōu)美;一塊搭石,就是一段諧調(diào)的舞,姿態(tài)婀娜;一塊搭石,就是一首謙讓的詩,娓娓動聽;一塊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畫,賞心悅目。然而,這些美好的行為,在鄉(xiāng)親們的眼里,是那么的——:理所當然,而在我們眼里,卻構成了最美的風景,這就是——搭石。
5、我自創(chuàng)了一首詩: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著萬物的成長;美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美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美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讓我們拾起這顆顆奪目的珍珠吧,去感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吧!
6、我也寫了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溪水潺潺
走上故鄉(xiāng)的搭石
腳步輕快
清波蕩漾
……
作者劉章也說:生活是泥,我是樹,生活是水,我是魚。
師:并不起眼的搭石分布在無名小溪之上,不知為多少人服務過!它們默默地讓人走,讓人踏。在這尋常的小路上也不知留下了多少讓家鄉(xiāng)人引以為豪的故事。他們是那么勤勞、無私,那樣的謙讓、互助,更是那么的尊老、敬老!
《搭石》教學反思
《搭石》是一篇閱讀課文,文章語言樸實。我學習了網(wǎng)上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后思考:班上沒有電腦,怎樣讓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了然知道“什么是搭石呢?”:通過簡筆畫,于是我在板書上下功夫,既要體現(xiàn)家鄉(xiāng)風景美,又要讓學生直觀的懂得了搭石在家鄉(xiāng)起的作用和含著的美,于是我把家鄉(xiāng)人的品質(zhì)寫在每塊搭石上,突破了重、難點。
教學要回歸本色,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1、分層次地讀,在讀中領悟,在讀中解詞,每次讀的目的不同:
如緊扣“脫鞋綰褲”、“人影綽綽”、“清波漾漾”、“協(xié)調(diào)有序”等詞,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家鄉(xiāng)人每次過小溪脫鞋綰褲的不方便,通過讀明白什么是“緊走搭石慢過橋”,朗讀“前面的……后面的……”句子,從而進一步理解“協(xié)調(diào)有序”等詞語。
2、拓展練習說話:
運用“假如……總會……”關聯(lián)詞,讓學生想象畫面練習說話。既培養(yǎng)了想象力,有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不足的地方在于,讀的時間還不夠充分,讀的形式還可以更靈活。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重點詞的理解,朗讀,想象畫面讓學生從鄉(xiāng)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鄉(xiāng)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2、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分)
1、(出示課件首頁:流水聲響起)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快樂的心情去小溪邊。聽,小溪唱著歡快的歌兒向前流淌,它流過田野,經(jīng)過果園,滋潤著土地,澆灌著良田,它就像一條鋪滿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緩緩向前。咦,這是什么?(指搭石)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什么是搭石呢?
4、哦,原來這就是搭石,是給人們帶來方便的一些石塊。這么普通的搭石,卻吸引了作者的眼球,他從中看到了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跟隨作者劉章去鄉(xiāng)村游覽一番,去“觸摸”這些平凡而可愛的搭石。
二、發(fā)現(xiàn)美(5分)
1、(課件:打開“讀一讀”)
(1)這小溪,這搭石,這鄉(xiāng)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讓我們走進小村莊,去細細地體會文中流淌著的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3分鐘)
2、討論交流:這是一道怎樣的風景呢?(美麗風景)(課件:打開“討論與交流”)(板書:景美)那課文除了寫景美,還寫了什么呢?過渡: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讓我們仔細讀課文用心觀察發(fā)現(xiàn)。
三、品味美(22分)
1、默讀課文(2-4自然段),用我們的心靈去品味這道風景里的美。
2、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與同學交流、體會。(提出具體學習任務:默讀2-4自然段,人們走搭石的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邊讀邊劃)(2分)
(一)“擺搭石”句子(第2自然段)(7分)(讓我們細細地來品味這些美吧!依順序交流)
1、生找句子。出示:“上了點年歲的人,……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師范讀)
2、師:“無論、只要、一定、直到、才肯”讀重強調(diào)了什么呢?(老人認真細致的動作,表現(xiàn)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優(yōu)秀品質(zhì))(指導學生讀)
3、師:多好的老人呀,當他急著趕路,卻發(fā)現(xiàn)搭石不穩(wěn)時,他會怎么想呢?表情會怎樣?
4、師:多么淳樸善良的老人啊,他不僅這樣地想著,還會這樣做著,他是怎樣做的?
5、老人生怕搭石不穩(wěn),是反復地踏,從老人反復踩踏的動作中,你感受到什么?(奉獻美或心靈美)(板書:奉獻美)
6、讓我們帶著這種美去讀讀,生齊讀。師引讀:當大爺早上去喝茶,經(jīng)過搭石時,只要……當大爺傍晚接孫子放學回家經(jīng)過搭石時,只要……(師生合作讀)
(二)“走搭石”句子(第3自然段)(6分)
1、(那一行人怎么走搭石呢?)指名讀句子。出示:“每當上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2、“一行人”中“行”怎么讀?體育課上我們常排成很整齊的'一隊,叫排成一行(háng)而這些在搭石行走的人叫一行(xíng)人。(齊讀“一行人”)
3、體會“協(xié)調(diào)有序”(從哪里可以看出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組學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們合作著讀一讀。
4、師: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剛抬起腳來,后面的就緊跟上去。誰也不搶路,誰也不突然止步,這叫——協(xié)調(diào)有序。是不是事先排練好的呢?(不是)由此可見,人們之間的——和諧美。(板書)
4、聽,他們在協(xié)調(diào)有序地走著,你聽見什么聲音了嗎?(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你還看到了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5、好一幅美麗的圖畫啊!這鄉(xiāng)親們走搭石的情景竟也能構成一幅如此和諧的美景圖,你就不想通過你的朗讀把這幅畫再現(xiàn)出來嗎?(指導朗讀)(如:好文章要讀出韻味來,把感知的美讀出來,誰來挑戰(zhàn)他?)
6、是啊,每當下工,一抹夕陽照在小溪上,溪水在夕陽的映襯下閃著一縷一縷的光彩,聽著潺潺的流水聲,附著踏踏腳尖點搭石的聲音,讓我們再一次感受這美麗和諧的畫面。(齊讀)
(三)“謙讓美”“敬老美”句子(第4自然段)(8分)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誰來讀讀文中的句子?出示:“經(jīng)常到山里的人……理所當然的事”
、僮杂勺x第一句話,想象當時的情景,兩人碰面會說些什么?同桌之間表演一下,并指名上臺表演。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怎樣的美呢?生自由發(fā)言。(板書:謙讓美)
②這種事情是不是經(jīng)常發(fā)生?你從哪里讀懂的?(經(jīng)常、大概)這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平常的事,多令人感動呀,你會怎樣去讀?指名讀。
2、學第二句(敬老美的句子)
、倌侨绻抢先藖碜叽钍,又會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呢?(出示句子)齊讀兩遍。你們能做做“伏下身子”這個動作嗎?(請學生在座位上做動作)
這樣,老人就能輕而易舉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
師:假如你是那位年輕人,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生:不需要
師:為什么?生:因為我們家鄉(xiāng)的人都習以為常了,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多好的年輕人,(問另一位同學)老人沒有向年輕人千恩萬謝,年輕人會生氣嗎?
生:不會師:為什么?生:因為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聽了你們的回答,我就在想哪,當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他一定也曾經(jīng)(指課件文字)
生齊: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師:因為(指課件文字)
生: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師:當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一定會有
生:年輕人伏下身子背他師:因為生: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透過這個“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敬老(板書:敬老美)
師:透過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當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我覺得家鄉(xiāng)的人一代一代都是這么做的。
3、多么善良、多么樸實的父老鄉(xiāng)親啊!他們美好的行為,美好的心靈,讓我們深受感動,讓我們帶著感動齊讀這段話。
(四)最后一段(3分)
1、這一塊塊搭石,靜靜地躺在溪水中,迎接著過往的鄉(xiāng)親。你們看,這搭石,不正是這群可愛鄉(xiāng)親們的寫照嗎?(課件:打開“體會語句”)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文意。(你讀懂了什么?)(看板書,從人們走搭石可以看出鄉(xiāng)親們具有奉獻美、和諧美、謙讓美、敬老美)
2、作者正是借搭石來贊美家鄉(xiāng)的人啊!(板書:人美)讓我們用最美的音、最深的情來頌揚鄉(xiāng)親們這種偉大的人性美吧!
四、尋找美(4分)
1、是啊,這搭石構成的道道美麗風景,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五彩斑斕,使我們的生命也更有意義。作者從這不起眼的搭石中竟看見了美的畫面。你現(xiàn)在一定對美有了新的認識,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事情發(fā)生。讓我們一起尋找身邊的美吧。(課件:打開“發(fā)現(xiàn)美”)
2、指名說說身邊這樣平凡事物中的美。
3、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生活中,美是無處不在的。
五、分享美(2分)
同學們,我們不但要善于發(fā)現(xiàn)美,更要去創(chuàng)造美,多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吧!你看他們……(課件:打開“分享美”)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板書:景人奉獻美
搭石和諧美
謙讓美
美美敬老美
“分享美”中介紹:洪占輝是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是大學生,身邊的女孩是他的妹妹,不過他們沒有血緣關系。是洪占輝那犯有精神病的父親撿來的棄嬰。由于母親離家出走,洪戰(zhàn)輝讀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如今已經(jīng)照顧了14年。
非典:2003年.中國出現(xiàn)了非典這一種傳染病,當時疫情向全國擴散,死了不少人,特別是那些可親可敬的醫(yī)生和護士,為了治病救人,把自己卻傳染了,以致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呀。
[教學反思]
《搭石》一文語言質(zhì)樸,意境優(yōu)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tǒng)美德像“搭石”一般在默默無聞中凸現(xiàn)。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我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欣賞、升華。以“美”作為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tǒng)領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并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本節(jié)課圍繞“文中的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展開交流和討論。因為課文中蘊涵的美是有層次的,一是看得見的具體的風景美,二是看不見的家鄉(xiāng)人的心靈美。讓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xiàn),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jīng)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我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也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xiàn)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
美是永恒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發(fā)現(xiàn)美”延伸課文
曾經(jīng)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是啊,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一節(jié)課即將結束,我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并想到了與它相關的哪些人或事。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去發(fā)現(xiàn)美,表達美,既是對課文的延伸,又是對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的訓練,一舉幾得,何樂而不為呢?
教學,永遠是一項充滿遺憾的藝術。雖然在預設時考慮周全,但在實施過程中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一堂課下來,靜心思索,感覺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
我的語言再自然些,這樣課堂會更生動。作為一名老師應學會聆聽孩子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才是最美,這樣才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語文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多吸取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升華自己的情感,從而更全面的體現(xiàn)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3
教學設想:
《搭石》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二十一課課文。全文語言質(zhì)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tǒng)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無聞中凸現(xiàn)。
語文課就是要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的閱讀實踐中有所感悟,有所體會,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我的設計中開出了很大的空間,讓學生品味重點詞句,由淺入深,體會作品蘊含的感情,并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中穿插的表演和情境對話,也是為了語文而教學服務,既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內(nèi)化了文本語言和文本內(nèi)涵,可謂一箭雙雕。為了促進課堂生成,我簡化教學設計,努力構建板塊教學,有以下一個板塊:
。、知作者,走進搭石,圍繞“搭石”提問
。、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正確
。场⒊踝x反饋,教學第一自然段,理清文章脈絡,初步感受作者對搭石的感情。
。础⒀凶x課文,走進畫面,尋覓美景,感受搭石上“景美人更美”。
。怠⒏鶕(jù)板書,感悟許多“理所當然”背后蘊含的美好傳統(tǒng)。
。、回讀課題和詩句,使對鄉(xiāng)親們和家鄉(xiāng)的熱愛與贊美的感情進一步升華。
每個板塊都留有充足的彈性空間,大部分的內(nèi)容都努力體現(xiàn)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實現(xiàn)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使設計能很大程度上保證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個性體驗。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拖鞋綰褲、山洪暴發(fā)、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lián)結”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初步感受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翌}。
1、同學們,劉章爺爺?shù)募亦l(xiāng)在一個小山村,那兒流水潺潺,炊煙裊裊;那兒的人們善良淳樸,互敬互愛。最讓劉章爺爺難忘的還是那靜靜地躺在溪水中的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劉章爺爺說: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給作家劉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書課題。
2、質(zhì)疑,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師:有這么多問題,我看出來了,咱們班的同學都很聰明,很了不起,那好,想用什么辦法來解決問題?
師:讀書,這可是個好辦法。
(二)整體感知全文。
1.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打開書103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弄明白搭石是什么?
2、出示詞語:譴責懶惰俗語伏下猛漲平衡平穩(wěn)綰褲間隔人影綽綽協(xié)調(diào)有序山洪暴發(fā)清波漾漾
學生自由讀、個別學生領讀、全班齊讀。
3.多音字zhǎnɡ漲潮漲價
zhànɡ漲紅紅了臉泡漲
jiàn間隔間斷間接
jiān中間房間
xíng一行人háng銀行
tiáo協(xié)調(diào)有序diào調(diào)動
4.讀句子
(1)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發(fā),溪水猛漲。山洪過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綰(wǎn)褲。
。2)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5.學生合作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什么是搭石?人們怎么走搭石?
。ㄈ├斫庹n文
1.解決“什么是搭石?”
“我的家鄉(xiāng)有一條小溪……這就是搭石!
師:簡單地說,搭石就是什么(用石頭塔成的橋。)
如果沒有搭石,鄉(xiāng)親們以是怎樣過河的呢?用課文的句子詳說說。
隨機理解:汛期、拖鞋綰褲(誰可以上來表演一下呢?)
是!如果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一次又一次的脫鞋綰褲,你體會到什么?
可是進入秋天,天氣變涼,人們過河就必須使用搭石,讓我們再讀什么是搭石?
過渡: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誰能用課文第二自然段的一句話來回答。(“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保
2.搭石怎么走?這又是一幅怎樣的風景?
理解:“緊走搭石慢過橋”什么是俗語?
師:緊走怎么走?為什么要緊走?你能通過朗讀把這和諧的畫面展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嗎?先自己試試。
指名讀,小組合作讀,男女合作讀。(前面的……后面的……)
隨機點評,(預設評語:你走得輕快而平穩(wěn),真棒。
我能感受到你們小組走得真默契。
你讀得有聲有色,誰能說這不是一道迷人的風景呢?
你的朗讀讓我覺得真是——“緊走搭石慢過橋!
這樣的腳步聲很有節(jié)奏,像——輕快的音樂。這樣的動作步調(diào)一致,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
后文還有哪句話很美?(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能想象出哪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嗎?(個別讀,全班讀)
師:老師把它變成一首小詩,看多美,讓我們一起來讀讀。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
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輕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讓我們再一次隨著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諧和詩意的美。(課件出示文章第三自然段)
師:聽著同學們的朗讀,我感覺這好像是一個清早,晨霧還沒有散去,人們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這搭石上,沒有人說話,只有這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也許這是一個黃昏,夕陽灑下了它最后一縷光輝,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回來了,一路歡歌笑語,身體是疲憊的,腳步卻是輕快的“踏踏”,在這一塊塊搭石上,我們不僅看到了鄉(xiāng)民們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們辛勤的勞作和對生活的熱愛。
師:讀到這兒,你最想說什么?——學生齊讀“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師:是啊,“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lián)結著故鄉(xiāng)的小路,也聯(lián)結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是呀,搭石,怎樣聯(lián)結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搭石一課。
作業(yè):
1、摘抄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
2、思考:為什么說搭石聯(lián)結著故鄉(xiāng)的小路,也聯(lián)結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感情。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當然,走搭石時,也有“撞車”的時候,請你讀讀下面這一段,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找出來,先有感情地讀好它,再體會體會對這個地方的感受和理解。
二、繼續(xù)學文
1.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溫馨的畫面,能談談你對這幅畫的感受嗎?
。2)好一個謙讓,請男同學一同來感受這份美。
(3)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互相謙讓)的風景。
2.假如遇到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哪些詞特別能打動你,說說你的體會。
。2)理解“理所當然”、“伏”。
。3)透過“理所當然”“伏”看出這里的人(敬老)。
(4)小結,指導朗讀:
是的,一塊塊普通的搭石,演繹著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樸、善良、謙讓和敬老,也深深地敲擊著我們的心靈!來,讓我們把心中的這份感動,通過朗讀告訴大家。朗讀感受美。
3.這一排排搭石,每天該有多少人走!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還會有哪些人來走,我們還會看到哪些溫馨的畫面。
談話,指導想象:
假如——還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還有哪些感動我們的'畫面嗎?請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寫下來。(出示作業(yè)紙,輕聲播放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小小的搭石,演繹著人間的真情,我能試著寫一寫: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碰上趕集的日子……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學……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
小結,回扣中心句:(隨機板書:謙讓敬老見真情)
小練筆。
假如來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正是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畫面,傳遞著鄉(xiāng)民們互相謙讓、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也讓——(齊讀:“這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保
4.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穩(wěn),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這些老人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無私奉獻)
(3)誰能讀出這種美?指導朗讀。
。4)你們還從哪些詞感受到為他人著想這種美?
。5)多么可親可敬的老人,讓我們用深情的朗讀來感謝他們?
。6)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無私奉獻)的風景。
三、總結升華,贊頌美
1.這美,撞擊著作者的心靈,并發(fā)出由衷的感嘆,讓我們齊讀最后一句。
2.作者贊揚搭石什么樣的精神。(無私奉獻)
僅僅在贊揚搭石嗎?還贊揚(鄉(xiāng)親們)
贊揚鄉(xiāng)親們什么樣的美好情感
3.齊讀最后一句,讀出內(nèi)心的感動。
四、延伸實踐,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教師談話:
是的,真情是明媚的陽光,它給人以溫暖;真情是盛開的鮮花,它給人以芳香;真情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真情更是熊熊的火炬,它點燃生命的希望。同學們,美文《搭石》讓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人與人相互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在我們生活中,美無處不在,本文的作者就是從“搭石”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了美!現(xiàn)在,你認為什么是美的?在我們身邊也可以找到哪些美的事物?
1、學生暢談生活中的美:如小草、石橋、香樟樹、蜜蜂……
3、小結: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4、布置作業(yè):
小練筆:觀察生活中一種熟悉的小事物,發(fā)現(xiàn)它的美,動筆寫一寫。
21、搭石
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小小搭石尋常景,
細細擺放為他人。
協(xié)調(diào)有序走搭石,
謙讓敬老見真情!
附:板書設計:
教后反思:
《搭石》這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fā)現(xiàn)搭石不穩(wěn),及時調(diào)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xié)調(diào)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面對面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課文語言質(zhì)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鄉(xiāng)村的生活氣息。根據(jù)本文特點,我的設計主要體現(xiàn)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訓練,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理念。
生字詞的教學,先讀生字詞的音。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文中的相關語句加以鞏固。既是對詞語的記憶又是對文本的感知,為學生下文的學習作鋪墊。最后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來理解課文的一些詞語。
通過自讀、速讀、齊讀、糾正讀,讓每一個學生透透徹徹的把課文讀熟,這樣對課文的理解才會深入,對文本的把握才能準確到位。分層次地讀,在讀中領悟,在讀中解詞,每次讀的目的不同:如緊扣“脫鞋綰褲”、“人影綽綽”、“清波漾漾”、“協(xié)調(diào)有序”等詞,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家鄉(xiāng)人每次過小溪脫鞋綰褲的不方便,通過讀明白什么是“緊走搭石慢過橋”,朗讀“前面的……后面的……”句子,從而進一步理解“協(xié)調(diào)有序”等詞語。
注重運用各種語文訓練方法,讓學生積累。如:讓學生在想象“一行人過搭石動人的畫面”和引導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種怎樣的畫面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展開想象培養(yǎng)語言詞匯的運用。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nèi)化課文的語言,對學生語言的發(fā)展極有意義。
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在“讀中感悟”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例如:在教學“一行人走搭石”時,應該讓學生多讀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多讀,反復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美麗的畫面,在讀中體會詞語運用的精準,在讀中感受句子中的動態(tài)美。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fā)、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lián)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充分想象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檢查預習
同學們搭石對我們城里的孩子可能是陌生的。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搭石這篇文章的作者卻與搭石整整相伴了十多年,著篇文章就是他對家鄉(xiāng)這種獨特生活方式的懷念。
昨天同學們預習了這篇文章,現(xiàn)在老師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問:你們知道什么是搭石?請找出文中的句子來告訴大家。
媒體出示句子: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xiāng)的人們會根據(jù)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1、齊讀這句話。師評:你們大家預習得很好。
2、檢查詞語:
出示:協(xié)調(diào)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師:這三個都是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描寫一行人走搭石的詞語,誰試著讀好它們。個別讀.齊讀。
再出示:招手示意相背而行理所當然
這三個詞是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寫鄉(xiāng)親們讓走搭石的詞語,你也一定能讀好它們。個別讀。齊讀。
出示:緊走搭石慢過橋
問:誰能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生答)師解釋什么師俗語:俗語師民間流傳的通俗語句,有時也簡潔、形象,用在文中使文章更美了。
齊讀。
最后出示:構成一道風景線,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3、請你選擇上面這些詞用這個句式來說說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
。ǘ、感受課文精彩之處
過渡:在這美麗的小山村,搭石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在搭石前你看到了幾幅感人的畫面?讓我們再仔細地去讀讀課文品味這感人的場景。讀了以后再請你把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隨機板書:擺搭石走搭石讓搭石
師:從這一幅幅的畫面我們能體會到什么情感,找到剛才劃的描寫擺搭石的句子來讀一讀。
1、擺搭石: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無論只要幾個詞讀得比較好,像這樣的詞還有,你找到了嗎?
(2)讓我們自己去讀讀,你從這句話、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什么?
隨機板書:為人著想
學生說了感受后,教師:誰愿意帶著這樣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個別讀。齊讀。
過渡: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幅擺搭石的感人場景,那走搭石又是怎樣的呢,把你劃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出示句子: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自己讀讀,從這段話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節(jié)奏的美,音樂的美。那里的人們熱愛生活,與環(huán)境的和諧的美。集體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團結。)
隨機板書:協(xié)調(diào)有序
師:請你帶著這樣的感受讀給大家聽。
請女生讀,男生讀。請小組讀。合作讀,第一句師讀,分號前女生讀,分號后男生讀。
出示一幅畫面。
現(xiàn)在讓我們感受著這幅畫面的意境,配著音樂再一起讀好這段話。(配樂)
師:1、讓我們像輕快的音樂一般來讀。
2、讓我們像走搭石一樣讀出節(jié)奏的美。
3、讓我們把畫一般的美感展示給大家聽。(三遍齊讀。)
過渡:那是多么感人的畫面啊!讓我們再去看看讓搭石的場景。直接出示句子。
師: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你覺得這兩個人會是怎樣的兩個人?又會怎樣招手示意讓誰先走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幅圖上站在兩岸的是誰?你們想會讓誰先走。
師:讓我們再來想象一下,河兩岸還可能會是怎樣的兩個人,會讓誰先走。請你們想象一下其中的一幕場景。(一老一少、孕婦與婦女、帶著東西與空手、領著孩子與空手。一男一女,女的在溪的對面,男的肯定會讓女的先過去。一老一少,老年人會讓少先隊員先過去,上學別遲到了,少先隊員會讓老年人先過。一個肩上挑著柴,一個空手。一個說:你挑著重擔,你先過吧。不同身份,不同學歷,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的人,都能互相謙讓。這里的鄉(xiāng)親非常明白輕重緩重急。)隨機板書:謙讓
引出“理所當然”,理所應該的事。年輕人把背老年人過搭石看成理所當然的事,也就是把什么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板書:(尊老)
4、三段內(nèi)容連起來讀。(教師過渡語連接)師述:看這一幅幅畫面,村里的`人能為他人著想“上了點年歲的人————一行人走搭石又是多么協(xié)調(diào)有序。每當上工、下工————
經(jīng)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
再讀:正是這一排排搭石——一(生)任人走,任人踏,他們聯(lián)結著故鄉(xiāng)的小路,也聯(lián)結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
師述: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們聯(lián)結著故鄉(xiāng)的小路,也聯(lián)結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
因為——(生讀),因為——(生讀),又因為——(生讀)。
(三)拓展延升:
出示:
一排排搭石,
任人走,
任人踏,
他們聯(lián)結著。
也聯(lián)結著。
構成了家鄉(xiāng)一道的風景。
讓我們來寫寫這首小詩。等會請你把整首小詩讀給大家聽。
板書:搭石
擺搭石為人著想
走搭石協(xié)調(diào)有序
讓搭石謙讓尊老
教學反思:
我在預設這堂課的時候緊緊圍繞一條主線:通過擺搭石、走搭石、讓搭石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山村里的人們那種為人著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情感。因此,我針對中高年級的特點,讓學生課前進行預習。在課堂上直接檢查學生的預習入手,把詞語有規(guī)律地歸類出示、朗讀。然后讓學生運用句式說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既是對詞語的重組記憶又是對文本的感知,為學生下文的學習作鋪墊。然后,讓學生圍繞這個主要問題尋找?guī)讉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展開。擺搭石這塊內(nèi)容,我主要抓住“無論、只要”等一些連接詞讓學生體會,在體會中讀好這段內(nèi)容。走搭石這塊內(nèi)容很美,主要是指導學生朗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各種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蘊涵的情景。讓搭石這塊內(nèi)容,主要讓學生抓住文本的空白點進性想象。“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過搭石——”,問:你覺得這兩個人會是怎樣的兩個人讓學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場景。使人物形象顯得更豐滿,學生對情感的體會也就更深刻。接著是對文本的整體提升,通過朗讀達到高潮,最后把課文最后一節(jié)進行改變,以小詩的形式出現(xiàn),進行拓展與延伸。整個課堂老師滿懷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diào)動起來,把學生朗讀的情感激發(fā)起來了,感受著一種課堂的融洽與和諧。
同時也使我認識到,課的預設只是教師課前的設想,真正在上的過程中還是會有許多需要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適時的指導、點撥、深入思考,使課堂教學更深入更有效,是引起我不斷反思的東西。我將不斷努力與探究,爭取更大的進步。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5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第七冊《21搭石》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fā)、間隔、懶惰、清波漾漾、理所當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就是作者劉章爺爺?shù)募亦l(xiāng),那里有連綿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憶起家鄉(xiāng),作者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xiāng)的搭石。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第21課《搭石》(板書課題)。
師:看到這個題目,聽到這個陌生的名字,你有沒有什么問題要問?
生1:什么是搭石?
生2:搭石搭在哪?生3:搭石是干什么用的?師: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讀書,相信書中總會有大家需要的答案。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好讀的詞語或句子就多讀幾遍,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把課文讀通順。
2、反饋字詞:譴責懶惰協(xié)調(diào)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溪水猛漲脫鞋綰褲理所當然倆人
師:課文里的生字詞都讀準確了嗎?那我可要考考你。(出示詞語)同桌互讀有需要提醒同學注意的詞語嗎?
生1:“倆”念liǎ。
生2:“脫鞋綰褲”的“綰”師:“綰”是什么意思?
生3:把褲子卷起來。
師:那就是說,如果小溪里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生:脫鞋綰褲師:人們收工就必須——
生:脫鞋綰褲師:人們趕集就必須——
生:脫鞋綰褲師:人們訪友就必須——
生:脫鞋綰褲。
師:一句話,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
生齊:脫鞋綰褲師:一次又一次的脫鞋綰褲啊,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覺得總要脫鞋綰褲,家鄉(xiāng)的人過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認為會很辛苦。
生3:還會很麻煩。師:不便、麻煩甚至是辛苦,那還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呢?生:就會著涼感冒。師:那家鄉(xiāng)的人們就必須靠搭石過小溪了?梢姶钍沁@么重要!師:還有要提醒的詞語嗎?生:譴責師:放到課文的句子里讀一讀。譴責這里的人懶惰,就是在——生:稱贊勤勞。(齊讀句子)師:還有要提醒的詞語嗎?生:人影綽綽的綽。師: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別忘了字典這個好朋友。 熬b”在字典中有三種意思,出示:綽:A寬;不狹窄B寬裕;富裕C形容姿態(tài)柔美師:想一想,“人影綽綽”的“綽”是什么意思?
生:我認為是“姿態(tài)柔美”的意思。
師:不錯,那“人影綽綽”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的影子的姿態(tài)柔美。
師:還有一個詞語叫“綽綽有余”,“綽”又是什么意思?
生:我覺得是“寬裕,富!。
師:“綽綽有余”的意思就是“很寬裕,用不完”。把這個詞寫在書上,積累下來吧!
3、指名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生:課文第二段主要寫了怎么擺搭石,第三段和第四段寫了人們怎么走搭石。
師:那第一段呢?
生:寫了什么是搭石。師:那就是知搭石。最后一段呢?
生:贊美搭石。
師:課文就是圍繞這些內(nèi)容來寫的。能完整的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嗎?
生: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搭石,人們怎么擺搭石、走搭石,最后贊美了搭石。
。ㄈ┰僮x課文,深入體驗:
1、再讀第一段,你能不能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到底什么是搭石呢?師:能看著圖片,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嗎?生:就是放在小溪里的石頭,方便大家過小溪用的。(生齊讀“進入秋天……這就是搭石!保
2、搭石在我們的眼里是那么平凡,但在作者的眼里卻是那么美,他覺得,搭石——(引讀)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3、那你覺得搭石這處風景美在哪兒呢?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找一找,畫一畫,想象著那是怎樣的畫面,批注你的感受,再讀一讀。
生:我覺得“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边@很美。
師:你能想象的出,這上了點年歲的人可能會怎么想?
生1:我得把這搭石搭好。
生2:要不別人走到這該掉水里了。
師:你不是急著趕路嗎?
生:可是,如果我走了,別人就不方便了,所以不管多急,也得搭好了搭石再走。
師:原來家鄉(xiāng)人心里想的是別人。。R讀句子)
生:我覺得人們走搭石很美!懊慨斏瞎、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讓我們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現(xiàn)在我們就走在了——
。ㄉR)搭石上,別忘了,這搭石原本就是——
(生齊)天然的石塊,踩上去難免會——
。ㄉR)有所活動,所以家鄉(xiāng)有句俗語叫——
。ㄉR)“緊走搭石慢過橋!笨梢⌒牧恕
師:我們來合作。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腳來師:后面的——
生2:緊跟上去師:(速度漸快)前面的——
生3:抬起腳來師:后面的——
生4:緊跟上去師:(速度再漸快)前面的——
生5:抬起腳來師:后面的——
生6:緊跟上去師: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于是就發(fā)出了——生:踏踏的聲音。
師:像——生齊:輕快的音樂。
師: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指揮吧?
生:沒有。
師:沒有人指揮,大家走的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
生:協(xié)調(diào)有序。
師:能讀出這種美嗎?(生練讀,指名讀)
師:同學們,剛才走搭石的時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樹的影子倒映在小溪上,隨著水波蕩漾。
生2: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石頭,一陣風吹來,水面漾起了波紋,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麗極了。
生3:我仿佛看見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紋,姿態(tài)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畫一樣。
生4:我還看到了水中的小魚。
師:這就是課文中所說的——生齊: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師: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到這么美妙的畫卷中嗎?(配樂齊讀)
。ㄋ模┛偨Y:
是呀,這小小的搭石上有音樂美、畫面美,更有家鄉(xiāng)人們的心靈美,難怪作者說這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那么,搭石上還有哪些美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搭石》教學反思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用質(zhì)樸的語言,描繪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營造了一處處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感受到這些美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優(yōu)點:
1、落實大語文觀。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這句中心句,讓學生重點體會三幅感人畫面,去層層深入地閱讀文本,進行感悟。以“美”作為主線,貫穿課堂始終,從看的見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見的人性美、情感美,讓學生從文中去尋找、發(fā)現(xiàn)美,感悟、體會美,抒發(fā)、表達美。課堂上的三讀中心句,提升了學生的情感,引起了學生的共鳴。
2、扎實落實字詞教學。本節(jié)課中,我引導學生把生字放在詞中認,放在句子中讀,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把字、詞放到語境中學習,既有利于掌握音形義,又易于理解文本,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我引導學生采用了多種方法理解詞義。如,在教學“脫鞋綰褲”一詞時,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而理解“人影綽綽”時,又借助于字典突破難點。
3、注重激發(fā)興趣。我在導入中,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作者的家鄉(xiāng),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深深地體會到了美,興趣被激發(fā)起來,教學也就在這濃濃的美中開展起來了。而在理解“協(xié)調(diào)有序”的時候,我又讓學生模擬走搭石的一群人,通過朗讀,來“身臨其境”的體會,從而由衷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協(xié)調(diào)有序”。我還讓學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等重點詞語,想象畫面,把抽象的文字還原為生動的畫面,通過一次次地朗讀、積累、感悟,品味感人的場景;感受鄉(xiāng)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體會人間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過程,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
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對于上了點年歲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學生的想象還不夠豐富,體會的還不夠深刻。
2、調(diào)控和組織課堂的能力還有待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