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說出白楊的特點和祖國建設者的優(yōu)秀品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文借白楊的特點贊頌堅韌的健身者,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學習,學生體會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默默奉獻、舍己為人的優(yōu)秀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記敘文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體會文中父親和白楊之間的關系,懂得白楊的品格美,領悟父親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展示西部荒漠環(huán)境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西部環(huán)境特點,并向學生介紹西部風沙大,缺水干裂的氣候,觀察并了解白楊缺水但依然堅挺的特質。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文中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2.白楊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伴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顧父親在火車上給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故事。并且找出文章描寫白楊的句子,找到白楊高、直,堅韌不拔的特點。
(三)深入研讀
1.在了解了白楊的基本特點以后,教師帶領學生仔細研究白楊的特點。提問學生:爸爸在介紹白楊的時候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引導學生此處為比喻手法,將高大的白楊比作大傘。圖片展示大傘,觀察大傘手桿筆直且傘面之大的特點,與白楊的圖片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白楊筆直且枝繁葉茂的特點。
2.引導學生品味爸爸關于介紹白楊堅韌不拔特點的語言。請學生進行角色朗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領學生理解白楊是生長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環(huán)境多么惡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體會白楊的堅強、不軟弱、不動搖。展示關于白楊在風吹日曬的環(huán)境中依然屹立的.視頻,體會白楊生長環(huán)境之差,襯托白楊不動搖、依然筆直的特點。
3.引導學生理解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不僅僅是在介紹植物,而是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介紹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親一樣支援西部工作,在遙遠的新疆為祖國發(fā)展建設做出貢獻的工作者。他們身上體現(xiàn)著白楊精神,在祖國發(fā)展過程中,哪里需要他們,他們就到哪里去艱苦工作,正是有他們的艱辛付出,我們才得以有現(xiàn)在美麗的生活環(huán)境,國家才得以生機勃勃地蓬勃發(fā)展。
4.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結尾帶有暗示性的語句。爸爸摟著孩子,看著窗外的白楊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提問爸爸在沉思什么?引導學生得出此處沉思以及微笑是因為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楊旁邊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的小樹。這暗示著父親對孩子們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孩子們聽了爸爸的話之后有什么樣的領悟,他們應該學習白楊什么樣的精神?請同學們以小組形式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以《白楊,我想對你說》寫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結作業(yè)
請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白楊的特點,以及以爸爸為代表的西部邊疆工作者的品質。
白楊是生長在西北惡劣環(huán)境中的植物,請學生課后觀察身邊的植物有什么樣的特點,選一種植物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紹它的生長環(huán)境和它的特點。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故事性文章,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了解白楊這種植物的特點,從而理解西部工作者身上堅韌不拔、默默奮斗的品質。在介紹白楊特點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展示白楊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更直觀的對白楊有所了解。在學習爸爸介紹白楊的語句的時候,可以用分角色朗讀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父親話語中的意思。
語文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氏、獸”等7個生字,會寫“差、抵”等14個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
2、學習閱讀說明文,認識本文說明事物的方法。理解文中“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4、了解太陽的特點及作用,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氏、獸”等七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
2、太陽的特點、作用,太陽與地球的關系。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
1、制作能夠直觀反映太陽特點的課件。
2、搜集與太陽、月亮有關的圖文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請看這邊的圖畫。你們認識它嗎?對,就是太陽公公,太陽公公正笑瞇瞇地看著我們,他最喜歡愛動腦筋的孩子,你們想問太陽公公什么問題?
2、肯定學生的提問,并將學生的問題分類概括。
但有些問題現(xiàn)在還是個謎,要等同學們好好學習長大后去自己去探索。
3、那么帶著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我們一起進入課文尋找答案。板書:太陽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課件,學習生字,重點指導“蒸”、“蔬”、“繁殖”在田字格中的書寫。
3、說一說課文介紹了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
。ㄕn文圍繞太陽講了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太陽的特點,二是太陽與我們?nèi)祟惖拿芮嘘P系。)下面我們來深入學習介紹太陽特點的這部分課文。
三、品讀體驗。
。ㄒ唬╅喿x課文第1—3自然段,了解太陽的特點。
指名讀第1自然段。
1、指出課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個窮國的君主,善于射箭)射日的傳說做開頭,后羿射日的傳說是真實可信的嗎?
。ú豢尚,這是神話傳說。)
2、既然不可信,課文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開頭呢?看看不用它做開頭,一上來就說“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可以不可以?
。ǹ梢裕
既然可以,課文用后羿射日的傳說做開頭,你覺得有什么作用?
3、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傳說和“太陽離我們一億五千萬公里”之間用“其實”過渡,“其實”是什么意思?不用這個詞可以嗎?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還有這個詞或類似的詞語。其實,所說的是實際情況。起轉折作用。
4、接著課文寫了太陽離我們很遠,用什么寫法說明太陽很遠呢?(用數(shù)字)
如果不用數(shù)字,只說“很遠很遠”或“特別特別遠”,哪一種說法好?為什么?
(肯定:用數(shù)字說明問題,是說明事物的一種寫作方法。它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確切的,有較強的說服力。)
太陽的特點:
遠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大
一百三十萬個地球
熱
表面溫度: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
5、第2、3自然段用什么寫法說明太陽很大、很熱的?寫太陽很大時,把太陽和什么作比較?寫太陽很遠時,為什么用鋼鐵作比較?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是什么?(列數(shù)字、打比方和作比較)
6、為何把太陽比做大火球?
7、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
小結: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shù)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后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太陽離我們那么遠,它與我們的關系是不是也很遠呢?
。ǘ⿲W習課文4----8段,太陽與我們?nèi)祟惖年P系。
1、指名讀這一段。這一段是寫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的,從哪些事實說明這種密切的關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歸納了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來。
2、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這兩句話在說法上相同不相同?
。ㄒ馑际且恢碌,都說明太陽和地球上的動、植物的'關系非常密切。說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是事實;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不是事實。)
第二句雖不是事實,可是當作事實說的,從哪個詞看出來?(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設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實“沒有太陽”是假設的,“就”的后面是假設的事實所產(chǎn)生的結果:地球上“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
4、課堂造句練習:教師提出假設的事實,學生補充可能產(chǎn)生的結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媽媽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這條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橋梁,________________
5、讀第五自然段。根據(jù)前面概括,這一段告訴我們:因為有了太陽,才有云、雨和雪,為什么?根據(jù)下面的問題,畫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無數(shù)小水滴)
無數(shù)小水滴是怎樣形成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
水蒸氣是哪里來的?(從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樣變成水蒸氣呢?(吸收了太陽的熱變成的)
6、看看這一小段話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討論: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寫了幾句話?上一句末尾的詞語和下一句開頭的詞語有什么特點?
。ㄉ弦痪淠┪驳脑~語也是下一句開頭的詞語)
歸納:這一小段話,承上啟下,環(huán)環(huán)相扣,清楚地寫明因為有了太陽,才有了云、雨和雪。
7、讀第6自然段。提問:這一小段是寫有了太陽才產(chǎn)生了風,從段中指出的,誰能用一句話歸納:風是什么?
。L是流動的空氣)
空氣為什么會流動?
。ǹ諝庥械牡胤嚼溆械牡胤綗岬木壒剩
空氣為什么會有的冷,有的熱?
(有些地區(qū)吸收太陽的熱量多空氣就熱,有些地區(qū)吸收太陽熱量少,空氣就冷)
為什么空氣有冷有熱就會流動呢?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補充: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受熱膨脹變輕就會上升、移動,隨著冷空氣就會補充,這就形成了流動,也就是形成了風。
8、讀第7、8自然段。簡要地說說太陽光有殺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實例(師生共同舉例)。
提問:第8自然段共寫了三句話,哪一句是全文的總結?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第一句話)
再談談“第一句話”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詞語可以替換它?
。ǹ傊⒖偠灾、總括起來說)
9、回憶一下第4自然段的學習,再看看這一小段前兩句的意思和說法上有什么特點?
(意思相同,說法不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是假設的,也用了“如果”。)
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嗎?用什么詞可以替換它?
(當然、理所當然)
同學們真是太有愛心了,太陽都種好了,有一天,太陽公公來到我們班做客,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會跟我們說什么呢?(生表演太陽的自述)
四、課外拓展,豐富知識。
1、閱讀資料袋,了解太陽黑子,太陽壽命,日全食等。(課件演示)
2、閱讀語文書P155頁〈妙不可言的位置〉。
五、作業(yè)自助餐
1、讀〈太陽〉有感。
2、搜集有關太陽的故事,小知識。
3、寫寫跟太陽有關的成語。
板書設計:
遠引用反問
特點大比喻比較
熱數(shù)字舉例美麗可愛
太陽
動物植物的世界
人類生活
與人
類的氣候變化
關系治病防病
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讀準字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對話,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發(fā)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重點:認讀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教學難點:揭示寓意,理解成語“坐井觀天”的意思。
教法與學法:1、師:質疑引導。
2、生:合作探究、讀議結合法、體驗法。
教具準備:小鳥、青蛙圖、詞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藘芍豢蓯鄣男游?小青蛙和小鳥(出示圖片),它們想和大家做朋友,你們愿意嗎?
2、可是,小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事爭吵起來,誰也不讓準,我們來看看是為了什么事,請同學們幫著解決一下好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文,不認識了字可以問同桌或老師。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3、認讀字詞:
。1)沿信際沿著相信邊際
(2)讀一讀:井沿回答口渴喝水別說
弄錯無邊無際坐井觀天
4、指導書寫“信、沿、際”3字。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nèi)容
1、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么地方?
2、那么,小鳥從哪兒來的呢?(出示有關圖片)
3、師小結: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了,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鳥呢?從天上飛來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們?yōu)槭裁词聽幷撈饋砹四兀?/p>
4、小鳥的觀點呢?它眼中的天又是怎樣的?(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無邊無際”的意思并練習說話)
5、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說的對?(四人小組討論)
6、哪組愿意把你們的討論結果說給大家聽?
7、小結:大家都認為青蛙錯了,那你知道青蛙為什么錯了嗎?它眼中的`天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請同學們做個實驗,把你的書卷起來,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8、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課文題目是什么?現(xiàn)在你明白“觀”是什么意思嗎?是誰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
四、指導朗讀
1、課文中小鳥和青蛙總共對話幾次?
2、你認為小鳥是什么語氣?青蛙呢?(小組討論并練習對話)
3、分角色朗讀對話,學生自評。
五、拓展延伸,提示寓意
1、請續(xù)編第四次對話。青蛙如果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
2、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什么啟發(fā)?(看問題、認識事物要向小鳥那樣站得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7-22
《春》語文的教學設計08-31
語文白鵝教學設計11-04
語文《落葉》教學設計07-05
語文《匆匆》教學設計10-16
語文養(yǎng)花教學設計08-22
語文《貓》的教學設計07-10
語文教學設計06-17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9-16